配色: 字号: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2015-11-19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资源配置是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而价格理论则是其理论核心。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主要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歇尔所提出的,关于价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理论,所以,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是从均衡价格开始的。

第一节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

一.需求函数

1.需求与需求价格

按照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解释,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量。显然,形成需求必须具备如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消费者愿意购买;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而且这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发生,才能形成现实的需求。只有第一个条件,即消费者愿意购买但却没有支付能力,则只能被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购买欲望或需要;只有第二个条件,即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但没有购买愿望,则只能被看成是一种可能形成需求的社会购买潜力;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不能形成实际的需求。例如,一个有100万户的国家,居民对彩色电视机的需要如果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国内仅有5分之一的居民户有购买彩电的支付能力,因此只能形成20万台彩电的实际需求;如果每户都有购买彩电的支付能力,但只有4分之一的居民户有购买彩电的愿望,因此则只能形成25万台彩电的实际需求。均不能形成100万台的实际需求。

需求可以从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和分析。消费者的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有着密切联系,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是形成社会市场需求的前提与基础,市场需求则是个人需求的有机总和。假定市场上有若干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分别为Q1、Q2、Q3……QN,则在此价格条件下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用QM来表示),就是所有消费者个人对该商品需求量的总和。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即为:

QM=Q1+Q2+Q3+……+QN

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考察需求的目的,是要通过考察需求数量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考察需求价格在市场均衡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其考察和分析需求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内容是市场需求。因此,本章中所分析的需求,如无特别明确的规定,均是指市场需求而言。由于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除了在数量与规模上存在差别之外,其他方面均完全相似,因此,对市场需求进行考察分析所得的结论,均适应于个人需求。

消费者购买一定量商品或劳务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称为需求价格,它取决于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关于边际效用与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进行分析)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购买量的增加,这种商品或劳务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因此,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也就越小。即是说,对消费者个人来说,需求价格随消费者购买(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而对整个市场来说,也就必然形成对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与需求价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2.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根据上述需求与需求价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把在不同需求价格的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变化列成表格,如表2-1。这种表现需求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称为需求表。

表2-1需求表

价格(元) 8 7 6 5 4 3 2 1 数量(亿) 1 2 3 4 5 6 7 8 根据需求表,可以在座标图上绘出一条表明需求量与需求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这就是需求曲线。如图2-1。图中,纵轴表示对某商品的需求价格P,横轴表示对某商品的需求数量Q,dd即表示需求曲线,如图2-1:P

0Q

图2-1需求曲线

必须注意:图2-1中的需求曲线,只是一条虚构的模拟曲线,没有现实的含义。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每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曲线都具有自己特殊的形状,不同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曲线是互不相同的。但无非是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不相关曲线,即有些商品的价格无论是上升或是下降,需求量在一定限度内不变;或有些商品的价格尽管不变,但其需求量却不断增加或减少;这两种情况下,需求曲线均是一条直线:前者是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后者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第二,正相关曲线,即有些商品的价格越下降,需求越小;或有些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就越大。前者如珠宝、项链这类装饰品,是代表一定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的,如果价格下降,它们不再代表这种地位与身份,对它们的需求就只会减少;后者如古懂、古画、名贵邮票这类珍品,往往是价格越高,越显出它的珍贵性,从而对它们的需求就越大。在这两种情况下,需求曲线均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如图2-2中所示的需求曲线。



0Q

图2-2

第三,不规则相关曲线,有些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变化的幅度有关,价格变化幅度小时,需求量按负相关曲线变动,价格变化幅度大时,消费者往往犹疑不决,观望等待,需求量将出现正相关或不相关的不规则变化。例如,证券、黄金市场上就常有这种情况,其需求曲线如图2-3所示。



0Q

图2-3

第四,负相关曲线,即有些商品或劳务,需求量随需求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而呈现反方向变动的趋势和规律,其需求曲线呈现出凹向原点并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如前图曲线所示。)

不难发现,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只有极少数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曲线属于上述四种类型的前三种情况,而绝大多数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曲线,都是属于负相关曲线的形状。毫无疑问,负相关是需求曲线的一般特点,负相关需求曲线是需求曲线的一般形状,表现了需求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一般变化关系与规律。研究和分析这种最一般的需求曲线,对微观经济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需求函数

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同商品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多种多样,即使是最一般的需求曲线也是互有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在商品市场上,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

第一,居民户的偏好,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特殊的消费心理状态,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或传统特色的商品需求变动起着较大的作用。

第二,居民户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因此是影响需求变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变动将引起需求的同方向变动,但对一些劣质消费品的需求会出现反向变动。

第三,居民户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这是影响本期购买量的重要因素;如果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就会增加本期购买,使需求增加;反之则会使需求减少。

第四,社会总人口数量及其构成,对市场需求总量及不同档次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起着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越多,对商品的市场需求总量也就越多;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都会对不同商品的需求产生特殊的影响。

第五,商品本身的价格水平,这是影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从前面的各方面分析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第六,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是影响某一特定商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与之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即与之相联系共同满足同一欲望的商品)的价格水平变动,会引起对该商品需求数量反方向的变动;二是与之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即与之有相同效用的商品)的价格水平变动,会引起对该商品需求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此外,社会收入分配方式、社会制度等其他因素也均会影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变动。

上述分析表明,某一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在市场上发生变动,实际上是与其相联系的多种因素对其施加影响的必然结果,换句话说,某一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随着其影响因素的变动而不断变动的,这种相互关系可以用数学中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如果把影响需求的种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用a,b,c,d,……n来表示,把需求作为因变量,用D来表示。则需求量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

D=f(a,b,c,d,……n)

在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把这种函数关系称为需求函数(demandfunction)。所谓需求函数,就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二.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定理

需求函数表明:任何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需求都会随着某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用科学的抽象法来分析这种变化,无非是两种情况和趋势。一是需求量发生变化,二是需求水平发生变化。首先,对需求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所谓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影响需求的其它诸因素不变时,一种商品或劳务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而引起该商品或劳务的市场需求所发生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动主要是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结果,是商品或劳务需求(价格)函数的主要表现。

根据需求函数的一般公式,当价格(以P来表示)以外的其它因素不变时,需求(价格)函数的一般公式为:

Q=f(P);

或Q=a+bP=1/P-(△Q/△P)P;

式中,a=1/P,充分体现了需求函数的非线性特点;b=-(△Q/△P),充分体现出需求与价格变化的反向性特点。

根据需求(价格)函数一般公式列出的需求表和画出的需求曲线,其一般形状仍如表2-1和图2-1。

从需求曲线中可以看出,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不同价格条件下的需求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如图2-1,需求曲线DD中的a点向b点的移动,b点向c点的移动等,都是需求量变化的表现。

从需求(价格)函数及其需求曲线和需求表中还可以看出:需求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是: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把这一趋势称为“需求定理”或“需求定律”(Lawofdemand)。

导致需求量随价格反向变动趋势和规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替代商品(substitutiongoods)及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的影响;如前所述,在商品世界中,存在着商品替代关系。当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无法实现时,他就会选择另一种能够满足同样消费欲望的替代商品来实现,这就是替代效应的基本含义。因此,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其它替代商品的价格上升较少或不变甚至下降时,消费者就会更多地购买替代商品,而使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而其替代商品的价格下降较少或不变甚至上升时,消费者就会放弃或减少对替代商品的购买,而使该商品的需求增加。

2.收入及收入效应(incomeeffect)的影响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实际需求量,是以他的支付能力为基础的,商品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同量货币支出可实现较多的购买量;而商品价格上升,则表明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同量货币支出只能实现较少的购买量。因此,价格的升降与同一货币支出购买量的减增,必然导致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水平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所谓需求水平的变动是:假定当某种商品或劳务的自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水平的变动主要是非商品价格因素变动的结果,是商品或劳务需求(非价格)函数的主要表现。

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起作用时的需求(非价格)函数的一般公式为:

Q=f(a,b,c,d,……n)(价格除外);

根据需求(非价格)函数一般公式画出的需求曲线,如图2-4所示。



0Q

图2-4

从图中的需求曲线可以看出,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价格条件下的需求点在不同需求曲线上的移动,从而表现为不同需求曲线的移动。如图中需求点a向a1的移动(表明需求量的减少)或向a2点的移动(表明需求量的增加),以及需求曲线Do向需求曲线D1的移动(表明需求水平的下降)或向需求曲线D2的移动(表明需求水平的上升),都表现了需求水平的变化。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影响需求变动的种种因素往往是同时交织在一起,交互发生作用,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变动,因此,把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水平的变动明确区别开来,对于正确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商品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需求弹性

上述关于需求变动的分析,说明了需求量和需求水平随其种种影响因素而变动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但是不同的商品或劳务,在同样因素(如价格或收入)的影响下其变动的反应与幅度却很不一样。当某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幅度较小时,有些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变动幅度较大;而当某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幅度较大时,有些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变动幅度却较小。为了说明这一现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现代西方经济微观经济分析中,提出了弹性这一重要概念。所谓弹性(elasticity)就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微小的百分比变动所作的反应,其大小可用弹性系数,即因变量的变动率与自变量的变动率之间的比值来表示。

设有X、Y两个变量,二者互为函数关系并互为弹性,则弹性系数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是:

△Y/Y△X/X

Ey=────或Ex=────

△X/X△Y/Y

一般来说,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趋势。二者变动方向相同时为正,变动相反时为负。

需求弹性(elasticityofdemand)是指因需求函数中某因素的变动率而引起商品需求相应变动的变动率。由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种类的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三种,分别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收入和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1.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因商品或劳务自身价格的变动率而引起的需求变动率,它反映了需求量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与价格是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相适应,需求价格弹性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弹性。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所说的需求弹性就是指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称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如果以P表示原价格,P1表示变动后的价格,△P表示价格增量;以Q表示价格P时的需求量,Q1表示价格P1时的需求量,△Q表示需求增量。则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Ed来表示)为:

需求量变动率Q1-Q/Q△Q/Q△QP

Ed=──────=──────=────=──×──

价格的变动率P1-P/P△P/P△PQ

需求价格弹性公式表明:需求价格弹性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由于需求定律的作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总是为负。这一负值的含义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比;或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比。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只取其绝对值。

通过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分析比较不同商品以及同一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需求弹性大小。根据不同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不同,可以从理论上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需求完全无弹性(prefectlyinelastic),其Ed=0;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垂直线,其斜率为无穷大,如图2-5(a)所示。这时,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极不敏感,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极为罕见,通常把火葬费用看作是最明显的实例。



PP

0Q0Q

(a)(b)

图2-5

第二种情况,需求完全有弹性(perfectlyelastic),其Ed→无穷大;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其斜率为零,如图2-5(b)所示。这时,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只要价格稍有下降,需求量便为无穷大;只要价格稍有上升,则需求量便减少到零。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更是极为罕见,以至很难用具体的商品或劳务来说明。

第三种情况,需求单位(或单元)弹性(unitejasticity),Ed=1;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总是与价格变动的幅度相一致,需求曲线是一条反比曲线,其斜率衡为1,如图2-6所示。当价格从C变为D,需求量相应从A变为B时,│D-C│=│B-A│,且□CPAO=□DRBO。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同样是极为罕见的,对衣服、住房等商品的需求比较接近于这种情况。

YY

0X0X

图2-6图2-7

第四种情况,需求缺乏弹性(inelastic),即0〈Ed〈1;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其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1而小于无穷大,如图2-7所示。当价格从C变为D,需求量相应从A变为B时,│D-C│〉│B-A│;□CPAO〉□DRBO。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生活必需品(如盐、粮、糖等)多属于这种情况。

第五种情况,需求富有弹性(elastic),即∞〉Ed〉1;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总是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其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0而小于1,如图2-8所示。当价格从C变为D,商品的需求量相应从B变为A时,│D-C│=│B-A│,且□CPAO〈□DRBO。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奢侈品多属于这种情况。



0Q

图2-8

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人们对这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程度;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富有弹性;第二,这种商品的可替代程度;一般说来,易于被替代的商品富于弹性,而不易被替代的商品则缺乏弹性;第三,这种商品实际用途的广泛程度;用途越广泛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越大,而用途较少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也就越小;第四,这种商品的耐用程度;越耐用的商品基其需求价格弹性越小,而越不耐用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越大;第五,这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一般来说,在预算支出中占比重较大的商品富有弹性,而在预算支出中占比重较小的商品缺乏弹性。

2.需求收入弹性(incomeelasticityofdemand)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因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而引起对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的变动率,它反映了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称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如果以Y表示原收入,Y1表示变动后的收入,△Y表示收入增量;以Q表示收入Y时的需求量,Q1表示收入Y1时的需求量,△Q表示需求增量。则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Em来表示)则为:





需求量变动率Q1-Q/Q△Q/Q△QY

Em=──────=──────=────=──×──

收入的变动率Y1-Y/Y△Y/Y△YQ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表明: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等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除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由于收入与需求量二者成正相关关系,即收入增减时,需求也同时增减,所以比值一般为正值。这一正值表明:当收入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比;或当收入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下降的百分比。

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分析比较不同商品以及同一商品对不同收入价格水平上的需求弹性大小。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从理论上也有五种情况:

第一,需求无弹性,其Em=0;

第二,需求单位弹性,其Em=1;上述两种情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极为少见。

第三,需求缺乏弹性,其0〈Em〈1;这时,需求变动率小于收入变动率,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均属于这种情况;

第四,需求富有弹性,其Em〉1;这时,需求变动率大于收入变动率,一般来说,奢侈品应属于这种情况;

以上两种情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包括了绝大多数商品,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正常品(normalgoods)。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所占比重将会减少,用于购买奢侈品的支出所占比重将会增加。

第五,需求负弹性,其Em〈0;这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反常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相关关系,即收入增加而需求减少。一般来说,一些质量较差的低档商品(如马铃薯、糙米、劣质烟酒等)属于这种情况,被通称为劣等品(inferiorgoods)。

3.需求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因另一相关商品的变动率而引起的变动率,它反映了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相关商品变动的敏感程度。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另一商品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称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如果以Q表示某商品的原需求量,此时另一商品的价格为P;以P1表示另一商品变动后的新价格,△P表示其价格增量;Q1表示某商品变动后的需求量,△Q表示需求增量。则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用Ec来表示)则为:

某商品需求量变动率Q1-Q/Q△Q/Q△QP

Ec=─────────=──────=────=──×──

另一商品价格变动率P1-P/P△P/P△PQ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公式表明:某商品需求交叉弹性的大小等于另一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某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主要取决于相关商品的不同类型。对于互补商品来说,由于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所以其需求交叉弹性系为负值,即Ec〈0;对于替代商品来说,由于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所以其需求交叉弹性为正数,即Ec〉0。对于两种互不相关的独立商品来说,由于某商品的需求量不会随着另一商品的变动而变动,所以其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数值趋向于零,即Ec→0。

第二节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

一.供给函数

1.供给与供给价格

按照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解释,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或劳务量。其中包括:新提供的物品和已有的存货。同样,形成供给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厂商有出售的愿望;第二,厂商有供给能力。而且这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发生,才能形成现实的供给。只有第一个条件,即厂商愿意提供但却没有生产能力;或者只有第二个条件,即厂商生产能力但不愿意提供;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不能形成实际的供给。例如,一个国家有100家生电视机的厂商,在价格极为有利的条件下,每家厂商都愿意生产1万台彩电,来满足全国100万台需求量,但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每家厂商仅能生产彩色电视机8千台,因此只能形成80万台彩电的崐实际供给;如果每家厂商都有生产1万台彩电的能力,但有4分之一的厂商仍然对价格不满意而不愿意生产,因此则只能形成75万台彩电的实际供给。均不能形成100万台彩电的实际供给。

供给也同样可以从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和分析。厂商的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有着密切联系,厂商的个人供给是形成社会市场供给的前提与基础,市场供给则是厂商个人供给的有机总和。假定市场上有若干个厂商,每个厂商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商品的供给量分别为Q1、Q2、Q3……PN,则在此价格条件下对该商品的市场供给(用QM来表示),就是所有厂商个人对该商品供给量的总和。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即为:

QM=Q1+Q2+Q3+……QN

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考察供给的目的,是要通过考察供给数量与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考察供给价格在市场均衡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其考察和分析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内容是市场供给。因此,本书中所分析的供给,如无特别明确的规定,均是指市场供给而言。由于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除了在数量与规模上存在差别之外,其他方面均完全相似,因此,对市场供给进行考察分析所得的结论,均适应于个人供给。

厂商供给一定量商品或劳务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称为供给价格,它取决于厂商生产该商品或劳务时的边际生产费用和边际成本。(关于边际生产费用或边际成本效用与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在第三、四章中进行分析)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认为:在一定的限度内,随着市场供给价格的提高,厂商对某种商品或劳务供给量也必然增加;随着市场供给价格的降低,厂商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量也必然减少。即是说,对厂商个人来说,商品或劳务的供给量是随着供给价格的增减而增减的。因而对整个市场来说,也就必然形成该商品或劳务的供给与供给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根据上述供给与供给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可以把在不同供给价格的条件下某一商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变化列成表格,如表2-2。这种表现供给价格与商品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称为供给表。

表2-2供给表

价格(元) 1 2 3 4 5 6 7 8 数量(亿) 1 2 3 4 5 6 7 8 根据供给表,可以在座标图上绘出一条表明供给量与供给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这就是供给曲线。如图2-10。图中,纵轴表示对某商品的供给价格P,横轴表示对某商品的供给数量Q,SS即表示供给曲线。



0Q

图2-9

必须注意:图2-9中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一样,只具有理论上的模拟意义,没有现实的含义。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每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曲线由于种种不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都具有自己特殊的形状,不同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曲线是互不相同的。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正相关曲线,即有些商品或劳务的供给量随供给价格的下降或上升而呈现出同方向的变动规律与趋势。供给曲线均呈现出一条向上方倾斜凹进的形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这是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2-10中所示。

第二,不相关曲线,即有些商品或劳务的供给价格无论是上升或是下降,供给量在一定限度内不变;或有些商品的价格尽管不变,但其供给量却不断增加或减少;这两种情况下,供给曲线均是一条直线:前者是一条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后者则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第三,不规则相关曲线,有些商品或劳务的供给曲线呈现出不规则变化。

首先,如劳工的供给;在开始阶段,工资水平提高后,劳工供给增加。但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限度后,劳工对货币的需要被认为不那么迫切了,工资再上升,劳工的供给也不会增加,甚至还有可能减少。因此,劳工的供给曲线先是递增,然后是一条垂直线,或者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如图2—10。

其次,如古懂、古画、名贵邮票这些珍贵商品的价格提高后,人们开始把存货拿出,但价格上升到一定限度后,人们意识到这是值钱的商品,于是人们不再拿出存货,供给反而减少。

再次,如证券、黄金等商品,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按正常情况变动;价格大幅度升降时,人们就会采取观望的态度,待价而沽,供给将出现不规则的变化。

以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曲线均可能呈现下述状态或其它不规则状态,如图2-11所示:

PP

0Q0Q

图2-10图2—11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只有极少数商品或劳务的供给曲线属于不相关或不规则相关曲线,而绝大多数商品或劳务的供给曲线,均属于正相关曲线的形状。因此,正相关是供给曲线的一般特点,正相关供给曲线是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表现了供给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的一般变化关系与规律。研究和分析这种最一般的供给曲线,对微观经济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3.供给函数

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同商品的供给曲线是多种多样,即使是最一般的供给曲线也不例外,这主要是因为在商品市场上,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是也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

第一,商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即市场供给价格,这是影响厂商对某种商品供给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如前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给量与其供给价格成正相关的变化关系。

第二,商品或劳务的生产要素价格,是构成商品生产成本,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重要因素。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生产成本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使生产者减少供给量,反之亦然。

第三,厂商生产技术条件的水平与状况,不仅影响商品成本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厂商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生产者此时愿意并且能够在原有价格水平下增加供给。反之则无能为力。

第四,某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对与之有互补或替代关系的商品的供给量发生变动。一般来说,商品的供给量会随着其互补商品价格的升降同方向变动,并随着其替代商品价格的升降而反方向变动。

第五,厂商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对一定时期内该商品的供给量具有很大影响。如果预期商品市场行情看涨,厂商就会增加存货,减少现货供给量,待价而沽反渔求厚利;如果预期商品市场行情看跌,厂商则会抛售存货,增加现货供给量,减少损失。

此外,对市场供给考察时期的长短,厂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然条件等其它因素,也都对商品市场供给数量的变动起着较大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某一商品或劳务的供给数量在市场上发生变动,必然是与其相联系的某种因素或多种因素同时对其施加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必然要随着其影响因素的变动而不断变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用数学中的函数关系来描述这种变动关系,就得出了供给函数(supplyfunction)的概念。所谓供给函数,就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S=f(A,B,C,D,……N)

式中,S是因变量,表示一定时期内某商品的供给量,A,B,C,D,N均崐为自变量,表示影响供给的种种因素。

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定理

供给函数表明:任何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供给都会随着某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用科学的抽象法来分析这种变化,无非是两种情况和趋势。一是供给量的变化,二是供给水平的变化。现在首先来分析供给量的变化。

所谓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影响供给的其它诸因素不变时,一种商品或劳务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而引起该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供给所发生的变化。供给量的变动主要是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结果,是商品或劳务供给(价格)函数的主要表现。

根据供给函数的一般公式,当价格(以P来表示)以外的其它因素不变时,供给(价格)函数的一般公式为:

Qs=f(Ps);

或Qs=a+bPs=1/Ps-(△Qs/△Ps)Ps;

式中,a=1/Ps,充分体现了供给函数的非线性特点;b=△Qs/△Ps,充分体现出供给与价格变化的同向性特点。

根据供给(价格)函数一般公式列出的供给表和画出的供给曲线,其一般形状仍如表2-2和图2-10。

从供给曲线中可以看出,一种商品或劳务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不同价格条件下的供给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如图2-10,供给曲线SS中的a点向b点的移动,b点向c点的移动等,都是供给量变化的表现。

从供给(价格)函数及其供给曲线和供给求表中还可以看出:供给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是:商品的供给量与其自身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把这一趋势称为“供给定理”或“供给定律”(Lawofsupply)。

三.供给水平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所谓供给水平的变动是:假定当某种商品或劳务的自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或劳务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主要是非商品价格因素变动的结果,是商品或劳务供给(非价格)函数的主要表现。P

0Q

图2—12

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起作用时,供给(非价格)函数的一般公式为:S=f(A,B,C,D,……N)(价格除外);根据供给(非价格)函数一般公式画出的需求曲线,如图2-12所示。

从图中的供给曲线可以看出,一种商品或劳务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价格条件下的供给点在不同供给曲线上的移动,从而表现为不同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中供给曲线So向供给曲线S1的移动(表明供给水平的下降)或向供给曲线S2的移动(表明供给水平的上升),都表现了供给水平的变化。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影响供给变动的种种因素往往是同时交织在一起,交互发生作用,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供给量的变动,因此,把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水平的变动明确区别开来,对于正确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商品市场供给的变化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供给弹性

上述关于供给变动的分析,说明了供给量和供给水平随其种种影响因素而变动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但是不同的商品或劳务,在同样因素(如价格或收入)的影响下其变动的反应与幅度却很不一样。当某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幅度较小时,有些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变动幅度较大;而当某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幅度较大时,有些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变动幅度却较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用供给弹性这一重要概念来加以说明。

供给弹性(elasticityofsupply)是指因供给函数中某因素的变动率而引起供给相应变动的变动率。由于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种类的供给弹性,主要有供给价格弹性和供给交叉弹性两种,分别反映了商品供给量变动对自身价格或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分析。

1.供给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supply)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因商品或劳务自身价格的变动率而引起的供给变动率,它反映了供给量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与价格是影响供给最重要的因素相一致,供给价格弹性也是最重要的供给弹性。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所说的供给弹性就是指的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动率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称为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如果以P表示原价格,P1表示变动后的价格,△P表示价格增量;以Q表示价格P时的供给量,Q1表示价格P1时的供给量,△Q表示供给增量。则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用Es来表示)为:

供给量变动率Q1-Q/Q△Q/Q△QP

Es=──────=──────=────=──×──

价格的变动率P1-P/P△P/P△PQ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表明:供给价格弹性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由于供给定律的作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总是为正。这一正值的含义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供给量所增加的百分比;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供给量所减少的百分比。

通过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分析比较不同商品以及同一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供给弹性大小。商品供给弹性大小,可以从理论上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种情况,供给完全无弹性,其Es=0;

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垂直线,其斜率为无穷大,如图2-13(a)所示。这时,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极不敏感,无论价格如何变动,供给量都不会变动。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极为罕见,通常认为只有极其稀缺、珍贵和无法复制的物品才会出现这种情形。

第二种情况,供给完全有弹性,其Es→无穷大;

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其斜率为零,如图2-13(b)所示。这时,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敏感,只要价格稍有上升,那么供给量便为无穷大,而价格稍有下降,供给则减少到零。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情况。

P0(a)Q0(b)Q

图2-13

第三种情况,供给单位(或单元)弹性,其Ed=1;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供给量变动的幅度总是与价格变动的幅度相一致,供给曲线是一条正比例斜线,其斜率恒为1,如图2-14所示。当价格从D变为C,供给量相应从A变为B时,C-D=B-A。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同样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0ABQ

图2-14

第四种情况,供给缺乏弹性,即0〈Es〈1;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其供给曲线的斜率大于1而小于无穷大,如图2-15所示。当价格从D变为C,供给量相应从A变为B时,C-D〉B-A;

第五种情况,供给富有弹性,即∞〉Ed〉1;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供给量变动的幅度总是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其供给曲线的斜率大于0而小于1,如图2-16所示。当价格从D变为C,商品的供给量相应从A变为B时,C-D〈B-A。

PP

0ABQ0ABQ

图2-15图2-16

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厂商调整产量(供给)的难易程度。第一,劳动密集型行业(labour-intensiveindustry)的产品增加供给容易,供给富于弹性;而资本密集型行业(capital-intensiveindustry)的产品涉及到设备、技术等问题,增加供给不容易,供给缺乏弹性;第二,厂商调整产量所需时间较长,其供给缺乏弹性;厂商调整产量所需的时间较短,其供给富于弹性;第三,厂商调整产量所需成本增量较低,其供给富于弹性;厂商调整产量所需成本增量较高,其供给缺乏弹性。第四,企业生产技术设备通用化程度越高,其供给富于弹性;企业生产技术设备通用化程度越低,其供给缺乏弹性。

2.供给交叉弹性(cross-priceelasticityofsupply)

供给交叉弹性,是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因另一相关商品的变动率而引起的变动率,它反映了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另一相关商品变动的敏感程度。某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另一商品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称为供给交叉弹性系数。

如果以Q表示某商品的原供给量,此时另一商品的价格为P;以P1表示另一商品变动后的新价格,△P表示其价格增量;Q1表示某商品变动后的供给量,△Q表示供给增量。则供给交叉弹性系数(用Ecs来表示)则为:

某商品供给量变动率Q1-Q/Q△Q/Q△QP

Ecs=─────────=──────=────=──×──

另一商品价格变动率P1-P/P△P/P△PQ

供给交叉弹性系数的公式表明:某商品供给交叉弹性的大小等于另一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某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供给交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这主要取决于相关商品的不同类型。对于互补商品来说,由于某商品的供给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所以其供给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即Ecs〉0;对于替代商品来说,由于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另一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所以其供给交叉弹性为负数,即Ecs〈0。对于两种互不相关的独立商品来说,由于某商品的供给量不会随着另一商品的变动而变动,所以其供给交叉弹性系数的数值趋向于零,即Ecs→0。显然,相关商品之间的供给交叉弹性系数与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数值,在正负取值问题上恰好相反。

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及其分类

在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从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出发,进一步采用均衡分析方法,来说明这两种相反的经济力量在商品市场上相互作用对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均衡价格(equilibriumprice)的理论。

所谓均衡(equilibrium),原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一物体在同时受到两种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量作用下而处于的一种静止状态。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则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在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暂时、相对稳定的状态。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并不意味着不再变动,因为均衡总是有条件的。均衡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条件变了,均衡也就被破坏了,不存在了。所以经济总是处在旧均衡的破坏和新均衡的建立的过程之中。从动态的观点看,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既是指一种经济状态,也是指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即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用来分析经济中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说明各个变量(如供给、需求、价格)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

均衡可分为一般均衡(generalequilibrium)和局部均衡(partialequi-librium)两种。

一般均衡也称为全部均衡,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市场上所有各个市场、各个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都是互相联系的,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不仅受它本向供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影响。所以,一种商品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局部均衡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方法。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具体分析某一种商品本身的供求变化所达到的价格均衡状态,而不受其他商品供求变化的影响。因此,局部均衡的实质也就是均衡价格理论。

2.均衡价格的定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即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时的价格。在供求坐标图中,则表现为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如图2-17所示:



0QoQ

图2-17

图中,DD是需求曲线,SS是供给曲线;纵轴OP表示价格,横轴OQ表示数量;DD与SS的交点E称为均衡点;E点所对应的价格PO称为均衡价格,表明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Pd=Ps);E点所对应的数量Qo称为均衡数量,表明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Qs=Qd)。

3.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被认为是经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可以用下表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表2-3

供给量 6 5 4 3 2 1 0 价格 7 6 5 4 3 2 1 需求量 0 1 2 3 4 5 6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价格为7时,消费者认为价格太高了,所以需求量为零;生产者则认为这个价格最合适,所以供给量为6。当价格为1时,生产认为价格太低了,所以供给量为零;消费者则认为这个价格最合适,所以需求量为6。由于供求不一致,所以价格连续波动不已。只有当价格为4时,供给量和需求量才达到一致,形成了供求均衡。如表中所示,这时,均衡价格是4,而均衡数量是3。

下面用曲线图来说明供求趋于一致的过程。先看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的情况,见图2-18:

0Q1Q0Q2Q0Q1Q0Q2Q

图2-18图2—19

假定均衡价格为OP0,均衡数量为OQ0,均衡点为E。如果现在价格上升到OP1,高于价格OP0,需求量就下降为OQ1,小于均衡点的需求量OQ0;而供给量则因价格上升而增为OQ2,大于均衡点的供给量OQ0。这样,市场形成供过于求,FG(Q1Q2=OQ2-OQ1)横线表示供给大于需求的数量。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需求少,供给多,这将导致价格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点E,价格为OP0时,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从而达到了市场均衡。

再看价格低于均衡价格的情形,见图2-19:

假定均衡价格为OP0,均衡数量为OQ0,均衡点为E。如果价格下降到OP1,低于价格OP0,需求量就上升到OQ2,大于均衡点的购买量OQ0;而供给量因价格下降而减少为OQ1,小于均衡点的出售量OQ0。这样,市场就出现供不应求,JK(Q1Q2=OQ2-OQ1)横线表示供给小于需求的数量。这也是暂时的现象。需求多,供给少,将导致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点E,价格为OP0时,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从而达到了市场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和供求定理

以上分析的是需求量和供给量变动对均衡价格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下面进一步分析需求水平和供给水平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和作用。

1.需求水平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当供给水平不变时,需求水平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可以用图2-20来说明:

在图2-20中,D0是原来的需求曲线,D0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价格为OP0,均衡数量为OQ0。如果需求水平上升,则需求曲线由D0移动到D1,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1,从而形成了新的均衡价格OP1,新的均衡数量为OQ1。这时,OP1〉OP0,OQ1〉OQ0。这表明,由于需求水平的上升,均衡价格也随之上升,均衡数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需求水平下降,需求曲线则由D0移到D2,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2,从而形成了新的均衡价格OP2,新的均衡数量OQ2。这时,OP2〈OP0,OQ2〈OQ0。这表明,由于需求水平的减少,均衡价格必随之下降,均衡数量也必随之下降。

2.供给水平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当需求水平不变时,供给水平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可以用图2-21说明:

PP

0Q2Q0Q1Q0Q2Q0Q1Q

图2-20图2—21

在图2-21中,S0是原来的供给曲线,S0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价格为OP0,均衡数量为OQ0。如果供给水平上升,则供给曲线由S0移动到S1,与供给曲线D相交于E1,从而形成了新的均衡价格OP1,新的均衡数量为OQ1。这时,OP1〈OP0,OQ1〉OQ0。这表明,由于供给水平的上升,均衡价格将随之下降,均衡数量则随之增加。

如果供给水平下降,供给曲线则由S0移到S2,与供给曲线D相交于E2,从而形成了新的均衡价格OP2,新的均衡数量OQ2。这时,OP2〉OP0,OQ2〈OQ0。这表明,由于供给水平的减少,均衡价格将随之增加,均衡数量则必随之下降。

3.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lawofsupplyanddemand)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定理,它反映了供给水平与需求水平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影响的一般趋势和规律。

按照上述分析,供求定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第一,需求水平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需求水平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第二,需求水平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的增加,需求水平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简而言之,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与之同方向变动。

第三,供给水平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供给水平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

第四,供给水平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的上升,供给水平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简而言之,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而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供求定理是指挥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活动和价格的变动。

4.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当中,影响供给水平和需求水平变动的因素都是相当多的,因此供给水平和需求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同时出现的,而且在方向与幅度等方面都不完全一致,从而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实际影响,要比上述单方面分析需求水平或供给水平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要复杂得多。如果全面的分析供求水平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可以得出如表2-4所示的结果:

表2-4供给水平与需求水平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水平和需求水平的变动 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数量的变动 供给水平不变 需求水平增加 ↑ ↑ 需求水平减少 ↓ ↓ 需求水平不变 供给水平增加 ↓ ↑ 供给水平减少 ↑ ↓ 供



















动 供









动 幅度

相等 供给增加=需求增加

供给减少=需求减少 ━

━ ↑

↓ 幅





等 供给增加〉需求增加

供给增加〈需求增加

供给减少〉需求减少

供给减少〈需求减少 ↓





↓ ↑





↓ 供









动 幅度

相等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

↓ ━

━ 幅





等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





↑ ↑





↑ 表2-4的结果表明:供给水平和需求水平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的影响,尽管情况多种多样,但均不违背供求定理,都是供求定理起作用的具体反映和必然结果。

三.管制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国家政府经常通过均衡价格分析,制定各种价格政策,对经济活动施加影响和干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管制价格(controlledprice),即国家政府根据市场状况和政策,为了使某种商品价格脱离市场供求力量所形成的均衡价格状态的一种干预方式与手段。管制价格包括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两种基本类型。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support-price),又称为最低限价,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例如,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政府为了支持扶植农业,就经常对某些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支持价格的基本原理和政策效应,可以用图2-22来加以说明。



0Q2Q0Q1Q

图2-22

图2-22中,某农产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分别用S与D来表示,其原均衡点为S与D的交点E0,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现在政府对该产品规定了最低价格P1,高于均衡价格P0。P1与原来的需求曲线D在E2点相交,需求量为Q2;P1与原来的供给曲线S在E1相交,供给量为Q1;这时,该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即OQ1〉OQ2),社会上出现了数量为Q1Q2(OQ1-OQ2)的过剩产品。为了不使该产品的价格下跌,过剩产品就必须由实行支持价格的政府统一收购,作为储备。如果一旦取消支持价格,则价格就又会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政府之所以对某些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其基本动机是为了解决工农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农产品的供给水平必然增加;同时,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水平增加极为有限;这些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必然使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下降。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工农收入差别就会进一步扩大,为了缓和社会的矛盾与摩擦,国家就不得不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当然,实行支持价格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如财政负担加重、土地资源的消费,部分农业机械设备的闲置等。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ceiling-price)又称为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防止某商品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该种商品的最高价格。规定限制价格的商品往往都是一些生活必须品,特别是一些紧俏的稀缺商品。如政府在战争或其他灾害期间,为了防止粮食价格上涨,就要对粮食实行限制价格。实行最高限价的基本原理和政策效应,可以用图2-23来说明:



0Q2Q0Q1Q

图2-23

图2-23中,某生活必需品的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原均衡点E0,其均衡价格应为OP0,均衡数量应为OQ0。现在政府对其实行限制价格OP1,低于均衡价格OP0。OP1与原来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E1点,需求量为OQ1;OP1与原来的供给曲线S相交于E2点,供给量为OQ2;这时,该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给,即OQ1〉OQ2,在社会上出现了数量为Q1Q2(OQ1-OQ2)的供给不足。政府为了维持这种局面,就必须对该商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定量配给。如果一旦取消限制价格,则该商品的价格会很快上升到原均衡价格水平。

实行最高限价虽然能暂时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必然会产生对该商品的排队抢购现象,同时会形成黑市交易,其黑市价格不仅将高于OP1,也将高于OP0,达到图中所示OP2的水平。而且会进一步造成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收入分配不合理、产品质量降低、财政负担加重、浪费现象严重以及腐败等一系列社会弊端。

四.蛛网理论

前面所分析考察均衡的重点是均衡形成与变动的条件,这里要进一步分析考察均衡的稳定与恢复的条件问题,即价格由于供求水平的变动而离开均衡点之后,还能不能再回到原来的均衡状态,在什么条件下回到原来的均衡状态等问题。在这种分析考察中必须引入时间因素才能进行。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把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变动条件的分析方法,称为静态均衡分析;而把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变动状态与恢复条件的分析方法,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蛛网理论(cobwebtheorem)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的动态均衡分析方法的结果,是一种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均衡变动状态及恢复条件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理论,因其表示均衡变动的图象类似“蛛网”,所以被称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所研究的商品具有这样一种特点,即商品生产周期较长,或者说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在此期间其产量不能变更。这就决定了对蛛网理论的研究是从如下前提条件下开始的:

第一,本期商品价格取决于本期商品供给量,其价格函数为PT=f(QT);

第二,本期商品供给量取决于上期商品价格,其供给函数为QT=f(PT-1);

第三,本期商品需求量取决于本期商品价格,其需求函数为DT=f(PT);

在这些前提条件下来分析考察该商品的均衡变动,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状态:

1.收敛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ES〈ED)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越来越趋向和恢复均衡。其过程如图2-24所示:

PP

0Q0Q1Q0T

(a)(b)

图2-24

在图2-24(a)中,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E0为均衡点,OP0为均衡价格,OQ0为均衡产量。纵轴OP表示价格,横轴OQ表示数量。当商品的供给量发生变动而偏离均衡状态后,就会出现如下的变动过程:

第一阶段,供给量增为Q1,大于均衡数量Q0,于是供大于求,消费者为Q1付出的需求价格为P1,低于均衡价格P0;

第二阶段,由于P1低于P0,所以生产者把产量Q1减少为Q2,小于均衡数量Q0,供给价格上升到P2,高于均衡价格P0;

第三阶段,由于P2高于P0,所以生产者把产量Q2扩大到Q3,大于均衡数量Q0,供给大于需求,需求价格又跌到P3,又低于均衡价格P0;

第四阶段,由于P3低于P0生产者把产量又减少到Q4,小于均衡数量Q0,供给价格又上升到P4,高于均衡价格P0;

如此循环下去,其最终结果将会导致产量与价格越来越接近于均衡点而恢复平衡。图2-24(b)则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价格围绕均衡点的波幅越来越小,价格不断趋向于均衡价格P0的过程(图中的T代表时间)。因此这种情况被称为“收敛型蛛网”,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则被称为“蛛网稳定条件”。

2.发散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ES〉ED)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其过程可以用图2-25来说明:

PP

0Q0Q0T

(a)(b)

图2-25

这种情况下,价格与产量变动的过程与前一种情况相同。但是,其最终结果将导致价格与产量越来越远离均衡点而无法恢复均衡。图(b)则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价格围绕均衡点的的波幅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远离均衡价格P0的过程。因此这种情况被称为“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则被称为“蛛网不稳定条件”。

3.封闭型蛛网

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Es=Ed)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总是处在不停的波动之中。其过程可以用图2-26来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和产量的变动既不会回到原来均衡点,也不会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图形是一个首尾相连的完整的蛛网。至于蛛网离

开均衡点的远近,则主要取决于市场波动的大小,如图中之(a);图中之(b)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价格而反复循环的过程。因而这种情况被称为“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被称为“珠网中立条件”。

PP

0Q2Q0Q1Q0Q

(a)(b)

图2-26

简评

均衡价格理论是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说的核心。均衡价格理论的实质是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均衡价格取决于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而需求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供给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所以,均衡价格理论无非是庸俗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的大杂烩。其根本错误在于用价格来代替价值,用市场价格的决定来代替价值的决定,因此,只能说明市场价格是如何围绕着价值而波动的,而根本不能说明价值本身及其决定问题。

从方法论上来说,均衡价格理论中所采用的种种分析方法,如函数分析法、曲线分析法、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法、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法等,归根结底是企图用现象来代替本质,用一般来代替特殊,以达到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目的。但是,尽管这些分析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但或多或少对价格、供给、需求等重要市场机制的表象及变动趋势,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因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操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可供参考之处。























如图2-5中所示,D1和D2是是两条代表不同水平的

P需求曲线。从D1曲线来看,当价格由O

Q1Q4Q2Q3



P1上升到OP2时,需求量将从OQ2减少到OQ1。但是,如果消费者的收入也同时增加,需求水平发生变化,需求曲线移动到D2,价格为OP1时,需求将增加为OQ3。如果二者同时发生,则需求量将会





图2-5

供给弹性概念与需求弹性概念有着相似的理论上的缺陷,但如果根据不同产品崐的生产关系特点,进行公组考察,并考虑到影响产品供给变化的其它有关因素,那崐么供给弹性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需求弹性的概念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崐需求弹性,特别是需求收入弹性,回避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和各阶级收入崐分配的实际情况。这是它在理论上的严重缺陷。但把弹性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之中,崐还是有用的。如果能按不同的阶级和阶层进行分组计算,并考虑到影响居民需求变崐化的其它有关因素,那末需求弹性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仍有一定的参考性。





1





29









献花(0)
+1
(本文系星武太极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