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里的磨刀人文/匠人工坊我们常说的成语“钟鸣鼎食”,就跟磨刀有关,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录的:“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在汉代,研磨刀具被称为“洒削”,也叫“削厉”,“厉”通“砺” 。顾名思义,就是磨刀的时候要一边洒水一边进行。这段话的意思是,靠劳动吃饭乃是生活正道,而其中有成就的人,必然有出众之处。比如郅氏靠 磨刀砺剑,鼎里盛的都是各种珍贵食品,张里凭医马,吃饭时奏乐击钟,这些都是靠专心治艺而得来的富贵。还有一个关于磨刀的故事,因磨刀破获 了一起汉代皇室大案(汉梁孝王刺杀大臣袁盎)。这个记载也是出自《史记》:当时汉景帝在位,窦太后希望景帝之后由梁孝王继位,袁盎等大臣以 为不可,于是劝阻景帝,窦太后的动议受阻,从此也就不再提让梁王作继承人这件事。后来,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便怨恨袁盎和参与议嗣的大 臣,梁孝王知道后,遂派刺客谋杀袁盎等十几位大臣,袁盎被杀,刺客的剑不小心留在了袁盎身上。皇上派查案的人拿此剑遍访长安的削厉工,也就 是研磨刀剑的师傅,其中一位师傅说他认得这把剑,梁孝王府上的人曾经拿来研磨过。于是凶案得以破获。从明代以后,对刀剑的研磨有了很多详细 的记载:“凡刀剑打磨光净,用金丝矾矾之,其花则见”,“刀花,羊角煅灰,粉心水提过酸,酸草烧灰,硝酱”,即研磨刀剑首先是把刀剑的 表面打磨的平整光亮,最后用金丝矾、羊角灰、草木灰等天然物质对刀剑表面进行擦拭、处理,擦拭过后的刀剑表面方可显现出细腻的锻打花纹。而 说起我关于磨刀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在农村,烈日头下,知了总是单调地拉着长音,让人昏昏欲睡。矮矮的胖胖的磨刀师傅从巷子深处转出来,身前 系一蓝围裙,围裙上的黄白浆渍和树影一样斑驳,一手推着自行车,另一手提一只铜喇叭,先是两声闷长闷长的呜咽,一起一伏,继而“磨剪子来 ,戗菜刀~~”那尾音,拖得很长很长……现在这种情形几乎看不到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磨刀这么个职业。至少在现在的城市里是这样。2 0年已是沧海桑田,直到我在匠人工坊看到以磨刀砺剑为生的铁匠师傅。工坊里的铁匠师傅做的是大马士革刀,都是用铁锤手工折叠锻打的,这种折 叠锻打的大马士革刀经过师傅的研磨加工后,能呈现出异常炫丽的花纹。在大马士革钢响起一迭铿锵之后,便是霍霍的磨刀声了。大马士革刀的研磨 ,有着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手工技艺,它不只是像家里用青石把菜刀磨快一样,研磨刀剑也有专用工具和方法。研磨先要从初步整形开始 ,新锻打好的刀,需要矫正一些锻打瑕疵、痕迹等。然后是整理形状,打磨出作品的初步形态。此后是细致研磨、抛光,磨刀石和砂纸目数增加。再 是棒研,师傅用铁杵对刀具进行类似镜面抛光一样的处理,按不同部位以一定走向做出有方向性的类似镜面的效果匠人工坊师傅正在对刀具做检查, 看是否还有瑕疵存在拭刀:工坊师傅将一些粉末、液体、油料对研磨好的刀进行处理。使大马士革刀的花纹更加清晰有力。其实,整个过程很复杂, 被我描述得简单了,比如过程中有很多注意的事项:刀背、刀刃的打磨顺序、走向,打磨时间、力度、角度等,同时还要注意磨刀石中的杂质,以免 破坏大马士革刀,等等等等。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耐心,愿意承受孤独、心静如水的心态,对冷兵器历史、大马士革刀工艺、风格的深入了解……磨 刀师傅的执着与信念,才是整个磨刀技艺的核心力量。说回工坊的磨刀师傅,他们的手都在磨刀的时候被割伤、划伤过。所以很多人都说没被刀伤 过的磨刀师,一定不是个好师傅。除了手上的伤痕,师傅的手也是永远洗不干净的。再结实的武装也敌不过岁月的打磨。磨刀砺剑,不为列鼎而食, 但因执念。最后,引用一段李宗盛的《匠心》: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 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为什么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