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弟子規教學課本(孝悌部分,有標點)
2015-11-24 | 阅:  转:  |  分享 
  
真西山教子齋規

公名德秀,字希元,宋浦城人。參知政事。謚文忠,崇祀廟庭。

弘謀按、養正之方,最小時為尤要。古人重胎教,自婦人姙子之時,謹寢食,肅視聽,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凡以慎所感,謂感於善則善,為生子計也。今人縱不能盡然,乃至既生之後,曲意撫摩。積四五歲,仍然姑息,恣其所為,應訶反笑。逮於既長,養成驕惰,雖欲禁防,不可得矣。西山先生《教子齋規》,乃是於最少小時,撮其大綱,分為八則,簡而要,切而該,尤父兄所宜敬書座右,時加訓飭者。

一曰學禮。

凡為人要識道理,識禮數。在家庭事父母,入書院事先生,並要恭敬順從,遵依教誨。與之言則應,教之事則行。毋得怠慢,自任己意。

二曰學坐。

定身端坐,齊腳斂手,毋得伏盤(皿改為足)靠背,偃仰傾側。

三曰學行。

籠袖徐行,毋得掉臂跳足。

四曰學立。

拱手正身,毋得跛倚欹斜。

五曰學言。

樸實語事,毋得妄誕。低細出聲,毋得叫喚。

六曰學揖。

低頭屈腰,出聲收手,毋得輕率慢易。

七曰學誦。

專心看字,斷句慢讀,須要字字分明,毋得目視東西,手弄他物。

八曰學書。

臻(聚也)志把筆,字要齊整圓凈,毋得輕易糊塗。

陸清獻公示子弟帖三則

公諱隴其,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康熙庚戌進士,官至禦史。從祀廟庭。

讀書做人,不是兩件事。將所讀之書,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來,便是做人的法。如此方叫得能讀書人。若不將來身上理會,則讀書自讀書,做人自做人,只算做不曾讀書的人。

讀書必以精熟為貴。我前見你讀《詩經》《禮記》,皆不能成誦。聖賢經傳,與濫時文不同,豈可如此草草讀過?此皆欲速而不精之故。欲速是讀書第一大病。工夫只在綿密不間斷,不在速也。能不間斷,則一日所讀雖不多,日積月累,自然充足。若刻刻欲速,則刻刻做潦草工夫。此終身不能成功之道也。——示大兒定徵

汝讀書要用心,又不可性急。熟讀精思、循序漸進,此八個字,朱子教人讀書法也,當謹守之。又要思讀書要何用。古人教人讀書,是欲其將聖賢言語,身體力行,非欲其空讀也。凡日間一言一動,須自省察,曰:「此合於聖賢之言乎?不合於聖賢之言乎?」茍有不合,須痛自改易。如此方是真讀書人。——示三兒宸徵

弟子規分二:

甲一、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甲二、分說分四:



丙一、入則孝分四:



戊一、敬親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戊二、愛親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丁二、正己分六:

戊一、游居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戊二、事物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戊三、好惡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戊四、身德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戊五、難易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戊六、孰諫(孰熟同。即考慮純熟而諫也)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丁三、侍疾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丁四:喪祭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丙二、出則悌分三:



戊一、總標和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戊二、分說財言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丁二、長幼分五:

戊一、先後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戊二、服勞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戊三、尊(動詞)長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戊四、路遇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戊五、侍長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丁三、推恩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乙二、弟子規之次分二:

丙一、謹分四:



戊一、勤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戊二、儉分二:

己一、衣服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己二、食飲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戊三、莊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丁二、敬物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丁三、敬事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鬥鬧場絕勿進邪僻事絕勿問

丁四、敬人分二:

戊一、入門上堂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戊二、用物借物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丙二、信分二:

丁一、庸言之信分二:

戊一、出言分五:

己一、信言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己二、少言

話說多不如少

己三、直言

惟其是勿佞巧

己四、愛言

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己五、謹言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己六、遲言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戊二、聽言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丁二、閑邪存誠分四:

戊一、思善省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戊二、礪志絕欲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戊三、恐譽欣過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戊四、改過無隱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乙三、弟子規之續分二:

丙一、泛愛眾分三:

丁一、三才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丁二、自愛分二:

戊一、離二非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戊二、止四過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丁三、愛人分二:

戊一、當戒者分二:

己一、勿行攪擾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己二、莫揭私短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戊二、當為者分二:

己一、勸善

庚一、揚善隱惡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庚二、勸善規過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己二、行善

庚一、取少與多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庚二、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庚三、報恩忘怨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庚四、待婢慈寬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庚五、去勢存理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丙二、親仁分二:

丁一、仁者可畏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丁二、申明利害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乙四、弟子規之餘分三:

丙一、行文兼備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丙二、學文之法分二:

丁一、讀書之法分四:

戊一、三到為先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戊二、一門深入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戊三、著緊用力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戊四、記疑就問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丁二、廣敬之方

房室清墻壁凈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丙三、成聖之道

丁一、勿視非聖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丁二、勿自暴棄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大於孝。⑥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⑦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⑧故君子首當致力於斯,以培植衆德之根本,圓成受教之法器也。

釋詞:①承,《說文》:「承,奉也,受也。」②見《孝經》三才章第七。③蘭公名期,事父母至孝,至斗中真人下降其家。自稱孝弟王。語蘭公曰:「夫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至於地,萬物為之生。至於民,王道為之成。子能孝弟,不久度世(超脫塵世為仙)。」授以秘訣,竟證仙果。④《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帝君垂訓曰:『今日是元旦,為人間第一日,吾當說人間第一事。何謂第一事?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極之,可以參贊化育,故謂之第一事。赤子離了母胎,在孩抱時便知得,故謂之第一事。』」又《關帝覺世真經》:「淫為萬惡首,孝為百善原。」⑤見《孝經》廣揚名章第十四。⑥⑦見《孝經》聖治章第九。⑧見《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孫鍾,富春人。性至孝,種瓜為業。嘗有三少年詣①鍾,鍾獻瓜。謂曰:「余,司命也。以君孝感於天,故來耳。」遂指山曰:「此堪為墓。」鍾志②之。及卒,葬焉。墳上常有紫雲,曼延數里。人謂孫氏其興矣。鍾即堅③之先也。(《咸淳臨安志》。轉自《孝經傳說圖解》卷四孫鍾孝傳)

釋詞:①詣,到也。②志,同誌,記也。③堅,孫堅也,三國吳主孫權之父也。

種瓜為業之窮民,能招致上天之司命,孝力通天矣。人人欲得好風水,然向外求者,必不得也。向內求者,必有應也。一人行孝道,則一家有好風水。人人行孝道,則家家有好風水。天下人皆行孝道,則天下皆是好風水。胡不勉而行之?

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

拜於階下,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疾病,長幼咸集,乃宣言:「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後博陵①諸崔,歷台閣②藩鎮③者數十人。天下推為士族之冠④。(《八德須知》二集孝崔唐乳姑。又《孝經傳說圖解》卷二唐氏孝傳)

釋詞:①博陵,今河北定縣。②台閣,謂尚書。③藩鎮,州郡之兼軍民各政者。④冠,四聲,首也。

孔子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世謂崔氏昌大,有所本云。家族昌大之本,在孝道乎!行孝則本固,本固則枝葉繁,家必昌。不孝則本枯,本枯則枝葉凋,家必衰。然則家道之興亡,在吾一身矣!

父母呼應勿緩

《內則》曰:「能言,男唯女俞①。」是以知古人於孩幼能言之時,即教以應對也。孝子之事父母也,不待口呼而能應之者,上也;呼而應之急者,次也;呼而應之緩者,下也。君子希其上,行其次,棄其下。至若呼而充耳不聞,懶洋洋不知應者,乃自棄於孝道,自絕於人倫之外者也。

釋詞:①唯,應之速。俞,應之緩。

曾子從仲尼在楚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嚙指!」孔子曰:「曾參之孝,精感萬里!」(《搜神記》。轉自《孝經傳說圖解》卷四曾參孝傳)

東漢蔡順,事母至孝。常出求薪。有客至,母望順不還,乃嚙指。順心動,棄薪馳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來,吾嚙指以悟汝爾!」(《合璧事類》。轉自《孝經傳說圖解》卷一蔡順孝傳)

南齊庾黔婁,字子貞,新野人。少好學,多講誦《孝經》,未嘗失色①于人。除②孱陵令。到縣未旬,父易在家遘③疾。黔婁忽心驚,舉身流汗。即日棄官歸家,家人悉驚其忽至。時易病始二日,醫云:「欲知差④劇⑤,但嘗糞甜苦。」易泄痢⑥,黔婁辄取嘗之。味轉甜滑,心愈憂苦。至夕,每稽顙⑦北辰⑧,求以身代。俄聞空中有聲,曰:「徵君⑨壽命盡,不可復延。汝誠禱既至,止得申⑩至月末。」及晦而易亡。(《梁書》。轉自《孝經傳說圖解》。又《八德須知》初集孝黔婁嘗糞)

釋詞:①失色,容貌不莊重。②除,拜受官位。③遘,遇也。④差同瘥,音柴,四聲,ㄔㄞ清翼陔ㄍㄞ考君士有行之士詔徵召而不仕者曰徵士尊之曰徵君葠葠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若飲食之雖不耆必嘗而待。加之衣服雖不欲必服而待。加之事人代之己雖不欲姑與之而姑使之而後復之。ㄕ伯夷叔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及父卒叔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亦不肯立而逃之。人立其中子ㄍㄡㄔ像白色的在隙前快地越比喻时得很快光易逝ㄍㄨㄢㄓ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府州县中送廪生明清两代由公家以膳食的生升入子监肄故。ㄑㄩㄢ。衡量也。③擢,音濁,ㄓㄨㄛ。選拔也。

父母之杖,非杖子女身也,杖其過望其改也。子女能受父母之杖,過日少而德日進矣。故天下能怡然受杖之子女,必是大有福德之人。嗚呼!一旦親已歿而杖猶存,悲可勝哉!

戊二、愛親

冬則溫夏則凊

温,致其暖也,如温被加衣之類。凊,致其凉也,如调温(指空调電暖)扇凉之類。子女呱呱墜地之時,口不能言,身不能行,無父母之養育,無由長成矣。子女日長,父母日老;子女日強,父母日衰。一思及此,能不顧念父母之身乎?冬則令之溫暖,夏則令之涼爽,以及一切養身之事,人子勉乎哉!

漢黃香,字文彊,江夏人。年九歲喪母,哀毀踰禮。鄉人稱其孝。家貧,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溫其被席。父疾,侍奉尤極其誠。太守劉護表而異之。後舉孝廉,官至尚書令。(《八德須知》初集孝黃翔溫凊)

王應照謂九齡幼童耳,以常情論,則扇枕溫衾諸事,猶是父母愛子之所為。若子於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彊!既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齡人能恪供子職,凡老大而不知孝,與孝而不能盡力者,胥愧死哉!

王艮冬日至親所,親有急務,盥涼水。乃痛哭曰:「艮為人子,令親天寒盥涼水而不知,尚得為人乎?」遂出代親役。入奉養惟謹。(《昨非菴日纂》三集卷四敦本)

胡栻,字敬之,居澉川。父本富室,以性侈損家。日以所欲責栻,栻竭力以致。賓朋滿座,雖貧甚,不少衰。後母喪父鰥,栻夜與父同寢,以腋暖父足,如是者十餘年。父歿,鬻所居以治喪葬。簞瓢屢空,寓於其婣徐氏以歿。(《海鹽縣圖經》。轉自《孝經傳說圖解》卷四胡栻孝傳)

以己之貧供父無極之欲,以己之身奉父孤眠之榻,以己之居殉父永訣之葬,簞瓢屢空,竟無棲身之地。如胡栻者,可謂但有父而無己也。至於以腋暖足,尤見其事父之無微不至矣。

晉吳猛,字世雲,豫章分寧人。年八歲,事親至孝。家極貧寒,榻①無帷帳②。每當夏夜,任蚊攢③膚,恣④渠⑤膏血之飽。雖多,不敢驅之,惟恐其去己而噬親也。後遇至人丁義,授以神方,屢著靈異。宋政和⑥中,封真人⑦。(《八德須知》初集孝吳猛飽蚊)

釋詞:①榻,床之狹長而矮者,泛指床。②帷帳,帷幕床帳。③攢,ㄘㄨㄢˊ,聚也。④恣,縱也。⑤渠,俗作他字解。⑥政和,徽宗年號,在公元1111年至1118年。⑦真人,修真得道之人。

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佛在世時,遇值饑儉①,人皆餓死,白骨縱橫。佛經三日以來,乞食不得一匙,無力能共人語。有一比丘,道逢見佛,賣卻三衣②,買得缽飯,急將③上佛。佛問比丘:「何處得此飯來?」比丘具④白。佛言:「三衣者,即是三世諸佛之幢相⑤。此衣因緣,極尊,極重,極恩。汝今易得此飯與我者,大領汝好心,我不消此飯也!」比丘白言:「佛是三界⑥福田,聖中之極,尚言不消,誰能消也?」佛言:「汝將供養父母去!」比丘言:「佛尚云不消,我父母豈能消也?」佛言:「得消。何以故?父母能生汝身,於汝有大重恩,為此得消。」佛又問:「比丘,汝父母有信佛心不?」比丘言:「都無信心。」佛言:「今有信心。見汝與飯,大生歡喜,因此即發信心。先教受三皈依⑦,即能消此食也。」時比丘既受佛教,愍仰而去。(《觀經四帖疏》卷二)

釋詞:①饑儉,饑荒也。②三衣,比丘具三衣即袈裟也。袈裟者以布切横合成由其所切之而分。一安陀衣五之袈裟名下衣平常着之。二郁多罗僧衣七之袈裟名中衣在寺内之中之。三僧伽梨衣九乃至二十五之袈裟名上衣出外及其他之之。袈裟之名。袈裟求解脱人所服而不邪所倾又相似佛塔之幢故名ㄗㄨㄛˋㄏㄜˊ黃帝軒轅氏與其臣岐伯並稱中醫始祖事役泛指受人使ㄋㄧㄥ。難道也。⑤虜役,奴僕也。

子勤學以報父母,孝也;父母勤作以養家庭,慈也。子廢學則不孝,親惰業則不慈,皆不可也。子廢學,天下父母皆知其害,故殫精竭慮以督其學也。子如置若罔聞,依舊悠忽度日者,去孟子遠矣。思之思之。如何報父母之劬勞③哉?

釋詞:①殫精竭慮,用精力ㄑㄩㄩˋㄔㄨㄟˊㄧㄣˊ孰ㄐㄧㄠˋㄐㄧㄠㄐㄧㄢㄒㄩㄢˇㄗㄨㄛˋㄧㄡˊㄇㄧㄠˋㄐㄩˋㄍㄠˋ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財為我用,財則為奴,我則為主。我為財用,我則為奴,財則為主。不可不明。財奴者,取之不以道,用之而無度,施之必吝。一生為財奔忙,茫茫然做不得自己之主,造作無邊罪業,臨死帶不得一文去。故又為盲,以其不明事理也。財主者,取之必以道,處己簡約,濟人慷慨,一生隨緣,不為物遷,故清閑。閑者易賢,以其安心於道,理必明也。學者於財一關,須看得破,放得下。重財者必輕仁義,故父子爭鬥,兄弟離散。輕財者必重仁義,故父子慈孝,兄弟和睦。大學云:「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學者之好安在?當反求諸己。

漢孔融,字文舉,四歲與諸兄共食梨棗,輒取小者。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①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純正蒙求》卷中幼學見趣孔融取棗)

釋詞:①法當,理應,應當。

蘇東坡云:「文舉以英偉冠世之資,師表海內,意所予奪①,天下從之。此人中龍也」。然若尋他德業之源頭,必在幼時也。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莫小看一梨,對小兒言,此梨甚大。故小時讓梨,長大後何不可讓?小時爭梨,長大後何不可爭?

釋詞:①予奪,褒貶也。

北齊蘇瓊累官清河太守,郡多盜賊。及瓊至,姦①盜止息。民有乙普明兄弟爭田,積年不斷,各相援據②,乃至百人。瓊召諭之曰:「天下難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淚。諸證人莫不洒泣,普明兄弟叩頭乞外更思。分異十年,遂還同住。(《八德須知》三集悌蘇瓊釋爭)

釋詞:①姦,邪惡不正也。②援據,援引證據也。

李文耕謂普明兄弟汩其天性久矣。蘇瓊提出良心真處,懇款①悟之,而普明兄弟一朝頓悔。正孟子所謂紾兄之臂,教之孝弟②者。而天性之良之不能終絕,於此可見矣。立教者亦急正其本可耳。

釋詞:①懇款,誠摯懇切也。②《孟子·盡心上》:「齊宣王欲短喪。公孫丑曰:『為期(一年也)之喪,猶愈於已(止)乎?』孟子曰:『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云爾!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紾,扭轉也。

明俞僧妻王氏,新昌人。僧無兄弟,而伯有六子,甚橫,欲七分其田宅。僧父持之堅,遂交惡。王氏知之,白僧父曰:「財重乎?兄弟重乎?願翁慎所處。」僧父從之。僧伯大喜,遂式好①如初。王氏勤治生,後十餘年,伯產盡歸王氏。(《八德須知》二集悌俞王勸翁)

釋詞:①式好。式,語氣詞,無義。式好,指骨肉和好。

前所舉例,蘇瓊動之以情。此處之例,俞王諭之以理。蔡振紳曰:「財重兄弟重數語,人雖知之而不肯言,言之而不肯行。王氏一女子耳,竟能作此言,勸翁實行,共復悌道,而天亦報施不爽①。可見人貴勤勞,不在遺產之多寡。世之爭產者,可以休矣。」

釋詞:①爽,差錯也。

宋王木叔甚貧。妻何氏,永嘉人,勤儉佐夫,家用遂饒。一日語夫曰:「子可出仕,弟妹貧寒,餘資久蓄何益?請以與之。」木叔曰:「是吾志也!」旦日①盡散,簪珥不遺。木叔既仕,何氏又曰:「弟妹尚困,有田如許,何不畀②之?」夫喜曰:「此尤吾志也!」盡以田與弟妹。一郡稱為賢婦。(《八德須知》二悌王何賢名)

釋詞:①旦日,明日也。②畀,音必,ㄅㄧˋ。與也。

何氏勤儉致富,能不忘貧困之夫弟夫妹,一散資財,再散田地,可謂善體夫心矣。若婦皆能如何氏,天下豈復有爭鬥之兄弟乎?何氏真女中之傑也。

言語忍忿自泯

兄弟之有隙,多由財物之爭或言語之忿而起。有時一語之微,各不相讓,各自負氣,遂成積怨,至有終生不可解者。法昭禪師偈云:「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天倫之樂,何必以幾句微言而致傷殘?故當言語唐突之時,不可介懷,知其負氣而言也。縱然失歡之後,首先低下其氣,與之言語,與之共事。骨肉之傷最易平復也。

唐張公藝,九世同居。高宗問其睦族之道。公藝請紙筆以對,乃書「忍」字百餘以進。其意以為宗族所以不睦,由尊長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禮節或有不備,更相責望①,遂為乖爭。茍能相與忍之,則家道雍睦矣。(《八德須知》初集悌公藝百忍)

釋詞:①責望,責難抱怨。

李文耕曰:「處家之道,非一忍字所能盡。然忍固爭之反,化之漸也。凡憎嫌之端,初起甚微,結之便深,構①之便大。一忍則無事矣。況相效於忍,有不和順者乎?張公治家,更有規範,然忍字固其得力處也。」

釋詞:①構,附會以成之也。俗多作搆。

漢繆①彤,字豫公。少孤②,兄弟四人同居。及各娶妻,諸婦遂求分異,數有爭鬥之言。彤憤歎,乃掩③戶自撾④曰:「繆彤!汝修身謹行,學聖人之法,將以齊整風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諸婦聞之,悉叩頭謝罪,更為敦睦。(《八德須知》初集悌繆彤自撾)

釋詞:①繆,讀如妙,ㄇㄧㄠˋ。②孤,幼而無父之稱。③掩,閉也。④撾,打也,擊也。

諸婦數有爭鬥之言,繆彤唯有掩戶自撾,興言自責。如此方為會忍也。李文耕曰:「骨肉之間,無責善之理。父子既然,兄弟可知。觀繆公反躬自責,而諸弟及諸婦,遂人人知悔,轉為敦睦,可知天地間除自責自盡外,更無道理矣。」

施佐施佑兄弟,俱為知州,致仕家居。田產參差①,有唇齒之隙②,親友不能處解。同邑溪亭嚴公,名鳳,素著孝友,事兄如父,周恤③保愛,無所不至。偶與佑同舟,語及產事。公顰蹙④謂曰:「吾兄懦,吾正苦之。使得如令兄之力量,可以盡奪吾田,吾復何憂!」因揮涕不已。佑惻然感悟。遂招溪亭,同至兄宅。且拜且泣,深自悔責。而佐亦涕泣慰解,各欲以田相讓。遂友愛終身。至今二姓皆蕃衍,人猶樂談其事。(《太上感應篇彙編》正己化人)

釋詞:①參差,矛盾也。②唇齒之隙,唇齒喻彼此相依,關係密切。兄弟有隙也。唇齒亦指言詞。③周恤,周濟。④顰蹙,ㄆㄧㄣˊㄘㄨˋ。亦作顰顣。皺眉蹙額,形容憂愁不樂。

言語忍,正合成一個「認」字。認者,認自己之錯也,認骨肉之親也。俗言「認帳」。縱彼來犯我欺我,我猶能作了帳還債想,如此方稱為一個會忍的人。不肯認,縱忍一時,難忍一世也。施氏兄弟之重和,即在一方感悟,遂肯認錯矣。認錯而忿自消,認帳而帳自了,認之一字大矣哉!

丁二、長幼分五:戊一、先後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天地萬物莫不有各自之序。人與天地並稱三才,身以循序而尊,以無序而輕也。家國以有序而久長,以失序而亂亡也。孟子曰:「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①。即序之意也。故飲食坐走之際,皆當循序而動。不可以我之勢而凌長,不可以我之財而傲長,不可以我之德而輕長,不可以我之才而無長,不可恃長之愛而忘長。此所謂長者,狹而言之,齒也。若廣而言之,則兼爵與德也。

釋詞:①見《孟子》公孫丑下。

北魏楊津年過六十,與兄椿並登臺鼎①。津猶旦暮參問,子姪羅列階下。椿不命坐,津不敢坐。椿出未歸,津不先食。食則親授匙箸,味皆先嘗。椿命食始食。椿或他處醉歸,津扶持還室。仍假寢②閣前,承候安否。初,津為州守③,椿在京。每四時佳味,輒遣使寄,未寄不先食。(《八德須知》三集悌楊津敬長)

釋詞:①臺鼎,三公之稱。言如星之有三臺,鼎之有三足也。是時椿為司徒,津為司空也。②假寢,猶言假寐,謂和衣臥也。③州守,州之長官也。

蔡振申曰:「觀於楊津之敬兄,恭至極點,無以復加。上下數千年間悌弟,當推楊津為第一。四時果物之微,必先寄後食,不寄則不食。而椿亦每得所寄,輒對之泣下。『宜兄宜弟』,其斯之謂歟?」

裴安祖,河東聞喜人也。少聰慧,年八九歲,就師講詩,至《鹿鳴》①篇。語諸兄云:「鹿得食相呼,而況人乎?」自此未曾獨食。(《北史》)

釋詞:①《鹿鳴》,《詩·小雅》篇名。其詩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毛傳曰:「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呦呦,ㄧㄡㄧㄡ。

呂僧珍有大勳,任總心膂①,恩遇②隆密,莫與為比。性甚恭慎,當直③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禦座,屏氣鞠躬,果食未嘗舉箸。嘗因醉後,取一柑食之。高祖笑謂曰:「便是大有所進!」祿俸之外,又月給錢十萬,其餘賜賚④不絕於時。(《梁書》列傳第五。《南史》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釋詞:①任總心膂,總,統領,統管。膂,音呂,ㄌㄩˇ,脊骨也。心膂,即心與脊骨,喻親信骨幹之人,亦喻重要部門或職任。②恩遇,天子之知遇。③當直,值班。④賚,ㄌㄞˋ。賜也。

呂公之事君,肯款由衷,謚曰「忠敬」,得其所哉!然能如此事君,必得力於在家篤行孝悌也。《孝經》云:「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戊二、服勞

長呼人即待叫人不在己即到

即者,速也。弟子有服勞之義,故長雖未呼己,而己一聞即替之而叫,無一毫怠惰之心也。人不在而己即到,示其有勇赴之義也。此即不待命而能行者也。呂近溪《女小兒語》曰:「尊長叫人,接聲就叫。若叫不應,自家先到。」弟子去驕怠,存殷勤①,察言觀色,樂於事人,即悌也,即順也。《孝經》云:「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釋詞:①殷勤,熱情也。

陳諫議省華三子,堯叟、堯咨皆舉狀元,堯佐亦行間①中第。後堯叟至樞相②,堯咨至節度使,堯佐至丞相。而諫議家法甚嚴。堯叟娶馬尚書亮女,日執饋。馬於朝路語諫議:「以女素不習,乞免其責。」諫議答云:「未嘗使之執庖,自是隨山妻下廚耳。」馬遂語塞。(《能改齋漫錄》卷十二陳諫議家法甚嚴)

釋詞:①行間,謂軍中也。陳堯佐乃端拱元年(西元988年)進士。行間中第,未詳。②樞相,唐宋對宰相兼樞密使(樞密院長官)之稱。

無比榮顯之家,千古難匹之教。今人養子,愉悅其耳目,豐美其衣食。事有千般,無不親力親為,總覺愛之不深。物有萬種,無不未雨綢繆,猶懼愧對兒孫。待其驕惰已成,欲海日深,打爹罵娘,是誰之愆?古語云:「慈母敗子。」父兄其深警之哉!子曰:「愛之,能無勞乎?」為人父兄師長者,胡不以夫子之教為行?則子弟勤儉日成而福祿日長也。

晉庾袞,字叔襃。時值大疫,二兄死焉,次兄毗復危。癘氣方熾,父母諸弟悉外避,袞獨不去。諸父強之,袞曰:「性不畏病!」遂親自扶持,晝夜不眠,間①復撫柩哀泣。十餘旬,疫止,家人乃反。毗病得瘥,袞亦無恙。父老異之。(《八德須知》初集悌庾袞侍疫)

釋詞:①間,暇也,乘隙也。

二兄死焉,次兄危殆,而癘氣方熾,走則全生,留則喪命。庾袞大勇無畏,扶持兄長十餘旬,兄弟皆得平安。此中不可有一毫畏避心,不可有一毫僥倖心,全是一片真心與樂心。扶持危殆之兄,能不真乎?危難之際舍生取義,能不樂乎?真心生焉,樂心發焉,癘邪不能勝焉。故弟子服勞之時,能以誠心為之,則真氣充滿。以勉強心為之,則邪氣生焉。

唐李勣①,字懋功,本姓徐,太宗賜姓李,以功封英國公。初為僕射②時,其姊病,勣親為燃火煮粥。風回,焚其鬚。姊曰:「僕妾多矣,何自苦如此?」勣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老,雖欲數為姊煮粥,其可得乎?」(《八德須知》初集悌李勣焚鬚)

釋詞:①勣與績通。②僕射,唐官制分左右僕射,為宰相之任,掌佐天子議大政者也。

余讀此篇,長時涵泳,不忍罷之。兄弟姊妹雖相伴日久,然豈有至百年外者乎?老姊老弟,懷愛日之深情,煮粥尚成珍重之事。今之弟妹,何不趁強健時,常審兄姊之需而躬盡心力乎?人但懷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憂,豈不思弟欲奉而兄不存之痛乎?

漢張釋之為廷尉時,有王生者,善釋老,隱居不仕。釋之與之善。嘗召公卿,王生立庭中,韈①解,顧謂釋之曰:「為我結②韈。」釋之跪而結之。既退,或曰:「奈何庭辱張廷尉?」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無益於廷尉,聊辱結韈,欲以重之耳。」諸公卿聞之,皆賢王生而重釋之。(《八德須知》三集恥釋之結韈)

釋詞:①韈,ㄨㄚˋ。②結,繫也。

納履①之使,結襪之辱,人不堪其役,然皆長者愛幼之心也。故辱於我者,成我者也。三辱而三受,普天之下,豈復有頑劣之子弟乎?三辱而三拒,不惟悌道已虧,尤自掘其受福之地者也。

釋詞:①納履,穿鞋,謂張良故事也。

戊三、尊(動詞)長

稱尊長勿呼名

尊者,以德位言。長者,以齒與輩分言。古者稱人以字。又《朱子童蒙須知》曰:「稱呼尊長,不可以字,必云某丈①。」弟子與尊長處,當卑以自牧。此獨以呼名為言者,以呼名為大不敬也。

釋詞:①丈,對長輩之尊稱也。蓋猶今之伯叔也。

明冷逢泰妻葉氏,生一子,甫免懷而寡。自幼教以義方①,稍不率,輒笞之。一日,子於外見縉紳盛車馬,過里門,心異之。急入告母,且呼其名。葉氏曰:「車馬何足榮?以小子呼長者②名,彼雖不聞,爾則已慢矣!」痛笞之。後其子長,卒為善士。(《八德須知》二集義冷葉義方)

釋詞:①義方,做人之正道也。②長者,顯貴者之稱也。

蔡振紳曰:「寡母撫孤,往往失之過慈,知有養不知有教,即教亦安有義方?如葉氏之事事謹嚴,自幼即教以義方,甚至偶呼縉紳之名,不惜為之痛笞。顯微①一致,孟母而後,有幾人哉?」

釋詞:①顯微。顯,著明也。微,隱也,細事也。

對尊長勿見能

見者,表現也,炫耀也。弟子縱有才能,亦必虛心自處,韜藏不露。君子以佩道而尊,小技小能何足恃焉?彘雞以肉而危亡,龍鳳以德而崇高。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①。」子弟於尊長前尚炫耀才能,他日則可知也,父兄不可不謹。

釋詞:①見《書·大禹謨》。矜,自負也。伐,誇耀也。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有文名,謂之「四傑」。裴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①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陋,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得令長,餘得令終為幸。」其後勃溺南海,照鄰投穎水,賓王被誅,炯終盈川令,皆如行儉之言。(朱子《小學》善行第六)

釋詞:①器識,度量見識。

伊川先生言:「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勢得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此三者,皆能令人驕滿,而目空一切,唯我獨尊,故皆不幸也。

孔子觀於周廟,有敧器焉。孔子問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對曰:「蓋為右座之器。」孔子曰:「吾聞右座之器,滿則覆,虛則敧,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孔子喟然歎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闇,是謂損而不極①。能行此道,惟至德者及之。易曰:『不損而益之,故損。自損而終,故益。』」(《養正圖解·敧器示戒》)

釋詞:①損而不極,能自損而不使至於窮極。

焦竑曰:「蓋古人深明盈虛消息①之理,進退存亡之道,著為明訓,不一而足。猶恐人不能警醒,故制為是器,寘於座右,時時見之,入目警心,不敢自滿。則天下國家可以長保,而不至於傾危。此古人深戒後人之意。」

釋詞:①消息。猶消長也。

晉趙獻子之子入朝,楚使者至,多隱語①。在廷之臣不能答,獻子之子盡答之。歸白獻子。獻子曰:「朝臣豈不曉?但有長者,姑且讓之耳。爾遽先長者!」杖之。(《純正蒙求》卷中幼學見趣趙獻杖子)

釋詞:①隱語,不直述本意而借他辭暗示之語。

魏王昶曰:「夫人有善鮮不自伐①,有能者寡不自矜②。伐則掩人,矜則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郤③為戮於晉,王叔④負罪於周。不唯⑤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稱,非以讓人,惡其蓋人也。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群書治要》卷二十六魏志下)

釋詞:①自伐,自誇。②自矜,自負。③三郤,春秋晉國大夫郤錡、郤犨(ㄔㄡ)、郤至。《左傳》成公十七年:「晉殺其大夫郤錡、郤犨、郤至。民不與郤氏,故書曰『晉殺其大夫』。」杜預註:「郤氏失民,宜其為國戮。」④王叔,《左傳》襄公十年:「王叔陳生與伯輿爭政,晉侯使士匄平王室。王叔與伯輿訟焉。王叔奔晉。」⑤不唯,猶言非因。

宋杜正獻公衍,門生為縣令。杜戒之曰:「子之才器,一縣令不足施。然切當韜晦①,無露圭角②,毀方瓦合③,求適於中可也。不然無益於事,徒取禍耳。」(《純正蒙求》卷中謙退正獻瓦合)

釋詞:①韜晦,韜,藏也。韜光養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也。②圭角,圭,瑞玉也,上圜下方,以封諸矦。从重土。圭角喻指鋒芒棱角也。③毀方瓦合,《禮·儒行》:「毀方而瓦合。」疏:「方,謂物之方正,有圭角鋒芒也。瓦合,謂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雖方正,毀屈己之方正,下同凡眾,如破去圭角與瓦器相合也。」

周魯公西赤,字子華。嘗侍孔子言志。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①,如會同②,端③章甫④,願為小相⑤焉。」孔子曰:「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子貢曰:「齊莊而能肅,志道而好禮,擯相⑥兩君之事焉,篤雅有節,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二三子之欲學賓客之禮者,其於赤也乎!」(《八德須知》三禮子華言志)

釋詞:①宗廟之事,謂祭祀。②會同,諸侯時見(不在規定時間內朝見)曰會,殷見(一年四季分批朝見)曰同。③端,玄端服。④章甫,禮冠。⑤相,贊君之禮者。言小,謙辭也。⑥擯相,擯,音殯,ㄅㄧㄣˋ。出接賓曰擯,入贊禮曰相。

蔡振紳曰:「孔子嘗言『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①?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公西華禮樂會同,足靖②諸侯之紛爭,洵為救時之才。而以『願學』為言,其讓也,即其禮也。」

釋詞:①何有,言不難也。②靖,和也,安也。

辛未計偕①,我嘉善同袍②,凡十人。惟丁敬宇賓,年最少,極其謙虛。予告費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費曰:「何以見之?」予曰:「惟謙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③,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猶將佑之。豈有不發者乎?」及開榜,丁果中式④。(《了凡四訓》謙德之效)

釋詞:①計偕,舉人赴會試為計偕。②同袍,《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軍人之互稱,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學等。③恂恂款款,恂恂,恭順貌。款款,忠實誠懇。④中式,科舉考試被取錄謂中式。

《曲禮》曰:「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①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恂恂款款,不敢先人,敬人者也。恭敬順承,小心謙畏,畏人者也。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屈己者也。此三者,皆自卑而尊人之事也。人孰不欲富貴?君子求福有道,惟謙而已。

釋詞:①負販,擔貨販賣。

趙裕峰光遠,山東冠縣人,童年舉於鄉,久不第。其父為嘉善三尹①,隨之任。慕錢明吾,而執文見之。明吾悉抹其文。趙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了凡四訓》謙德之效)

釋詞:①三尹,衙門中第三等職位。

袁了凡曰:「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戊四、路遇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路上遇長,須急速前趨,作揖問候,不可緩慢。長輩無有言語,己則後退恭敬而立。騎須下馬,乘須下車,長輩離去猶待百步而目送之,皆致敬也。

漢萬石君奮,少子慶為內史。醉歸,入外門①不下車。萬石君聞之,不食。慶恐,肉袒請罪,不許。舉宗②及兄建肉袒,萬石君讓③曰:「內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④!」乃謝⑤,罷⑥慶。慶及諸子弟入里門,趨至家。(《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左傳·桓公二年》:「大路越席」。孔穎達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為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故人君之車,通以路為名也。」

君子不以昭昭①伸節,不以冥冥②墮行。蓋其禮根於心,形諸外,悉出於至性至情,而非矯揉造作為之也。今人路遇長輩,佯為不見,見亦傲而不執禮者,當自反而問:「蘧伯玉亦人也,我亦人也。彼以其敬,我以其慢。何去之遠也?」彼以禮見信於深宮,可以推想我以慢見惡於多人矣。盍速改焉!

釋詞:①昭昭,明也。指稠人廣眾之中。②冥冥,暗也。無人聞見之時也。

戊五:侍長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第一曰坐立之禮。侍長有侍立與侍坐,皆須敬也。長者立,幼者勿坐。長者坐,命之坐乃坐。不命坐,侍立可也。

晉公言竇儀尚書,本燕人。性嚴重,家法整肅。每對客坐,即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①,皆侍立。(《事實類苑》。轉自《宋人軼事彙編》卷四)

釋詞。①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竇燕山五子,儀為長,北宋時官工部尚書,歿後太祖贈右僕射(宰相也)。次子儼三子侃四子偁五子僖















本課學教規子弟









17







献花(0)
+1
(本文系不远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