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2015-11-30 | 阅:  转:  |  分享 
  
第!"卷第!期

#$$"年%月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01+./(231).2/4(567859.:;<=:<1>;6;?=)

3?9@!"?@!

A5B#$$"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方磊经绯刘松玉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南京#"$$CD)

摘要: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施工时的噪音、振动等

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而限制了它的作用E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强夯地基工程的实践,对不

同夯击能下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时所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监测,经过对这些实测振动资

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当强夯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衰减到$@"!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危害E

同时得出当强夯夯击能为"@%,#@$,#@%和!@$A·F时,其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分别为"G,

"H@%,"I@H和"C@%FE

关键词:强夯;强夯振动;夯击能;安全距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J$%$%(#$$")$!K$$#CK$G

收稿日期:#$$"K$"K"%E作者简介:方磊,男,"CD!年生,副教授E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世纪D$年代末A<=58>技术公司首先创立的E该方法将I$LG$$M重锤从落距

DLG$F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E我国强夯法常用来

加固碎石、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E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

广、节约三材、经济可行、效果显著等优点,经过#$多年来的应用与发展,强夯法处理地基受到各国工程界

的重视,并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E

"CHI年""月,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科研所在天津新港三号公路对软土地基进行了强夯试验研究工

作,继而在秦皇岛某码头堆场粉细砂地基中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推广使用,揭开了交通行业强夯法处理地

基的序幕E近年来,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软土地区的特殊地基处理很重要,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

如何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E

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强夯机理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

和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E同时由于强夯处理的对象(即地基土)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不可能建立对各

类地基土均适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但对地基处理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类型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E总

的来说,强夯加固地基主要是在强大的夯击能下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对土体进行加固作

用E强夯产生的冲击波,按其在土中的传播和对土的作用特征可分为体积波和界面波,体积波包括纵波和

横波(或分别称为压缩波和剪切波),界面波包括瑞利()5B9<;NO)波和乐夫(,?P<)波E各波的性质见表"E

表"冲击波的性质

波的

类型

占总能量的

百分比QR

波的性质波的传播特点

波在土中的传播速度Q(F·S)

砂类土粘性土岩石

压缩波H

系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纵向波,质点振动方向

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属一种推拉运动,振动

的破坏力较小

震动周期短,振幅

小,能在固体与液体

中传播,速度快

!$$LH$$I$$L"%$$"$$$LD$$$

剪切波#D

系由震源向外传播的横向波,质点运动方向

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作横向位移,振动的破

坏力较大

波动周期较长,振幅

较大,只能在固体中

传播,波速仅为压缩

波的"Q#L"Q!

"%$L#D$""$L#%$%$$L#%$$

界面波DH

系限于在半空间边界附近一个区域内运动的

波E它向外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和地

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作椭圆运动,转动方

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反,在地面上呈滚动形

式,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周期长,振幅大,波

速比压缩波小,与剪

切波相近,只能在固

体中传播,不能在液

体中传播

!!!!!!!!!!!!!!!!!!!!!!!!!!!!!!!!!!!!!!!!!!!!!!!!!!!!!!!!!!!!!

%L!$$

!强夯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强夯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对场地附近的建(构)筑物有可能造成振害,《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

中规

定,当单击夯击能为!"""#$·%时,安全距离应大于!&%;当单击夯击能大于!"""#$·%时,对仪表车间

及灵敏度高的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尚应通过试夯实测的结果进行调整与修正’

作用在地基或建(构)筑物的动荷载种类很多,强夯时产生的动荷载为冲击荷载,这种荷载的强度很

大,持续的时间很短,可表示为

!(")#!

"

!

"

"

()

"

(!)

式中,!

"

是冲击荷载的峰值,

!

"

"

()

"

是描述冲击荷载形状的无因次时间函数$

强夯时释放出强大的夯击能,引起四周岩土介质的振动,并以各种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远处的岩

土以及建筑在其上的建筑物发生振动,造成震害的程度决定于震级大小、夯点之间的距离、岩土介质的性

质以及建筑物的特点等$

在《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中规定,构筑物当遭受低于本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损坏

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

续使用$甲类构筑物的地震作用,应按专门研究的抗震设计的震动参数计算,设防烈度为)时,除特殊规

定外,一般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一般情况下,构筑物的抗震计算,可在构筑物构筑单元的(个主轴方向

分别计算地震水平力的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可选择工程场地条件相似的实际加速度

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注:表中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年设计基准期超

越概率!"&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值$

记录或拟合设计反应谱的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计

算,根据《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当按水平地震加速度计

算构筑物地震作用时,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可按表(

采用$

因而我们认为当强夯所产生的地震加速度值在某地的

值小于"/!%时,对建筑物的安全几乎没有危害,可将该点

至强点中心的距离视为强夯振动影响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

(强夯振动影响测试

为了探讨强夯处理液化地基施工时所产生的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笔者对连徐高速0+标段进行了

专题研究$

(/!试验区工程地质条件

试验区地处苏北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土层主要为废黄河泛滥沉积物,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如表1所示,连徐高速公路0+标地震基本烈度为+,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1]

进行的液化势评

价,试验区在"

’,/&%

深度范围内,地基液化势为中等至严重液化$

表1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土层名埋深(%

天然含水量

)(&

天然重度

"

((#$·%

21



液限

)

3

(&

塑性指数



4

(&

天然

孔隙比+

粘粒

含量(&

直剪

,(#56

#

((-)

实测标贯击数

.

)1$&

亚砂土"’($1(.$)!-$.1($(,$&"$+..$&("1!.

亚砂土($1’+$"(($+!-$.(--$&"$),&$,!!(,.

亚砂土夹

粉细砂

+$"’,$&(1$(!-$&1(-$""$),.$"!(1"!"

亚粘土,$&’未见底(.$(!-$"1-!-$"——1"+!.

(/(振动测试与分析

为了研究强夯时地面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参照《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

进行了现场测试研

究,采用07!((&浅层地震仪和89:;!""速度传感器’在强夯单点夯试夯时进行了同步监测’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卷

!)振幅分析

对夯击能为"!#$%·&的"遍夯击进行了测试,其强振幅的衰减关系为:

第!遍强夯"

#’()(+

$#!#’%



第,遍强夯"

#’-)(-+

$#!#"(%



第"遍强夯"

#’.)(+

$#!#",%

!

其中,"为强夯时引起振动波的振幅,%为距夯点中心的距离(&)!

对不同夯击能的实测振动资料进行振幅分析,在每一夯击下的其强振幅"

&/0

及其衰减与距离的关系

见表’、表!

表’强夯振动强振幅"

&/0

与距离%的关系

道号源检距&&

强振幅"

&/0

第!击第,击第"击

!,!"1!-"’!!,".!’’

,!#"-!##"’!##"!##

"!#!#"-!.’"-!##"-!!,

’!!#,’!..""!##"!1-

,#!#!"!1,,’!1,,1!-#

-,!#!!!,(!(!-’,!!#.

("#!#(!#’!’!,!(!,’

."!#-!-’!,!(,!.!#’

1’#!#-!,!!"!,#!(!’.

!#’!#’!".!1,!"!’.

!!#!#"!!’-!(-.!(,

!,!#,!."!#.-!’’

表强振幅及衰减规律关系

夯击能&($%·&)击数强振幅"

&/0

强振幅"

&/0

衰减

一半时的距离&&

,!#

’"(.’!,

"-,#

"

"!#"1!,’!-

’"(!,’!-

"(!,’!"

,!

!"1’’.

,"..’!,

""-!-’,#

’".!-’,#

"(!-’,#

从表’可见强夯时形成的强振幅衰减一半的距离在!

’,#&

左右,第!次夯击衰减最快,其后的夯击

衰减变慢,这主要与夯击后夯坑土层密度加大,吸收能量变弱,以及与夯坑深度的增加有关!

,)振动速度与加速度

测试器的转换器,其转换为数字量的最小模拟电压值为2,检波器接受灵敏度为

!

3#)’24(5&·6)7

质点的振动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

)

#"

)

"

&/0

#)!,

(,)

式中,"

)

为强夯时引起振动波在质点)的振幅!

相应的地表位移值为

+

)

#(

)



"

,)(")

式中,,为夯击能量的激振频率!

相应的加速度-

)



-

)

#,

"

,(

)

(’)

因为夯击能量的激振频率主要体现在#8"#,-#8(,!##8!!#9:等几个频段附近,对地表影响较大

的是,#9:以内的低频强夯能量所引起振动,其中,3!#9:时对地表影响最大,因取,3!#9:作为计算,

表-为距夯点,#&处的最大位移,最大质点振动速度和加速度7

表-距夯点,#&处最大位移、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

夯击能4($%·&)击数地表最大位移4&&振动速度(4(&·6

;!

)最大加速度-

,7#

’!7#,"7-
;,

!7#,
;!

.

!71.7,
;,

!7#.
;!

.

"7#

"!7,,"7.’
;,

!7!,
;!

.

’!7-!7#-
;,

!7!-
;!

.

!7."7(’
;,

!7#’
;!

.

,7

!-7(,
;!

,7.#
;,

.7(,
;,

.

,7-.
;!

!7(.
;,

.7.(
;,

.

".7-.
;!

-71
;,

.71#
;,

.

’!7#-.7"’
;,

17"#
;,

.

!7,".7’#
;,

17-#
;,

.

"

第"期方磊等: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结论

")强振幅!

#$%

随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量不大;

&)强振幅!

#$%

随距离衰减一半时距夯击点为&’#左右,其数值随夯击能的增大而增大,随夯击次数

的增加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

!)夯击能量主要体现在’(!’,)’(+,"’’(""’,-这几个频段附近,影响最大的振动频率是&’,-

以内的低频能量.强夯能量随距离衰减较快,且第"次夯击的能量衰减的最快,强夯能量越大,影响范围越

大;

/)振动加速度衰减到’0""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危害.可用强夯能量#1$%($为锤重,%为落锤高

度)来估计其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结合本试验的土层情况,安全距离&与强夯能量的相互关系式可以归

纳为&1

!

’$%,式中’为经验系数,可取"0"("0&.当强夯夯击能为".+,&.’,&.+和!.’23·#时,其对

构筑物相应的安全距离为"/,".+,"4.和"5.+#.

参考文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院.678&’5—5",698/+—5&强夯地基技术规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9+’"5"—5!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55!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8;8’’/—4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9<;+’&)5—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554

!"#$%&"’&(#)+,-.("/-%0&1+232"-4’/(45-’.("

-"16-#&30.-"’&0#(,7%$1"80

=$>?@AB8B>?=AB@BC7D>?EC

(F>GHBHCHADI:ADHAJK>BJ$LM>?B>AANB>?,7DCHKA$GHO>BPANGBHE,3$>QB>?&"’’5),RKB>$)

9+0.,-’.:SE>$#BJRD#T$JHBD>BG$UALLVW>DU>$>XAIIAJHBPA#AHKDXB>?NDC>XB#TNDPA#A>H.;KA$TTLBJ$HBD>DIHKBG

#AHKDXBGDIHA>NAGHNBJHAXYAJ$CGADIBHG>DBGA,PBYN$HBD>$>XJD>GHNCJHBD>A>PBND>#A>H.ZJJDNXB>?HDHKAHAGH$>XGCV

TANPBGBD>DIHKATN$JHBJADI$XE>$#BJJD#T$JHBD>TNDQAJHB>A%TNAGGU$E,HKAHAGHB>?X$H$DI?NDC>XGK$WA$NA$>$LE-AX

B>XAH$BL.;KAHAGHNAGCLHGGKDUHK$HHKAYCBLXB>?UBLLYAG$IAUKA>HKA?NDC>X$JJALAN$HBD>BGJ$CGAXYEXE>$#BJJD#V

T$JHBD>$HHA>C$HAXHD’."".;KAG$IAXBGH$>JABG"/,".+,"4.+$>X"5.+#,NAGTAJHBPALEC>XANHKAXE>$#BJJD#V

T$JHBD>DI"0+,&0’,&0+$>X!0+23·#.

:&2;(,10:XE>$#BJJD#T$JHBD>;PBYN$HBD>DIXE>$#BJJD#T$JHBD>;A>AN?E;G$IAXBGH$>JA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作者:方磊,经绯,刘松玉,FangLei,JingFei,LiuSongyu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刊名: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

年,卷(期):2001,31(3)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4条)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院YSJ209-1991.YBJ45-1992.强夯地基技术规程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GB50191-19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993

3.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JTJ004-19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9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GB/T50269-1997.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1998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孙时忠.谭捍华.祁生文.杨俊文强夯振动研究中震源体边界的确定2000

强夯振动传播和衰减的规律研究是强夯振动效应评价的基础,而对于强夯作用下的震源体的界定则是强夯振动研究的重要一环.这是本文讨论的重

点.

2.学位论文滕忻利强夯引发的环境振动效应分析与评价2008

强夯作为一种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由于其加固效果好,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应用。同时强夯引发的地表振动也

对邻近的建(构)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对人体健康以及精密仪器的使用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引发的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导致工程进度受阻。

由于强夯施工产生的夯击能使土体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在地基中传播,因为物质阻尼和几何阻尼的存在,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径向加速度(速度

),亦或是垂向加速度(速度)均随着振源距的增加而衰减,当波动到一定距离后,波的强度很小,近乎对周围建筑物没有振动影响,这个距离即为安全

距离。现在对于强夯振动的研究也多着重在振动衰减规律以及安全距离的确定,以此来设计强夯施工方案及合理布置隔振措施。

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路线所经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需经过强夯处理方可作为路基,因此要考虑强夯施工引起的振动对既有建筑物和环境

的的影响。本文基于工程施工中现场采集的207组强夯振动加速度时程数据,从强夯振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振动主频等方面分析了强夯引起的

场地环境振动,并得出强夯振动的峰值衰减规律。由于工程场地周边有民宅,因此建立六层和三层楼房两个模型进行时称分析,依据得出振动响应数

据进行振动评价。鉴于强夯振动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国内外主要振动评价标准分别对强夯振动进行评价,并依据目前常用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7742-1999]确定强夯施工安全距离。由于考虑的振动参量不统一,不同标准的环境评价得出的结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因此最后提出修正评

价标准的建议,为今后相关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

3.期刊论文李实.孔福利.徐全军.唐丙文.沈彤.LiShi.KongFuli.XuQuanjun.TangBingwen.ShenTong强夯

振动与爆破振动的信号特征对比分析-爆破器材2008,37(1)

文章以马迹山港区建设工程中对山体爆破及强夯作业进行的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强夯振动与爆破振动信号波形进行对比,并基于小波分析方法

,借助Matlab程序小波工具箱对振动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分析、频谱分析,提出了爆破与强夯激励下的地震波性质的区别.为优化爆破及强夯施工方案,减

少施工中的地震波危害提供参考;为地震勘探中以强夯代替井炮作为激发源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4.会议论文陈钰.王政.张虎祯强夯振动对道面终凝前混凝土的影响规律探讨2001

本文对强夯振动与道面终凝前混凝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通过振动测试,对强夯施工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终凝前的影响及影响范

围进行了评价。

5.学位论文高飞强夯引起的地基振动特性研究2003

该文从弹性地基空间轴对称动力问题出发,建立强夯计算模型,并对用有限元法模拟强夯施工引起地基土体振动特性的求解策略进行了探讨;运用

ALGOR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单点单次夯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强夯施工时地基土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其峰值的空间分布

,对地面振动的垂向速度峰值、夯锤冲击速度以及夯检距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强夯模型、数值计算方法以及程序

是正确可行的,它可用于分析强夯引起的地基土体振动特性,为强夯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6.期刊论文裴吉峰强夯振动浅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

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对相邻建筑物的危害与影响,用强夯振动反应谱分析了其形成机理与规律,提出了强夯法的使用范围与应采取的隔震措施.

7.期刊论文李治平黄土在强夯振动下的工程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界2004,7(1)

通过室内击实试样和强夯现场取样的压缩及剪切试验,研究了黄土在强夯振动下的工程力学性质,研究结果对黄土地区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有参考价

值.

8.学位论文曾庆军强夯和强夯置换加固效果及冲击荷载下饱和粘土孔压特性2000

强夯加固效果检测的数据资料极其丰富,该文试图以概率统计原理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单项强夯工程加固效果的总体认识,并可从宏观上进一步认

清强夯的加固原理及加固功效。另外用综合模糊评判分析的方法来对单元地段场地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估,检验数据资料的提供参考。

9.期刊论文孙进忠岩土体动力学体系框架及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9)

岩土体动力学是研究岩土体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性质和表现的一门科学,涉及动荷载的类型及其作用特点、岩土体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

和表现及其对工程的作用和影响、岩土体的动力加固和改造、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动力测试和探测等基本理论和应用问题.本文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

研究了岩土体动力学的发展过程,通过数百篇文献的搜集和综述,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岩土体动力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勾画了岩土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和

工程应用的体系框架.迄今为止,人类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已涉及了大量的岩土体动力学问题,这些研究和实践分散在各个领域中,构成岩土体动力学

的丰富内容.根据各个领域中岩土体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情况,可以将岩土体动力学研究与应用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岩土体动力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其二是岩土体动力特征的研究与应用;其三是岩土体动力测试.岩土体动力反应的研究与应用主要从岩土体对动力荷载的响应的角度研究岩土体的动力

学性质和表现,根据岩土体距离动荷载作用点的远近,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两类问题.在近场范围内,岩土体的动力反应表现出非弹性的特点,例如在爆破荷

载作用下岩体的破碎和松动、在强夯作用下地基土体结构的破坏和夯击点周围土体的塑性变形.在远场范围内,主要涉及在岩土体的振动与波动问题,包

括地震地面运动、爆破、强夯、交通车辆以及其他工业振源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和衰减等.岩土体动力特性的研究与应用,注重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岩土

体动力变形、动力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诸如岩土体动力反应和动力稳定性分析问题、岩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岩土体的动力加固和改造等应用

问题均属此范畴.岩土体动力特性研究的基础问题是动力荷载作用下岩土体的动力本构关系的研究.岩土体的本构关系与岩土体的类型、物理组构等物

理动力特性在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岩土体动力测试可以分为动力探测和动力试验两个方面.岩土体动力探测主要是利用在岩土体中传播的弹性

波所携带的信息了解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和状态,包括工程地震勘探、岩土体声波测试、工程材料的无损检测等.各类动力探测方法的物理基础是岩土

体和工程材料的弹性差异.岩土体动力试验是指对于在动荷载作用下岩土体动力特性的试验测试,主要包括岩土体动应力-应变关系(动力本构关系)的试

验测试、岩土体动力强度的试验测试、地基岩土体动力特性的原位测试等内容.岩土体力学的分析建立在数学和力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但是对于岩土体

物理力学性质的认识却来源于对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和探测.因此,岩土体动力测试是岩土体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岩土体动力反应的研

究与应用、岩土体动力特性的研究与应用、岩土体动力测试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岩土体动力学研究与应用的体系框架,既是对长期以来各个领域中有关岩

土体动力学问题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归纳总结,也是今后继续深入展开岩土体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方向和目标.在系统认识和阐述岩土体动力学体系

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本文对当前工程实践中岩土体动力学应用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在地下工程爆破振动效应的研究中,分析了爆

破源、传播介质以及场地条件和受振体等几个方面对地下工程爆破振动的影响,系统归纳了地下工程爆破振动的研究方法,提出超声模型试验、工程爆

破振动监测和天然地震强震地面运动观测的地震动研究思路,并提供了可行性范例.结合青岛地铁工程地下爆破振动效应的监测分析,重点研究了倾斜断

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验证了作者在超声地震模拟中发现的倾斜基岩断裂对地震地面运动频率成分影响的规律,即无论震源位于断层的哪一侧,在断层

上盘,爆破振动低频成分相对较强,在断层下盘高频成分相对较强.这一实验规律的进一步确认对于工程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强夯振动效应的研究

中,按照"震源作用-介质传递-测点振动"的基本物理模式和研究思路,首次提出了强夯振动震源体的概念,探讨了确定震源体边界的具体方法,为强夯振

动的测量和分析奠定了基础.用统计分析和量纲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强夯振动的衰减规律,发现强夯振动衰减指数与场地岩土体的性质密切相关,可表示为

振动频率的三次多项式的形式,为强夯振动的频域分析以及利用强夯振动研究岩土体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在研究中首次系统提出强夯振动频域分析的方

法,建立了介质作用函数、介质作用谱以及强夯激励函数和强夯激励谱的概念和相应的测量分析方法,为利用强夯振动研究岩土体性质奠定了基础.面波

探测技术近年来在工程中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系统阐述了瑞雷波频散特征的正演、实测瑞雷波频散特征的提取技术和解释方法.在实测瑞雷波相位分析

中考虑了两个对比道记录波形瑞雷波时窗初值之间的相位差,改善了相速度提取的精度,这对于实测高频瑞雷波相速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在面

波探测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中成功探索了不同尺度(特别是小尺度)工程介质体瑞雷波探测的可行性,通过不同工程检测项目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切实

可行的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构成了由低频到高频的瑞雷波探测方法系列,为瑞雷波探测技术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岩土体动力学仍然是一

门相当年轻的学科,这不仅仅是从形式上看至今还没有一本以岩土体动力学为名的学术著作问世,而且还在于对岩土体动力学性质的认识和研究程度还

只是初步的.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而言,岩土体动力学领域中还有许多处女地有待开垦.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的日趋严重,岩土体动力学所要研究的课题将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岩土体动力学站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系统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中动力荷

载的类型和特点,工程岩土体在这些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点以及这种动力反应的系统研究,完善工程岩土体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多学科交叉

渗透的岩土体力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以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岩土体动力学研究的历史任务.

10.期刊论文安明.AnMing强夯振动影响安全施工距离探讨-施工技术2010,39(5)

目前国内并无专门的强夯施工振动影响安全标准,工程中一般借鉴相关规范.指出了强夯振动影响的一般规律,比较了相关标准中强夯振动影响的规

定.强夯振动安全施工距离确定方法有实测法和理论分析法,分别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强夯振动影响安全施工距离,并进行对比,证明理论分析更偏于安全.



引证文献(15条)

1.安惠泽.许兆义.冯瑞玲某站场地基强夯振动影响范围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1)

2.尹坚.张良涛地基强夯振动测试分析及防振动措施[期刊论文]-铁道工程学报2009(4)

3.倪永军.滕忻利.张雪峰.王万洪强夯地振动统计分析与评价[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

4.禹海涛.陈之毅.袁勇.朱毅敏.乔恒昌拆撑振动对周边环境和结构影响的测试与分析[期刊论文]-施工技术

2008(7)

5.施有志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环境效应分析[期刊论文]-岩土工程技术2007(3)

6.杨龙才.王炳龙强夯施工对环境振动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

7.程祖锋.孙秀娟.谌会芹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影响范围研究[期刊论文]-工程地质学报2007(1)

8.陈超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的三维数值分析[学位论文]硕士2006

9.王立朝非饱和黄土的动力固结特征及其微观机理定量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5

10.史慧杰强夯施工振动监测与夯后地基处理效果振动测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5

11.熊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碎石化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5

12.邓松高等级公路大修改建的部分关键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5

13.高飞.黄永进强夯振动环境效应研究[期刊论文]-建筑技术开发2003(10)

14.李俊如.高建光.邵蔚.张君伟.李海波砂土中的强夯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2(z1)

15.陆伟东.韩晓健.杨放强夯施工环境振动影响的评价方法[期刊论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ndxxb200103007.aspx

授权使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授权号:26dc2559-4c33-4cdf-9b7d-9e1a00e1bea8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5日

献花(0)
+1
(本文系川上曰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