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京房六十律與朱震之六十律相生圖之謬誤
2015-12-02 | 阅:  转:  |  分享 
  
-1-

京房六十律與朱震之六十律相生

圖之謬誤

TheTemperamentsofTheSixty

BambooFlutesofJingFang&The

FalsehoodoftheSixty-Temperament

DiagramofZhuZhen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XiāoXiāngGuǎn112

何世強HoSaiKeung



Abstract:Thisarticleshowsthefalsehoodfoundin“TheSixty-Temperament

DiagramofZhuZhen”whowasascholarinSòngDynasty.



提要:本文旨在指出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之〈六十律相生圖〉之

錯誤。

關鍵詞: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六十律相生圖〉。







第1節朱震之生平





朱震(1072-1138),字子發,湖北荊門軍(今湖北荊門)人。《宋史》

有傳。北宋時肄業於東山書院,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至1118年﹞進

士。紹興﹝南宋高宗年號﹞四年(公元1134年),中書舍人侍講胡安國與參政

事趙鼎薦震於朝,召為“祠部員外郎川陝荊襄都督府詳議官”。紹興六年(公

元1136年),除給事中,轉任左朝奉大夫。是年秋,獻《漢上易傳》。紹興六

年末,左司諫陳公輔上疏反對程頤﹝程頤於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九月病逝

於其家,年七十五﹞理學,“時朱震在經筵1,不能諍,論者非之2。”其意指

-2-

朱震不為程頤辯解,故論者言其非也,胡安國即為其一。朱震不為程頤辯解,

時代環境使然也,蓋反對者多,接受其說者少也,另方面,朱震亦不欲開罪時

人也。

附帶一提,自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春起﹐程顥、程頤兄弟學說長期受

排斥,直至南宋後期宋寧宗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方得平反。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朱震不欲捲入理學是非之爭漩渦,曾遞辭官之

呈文,張浚不允許。紹興八年六月(公元1138年)逝世於臨安。

朱震之主要易學著作為《漢上易傳》、《漢上易傳卦圖》及《漢上易傳叢

說》。

清?乾隆時《漢上易傳》編為四庫全書之一﹝其他二書亦收編為四庫全

書﹞,共十一卷,乾隆四十二年二月,總校官官陸費墀《漢上易傳》提要曰:

臣等謹案:《漢上易傳》、《卦圖》、《叢說》總一十五卷,宋?朱震

撰。震字子發,荆門軍人,《宋史》有傳。自王弼之說行而漢易遂亡,震

學以象數為宗,推本源流,上溯周、漢,包括異同,以救晉代清言之失,

其功頗鉅。

提要又曰:

震于高宗時,為趙鼎所薦,召問《易》、《春秋》之旨,以所學對。後歷

官至翰林學士,實由此受知。

其題曰《漢上易傳》,則因其所居而名之也。

另一版本之提要曰:

臣等謹案:《漢上易傳》十一卷、《卦圖》三卷、《叢說》一卷,宋?朱

震撰。震字子發,荆門軍人。政和中登進士第,南渡後趙鼎薦為祠部員外

郎,官至翰林學士。事迹具《宋史》本傳。是書題曰“漢上”蓋因所居以

為名。前有震進書,表3稱起政和丙申,終紹興甲寅,凡十八年而成其說,

以象數為宗,推本源流,包括異同,以救莊、老虛無之失。

此提要與前者有出入。不過由另版本之提要可知,《漢上易傳》始撰於政

和丙申,即政和六年,即公元1116年,終於紹興甲寅即紹興四年,即公元

1134年,共十八年。

清言者,魏晉時代之清談玄學也。《晉書?卷五十?郭象傳》曰:“少有

才理,好老、莊,能清言。”故魏晉時之清言,即談老、莊者也,其時多為避

世悲觀之說,故晉代之清言及談及莊、老之虛無皆指魏晉時期學術界之無所作

為也,兩〈提要〉遂曰“失”。

《漢上易傳卦圖》開宗明義曰:

-3-

卦圖所以解剝彖象,推廣說卦,斷古今之疑,發不盡之意,彌縫《易傳》

之闕者也。

朱震對《易》之象數說有一定之見解,唯其對揚雄《太玄》、京房六十律

等之見尚淺。







第2節朱震之〈六十律相生圖〉





《漢上易傳卦圖》分上、中與下卷,其“中”部有所謂〈六十律相生

圖〉,其圖形如下頁所示。其圖從內至外分四層:最內一層為京房六十律,外

一層為二十四節氣,再外一層為六十四卦及其圖形,最外一層為六十律之上生

或下生﹝此圖不及第11頁之圖清晰﹞。



-4-

〈六十律相生圖〉呈圓形排列,京房之四十八律加上十二律共六十律,朱

震將每一律配上一易卦,此配合未知何所本,相信非朱震所創。因其圖呈圓

形,今依其圖而改列成下表,依舊說仍以黃鐘律為始。

黃鐘律配易卦未濟,並配以二十四節氣之大雪,以後每隔一卦或二卦配以

其他二十三節氣。又色育律配蹇卦、執始律配頤卦等。次序依順時針方向排

列,可參閱筆者另文《漢?京房六十律及其律數算出之法》﹝簡稱為《京房六

十律》文﹞之〈六十律相生表〉。

《易》有六十四卦,配以六十律,則餘四卦,無配任何律之易卦為坎、

震、離與兌,此四卦所代表之方位分別為北、東、南與西。朱震之〈六十律相

生圖〉有兩律“質末”﹝上圖與下圖皆作“質永”﹞與“南中”同配以屯卦,

質末應配以屯卦,南中則配以比卦,第11頁圖正確。

此外,六十律亦配以十二地支,丙盛開始為子,每一地支佔五律,故下表

之黃鐘、色育與執始均屬亥。

朱震對六十律之上生與下生可能不甚了了,故其上生與下生之說法大部份

錯誤。

《漢上易傳卦圖》曰:

六十律,六十卦,自黃鍾左行至於制時為上生,自林鍾至於遲時為下生。

朱震之說錯誤,律之上生與下生,十二律與京房之四十八律應分開,即十

二律與四十八律各自獨立上生或下生其同組內之律,唯仲呂上生執始,則仲呂

聯繫十二律與四十八律,即先有十二律後有四十八律。朱震之圖給人之印象為

黃鐘上生色育,色育上生執始,執始上生丙盛…,離宮上生制時;然後制時下

生林鐘,林鐘下生謙待,謙待下生去滅…,未育下生遲時,此說不確。

筆者於〈朱震之六十律相生與所配之易卦表〉第五欄修正其說。

朱震之六十律相生與所配之易卦表

序號十二

地支六十律配易卦

原文之上生

或下生

正確之上

生與下生

1亥黃鐘未濟﹝大雪﹞上下生林鐘

2亥色育蹇上下生謙待

3亥執始頤上下生去滅

4子丙盛中孚﹝冬至﹞上下生安度

5子分動復上下生歸嘉

6子質末屯﹝小寒﹞上下生否與

7子大呂謙上下生夷則

-5-

8子分否睽上下生解形

9丑淩陰升﹝大寒﹞上下生去南

10丑少出臨上下生分積

11丑太蔟小過﹝立春﹞上下生南呂

12丑未知蒙上下生白呂

13丑時息益上下生結躬

14寅屈齊漸﹝雨水﹞上下生歸期

15寅隨期泰上下生未卯

16寅形晉需上下生夷汗

17寅夾鐘隨﹝驚蟄﹞上下生無射

18寅開時晉上下生閉掩

19卯族嘉解﹝春分﹞上下生鄰齊

20卯爭南大壯上下生期保

21卯姑洗豫﹝清明﹞上下生應鐘

22卯南授訟上下生分烏

23卯變虞蠱上下生遲內

24辰路時革﹝穀雨﹞上下生未育

25辰形始夬上下生遲時

26辰依行旅﹝立夏﹞上上生色育

27辰仲呂師上上生執始

28辰南中比﹝原文作屯﹞上上生丙盛

29巳內負小畜﹝小滿﹞上上生分動

30巳物應乾上上生質末

31巳蕤賓大有﹝芒種﹞上上生大呂

32巳南事家人上不生

33巳盛變井上上生分否

34午離宮咸﹝夏至﹞上上生淩陰

35午制時姤上上生少出

36午林鐘鼎﹝小暑﹞下上生太蔟

37午謙待豐下上生未知

38午去滅渙下上生時息

-6-

39未安度履﹝大暑﹞下上生屈齊

40未歸嘉遯下上生隨期

41未否與恆﹝立秋﹞下上生形晉

42未夷則節下上生夾鐘

43未解形同人下上生開時

44申去南損﹝處暑﹞下上生族嘉

45申分積否下上生爭南

46申南呂巽﹝白露﹞下上生姑洗

47申白呂萃下上生南授

48申結躬大畜下上生變虞

49酉歸期賁﹝秋分﹞下上生路時

50酉未卯觀下上生形始

51酉夷汗歸妹﹝寒露﹞下上生依行

52酉無射旡妄下上生中呂

53酉閉掩明夷下上生南中

54戌鄰齊困﹝霜降﹞下上生內負

55戌期保剝下上生物應

56戌分烏艮﹝立冬﹞下上生南事

57戌遲內既濟下上生盛變

58戌應鐘噬嗑下上生蕤賓

59亥未育大過﹝小雪﹞下上生離宮

60亥遲時坤下上生制時

最後五律﹝56至58﹞之排列與《京房六十律》文所述有出入﹝朱震圖有

誤﹞,今重排如下﹝55之期保、59之未育及60之遲時正確,注意應鐘之位

置﹞:

55戌期保剝下上生物應

56戌應鐘噬嗑下上生蕤賓

57戌分烏艮﹝立冬﹞下上生南事

58戌遲內既濟下上生盛變

59亥未育大過﹝小雪﹞下上生離宮

-7-

60亥遲時坤下上生制時

朱震〈六十律相生圖〉之解說曰:

《太玄》曰:聲生日,律生辰。《乾鑿度》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

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者,七宿也;凡五十,所以閡物而出之者。鄭康

成曰:“甲乙,角也;丙丁,徵也;戊己,宮也;庚辛,商也;壬癸,羽

也。六律益六呂十二辰,四七二十八而周天。”觀鄭康成所論,五音本於

日,十二律生於辰,其學源於《太玄》,而子雲則觀大衍之數五十而知

之。夫卦有十二消息,升降於前後五日而成六十卦,律有十二,一律含五

聲。五聲之變成六十律,冬至之卦復也,其實起於中孚,七日而後復,應

冬至之律黃鐘也,其實生於執始,而執始乃在冬至之前,此律曆之元也,

唯子雲知之。今北辰不動,紐為天樞,而不動之處,其實在紐星之末一度

有餘。非善觀天者,孰能知之哉!

《太玄》,即《太玄經》,揚雄著。揚雄字子雲。聲指五音,宮、商、

角、徵、羽。五為十之因數,取十之數。六律六呂可配十二辰,取十二之數。

東、南、西、北四方各有七宿,共二十八宿,取二十八之數。十、十二與二十

八之和為五十。而《周易》大衍之數亦為五十,故五十之數與五音、十二律與

二十八宿有關。

從上表可知,冬至位於子,其律為丙盛,其卦為中孚,故曰起於中孚,而

執始在冬至之後﹝朱震稱之為“前”,欠妥,上圖之二十四節氣依順時針轉

動,執始應在冬至之後﹞,朱震稱之為此“律曆之元”,據朱震云此說乃源於

揚雄也。

唯筆者認為,五十之數與六十之數無涉。至於天干配五音、五行及四季如

下表所示。下表整理自《太玄經卷第八?太玄數第十一》: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音角徵宮商羽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季春夏---秋冬

天干配五音之說亦可見之於《太玄經》。

朱震曰律有十二,一律包括五聲,故可得六十律。其實從《京房六十律》

之〈京房六十律表〉可知,一律或一呂並非固定包括五律,其中有三律、四律

或五律,不一而足﹝可參閱筆者另文《京房六十律及其律數算出之法》﹝簡稱

為《京房六十律文》﹞。

-8-

在理想之情況下,中呂應上生黃鐘,則可得一循環。但實際上中呂不能生

黃鐘之律而上生執始,朱震曰“…黃鐘也,其實生於執始”之說法有誤,執始

之實﹝實者,數也﹞應生於十二律之仲呂﹝見末頁之表﹞。

至於以易卦配二十四節氣之說,主要為漢?孟喜之“卦氣說”,即以坎、

震、離與兌四正卦之六爻分別代表二十四節氣。

《周易》之六十四卦又可配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每一節氣配以三卦。

七十二候之說見於《逸周書?時訓解》,其說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

氣為一時,四時為一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物候相應,

稱“候應”。

因有72候,而卦只有64,故必有重複之卦。至於辟、公、侯、卿、大夫

之說則見諸《漢書?貨殖傳》: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於皂隸、抱關擊還者,其

爵祿、奉養、宮室、車服、棺槨、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

大,賤不得逾貴。

辟即君也,天子也。侯、大夫、卿、公、辟分別配以始卦、中卦與末卦。

唐?僧一行編《大衍曆》,並曰:

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其說《易》本於氣。

下表為二十四節氣配以易卦及京房六十律:

二十四節氣配易卦及京房六十律表

節氣始卦配六十律中卦配六十律末卦配六十律

立春﹝侯﹞小過外太蔟﹝大夫﹞蒙未知﹝卿﹞益時息

雨水﹝公﹞漸屈齊﹝辟﹞泰隨期﹝侯﹞需內形晉

驚蟄﹝侯﹞需外形晉﹝大夫﹞隨夾鐘﹝卿﹞晉開時

春分﹝公﹞解族嘉﹝辟﹞大壯爭南﹝侯﹞豫內姑洗

清明﹝侯﹞豫外姑洗﹝大夫﹞訟南授﹝卿﹞蠱變虞

穀雨﹝公﹞革路時﹝辟﹞夬形始﹝侯﹞旅內依行

立夏﹝侯﹞旅外依行﹝大夫﹞師仲呂﹝卿﹞比南中

-9-

小滿﹝公﹞小畜內負﹝辟﹞乾物應﹝侯﹞大有內蕤賓

芒種﹝侯﹞大有外蕤賓﹝大夫﹞家人南事﹝卿﹞井盛變

夏至﹝公﹞咸離宮﹝辟﹞姤制時﹝侯﹞鼎內林鐘

小暑﹝侯﹞鼎外林鐘﹝大夫﹞豐謙待﹝卿﹞渙去滅

大暑﹝公﹞履安度﹝辟﹞遯歸嘉﹝侯﹞恆內否與

立秋﹝侯﹞恒外否與﹝大夫﹞節夷則﹝卿﹞同人解形

處暑﹝公﹞損去南﹝辟﹞否分積﹝侯﹞巽內南呂

白露﹝侯﹞巽外南呂﹝大夫﹞萃白呂﹝卿﹞大畜結躬

秋分﹝公﹞賁歸期﹝辟﹞觀未卯﹝侯﹞歸妹內夷汗

寒露﹝侯﹞歸妹外夷汗﹝大夫﹞旡妄無射﹝卿﹞明夷閉掩

霜降﹝公﹞困鄰齊﹝辟﹞剝期保﹝侯﹞艮內分烏

立冬﹝侯﹞艮外分烏﹝大夫﹞既濟遲內﹝卿﹞噬嗑應鐘

小雪﹝公﹞大過未育﹝辟﹞坤遲時﹝侯﹞未濟內黃鐘

大雪﹝侯﹞未濟外黃鐘﹝大夫﹞蹇色育﹝卿﹞頤(二曆同)執始

冬至﹝公﹞中孚丙盛﹝辟﹞復分動﹝侯﹞屯內質末

小寒﹝侯﹞屯外質末﹝大夫﹞謙大呂﹝卿﹞睽分否

大寒﹝公﹞升淩陰﹝辟﹞臨少出﹝侯﹞小過內太蔟

-10-

一節氣各配以三卦,分別為始卦、中卦及末卦。始卦配以侯與公;中卦配

以大夫與辟;末卦則配以卿與侯。以上有方格之律為十二律呂。上表與朱震之

〈六十律相生圖〉比較,即可知其相同之處。







第3節朱震之另版本〈六十律相生圖〉





以下為欽定四庫全書版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之《漢上易傳?卦圖》

之〈六十律相生圖〉。

下圖與第3頁之圖略有不同,以下為其不同之處:

下圖之“南事”乃六十律之終律,不生他律,故曰“不生”,可參閱最下

一表最後一列,但前圖無此字樣,若朱震知南事為終律,則與其所云“自黃鍾

左行至於制時為上生,自林鍾至於遲時為下生”矛盾。故“不生”二字可能為

後人所添加,原無此二字。

又下圖南中配比卦無誤。

十二律皆有方框,前圖無。

乾、坤、否、泰四卦上有小圓點,而四點連成正方形,坤處西北偏北,乾

處東南偏南,泰處東北偏東,否處西南偏西;乾坤連線與否泰連線則互相垂

直。另外臨上亦有小圓點,其相應位置未卯律配觀卦則無小圓點。乾、坤、

否、泰四卦只表示其獨特位置,相信無特殊意義。

又依朱震之說,坤處遲時,為下生之終。至於臨卦上之有小圓點,未詳其

義。

丙盛分別與物應、安度有連線,丙盛為冬至為中孚,物應為乾,冬至為二

十四節氣之始,乾為六十四卦之始,故以線連之,乾之相應﹝對稱﹞位置為安

度,安度為大暑為履,亦以線連之,唯此線意義不大。

若六十律表一年,即每律表60365日,即6.083日,復卦在中孚之前一卦,朱

震曰“五聲之變成六十律,冬至之卦復也,其實起於中孚,七日而後復,應冬

至之律黃鐘也”,七日顯然過多,應為6.08日而復,朱震之說乃取復卦之“七

日來復”義。“冬至之律黃鐘”,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始,大雪過後則回復至

冬至,此相當於黃鐘為十二律之始,而冬至亦包含於黃鐘宮之內﹝因十二律每

律包含五卦﹞。

下圖比第3頁之圖清晰:

-11-





若將上圖分二如下,則更為清晰:

-12-



以上為圖之左半。以下為圖之右半。



-13-



-14-

最後朱震文之解說曰“今北辰不動,紐為天樞,而不動之處,其實在紐星

之末一度有餘。”

朱震之圖主要談及六十律配六十易卦,今以星度解說,與原圖未盡配合,

亦無此需要。

紐星一說為北極星。清?王念孫《讀書雜誌餘編?呂氏春秋》曰:

極星與天俱遊而天極不移。﹝案極星即北辰也。或言北辰,或言北極,或

言極星,或言紐星,或言樞星,皆異名而同實。﹞

清?夏炘《學禮管釋?釋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曰:

炘按:漢人不知歲差,因極星去北辰不動處最近,故以北極為北辰。

另一說紐星為北極五星之第五星,依朱震所言,以此說為是。夏炘《學禮

管釋?釋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曰:

《漢志》北極五星,前一星太子;第二星帝王,亦太乙之座;第三星庶

子;第四星後宮;第五紐星,為天之樞。”

集注:因以天樞釋之,梁?祖暅以儀準候,不動處在紐星之末,猶一度有

餘。宋沈括以為天中不動處,遠極星三度有餘。元?郭守敬測極星離不動

處三度。

《文獻通考?卷二百七十八?象緯考一》曰:

北極五星,在紫微宮中。一名天極,一名北辰。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

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第一星主

月,太子也。

北極五星最為尊也。中星不明,主不用事。右星不明,太子憂也。其第四

星為後宮,第五星為天樞。

故北極與北辰不同,亦與紐星不同。依古之說法,天有“天極”,天極乃

天之不動點﹝即以上引文之不動處﹞,其他星則轉動;紐星即天樞,則天極、

地球及紐星三點成略多於一度之角。

《文獻通考》所涉及者乃占星法。

故朱震之說並無新意,只承襲古人﹝漢至六朝間﹞之說法耳,事實其圖與

星度無涉,更無涉及“而不動之處,其實在紐星之末一度有餘。”

現修正〈朱震之六十律相生與所配之易卦表〉並加上上生與下生之序號,

如下表所示:



序號十二地支六十律配易卦原文之上生或下生正確之上生與下生

上生與

下生之

序號

-15-

1亥黃鐘未濟﹝大雪﹞上下生林鐘1

2亥色育蹇上下生謙待54

3亥執始頤上下生去滅13

4子丙盛中孚﹝冬至﹞上下生安度25

5子分動復上下生歸嘉37

6子質末屯﹝小寒﹞上下生否與49

7子大呂謙上下生夷則8

8子分否睽上下生解形20

9丑淩陰升﹝大寒﹞上下生去南32

10丑少出臨上下生分積44

11丑太蔟小過﹝立春﹞上下生南呂3

12丑未知蒙上下生白呂56

13丑時息益上下生結躬15

14寅屈齊漸﹝雨水﹞上下生歸期27

15寅隨期泰上下生未卯39

16寅形晉需上下生夷汗51

17寅夾鐘隨﹝驚蟄﹞上下生無射10

18寅開時晉上下生閉掩22

19卯族嘉解﹝春分﹞上下生鄰齊34

20卯爭南大壯上下生期保46

21卯姑洗豫﹝清明﹞上下生應鐘5

22卯南授訟上下生分烏58

23卯變虞蠱上下生遲內17

24辰路時革﹝穀雨﹞上下生未育29

25辰形始夬上下生遲時41

26辰依行旅﹝立夏﹞上上生色育53

27辰仲呂師上上生執始12

28辰南中比上上生丙盛24

29巳內負小畜﹝小滿﹞上上生分動36

30巳物應乾上上生質末48

31巳蕤賓大有﹝芒種﹞上上生大呂7

-16-

32巳南事家人上不生60

33巳盛變井上上生分否19

34午離宮咸﹝夏至﹞上上生淩陰31

35午制時姤上上生少出43

36午林鐘鼎﹝小暑﹞下上生太蔟2

37午謙待豐下上生未知55

38午去滅渙下上生時息14

39未安度履﹝大暑﹞下上生屈齊26

40未歸嘉遯下上生隨期38

41未否與恆﹝立秋﹞下上生形晉50

42未夷則節下上生夾鐘9

43未解形同人下上生開時21

44申去南損﹝處暑﹞下上生族嘉33

45申分積否下上生爭南45

46申南呂巽﹝白露﹞下上生姑洗4

47申白呂萃下上生南授57

48申結躬大畜下上生變虞16

49酉歸期賁﹝秋分﹞下上生路時28

50酉未卯觀下上生形始40

51酉夷汗歸妹﹝寒露﹞下上生依行52

52酉無射旡妄下上生中呂11

53酉閉掩明夷下上生南中23

54戌鄰齊困﹝霜降﹞下上生內負35

55戌期保剝下上生物應47

56戌應鐘噬嗑下上生蕤賓6

57戌分烏艮﹝立冬﹞下上生南事59

58戌遲內既濟下上生盛變18

59亥未育大過﹝小雪﹞下上生離宮30

60亥遲時坤下上生制時42

現依上生與下生之序號重排﹝經此序重排,第五欄之“原文之上生或下

生”在下表變得無義﹞:

-17-



序號十二地支六十律配易卦原文之上生或下生正確之上生與下生

上生與

下生之

序號

1亥黃鐘未濟﹝大雪﹞上下生林鐘1

36午林鐘鼎﹝小暑﹞下上生太蔟2

11丑太蔟小過﹝立春﹞上下生南呂3

46申南呂巽﹝白露﹞下上生姑洗4

21卯姑洗豫﹝清明﹞上下生應鐘5

56戌應鐘噬嗑下上生蕤賓6

31巳蕤賓大有﹝芒種﹞上上生大呂7

7子大呂謙上下生夷則8

42未夷則節下上生夾鐘9

17寅夾鐘隨﹝驚蟄﹞上下生無射10

52酉無射旡妄下上生仲呂11

27辰仲呂師上上生執始12

3亥執始頤上下生去滅13

38午去滅渙下上生時息14

13丑時息益上下生結躬15

48申結躬大畜下上生變虞16

23卯變虞蠱上下生遲內17

58戌遲內既濟下上生盛變18

33巳盛變井上上生分否19

8子分否睽上下生解形20

43未解形同人下上生開時21

18寅開時晉上下生閉掩22

53酉閉掩明夷下上生南中23

28辰南中比上上生丙盛24

4子丙盛中孚﹝冬至﹞上下生安度25

39未安度履﹝大暑﹞下上生屈齊26

14寅屈齊漸﹝雨水﹞上下生歸期27

-18-

49酉歸期賁﹝秋分﹞下上生路時28

24辰路時革﹝穀雨﹞上下生未育29

59亥未育大過﹝小雪﹞下上生離宮30

34午離宮咸﹝夏至﹞上上生淩陰31

9丑淩陰升﹝大寒﹞上下生去南32

44申去南損﹝處暑﹞下上生族嘉33

19卯族嘉解﹝春分﹞上下生鄰齊34

54戌鄰齊困﹝霜降﹞下上生內負35

29巳內負小畜﹝小滿﹞上上生分動36

5子分動復上下生歸嘉37

40未歸嘉遯下上生隨期38

15寅隨期泰上下生未卯39

50酉未卯觀下上生形始40

25辰形始夬上下生遲時41

60亥遲時坤下上生制時42

35午制時姤上上生少出43

10丑少出臨上下生分積44

45申分積否下上生爭南45

20卯爭南大壯上下生期保46

55戌期保剝下上生物應47

30巳物應乾上上生質末48

6子質末屯﹝小寒﹞上下生否與49

41未否與恆﹝立秋﹞下上生形晉50

16寅形晉需上下生夷汗51

51酉夷汗歸妹﹝寒露﹞下上生依行52

26辰依行旅﹝立夏﹞上上生色育53

2亥色育蹇上下生謙待54

37午謙待豐下上生未知55

12丑未知蒙上下生白呂56

47申白呂萃下上生南授57

22卯南授訟上下生分烏58

-19-

57戌分烏艮﹝立冬﹞下上生南事59

32巳南事家人上不生60

以上之上生與下生法,可參閱筆者之《京房六十律文》。

經重排後,保留雙線所在之位置,上生與下生之序號所配之地支如下:

第1至12:亥、午、丑、申、卯、戌、巳、子、未、寅、酉、辰;

第13至24:亥、午、丑、申、卯、戌、巳、子、未、寅、酉、辰;

第25至36:子、未、寅、酉、辰、亥、午、丑、申、卯、戌、巳;

第37至48:子、未、寅、酉、辰、亥、午、丑、申、卯、戌、巳;

第49至60:子、未、寅、酉、辰、亥、午、丑、申、卯、戌、巳。

若不作以上之重排,則難以看出所配之地支之規律。

以上為京房六十律之上生與下生表。首十二律為傳統之黃鐘十二律之上生

與下生,若南事能上生黃鐘,則為完美,此循環是為“旋宮律”。







1“經筵”始於宋,天子與侍議侍讀等學官,講論經史畢,天子賜宴,故謂之“經筵”。其制

創於真宗咸平四年(即西元1001年)。

2《續資治通鑒.高宗紹興六年》。

3朱震有《進周易表》。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