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樊金堂传
2015-12-04 | 阅:  转:  |  分享 
  
樊金堂传

李生明整理

樊金堂者,山西定襄砂村人也。生于1920年二月十九,卒于2002年元月十四,享寿八十三岁。赫赫战功,威名远震。聂荣臻下令表彰,晋察冀专题报道,曾一时风云人物也!英武一世、豪迈一生,会日酋足以传奇,夺粮草广为传诵,为抗战一大奇侠也!

金堂幼时,喜武斗,好交游。八岁读书,初小毕业,入学神山,县立二高。智生元发展牺盟会,乃随之请愿闹学潮。辍学里居,志非温饱。游历包头,乐得逍遥。七七事变后,晋北渐不平静;忻口战役时,日夜上房听声。九月国军撤退,政府一夜逃空。遂与儒生等人,半夜齐聚蒋村。分析当前形势,决定投身革命。任职自卫队长,从此扛枪从戎。时金堂年方十八岁也。

一九三八年五月,定襄至河边沦陷。康瑞华组建政府,韩宜斋介绍入党。破交通,砍电线,金堂擅长;写传单,贴标语,统战手段。夜袭定襄城,实为练胆;投奔晋西北,面见向应。聂荣臻电报来催,“晋察冀由你守门。”遂返回定襄,继续游击。十月,张连奎发动民运,郭继成参加六队。金堂任定襄县基干大队长,大队总体配备:数百手榴弹,步枪百余支,砍刀红缨枪,黑色夜行衣,东打西杀,好不威风!子弟兵源于百姓,基游队扎根农村。配合县委县政府,担任警戒保卫部。广联团体,发展组织,动员参军,征收公粮。建立敌后根据地,成为当地守护神。追敌滹沱河,斗智镇安寨,火烧铁路桥,解围抗剧社。声名赫赫,乡村倚为保障;目送目迎,群众都盼金堂。

三九至四零年,金堂调五台县当公安局长兼游击队长,一改被动局面,常常主动出击。五台县山高沟深,带队员跋山涉水。饿挖山药蛋,啃吃生玉米。掩护交通线,纵横五台山。艰苦于草莽,成就其英雄。缴获日军战马,砸晕东冶走狗。田家岗炮楼翻译,惧其威名,主动报请劫粮;狗腿子建安约见,为求保命,送上廿发子弹。原刺汉奸曲禄祥,意外解救慰安妇。施巧计令敌对射,走空渠接敌就攻。对付曲老虎,仿佛七擒七纵;公然去敌区,上演来去自如。侠客之举,胆略过人。凡接报立即开赴,敢亮剑星夜出招。一家村侦察血战,滹沱河涉水不慌。反扫荡周旋搏斗,救群众谋略大张。基游队虎口夺给养,边区报专题道端详。县委组织庆功会,百姓自发写表扬。凭着一股英雄气,白区日伪难嚣张。

1941年5月,刘天和同志牺牲,地委调樊金堂回定襄县基游队接任大队长。驻扎定襄之日军联队长,久慕金堂盛名,一日突发奇想,令送一函以至,大意云:“非常敬佩樊大队长,想同樊大队长见一面,不知能否垂允?”金堂毫无惧色:“约定时间,可以来访。”不日,那联队长仅带翻译,不带武器,真来赴约。战士们问:“来了两个鬼子,打不打?”金堂笑曰:“别打哟!这是客情,要以礼相待。”两人见面,互致敬礼,握手客套,遂在农村茅舍土炕分宾主落座。金堂命炊事员炒几个菜端上,炒鸡蛋、炒豆腐、炒干豆角,困难时期,三菜而已。喝老白干,边喝边聊。两人除却不谈打仗事,海阔天空随意撇。那联队长颇像绅士,文质彬彬,懂中文,熟典籍。而樊金堂身板粗壮憨厚,不善言谈,却是个典型中国农民。此乃抗战史上一个非常生动、深刻、独特之真实场景,交战双方,相持不下,竟有可能,对坐对饮。若非侠之大者,曷克臻此?而英雄此时,方十九岁也。临别,那联队长道:“樊大队长,有什么需要,兄弟一定帮忙,一定尽力。”樊金堂半开玩笑曰:“尚需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弹。”联队长说:“一定办到。”金堂也不当真。谁知那联队长也是一言九鼎。隔了几天,前沿哨所报告:“有两个鬼子,带着几个民夫,打着白旗,进山了。”樊金堂命令道:“既然是打着白旗,就不要打。看他们来干什么……”进山后一看,两个日本兵,轮流扛着一挺日本造歪把子机枪,后边四个民夫,抬着两箱子弹。樊金堂收到武器,喜出望外,频频点头:“够朋友,够朋友。”留之饭毕,金堂写一回信,令其携归。岂料那两人比划半天,才把意思说清:“联队长有令,武器送呈勿返,算作逃亡可也,若要回去,必被枪毙……”金堂闻之,一时不知所措,如何安置?这时才忽然想起,将其送往晋察冀军区。电话那头,聂荣臻司令半嗔半怒:“此等大事,你樊金堂既不请示,也不报告……”樊金堂嘿嘿一笑,泰然处之。那两人本已厌战,后加入反战同盟。如此仅凭个人威名,不战而屈人之兵。敌哉?友哉?自有公论。其实隐蔽战线,多见鱼龙混杂。金堂磊落高怀,岂惧阴谋阳谋?在我看来,金堂侠客本色,全靠杀敌扬名,立场早已坚定,惟知见招拆招。若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之理,“言出必行、行之必果”之义,而试论之,这一段民间传奇,已超越双方范畴矣!

聂荣臻爱其勇,欲培养之,乃送金堂到延安学习。(1942年9月,樊金堂被晋察冀军区选送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高干科学习,校址在河北省平山县。1943年春,随校迁往延安。)适逢边区开展大生产,他劳动积极表现好,又因其枪法奇准,调派去跑运销。从此腰插两把驳壳枪,单人押运骡驮队,。北走包头,西闯兰州,从未出事。盖因其江湖上字号响亮,媲美双枪李向阳,威名真正远扬,闻之如雷贯耳,土匪豪强惧之也。金堂运输有功,被任命为后勤部长。

抗战胜利后,金堂随唐天际赴东北,执行接收伪满财产之任务。其后二进长春,转战湖南。五八年转业,任沈阳农学院总务处处长。七三年调回山西,任省测绘局办公室主任。后转太原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保留地师级待遇。

金堂为人豪放洒脱,不拘小节,济困扶危,性情使然也。传言当年行军途中,路遇一放羊老汉,因乱失产无归,金堂即令通信员从驮货内取一捆票子与之,以为存活之资。又云某年家乡庙会,恰好金堂押运经过,乡亲们闻之,争弃看戏,皆来与叙。金堂聊得开心,兴致大盛,呼于饭棚曰:“凡来看我者,尔皆管饭,我来付账可也!”一时传为美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谁知三反五反、历次运动,竟然因此次次挨整,好在他身体剽悍,心态淡然,竟至威风不倒,依然故我。

三中全会后平反,改任太原市城建局副局长。豪气作风,不减当年。八八年二月离休后,积极参与家乡党史及抗战史料征集研究工作,撰写回忆文章数万字。闲暇时饮酒下棋,自得其乐。问及当年遭批之事,蔑而一嗤曰:“小人耳,何足道哉?”二零零二年元月十四,金堂逝世,送葬者好几千人。昔日战友同事,老泪纵横,乡邻群众,哀哭至野。

观其一生风云,顺逆难易其性,起落不改其心,享寿八十有三,子孙皆已成林,亦所谓公德其昌矣!而其忠肝义胆,铁血豪情,传奇经历,硬汉本色,俨然李云龙之类乎?

2015年冬整理成文





2015.12.03

献花(0)
+1
(本文系江河入海16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