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腹部推拿操作规范
2015-12-07 | 阅:  转:  |  分享 
  
第1页共2页

腹部推拿规范操作

一、腹部推拿基本手法——按法、揉法、运法、推法

1.腹部按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左手食指掌指关节的掌面附着于腹部任脉(如气海,前正中

线脐下1.5寸;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或冲脉寄附于足少阴肾经(前正中线旁开0.5寸)的穴位上,

然后用右手掌小鱼际根部重叠在左手食指掌指关节的背面,并随着患者的呼气徐徐着力向耻骨联合、脊

柱方向按压,当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应按而留之,并维持此时的压力及其所达的深度,静待患者腹部、

腰部、会阴部及双下肢出现酸、麻、凉、胀的得气感觉后,医者的右手即可随着患者的吸气徐徐上提。

2.腹部揉法:腹部掌揉法,可用单掌操作,亦可用双掌操作。

(1)单掌揉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右手掌指关节微屈,呈拱手状,用拱手状右

手的掌面扣放在腹部所选用的部位上(如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通过腕关节宛转回环的绕动,使

手掌小鱼际的尺侧、小指的尺侧、小指的掌面、无名指的指面、中指的指面、食指的指面、拇指的桡侧、

大鱼际的桡侧、直至掌腕部依次接触腹部,此为单掌揉法一次揉动的完整动作。而后,再顺沿至手掌小

鱼际的尺侧,周而复始地在所选用的部位上。揉动的频率宜缓,每分钟20—30次。

(2)双掌揉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拱手状双手的掌面重叠地扣放在腹部所选

用的部位上(如中脘),使右手掌大鱼际重叠在左手拇指的背侧面,左手拇指悬空不接触腹部。通过腕

关节宛转回环的绕动,使右手掌小鱼际的尺侧、小指的尺侧、小指的指面、无名指的指面、中指的指面、

食指的指面,顺沿到左手食指的指面、中指的指面、无名指的指面、小指的指面、小指的尺侧,小鱼际

的尺侧、直至左手掌腕部、右手掌腕部依次接触腹部,此为双掌揉法一次揉动的完整动作。而后,再顺

沿至右手掌小鱼际的尺侧,周而复始地在所选用的部位上。揉动的频率宜缓,每分钟20—30次。

3.腹部运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拱手状右手掌食、中、无名、小指的指面和掌根的大小鱼际

部,沿垂直机体纵轴方向对置地扣放在腹部所选用部位的两侧,通过腕关节的伸屈活动,先使掌根的大

小鱼际部着力,将腹部向右侧作弧形推动,继以手指的指面着力,将腹部向左侧作弧形回带,此为一次

运法的完整动作。而后,再重复以上过程周而复始地在所选用的部位或沿病变部位作往返推送。运法的

频率宜缓,每分钟15—20次。

4.腹部推法:腹部推法可分为推肝经、胃经、任脉。

(1)指推肝经: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一手或双手拇指末节指腹的桡侧偏峰,

着实在腹部一侧或对置地着实在腹部两侧的章门穴(第11肋游离端下方),一手或双手的四指贴附在一

侧或两侧起固定作用,当患者呼气时,拇指着力逆肝经循行分布推至急脉穴(在耻骨联合的外侧,当气

冲穴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处),在患者吸气时,医者将手收回原位。待患

者进行第二次呼气时,医者再进行第二次推动,如此反复操作5—7遍。

(2)指推胃经: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一手或双手拇指末节指腹的桡侧偏峰,

着实在腹部一侧或对置地着实在腹部两侧的不容穴(前正中线旁开2寸,脐中上6寸),一手或双手的

四指贴附在一侧或两侧起固定作用,当患者呼气时,拇指着力顺胃经循行分布推至天枢(前正中线旁开

2寸平脐)或气冲穴(前正中线旁开2寸,脐中下5寸),在患者吸气时,医者将手收回原位,待患者进

行第二次呼气时,医者再进行第二次推动,如此反复操作5—7遍。

(3)指推任脉: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双手拇指末节指腹的桡侧偏峰,对置地

着实于巨阙穴(前正中线,脐中上6寸),双手的四指分附两侧以起固定方向作用,当患者呼气时,先

用一手的拇指着力沿任脉循行分布推至脐部或关元穴,在患者吸气时,医者将手收回原位,待患者进行

第二次呼气时,医者再用另一手的拇指着力进行第二次推动,如此两手交替进行反复操作5—7遍。

二、基本手法注意事项

1.腹部按法:为腹部推拿中的主要方法,通常用单手按法和双手按法以及单手加压按法。初次接

受按法治疗腹部的患者,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治疗不宜超过十分钟,一次治疗可分为两次按之。

2.腹部揉法:是腹部推拿中的配合手法,做此法必须要有连贯性,宜缓不宜急,要轻柔不要漂浮,

要渗透到所要求达到的层次,切忌重滞或在皮肤上摩擦蹦跳。

第2页共2页

3.腹部运法:此法与揉法略同,也可兼用。运法与揉法的区别,即单手为运,双手为揉,运法用

于上腹部,揉法用于全腹部。运法即医生以右手之掌侧由患者腹部的左侧向右侧轻推,再以右手之手指

由腹部之右侧向左侧带,周而复始,约十余次。

4.腹部推法:腹部所使用的推法,与一般小儿推拿所采取的推法是不相同的。在腹部推拿中,往

往配合揉法和运法同时进行,即在推揉的过程中,由上向下进行,谓之推法。此法用力不要过猛、过快,

以免擦伤皮肤,不可轻飘而过,又要防止滞而不行,手法灵活,力量适中,才是此法之妙。

三、腹部推拿其他手法——摩法、抖动拿法

1.腹部摩法:可分为掌团摩法和掌直摩法。

(1)掌团摩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右手掌心附着于腹部所选用的部位上,

沿顺时针方向作连续旋转团摩。团摩的幅度,可在所选用的部位上作不离其所的摩动,亦可依病变部位

的范围而逐步扩大,直至整个腹部。

(2)掌直摩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右手掌心附着于腹部所选用的部位上,

沿机体纵轴方向作直行摩动。

2.腹部抖动拿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一手或双手拇指和其余手指对置在腹部

所选用的部位上,着力持取后,并作上下的轻轻抖动3—5或5—7次。操作可在病变局部进行,亦可顺

沿经脉、经筋循行分布进行。

四、腹部推拿“五层气体,四种导疗”特点

根据患者病情与体质的不同,指出了腹部推拿补泻应分层次进行。故将人体的腹部由浅入深地分为

五层气体,并依据手法运用的轻重急缓而拟定了攻、散、提、带的四种导疗方法。

1.五层气体

(1)第一层(皮肤):用力最轻,适用于病变轻浅或邪在皮腠者。

(2)第二层(气血):用力轻按,适用于病属气血脏腑之证。

(3)第三层(经络):用力稍重,适用于病属经脉不调或闭塞不通之证。

(4)第四层(腰肾):用力重按,适用于脏腑气血有余之证或寒热痹证。

(5)第五层(骨骸):用力最重,适用于病深入骨内脑髓中或为顽痰固疾。

2.四种导疗

(1)攻法(泻法):在腹部施用按法时,用力由轻而重,按至第五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

的感觉,立即抬手,以导引邪气下行。

(2)散法(轻泻法):用力按压第四层,使患者双下肢出现麻凉或胀热的感觉,但下按速度较

攻法快,抬手较攻法慢,以导引邪气下行。

(3)提法(补法):先用力按至第三层,待患者双下肢出现发热的感觉时,将手缓缓上提至第

一至二层,并持续2-3分钟,使患者发热的感觉充斥全身后,方将手提起。

(4)带法

a)平补平泻法:此法适用于攻法和提法收效不大的患者,轻按轻提至二至三层之间,力量要

保持平衡,切忌忽大忽小,得气后即可轻轻抬手。

b)补中有泻法:即按压时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开始由第二层至三层,待得气后,再向下

按至三至四层,中间再停留2-3分钟,此法患者得气反应会更明显,然后再提到二至三层,再停留2-3

分钟,缓缓抬手。

c)泻中有补法:手法按压时先稍重,再转轻后再重,即手法开始按压二至三层,待患者得气

后再将手提至一至二层,维持2-3分钟再慢慢抬手。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