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校园机会榜
2015-12-11 | 阅:  转:  |  分享 
  
校园机会榜中小学管理·2015/09李希贵所谓“校园机会榜”,就是把日常学校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工作进行分类,将其中学生可以独立做的,或者在
教师指导下可以做的事情,直接交给学生去做。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向学生分配任务的方式,通过“校园机会榜”公开向学生提供工作机会,让学生
自主选择。如果工作复杂程度较高,或遇有较多的学生选择同一项工作,则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决定承办者。“机会榜”给学生提供的机会一般有三
类。第一类是常规性学生工作。如每学年40周的升旗仪式司仪工作,过去一直由学生会主席独自担当。一人主持一学年的40次升旗仪式,对一位
学生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锻炼或体验的意义,甚至可能成为负担。而将此机会转化、提供给40位学生,使他们有机会主持全校性活动,使40个学
生拥有40个“第一次”,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大有帮助。第二类属临时性工作。如当奥运志愿者、做市田径赛的裁判员助理、设计校服、做学校书
店的经营管理者等。这些机会随时汇总,随时公布。第三类则是学校的管理性工作。如体育器械招投标、食堂饭菜质量测评、图书购买年度计划制定
等工作,过去都是由学校来做,而一旦放手让学生去做,常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欣喜的创造性方案。有些学生争取到某一机会之后,最终可能难以独立
完成任务。这时候我们会区别情况,或重新竞标,或让他们自己公开寻找协助者。我们一般更倾向于后一种解决办法。有的学生参与的热情特别高涨
,经常会接连参加多次机会竞标。为此,我们规定,学生如果有一项工作未结束,则不得参与其他竞标活动。这样既保证其精力不至于分散太多,也
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虽然有些机会只能提供给一位或特定的某几位学生,但大多数时候大部分有意向的学生都会有参与的机会。我们会收到
众多学生的方案,将这些方案进行汇总、比较、评比并加以完善,则又成为新一轮“机会榜”的内容。学校发展中“顶层设计”须关注六点教学与管
理2015年10月15日陈卫东“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
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学校“顶层设计”是指学校管理者为促进学校优质发展、持续发展,科学拟定实施纲要、实施方案,全面规划学校发展方
针、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具有前瞻性。有了可行的“顶层设计”才有发展的宏伟“蓝图”,最终实现美好愿景。那么如何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
设计”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六点值得关注。首先,既要精心提炼核心理念,又要以之统领学校文化。“核心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的最高思
想与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于所有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环境建设的逻辑起点和质的规定,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核心理念须具备统领性、适切
性、独特性、稳定性等基本属性。统领性是指能够覆盖学校工作的所有领域,辐射到校园的角角落落以及每一个学校人的日常行为之中,渗透到课程
、课堂,校内、校外,统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德育理念、科研理念、管理理念,等等,使学校的每一缕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内在的、积极向上的
“精气神”。适切性是指契合学校办学的传统,顺应学校发展的优势和趋势。独特性是指有别于他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稳定性是指这种理念能够
长期统领和支撑学校办学行为,能影响学校一个较长的时期甚至几代人。其次,既要准确定位,又要规划“时间表”、“路线图”。学校定位是指学
校依据自身基础和条件、所处区域环境、发展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是对学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做出
的方向性选择。学校发展,从实施策略上看,首先必须正确定位。没有正确合理的定位,就不可能促使学校科学发展、优质发展、持续发展、从内容
上看,学校定位包括定向、定标、定质等,“定向”是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包括学校的发展方针、目标走向、战略模式等。“定标”是指确定学校
发展的远近目标,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培养目标,学生与教师形象设计等。“定质”是指确定学校的性质,确定学校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
的特色、品质。一份好的规划有了正确定位,还少不了具体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时间上看,必须既有近期发展规划,又要有远期发展
愿景。做到远期目标从近期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从路线上看,要对照“时间表”,设计具体的、周密的、行之有效的路径,才能引领学校沿着正确
的轨道顺利发展、快速发展。最后,既要通过专家论证,又要获取教师认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聘请专家参与引领与指导。在专家深入全
面调研的基础上,科学、严密地论证能够使学校发展规划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能保证办学的方向正确。更可贵的是能使学校管理者引发一
场头脑风暴,能打开每个人思维的闸门,撞击出思想的火花,通过质疑、讨论、辨析、阐述,厘清头脑中原来模糊不清、甚至混淆的概念,纠正认识
与实践上的偏差,走出思想与行动的误区。但是,“顶层设计”更需要教师的认同,摄取自下而上的内在动力、需要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参与,通
过参与,接受和认同文化与理念,达成共识,形成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并使发展规划更加完善、更加可行。学校文化本身就是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得到学校全体成员认可的习惯化了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构建的#具有高度价值认同度的文化。凝练学校发展核心理念并
用核心理念统领学校文化是“顶层设计”成功的首要前提,学校准确定位并规划好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是“顶层设计”最实质性的内容,得
到专家指引和教师认同是“顶层设计”能否行之有效的关键举措。当然,学校管理者还需要高屋建瓴,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善借内外之力,运筹帷幄,并在实践中行动研究,反复论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献花(0)
+1
(本文系liushuang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