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红楼
2015-12-13 | 阅:  转:  |  分享 
  
我泪流满面,因为花落人亡

你回眸,那汪汪泪水盛满了哀伤,让人心碎。伴着飘零的落花,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是多么的凄楚。大观园中,唯有你的素,你的淡妆最感人心。那年春天,园中和往年一样,姹紫嫣红,万物争春。因为你的到来,那园中独添一份美,一种与世俗不同的美。你伴着月光,荷着花锄把那飘零的花瓣轻轻拾起,装入锦囊,埋入土中。对那落花,你寄于自己的情感,你以为,花落在地上不干净,必须埋入土中,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吗?你的葬花,凄冷中演绎着这位身世特殊的女子的那份感伤。????“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你有自的担忧。你把自己与那春天的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春天过后,花颜老去。”该何去何从这是你的心声,似与那落花同病相连的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演绎的同样的愁思。寄人篱下,虽锦衣玉食,可你并非无虑,那府中有着太多的黑暗,使你不得不为自己的后半生做打算。你的担忧不无道理,最后那出宝玉误娶宝钗,把你打入了万丈深渊。那天,你病的不轻,躺在病床了,那止不住的咳;而那一头,张灯结彩,披红挂绿,那是在为宝玉举办婚宴,因无意从傻大姐口中得知的那句“宝哥成亲了”而把你陷入绝望。你像那春末的花儿----那纷纷扬扬飘零的落花,再也无力承担风雨的吹打,你从那枝头落下,伴那一江春水向东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她虽然不知当宝玉揭开红盖头的一霎那,疲倦地闭上了眼,只留下给后世的牵念,给宝玉的是惊?是悔?????你去了,伴那纷纷扬扬的落花,你是个才女,那《葬花吟》就是最好的见证,那有你的留芳。你的泪流光了,只剩下滴血的心,多悲惨的结局啊!我在那落花断桥处寻你,你可曾见我?如能相见---那时,你的命运一定会改变,你也不会幼年丧母,不会沦落贾府,更不会遇见你那心爱的宝,你留给后人的将会是比《葬花吟》更多的暇思。????每每耳边响起《葬花吟》----我泪流满面,因为花落人亡。

红楼梦读后感之贾元春——皇宫里的活祭品红楼梦读后感之看红楼,含笑的悲剧黛色倾城,红颜泪尽读红楼梦的人,很难在第一遍的时候就喜欢黛玉,因为她的小性,她的斤斤计较,她的斑斑泪痕;读红楼梦的人又很难不喜欢黛玉,因为她的美丽,她的才气逼人,她的斑斑泪痕。黛玉的颜色是倾城的,金陵城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如她一般空灵的女子。如果你真的不喜欢黛玉的小性和她的斤斤计较,请你再读一遍红楼,在那里,你会体会到一个真正倾城的黛玉:你不再会把她看作是斤斤计较的,而是执着的;你不再会把她看成是小性的,而是纯洁不容任何污垢的。总觉得一个女子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而是灵与肉的美丽;总觉得一个真正称得上美丽的女子,不仅仅能够吸引人的眼睛,还能吸引人的灵魂。黛玉的美丽,不仅仅因为她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红颜也因为她的心比比干多一窍十孔玲珑;不仅仅因为她的那段不同寻常的风流态度,也因为她的一目十行.出口成吟的傲人才情;不仅仅因为她的黛色倾城,更因为她的红颜泪尽。泪尽的黛玉,此时也许不会责怪宝玉吧,尽管她与他无数次的互相试探,互相伤害,互相许愿。她也许只是完了自己的心愿,了了自己的尘缘,在这个世界再为她的神瑛侍者最后掬一把泪,做一个最后的动作:宝玉,我今生还完了你的甘露,但愿三生石畔,我们再不拖欠;来生,也在不愿历尽情劫来还这段缠绵不尽之情意。是的,泪尽而亡的黛玉还了她的甘露之惠,在生命的尽头,是幸福的。可是在整个生命中,她的纯净与痴情,她的敏感与牵挂,使她的生活犹如用泪洗过的湘竹,清冷凄凉。如果再让她选择一次还债的方式,她再也不会选择这种方式了。因为那时身为绛珠仙草的她,一定不明白人世间的爱是这样的痛苦。一滴滴甘露可以让她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一颗颗眼泪却让她形容憔悴,心肝俱碎。黛玉还是选择了今生的偿还,而且选择了一个最痛苦的方式——流泪。她的泪,大都是为宝玉而流的。从见到宝玉莽莽撞撞的摔玉到最后泪尽而亡,在贾府,她真的是偿还眼泪来了。可是,她带着纯净和执着来偿还眼泪的。她永远保持着心灵的纯净,保持着对爱情的执着,或哭或闹,率性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地美丽性情高傲的女子。如果黛玉不那么纯净与执着,她就不会受那么多伤害。她一遍遍的试探宝玉,一次次的传递心思,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功名利禄,也没有什么尔虞我诈,只有一个宝玉。所以,她不拿什么仕途经济来劝说宝玉,也不在乎姐姐妹妹的嬉笑之语。她不是出世之高人,大观园就是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诗有美景有宝玉,她就幸福了。可是她的幸福太不容易了,因为在大观园里,有仕途经济,也有尔虞我诈。黛玉有十孔玲珑心,她会察言观色,一张巧嘴逗得老太君对她又疼又爱;她会冷眼旁观,一双慧眼把大观园里的种种利害关系看得透透彻彻;她会近规远划,一句好似无心之语把探春凤姐评价的清楚明白;她会吟诗赏景,一首菊花诗雅了美景,压了群芳。可是她不会见风使舵,不会安慰王夫人说死了的丫头是自己想不开或者踩空了落入井中;她不会两面三刀,不知道院子里除了宝玉这个富贵闲人还有一群为着富贵闲不下来的小人;她不会掩饰真实的感情,所以她对宝玉的痴情执着在别人眼里成了小性和矫情;她不会笼络人心,不懂得原来除了不伤害别人还有一个行为那就是不要让别人伤害自己;她不会委曲求全——只为了宝玉的一句无心之失而流泪,不知道自己的眼泪成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武器。所以,即使她有十孔玲珑心又如何呢?那孔孔都是纯洁美丽,根本容不下任何污点。她懂得保护自己,却不懂的不让自己伤害自己。每一次流泪,都在减少自己的生命;每次的小性,只对宝玉;每次伤害的,都是两个人。她懂得利害关系,可是她以为自己超脱,永远站在外面看着,殊不知已经有人把她拉了进来。她懂得防备别人,可是信任别人的时候却全心全意,不带着一丝防备。她懂得察言观色可是却不愿意低眉顺气。有时候也许因为别人的一句无心之失,吊吊小脸子,可是也就是这样了。告诉别人我不高兴了,总比不告诉别人然后再搞一些手段来的光明。你能苛求她什么呢?自小没了母亲,在外婆的家里寄人篱下。大观园里的宠辱都是自取自找的。黛玉只好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观世,上要外婆喜欢,下要下人不要说三道四。她的八面玲珑只有清者自清的道理,全没有算记陷害的心思。全部心思除了放在大观园的自尊生存上外剩下的全在宝玉身上,就是这样生长的她,悲观敏感,所以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一件小事情,很容易触发她内心敏感脆弱的神经,对花垂泪,摔袖而走,是她的极限了。她就是这样的纯洁和真实,可正是这种纯洁真实,伤害了身边的人——有的是心受伤了,有的是面子伤了。于是受伤害的人用各种方法报复。心受伤的人伤了她的心,伤了别人的人可能毁灭她。请不要苛求黛玉吧,她永远不会真正有心伤害别人,却已经伤了自己。读红楼梦,黛玉永远是最美的一道风景。她不是花园里的一株芙蓉,而是大观园里的一竿湘竹,清清冷冷的立着,桀骜,纯净;她不是贾府里的小姐,而是大观园里的潇湘妃子,凡尘俗世牵挂不了他一旦美丽的信仰消失,她就如娥皇女英一样追随信仰而去。千般红颜,万般才情,都是点缀她纯洁心灵的钻石,正因为这些,她变得倾城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顷国佳人再难得泪尽的黛色,再难求得啊!

迥异红楼女儿美--宝钗的阴柔美

我国的红学研究大家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中四十个女性题诗,每个人都用短短二十八个字来标定这个人物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点。他给宝钗题词是:

苍苔不惜凤鞋潮,

轻步芳茵彩扇劳,

扑去用眸还用耳,

哪知菜蝶稳花稍。

一句"扑去用眸还用耳",道破了宝钗善用心机的为人处事。

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在大观园众多姐妹中"艳冠群芳",而且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曹雪琴由衷赞誉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而且还给了宝钗"品格端方、举止娴雅"的八字考语。

宝钗的人品在贾府也确实是受到"上上下下"的夸奖。她"善解人意、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在金钏被王夫人逼迫跳井之后,宝钗急急忙忙跑去安慰王夫人,并在言语中不露痕迹为她的罪行开脱,而且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用来做装殓。在贾母为她操办生日的时候,点戏点菜她都按照老年人的喜好去说,赢得了贾母的夸奖".....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在湘云兴致勃勃的要操办螃蟹宴时,宝钗体谅到湘云囊中羞涩,替她出谋划策,谆谆教导湘云"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湘云感动的直称希望"有这样一个好姐姐",并直言质问黛玉"你能说出她一点不是来吗?"。对于家境贫寒的岫烟,她不露痕迹的暗中关心照顾。对于黛玉,宝钗更是事事处处在忍让谅解的同时关怀备至,乃至黛玉放下了猜忌之心,和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特别是在黛玉病中送去燕窝,把单纯的黛玉感动的向宝钗坦白了自己对她的不满。宝钗的所作所为确实是象她自己说的那样"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付",所以贾府上下一致认为"人皆为黛玉所不及",连刁钻刻薄的赵姨娘也满口赞扬她"怨不得别人说宝丫头好.....果然不错"。

宝钗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这在书中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在元春省亲时一首《凝晖钟瑞》大气凝重,十分符合颂圣的要求,而她的《海棠诗》和《忆菊》、《画菊》也当属绝品,特别是所做《柳絮词》更是令大家拍案叫绝,因为父母要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式的淑女,所以她从小博览群书,对于儒学、道学、佛学、庄子、戏曲、医学、绘画无所不通。宝钗乃大观园中才女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看来,温柔贤淑循规蹈矩的宝钗可以说很是符合封建社会的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强而义,乃至百年来许多男子都说:娶妻当娶薛宝钗。

但是,就在曹雪琴大师处处用心描述宝钗可爱之处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作者对宝钗"也动人"背后的真正评价:"无情"。这也是宝玉虽然经常被宝钗的"珠圆玉润"所吸引却从来不爱她的缘故。

曹雪琴并没有把宝钗描写的狡猾奸诈,而读者却能够处处看到她的心口不一。作者借贾宝玉之口给宝钗下了一个恰当的定义:小小年纪"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宝钗也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她的一切言行都是为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做。当然,为了这个远大理想,她可以牺牲自己的性格爱好、牺牲别人的一切,因此,在宝钗身上始终缭绕着一股"冷气",是个地地道道的"冷美人",在她热心帮助别人的背后,有着掩盖不住的冷酷无情。

宝钗的做人原则是"不管己事不开口"、"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这个"便宜"就是她冷酷的根源。最为典型的是对于金钏的死,本来是王夫人的逼迫,但是宝钗却竭力为王夫人开脱,并轻飘飘的说"不过多送他几两银子也就尽情了"。视人命为儿戏,宝钗的"冷"到了极点。在听到救了薛蟠的柳湘莲自刎之后,她也是淡淡的说"生前命定",没有一点伤感,想假如自刎的是贾宝玉,宝钗将会如何?在凤姐过生日时候,因为凤姐和贾链的争吵,致使平儿无缘无故挨打受气,宝钗极温婉极近情的劝解平儿"你是个明白人......她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尽管宝钗经常用言行来昭示自己的宽厚温良,但是这个吃冷香丸长大的冷美人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出她对人对事的冷酷无情。

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中,虽然作者没有一字说宝钗的嫁祸于人,但是读者却真切的看到了宝钗略施小技,就把窃听的罪过无形的推在了无辜的黛玉身上。在行酒令时候,黛玉不慎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句子,宝钗便小题大做,审问黛玉,这时的读者会想到:假如宝钗没有看过西厢,怎么会知道这是《西厢记》的句子呢?但是宝钗却在薛宝琴听到所做的《怀古绝句》时对于最后两首来自《西厢记》的谜语假装不懂,这样子的做作不单单是黛玉说她"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恐怕每一位读者也会对宝钗的虚伪感到别扭。

宝钗到京都的最初目标是进宫当一个"才人",其实就是想爬上妃子的宝座,但是没有如愿,于是退而求其次,把所有的心机都用在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上,所以她的一切言行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当然,在争取贾府当家人贾母和王夫人的同时,争取宝玉的青睐是最最根本最最关键的。宝钗平时以女儿的似水柔情来感动宝玉,譬如劝他不要吃冷酒、譬如在宝玉被贾政毒打后及时送药、比如平时对宝玉苦心劝解"求上进"等等。但是宝钗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含蓄的、是若有若无的、是不露分毫的,因为她在争取宝玉爱情的同时还必须得到贾府上下的认可,必须让心胸坦诚的黛玉放弃对她的警备。为此她真是用尽了心机,有时候就免不了真象毕露假的过分了--连读者都替她感到尴尬。比如她通过教导黛玉不要随意说出西厢记词语后,赢得了黛玉的信任,宝钗就再接再厉,在众姐妹议论刘姥姥时候,黛玉贬刘姥姥为"母蝗虫",宝钗随即夸张的说黛玉"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这样的夸赞让在场的人都觉得过分了,而这过分的夸张却是宝钗收复人心的小小伎俩,且这伎俩让读者看来未免肉麻和虚伪。



在很多章节中,作者都写到了宝钗对于黛玉的宽容和忍让,但是同样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宽容忍让并非是出自宝钗的内心,而是做给大家看的,在宝钗的内心深处,黛玉和宝玉真挚的爱情是她爬上宝二奶奶宝座的唯一绊脚石,她在暗中时时刻刻同黛玉较量着,她的上下逢迎、她对于众姐妹的关心爱护、她对于丫鬟仆人的宽厚,无不是内外有别心口不一,她的阴柔的性格让很多读者为之厌恶,虽然她很美丽。

因此,历代红评家们感叹:宝钗为封建礼教所束缚,为封建礼教所残害,其结果也不过是可叹卿卿停机德,最终金簪雪中埋

有一位话石老人品评,我觉得颇为公允,他说曹雪琴"写黛玉处处可怜,何忍厌其小性,写宝钗处处可爱,何必怪其藏奸"。因此,虽然《红楼梦》对于黛玉多有贬词。却被一个"痴"字所破解,写宝钗多有褒词,却被一个"冷"字所推翻。



迥异红楼女儿美---妙玉的矫情美--

妙玉"天生成孤僻人皆罕",这个"罕"字是曹雪琴对妙玉的包容,其实应该是"人皆厌"。在大观园中,好象除了宝玉之外,没有什么人喜欢她,连一向宽厚仁慈的李纨都说"可厌妙玉的为人"。

妙玉的高洁到了凡人不能容忍的地步。贾母带着刘姥姥到拢翠庵喝茶,大家走后,妙玉竟然把刘姥姥用过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扔掉。宝玉知道妙玉为人,建议让小厮们提水冲地。大观园的众姐妹对妙玉也是敬而远之,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姐妹们想折拢翠庵几枝红梅,谁也不愿意去,还是宝玉自告奋勇"寻春问腊到蓬莱"。

平时妙玉给人们的印象是冷峻的,但是我们从曹雪琴不动声色的描述中看到了隐藏在妙玉心中的青春烈火,这样,冷峻的外表和热烈的内心情感使得妙玉的言行显得格外矫情。周汝昌先生一首评价妙玉的诗道破了天机:拢翠怡红好作邻,梅枝擎雪忆前春。香消茶尽庵门静,便是旁观冷眼人。拢翠庵那艳丽的雪中红梅,其实就是妙玉的内心世界的写照。妙玉的生活轨迹使得她不得不冷峻的高傲的对待贾府的所有人,而她的性格轨迹却又使她时时流露出她的炽热的感情。

妙玉虽然出身于官宦人家,但是在贾府的几年中从来没有家人看望过她,所以看来她的家境也属于没落一族。来贾府名义上是"自小多病"需"遁入空门",其实是依附于贾府。官宦小姐的出身形成妙玉高傲的性格,依附于贾府的地位又使得她生存在权势的肮脏和寺庙圣地的夹缝之中,而一袭伽沙虽然裹住了她青春美丽的少女之身,却裹不住她情窦初开的追求爱情的跳动的心灵,所以尽管妙玉在大家面前冷若冰霜却常常情不自禁的露出她的真情。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妙玉蔑视权势厌弃俗气,自称"槛外人"以示自己的洁身自好。但是"若教槛外无墨碍,何必寿帖到怡红?"大观园中众姐妹过生日的人不少,妙玉单单记住了宝玉的生日,并送去了一张"僧不僧、俗不俗"的祝寿帖子。在贾母带领众人到拢翠庵喝茶的时侯,妙玉喊黛玉和宝钗到自己的禅室,我们不怀疑她邀请宝黛的真情,但是读者能从字里行间中看到,其实宝玉才是她请的人!而且在给这三位品尝她珍藏的梅花雪水的时侯,给宝玉用的是"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因为知道黛玉宝钗也是聪明绝顶的人,所以妙玉又做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解释:"你这遭吃茶是托了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这掩耳盗铃的小小把戏连读者都瞒不过去。

当然我们不能对于妙玉这种被迫的矫情给予指责,因为贾府中"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的宝玉是一个正直的、体贴女儿的、讨厌那些"国贼禄鬼"的不俗的人,在很多时侯妙玉对宝玉的爱是挡不住的爱,一不小心就流露出来,只不过被清规戒律所禁罢了,所以有人写诗戏说:不绣鸳鸯偏绣佛,恼人最是戒珠圆。



有一首《菩萨蛮》也可以代妙玉诉说自己的烦恼:

禅床经卷安排好,佛灯一穗云房悄.何事蓦思量,惹人心暗慌.禅心应未净,勾起情魔境.兜将心上来,相思寸寸灰.

妙玉背负着沉重的双重精神负担走着自己的悲惨的人生之路,而这路的尽头,却是无暇白玉遭泥陷,风尘肮脏违心愿,终于逃脱不了"万艳同悲"的下场。



迥异红楼女儿美-----晴雯的尖刻美

晴雯无异是曹雪琴最最钟爱的人物之一,但看那字字珠玑句句血泪的《芙蓉耒》就知道了。可是在浩瀚如海的《红楼梦研究》文章中却很少有评论文章专门写晴雯的,原因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曹雪琴在《红楼梦》中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但是读者都知道晴雯的美丽出众,是因为曹雪琴用铺垫渲染的手法,让一些反感晴雯的人从口中说出来,这就使得晴雯的美丽更加突兀。

晴雯早在第五回就轻描淡写的出场了,是说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睡觉,有四位丫鬟服侍他,其中有晴雯。然而第一次描述晴雯的长相,就到了七十四回,是出自最恨晴雯的王善保家的口中,她向王夫人进谗言:".........宝玉屋里的晴雯,杖着她生的模样比人标致些......",至于如何标致,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话之后就想起来了,是"水蛇腰,削肩膀",这个"水蛇腰削肩膀"就是那个时代美丽女性的标准体形,在王夫人把病重的晴雯叫到眼前的时侯,在王夫人的眼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晴雯是个"美人""病西施",晴雯的美丽不言而喻,是荣府上下一致承认的。

晴雯聪明智慧高傲泼辣,深得宝玉的重用和赏识。可以说在怡红院的大丫鬟中,宝玉尊重的是袭人、信任的是麝月、喜爱的是晴雯。凡是他和黛玉私下传情的事情,都是差遣晴雯去办理,晴雯也深深理解宝黛的感情,传话送物爽朗飒利。象宝玉病中惦念黛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就不能让袭人等发现而偷偷的让晴雯送去。

晴雯机敏而又尖刻,高傲而又善妒、不媚上但是对下严酷。对袭人被王夫人暗许做宝玉的妾,虽然作者没有明述晴雯的嫉妒,但是从晴雯的话里话外却能够明显看出来她的羡慕和嫉妒,她嘲笑秋纹说"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看到宝玉给麝月梳头,就嘲讽他们"交杯盏儿还没有吃,就上了头"。晴雯对于犯了错误的小丫头打起来不讲情面,因为缀儿偷了平儿的镯子,晴雯在病中用簪子狠狠的刺向缀儿,虽然是恨铁不成钢,但是让人看了确是有点心寒。

晴雯敢爱敢恨敢说敢骂,快言快语,有的话语不用作者介绍,读者就知道是出自晴雯之口,在她跌了扇子而顶撞宝玉的时侯,袭人劝解,晴雯就连讽带刺回敬了袭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哎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这些语言一看就知道,怡红院单单晴雯敢这么说,也单单晴雯会这么说。

有些事情也只有晴雯敢于做出来,比如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比如病中勇补孔雀裘。比如冬天的夜晚穿着单衣吓唬人,一个顽皮、灵巧、任性的美的形象确实赢得了许许多多读者的怜爱。

晴雯在大观园中的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的,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但却不会象袭人那样"鬼鬼祟祟"的有肌肤之亲,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象别的小丫头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那些狗杖人势欺负奴才的奴才,在抄检大观园的一幕里,晴雯的言行象一颗瞬间升起的绚烂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大观园那黑漆漆的夜晚。

因为晴雯早夭于《红楼梦》前八十回,所以我们看到了出自曹雪琴笔下的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风流灵巧高傲尖刻的晴雯给人们留下了"空牵念"的世代遗憾,乃至于红楼迷们念念不忘那"夜夜长空霁月光"!





迥异红楼女儿美--凤姐的残酷美

在《红楼梦》中,曹雪琴精心塑造了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大多为女性。在这些女性人物中,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塑造她们的美.这些美是迥然不同的,有残酷的美、有凄婉的美、有飘逸的美、有豪爽的美、有刚烈的美.........,是这些不同的美的女性,构筑了《红楼》的框架,填充了《红楼》缤纷多彩的内涵,给世世代代的读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人物形象。

凤姐是作者倾注心血塑造的人物之一。把凤姐的出场安排在初进荣府、事事处处都谨小慎微、而又事事处处都非常新鲜的黛玉眼中,突出了凤姐的惊世骇俗――在阖府上下规矩肃穆的会面场合中,"只听后院中有人笑着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在黛玉纳罕的时侯,这个"一双三角丹凤眼,两弯柳叶掉稍眉"的凤姐就"粉面含春威不露"的站在了读者面前。

凤姐不但外貌美丽,在很多地方她的言谈举止是得体的聪慧的招人怜爱的。做为荣府的当家人,她利用手中的权利照顾大观园中的姐妹们,对待宝玉、黛玉以及贾府三春乃至投亲靠友的岫烟等人一视同仁,慈爱、理解并体贴照顾。对于宝玉和秦钟的小儿女私情她心如明镜而且很大度的给予照顾。

凤姐口齿伶俐言语有趣,而且很注意场合和对象。办事令读者佩服、说话令读者忍俊不禁,捧卷观看之余往往会被她幽默机智的语言逗的开心一笑。在春节期间的家宴上,贾母让大家讲笑话,丫鬟们都急于听琏二奶奶的笑话,凤姐也确实不负众望,一个"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里耷拉的孙子"的笑话逗的满堂大笑,想这个不是笑话的笑话假如出自别人之口(譬如尤氏)就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其伶牙俐齿连说书的女先儿都赞叹不已。

在探春的发起下,大观园的姐妹们要组建诗社,姐妹们邀请凤姐入社,不会做诗却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的凤姐知道大家是找她要银子:"分明是要我做个进钱的铜商",很爽快的答应了。

凤姐上面有两重三个婆婆,凤姐采取的是用不同态度不同对待的方式。对于贾母,凤姐是真正的孝敬和关心,甚至于整日里象老莱子娱亲一样的逗贾母开心。对于王夫人,凤姐是和她贴心贴肺,知道王夫人无能理家而真心帮助操持荣府的大事小情,甚至累的小产也没有怨言。而对于糊涂颟顸的邢夫人,凤姐采取的是敬而远之敷衍了事的态度,比如在邢夫人妄想说服鸳鸯做妾的时侯,凤姐是先反对,反对无效后就虚与委蛇,不仅自己躲了起来,还让平儿也找个借口躲出去。

凤姐的精明能干更是得到了上下一致的赞同,连仆人都说她是"男儿所不及"的,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在协理宁国府时侯凤姐的行为大放光彩,给人一个完整的女强人的形象。

一些家务琐事,凤姐也处理的很是到位,比如对于在怡红院倚老卖老找茬闹事的李嬷嬷,大家都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凤姐一阵风的来了,顺顺当当的就把李嬷嬷收服了:"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我家里烧的滚烫的野鸡,快跟我吃酒去",一番话让李嬷嬷无话可说,乖乖的走开了。

对于荣宁二府的大丫鬟,凤姐也是尊重的,在鸳鸯、袭人面前她从来不摆当家主子的架子,比如在她过生日的时侯、在湘云用螃蟹招待众人的宴会上,这些丫鬟们和她开玩笑她并不生气。就是对待平儿,她在嫉妒之余也是关心爱护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善解人意的、诙谐幽默的凤姐,有着残暴无情的另一面。

对待下人,但凡不忠于自己,凤姐是恶毒之极的。在她生日的时侯,因喝多了酒要回房休息,撞着了替贾莲偷奸把风的小丫头,凤姐当时就命令"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了绳子鞭子来,把那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并用簪子向小丫头脸上乱戳。在清虚观她"把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一巴掌打了一个跟斗",

对于钱财的攫取,凤姐是不择手段贪得无厌的。铁槛寺弄权聊聊几笔就把一个依势弄权为钱害人草菅人命的凤姐揭露无异跃然纸上。

对于可能伤害自己家庭地位的情敌,凤姐是决不手软的。对待和贾琏私通的每一个人,她都高度警惕毫不留情,在设计陷害尤二姐直至死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凤姐毒如蛇蝎口蜜腹剑令人发指的面孔,她动用了所有卑鄙毒辣的智慧摧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

凤姐给大家展露的是一种残酷的美丽。人们在痛恨凤姐的残暴的同时,也为她"凡鸟偏从末世来"的命运和"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结局感到惋惜。同时我们也从对于凤姐美丽和残酷相对统一的描写手法上看出了曹雪琴大师的惊人之处,因此留下了这部不朽的著作来"牛鬼遗文悲李贺".







献花(0)
+1
(本文系听海11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