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金庸婚戀變奏曲_
2015-12-15 | 阅:  转:  |  分享 
  
圖文:網路/編制:張幼君/2015-07手動翻頁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海甯,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
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大紫荊勳章》獲得者。金庸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泰山北斗”。他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
、《笑傲江湖》等最廣為人知。金庸是個才子。才子多數是結婚離婚,離婚結婚,婚戀成了變奏曲。年青時,才子事業剛剛開始,顧不上
成日耳鬢廝磨,激情過後婚姻就到頭了;到中年,才子名利雙收,位高權重,就起了花心,好好的夫妻最後被迫勞燕雙飛;一定要等到才子老了,折
騰不起了,他的婚姻才能穩定。金庸是世間一等一的才子,有財又有才。金庸一生三次婚姻,應證了上述變變變的規律。也就是一直到老
了,沒多少力氣再折騰了,金庸的婚姻才穩定下來,真是一曲變奏曲。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女人愛慕才子,真的是要等他老,千萬別趁早。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他們的愛情萌芽於1947年的杭州,那時他在杭州《東南日報》工作,因主編《幽默副刊》而與杜冶芬的弟弟杜冶
秋認識。杜家父親在上海行醫,母親喜歡清靜,平時與女兒一起住在杭州,杜冶秋則跟著父親在上海上學,假期才來杭州。一天,金庸編的《咪
咪博士答客問》欄目有這樣一個問題:“買鴨子時需要什麼特徵才好吃?”咪咪博士回答:“頸部堅挺結實表示鮮活,羽毛豐盛濃厚,必定肥瘦均勻
。”少年杜冶秋不以為然,寫了一封信去“商榷(抬杠)”。杜冶秋:“咪咪博士先生,你說鴨子的羽毛一定要濃密才好吃,
那麼請問:南京板鴨一根毛都沒有,怎麼竟那麼好吃?”“咪咪博士”回信:“閣下所言甚是,想來一定是個非常有趣的孩子,頗想能得見一面,親
談一番。”杜冶秋回信:“天天有空,歡迎光臨。”金庸在一個星期天下午登門拜訪,有緣邂逅了十七歲的杜家小姐杜冶芬。第二天,他
再度登門,送去幾張戲票,盛情邀請杜家一起去眾安橋的《東南日報》社樓上觀賞郭沫若編劇的《孔雀膽》。之後,杜冶秋和父親回上海去了,他卻
成了杜家常客,與情竇初開的杜小姐雙雙墜入愛河。1948年3月,已在上海《大公報》工作的金庸被派到香港工作,他不是很樂意,
寫信到杭州,徵求杜冶芬的意見,她的答覆是短期可以,時間長了不肯,所以報館高層同意他的要求:只去半年。當年10月他們在上海舉辦了婚禮
,後杜冶芬隨他去了香港。杜冶芬在香港的幾年,金庸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她,她一個人在家寂寞無聊,生活過得不愉快,加上她不懂粵
語,在香港感到生活苦悶,當時金庸收入不多,她又吃不了苦,便離開了金庸,獨自回了杭州。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金庸除了三次婚姻
外還有一次暗戀。在金庸的第二次婚姻之前,金庸三十出頭,光彩照人的夏夢讓金庸心動不已。為了能常常見到夏夢,他去了夏夢所在的長城影視
公司做編劇。短短3年金庸就先後創作了《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可謂是多產編劇了。金庸對夏夢可謂良苦用心,只可惜
夏夢早已名花有主,他只能黯然神傷。不久,他離開了長城公司。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新聞記者出身,美麗能幹,懂英語,比他年
輕11歲。他們相戀時,他還在《大公報》,1956年他倆結婚。1959年,正是金庸自辦的《明報》草創之際,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
共,成為最早、也是唯一的女記者。那確實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相濡以沫的歷史。《明報月刊》初創時期,他全力以赴,日夜忙個不停,那
時他們已有二男二女,朱玫除了照顧孩子,每天還要給他送飯。後《華人夜報》創刊,朱玫擔任社長,還兼《明報晚報》的採訪主任。
1976年1月《明報月刊》十周年,金庸寫下《“明月”十年共此時》,回憶“明月”初創,“我妻朱玫每天從九龍家裡煮了飯,送到香港來給我
吃。”筆下充滿溫情。此時,《明報》已穩居香港大報地位,《明報》王國頗具規模,他們的婚姻卻出現了裂痕。當時《明報》的社址,
是設在北角英皇道。金庸在報館做得累了,就常去附近的一間餐廳飲杯咖啡,提一提神,鬆弛一下筋骨。金庸每日都會“到此一遊”,是餐廳的熟客
兼老主顧。一日,金庸又去這間餐廳喝咖啡,突然有位年輕貌美的女侍應趨前,問他是不是金庸,他說是,大家就閒聊了數句。結帳時,
金庸額外給這位女侍應十元小費。因為當時物價十元是一個不小數目,女侍應立即要將十元還給他。女侍應說,金庸是文人,靠寫稿為生,
賺錢是相當辛苦的,所以那十元小費,她一定不會要。金庸聽罷,滿心歡喜,因為想不到這位女侍應年紀輕輕,卻說出這番話來。之後他們就交了朋
友。想不到這十元小費,影響力這麼驚人,不但締造了金庸另一段情緣、另一段婚姻,亦改變了金庸與妻
子朱玫的一段夫妻情。據聞金庸與這位女侍應,感情發展一日千里,其後更在跑馬地共築“愛巢”。朱玫最初還蒙在鼓裡,後來卻從一些蛛
絲馬跡中,發現丈夫有外遇。金庸習慣每晚返《明報》寫社評,但有段時間卻甚少出現報館。只是叫一位後生,將他寫好的稿送去《明報》編輯部。
朱玫發現此事,就追問這位後生去哪裡取稿。後生見無法隱瞞,便和盤托出,表示金庸叫他去跑馬地取稿。於是朱玫叫這名後生帶她去跑
馬地,終於發現了這個“秘密”。有傳說指是金庸主動提出離婚,但朱玫也提出兩大離婚條件,才肯答應跟金庸離婚:一是金庸付一筆錢作
為補償;二是該女侍應要去紮輸卵管,才可與金庸結婚。朱玫要這位女侍應紮輸卵管,是為她的孩子著想。因為朱玫跟金庸已生了數名子
女,若女侍應又有孩子,她的子女一定會被忽視,所以金庸與女侍應,一定不能有孩子。1976年,據說金庸答應了這兩個條件,之後便與朱玫
正式離婚。朱玫在孤獨和淒涼中度過後半生,有時會到英國去住,據說那裡有她的親戚。1995年前後有人看見她在港島銅鑼灣的街邊賣手
袋。有人告訴金庸,他表示不至於。他說,“我一直想接近她,想幫助她,她拒絕,她不願意見我。我叫兒子去照顧她,她也不願意見到,她情願獨
立。”1998年11月8日,朱玫因肺癆菌擴散病故,享年六十三歲,身後還有相當多的財產留給了子女。而悲哀的是替她拿死亡證的,
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兒女,竟然是醫院的員工。晚境之淒涼令人唏噓,與金庸晚年的風光更是構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接受記者採訪
時,金庸臉帶愧色地說:“我對不起朱玫……”他對央視主持人白岩松說過:“我作為丈夫並不很成功,因為我離過婚,跟我離婚的太太有一位,我
心裡感覺對不起她,她現在過世了,我很難過。”金庸自認是個感情重於理性的人,他對記者說:“我是離過婚。第一次結婚的時候,她
很愛我,我很愛她。但事後離了婚,你問我後悔不後悔,我說不後悔。因為在當時條件下,大家好是真心真意的。事後變故,大家沒辦法知道。”恐
怕還是“愛尚且存在不足”。能與億萬富豪金庸白頭偕老的女子叫林樂怡(洋名叫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現任妻子。她認識金庸
時才十六歲,比金庸小二十多歲。阿May很直爽,沒有老闆太太那種驕橫和頤指氣使。記者問及金庸和現任太太林樂怡“怎樣維繫良好的夫妻關係”,他坦言:“也沒什麼。平時她什麼都很遷就我,到她發脾氣時,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關係不算特別成功,又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一樣啦。”音樂:笑傲江湖(劉歡王菲)
献花(0)
+1
(本文系锺村老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