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131596826-203816
童年游戏
我很理解各个时代的儿童都会有属于那时代的游戏。我小时候也玩过许多游戏,而且现在想来,应该算是很经典的儿童益智健体项目,可惜能“流传”到现在的很少了。
1、踢砣。基本规则:一般4人玩,分2组。在距离3米左右两侧各划一道线,每人用一个“砣”(半个砖头大小,稍薄,砖或水泥、木头村质,方形、圆形或六角形等),其中一组2人的“砣”直立在一条线上,另一组开始玩。竞赛制,赢者升级。竞赛分10级,一初头盘,二过门,三踢砣,四过楼......九量盐,十顶砣。
真的很怀念这个游戏,真的非常经典,几乎锻炼了全身上下四肢及各器官,非常佩服前人咋琢磨的竟然鼓捣出10级来,呵呵,而且难度逐步加大,不光趣味性强,对人的肢体准确度及协调度锻炼真的极其有帮助,真可惜现在再也看不到玩这游戏的小朋友了。大概因其“太不卫生”吧。把砖头放脚上、夹腿上甚至顶到头上,呵呵,估计这些都不被现在的家长所接受,进而使其逐步消亡了吧。
2、摔四角。或曰摔“元宝”。就是用较硬的纸叠成正方形,具体叠法不一,方形、元宝形或者叠成三角形,规则是2-4人玩,2人玩时,一方将“四角”平放于地,另一方用力用手中的“四角”去摔,也就是用摔出的“风”把对方的“四角”翻过来,输的一方“四角”便归赢方所有。
跟上面的游戏一样,这个也属于男孩子的游戏,通常是每天放学路上,几个同学掏出兜里的“四角”即“开战”。直到有一人的“四角”全部输光才罢休。
3、推铁圈。一个小型自行车圈大小的铁圈,转动起来竟然给小孩子如此多的欢乐。方法极简单,用根铁丝弯个“回”形钩,放在直立的铁圈下部,向前用力,铁圈便转动起来,跟着跑,每个推着铁圈的孩子脸上都是笑......
4、挑竹棍。2人玩,需一把竹棍(约二三二根,比筷子细小,但比牙签大许多,通常我们是从旧竹帘上拆下来的竹棍)。规则:把竹棍随意撒到平地上,一方先拿,每次只能拿一根,在不触动其它棍前提下,可继续拿,如触动其它棍,换另一方,最后以拿到手中竹棍多者胜。
这属于锻炼耐心的项目了。课间时,我们都会从书包里拿出一把竹棍,在课桌上撒出来,周围一堆人看着,往往在抽出压在低层的竹棍时,每个人都屏心凝气,静得空气都凝固啦。
5、赛扬叶(梗)。2人制,材料是每人一把杨树叶梗,需事前将杨叶剔除,只留梗,还得将其放在阴凉处晾一到两天,以增强其韧性。规则简单,就是一人用两手分执一根杨叶梗的两端,另一人将自己的一根梗从对方胳膊中穿过来,也是双手分执一端,两人用力回掣,杨叶(梗)断者输。
有时候,杨叶梗特别结实,两个“小人儿”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拉不断,呵,跟拔河比赛似的,憋得脸通红,当然,还不能放弃,因为,自己竟然有一根拉不断的杨叶(梗),那可是比赛的“宝贝”呀。
6、弹玻璃球。呵呵,这或许是中国特色的流行最广泛的游戏了。规则各地不一,我们那时多是看谁先将玻璃球弹进远处5米外的一个小坑中算赢。前一阵子回老家,竟看到有几个三四十岁的人也在玩玻璃球,呵,当然,那大概是以其作为赌博类工具了。
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很多,捉迷藏、放风筝、丢沙包.......别的因很“大众化”就不多说了吧。
很怀念儿时那游戏的岁月,或许,因了那时心里的一份纯净,才会感觉游戏的有趣吧。
是的,肯定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