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 古诗两首
2015-12-18 | 阅:  转:  |  分享 
  
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
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想一想:牧童是怎样捉蝉的?他捉到了蝉吗?把这些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目标检测
:1背诵古诗。2解释画线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3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学反思
:1、教学时,在弄懂诗意的同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像诗人描绘的情景。2、以学促教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
方法。教学时,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探究能力得到培养。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学习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句悟情感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骑、振、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古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重点)4、通过朗读古诗,想像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难点)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
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又应试还俗
,屡试不第。他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自学展示一:理解诗题“寻隐者不遇”寻:寻访。隐者:隐居的人。一
般都是品行高洁,有才能的人。遇:遇到。寻访隐者没有遇到。寻:隐者:遇: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自学展示二:松
下问童子松下:点出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士居住的地方。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徒弟。暗示“不
遇”,只有童子接待。省略了问的内容,谁能来补充?鸟择林而栖,人择邻而居。从一个人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就
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人们往往以其表示自己高洁的品格。自学展示三:言师采药去言:
回答,说。采药:隐居的贤人都很注重自身的修炼,采药是隐者的经常性活动。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在松树下问隐者的徒弟(师父到哪里去了),他说师父采药去了。自学展示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就。云深:云雾弥漫。不知处:处,地方。不知道在何处。师父就在这座山林里,可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他到底在
何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二问:他到何处采药去了?三问: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想象诗中
省略的询问。寻隐者不遇—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在诗人和童子的交谈过程中,情感会发生哪些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情操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
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目标检测1背诵古诗。2解释画线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3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所见》自学引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牧童
振林樾意欲鸣蝉立3能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袁枚(清)清代文学家、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
。他的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的感受,极富生活情趣。他的诗风格灵巧清新,语言明白流畅,很受人们的喜爱。袁枚所见
—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自学展示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牧童
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放牛的孩子。振:振动,回荡。林樾:林阴。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嘹亮
的歌声回荡在树林中。自学展示二:牧童振林樾牧童:在古代,甚至是现在的一些贫困地区,很多农家的孩子都会帮父母干一些农活
,比如说放牛。它们骑在牛背上,或手牵缰绳,带领牛到水草肥沃的地方觅食。由于年纪尚幼,他们一般不会有成人的忧虑,有的只是无忧无虑的童
年。他们会在放牛的时候吹奏起优美的曲子为自己解闷,获随心所欲地唱着歌来宣泄自己心中的快乐。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意欲:想要
,打算。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立:站立不动。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的知了,牧童忽然闭住嘴停止唱歌,在
树下站住。自学展示三:意欲鸣蝉立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一想: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形象?活泼机灵,天真可爱。
献花(0)
+1
(本文系刘汉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