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jzyaia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三十多年鲜为人知的业绩由此被揭开
2015-12-21 | 阅:  转:  |  分享 
  
不期邂逅老英雄,三十多年鲜为人知的业绩由此被揭开。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日,刚刚结束休假的笔者在归队途经内蒙古通辽市时,不期和这位隐功三十多年
的志愿军英雄马玉祥相遇。从此,这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故事便有了下文。那是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休息时不经意
看到了一张由当地出版的《哲里木报》,报上有一条消息,报道的是离休干部马玉祥甘于奉献余热的事迹。笔者当时在驻军某部做新闻工作,职业的
敏感使我立即意识到,这个人会不会就是当年的志愿军英雄呢?于是我当即和另一位同志根据报道的线索,找到了马玉祥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在市二轻局,那位给《哲里木报》供稿的作者接待了我们,但这位同志对我们提及的问题也说不太清楚,只是肯定马玉祥确实当过兵,打过仗。尽管
没有得到准确的证实,我们还是决定继续采访下去。那天的中午下着小雪,天气很冷。我们好不容易才在通辽市东郊打听到了马玉祥的住址。这
是一个极其清贫的家庭,只有二十四平方米的居住面积,门北侧墙上悬挂着由朝鲜劳动党伊川郡委员长洪昌基和江原道伊川郡人民委员会委员长朴庚
权致马玉祥的感谢文。在马老细心珍藏的物品里,我们还有幸地见到了当年祖国慰问团和战地记者魏巍赠与马玉祥的纪念品,另外还有一些军功章、
解放纪念章。看到这儿我们不禁万分高兴,终于证实了,面前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那位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志愿军英
雄。随着《马玉祥在朝鲜战场》、《烈火金刚》、《马玉祥后传》等稿子在军内外报刊的相继发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人民
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相继派来了采访组。一时间,马玉祥成了新闻界关注的焦点。通辽市是内蒙古哲里木盟的首府,这里有一个师范学院,
教师们年年都要给学生讲《谁是最可爱的人》;驻守在这里的解放军某部也把《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作为政治教材向官兵宣讲,可是他们就是
不知道“最可爱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消息传开后,附近的部队、院校,都争着请马玉祥去给上国际主义教育课,把书本里的英雄,请到现实中来
。自此以后,马玉祥又通过有关方面与远在北京的老作家魏巍沟通了联系,当年硝烟中结识的战友,在远离战争的今天又再度相见了。笔者在采访马
玉祥时,他向笔者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战斗经历。采访结束时他深情地说:“今年是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可能的话,请代我向从火里抱出来的那个
孩子问好,让他记住中朝人民的战斗友情!”
献花(0)
+1
(本文系jzyai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