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这些买葡萄酒的谎言,你中了哪条?
2015-12-21 | 阅:  转:  |  分享 
  
最近在淘宝上浏览百元以内的便宜法国酒,我发现酒标上写英语“ProductofFrance”的几乎没了,大部分都是法文“ProduitdeFrance”;细细一想,这种转变,没准还真是因为国内买家吐槽的结果……

对葡萄酒行业来说,消费者中流传谣言,反过来逼迫酒庄“改良”的例子,其实蛮多。

1、写英语还是写法语?

不管是“ProductofFrance”还是“ProduitdeFrance”都是酒标上的原产国标注,通常写在不太显眼的位置。不管哪一种写法都很正常,个别酒庄甚至会英法对照的写两遍。

倒数第二行,波尔多三级酒庄,ChateauPalmer的英法对照

但国内葡萄酒刚热起来那几年,我隔三差五就会遇到有人指着酒标上的“ProductofFrance”抱怨“这造假的也太不专业了,法国人怎么会用of,法国人写的是de…”估计是这种投诉太多,以至于很多进口商在采购的时候,只能要求酒庄把正背标都改成法文,大家都看不懂,这样最好:

2、写毫升的都假酒?

不知道为什么,咱们眼里,法国人总该是对英语鄙视至极的,其实他们只是鄙视英国人而已。

实际上,酒标上出现英语其实早没什么不妥,为了出口便利。不只是语言,度量上,常有人说酒瓶的容积,用cl(厘升)做单位的才是进口酒,ml(毫升)的都是国内灌装,也是没啥根据…

用ml还是cl,真没那么重要

但这种观念在中国太普及了,不少酒庄都只好要求制瓶厂改为标注cl,如今随手在超市里翻翻进口酒,可能只有375ml的小瓶还保留着ml的单位。

3、瓶底越深越好?

和刻度一样,瓶子底部的凹槽也是很多人执着的方向。

“瓶地越深,越容易收集沉淀,说明这瓶酒品质越好越值得陈年”

你们啊,太浅,太naive了,200年前的瓶子不知道比你们深到哪里去了。

200年前的香槟瓶,图片来源:nakedwinery

可惜的是,保存葡萄酒,首先酒瓶得横着放…如果竖着放,不出几个月,瓶塞就会因为接触不到水分干燥漏气,最终导致酒液被氧化。现在你告诉我,横放的话,瓶底的凹槽怎么收集沉淀?

实际上,大部分的酒,根本不适合陈年到出现沉淀再喝,市面上200以下的酒,绝大多数是为了在上市后一年以内喝掉的。至于这个凹槽?解释有很多,诸如可以让瓶底坚固一点,让酒看起来多一点,倒酒的时候抓手方便一点……唯一大家都能同意的解释是“因为传统”。

4、铅封上的小孔真能帮忙陈年吗?

说到凹槽,酒瓶铅封上的小孔也是一样。

这种说法到底哪里传出来的啊……

几乎八成淘宝店家都说“铅封上打孔是为了保证透气,让瓶中酒继续发展陈年”……

可惜的是,真正需要陈年的酒,怕的就是透气。越是高品质的软木塞,塞子其实越长,为的就是让尽可能少的空气透过来。

也别担心,有孔的酒也不是面临悲剧——不管铅封上有没有小孔,对酒塞的密封能力都没影响。

孔的本意,只是在高速封瓶口时,避免封套中的空气排不出来,引起密封不严准备的。有孔,不代表葡萄酒能透气;葡萄酒能透气,也不代表就能陈年,更不代表酒一定好喝。

很多真正值得陈年的葡萄酒,因为不用大型高速装瓶机器,顶部铅封上反而没有孔

最后一问:那不开瓶的话怎么选酒?

其实,凡是跟你说有办法不开瓶的状况时候,只靠看外包装就判断酒好不好的,不是在忽悠你,就是自己也被人忽悠了。包括像流传甚广的“挂杯的才是好酒”,都是无稽之谈。

没有任何一种功利的办法,可以让你无师自通的成为选酒达人,判断葡萄酒好坏最快的捷径,只有开瓶尝尝看一条

献花(0)
+1
(本文系淘铺兔知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