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药物处方
2015-12-24 | 阅:  转:  |  分享 
  
·982中华内科杂志2014年12月第53卷第12期ChinJInternMed,December2014,Vo1.53,No.12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药物处方

赵树梅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7岁,工人。因间断胸痛半个月,突发剧烈

胸痛3h来急诊室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I、aVL、V

导联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4mV”;急查心肌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均在正常范围。既往

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糖尿病史10余年,间断服药,未正规

监测。根据患者病史、典型的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诊断考虑

为: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心功能I级(Killip分级)、高血压病2级(极高

危)、2型糖尿病。立即收入院。

人院后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脉3支病变,

前降支近中段100%闭塞,回旋支近中段30%~50%狭窄,

右冠脉远段50%一70%狭窄;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术后

患者胸痛症状好转,病情平稳恢复。各项生化指标:空腹血

糖8.6mmol/L;TC6.2mmol/L,LDL—C3.21mmol/L;AIJT

26U/L;血肌酐107txmol/L;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

l014L。术后用药:阿司匹林100mg,1次/d;氯吡格雷

75mg,1次/d;依诺肝素0.7ml,12h1次;培哚普利4mg,

1次/d;阿托伐他汀20mg,1次/d;琥珀酸美托洛尔47.5mg,

1次/d;其他还包括降糖药和改善缺血症状的硝酸酯类

药物。

本病例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历了当前

常规治疗过程。评估患者临床特征:老年、男性;既往有多种

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控制不佳;

以剧烈胸痛入院,伴典型AMI心电图表现;入院急查心肌损

伤标记物未见升高,是由于发病时间尚未达到4~6h(指标

升高的时间窗);患者心功能状态、肝。肾功能状态均正常。经

急诊冠脉支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相应药物治疗,患者病情

平稳,住院7d带药出院。

出院后,予以患者正规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处方,包

括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药

物、p受体阻滞剂、降糖药等。支架置入术为患者开通了冠

脉血管,仿佛是开通了一条高速公路;公路是否可以保证长

期畅通和正常运行,公路养护的作用非常重要;药物治疗就

是对血管和心脏养护的重要方法,在长期心脏康复中显得尤

为关键。

二、冠心病康复的药物处方

DOI:10.3760/cm~j.issn.0578—1426.2014.12.014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Email113488659426@163.corn

.临床一线中的实践好伙伴.

毋庸置疑,心脏康复过程中药物治疗占据着不可替代的

重要地位;对于冠心病患者,目前已经形成了标准的二级预

防药物处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药物类型。

1.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是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抑制

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抗

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需终身服用,

它已有100多年临床应用历史,拥有超过200项大规模RCT

研究证实治疗获益。氯吡格雷多用于支架置入术后,一般服

1~3个月(金属裸支架)或12个月(药物洗脱支架);它通过

阻断ADP受体,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聚集,抑制血

栓形成相关的不良事件;已经得到大型临床试验和长期临床

实践的验证,并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目前还有一些新型抗

血小板药物逐渐进入临床,如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

抗血小板药物长期使用应关注出血问题,特别是阿司匹

林可抑制环氧化酶(COX),从而抑制了胃黏膜前列腺素的产

生,削弱其屏障功能,更易导致胃肠道并发症的出现。中国

专家共识指出,对于胃肠道出血的高危患者,可同时给予质

子泵抑制剂(PPI)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另外,临床中应

考虑到“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它是指应用氯吡格雷后不

能达到预期的药效学作用,表现为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中

仍有临床事件发生,如出现心血管缺血事件,特别是支架内

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造成不良临床后果。多数文献

中,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度下降<10%判定为氯吡格

雷抵抗;下降10%一30%为低效;下降>30%认为属于有

效。“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分遗传因素和临床因素,前者

包括基因多态性(如P2Y12受体基因、细胞色素P。系统基

因)和血小板激活途径变异等原因;临床因素包括氯吡格雷

用药剂量、患者的依从性、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患者冠脉病

变情况和支架置入的相关因素等。“氯格雷抵抗”应对策略

包括:(1)早期识别氯吡格雷抵抗;(2)增加氯吡格雷的负荷

剂量和维持剂量;(3)联合应用Ⅱh/Ⅲa受体拮抗剂;(4)换

用新型ADP受体拮抗剂;(5)避免药物问相互作用等。

2.B受体阻滞剂:作用主要缘于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和降

低儿茶酚氨本身心脏毒性作用两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

以来,它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心衰)、高血压、冠心病、心

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康复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它可降低

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和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绞

痛的发作;是唯一兼有改善症状和改善预后作用的药物。因

此,指南推荐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如无禁忌证均应尽量

使用p受体阻滞剂。大量研究证实,B受体阻滞剂用于心衰

患者可长期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展、降低病死率;但是

中华内科杂志2014年l2月第53卷第l2期ChinJInternMed,December2014.Vo1.53.N0.12

B受体阻滞剂还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心衰患者如果应用时

机、剂量不当,也可加重病情。临床应用的总体原则是:待心

衰病情稳定、无液体潴留时,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酌情逐渐加

量,达到长期维持。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支气管哮喘等患者

不宜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B受体阻滞剂药物有比索洛尔、

卡维地洛和缓释美托洛尔等。

3.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

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显著的心血管不良作用,发

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ACEI被称为心衰康复治疗的

基石,它是第一类经证明能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的药物。冠

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中,ACEI获益也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如

著名的心脏预后预防试验(HOPE)、培哚普利降低稳定冠心

病患者心脏事件欧洲试验(EUROPA)、ACEI预防事件

(PEACE)等;也是能够改善冠心病预后的药物。“中国

ACEI专家共识”推荐,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I类适应证为

伴有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或有使用ACEI的其他适应证,如高

血压、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A级)。

ACEI禁忌证:血管神经性水肿、妊娠等;当临床上出现低血

压、血肌酐明显升高(>265.2~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和

K>5mmol/L等情况时,应当慎用ACEI。临床应用ACEI

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咳嗽,发生率报道不一,多在30%左

右。ACEI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它阻断了缓激肽降解酶,

使得缓激肽在体内过多堆积,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和递质释

放导致咳嗽的发生,成为阻碍ACEI临床应用的重要原因。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培哚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

最初ARB常作为ACEI的替代药物,用于ACEI因咳嗽

等不良反应不能应用的情况。近年来,随着ARB获益证据

的增加,指南中推荐应用的级别逐步上升。如在“2010年中

国高血压指南”和“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中,ARB

已经是与ACEI并列的一线降压用药;“2013年中国心力衰

竭指南”中肯定了ARB治疗心衰的作用,但ARB不是首先

推荐药物,仍处于替代ACEI的地位。

4.他汀类药物:大量证据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

冠心病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最重要的治疗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TC和

LDL—C,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另外,还具有改善

内皮细胞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聚集、稳定斑块

等调脂以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常用他汀类药物包括阿

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应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需关注肝损害和肌损害。孤立

·983·

性肝酶升高不等于肝损害,但应严密监测相关反应;当Af|T

>3倍正常上限(ULN)时需停药。肌损害包括肌无力、肌

痛、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等一系列反应,但发生率较低。若服

药过程中出现以上肌肉症状,应测定肌酸激酶(CK)。CK显

著升高(>5倍ULN),应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如果肌肉症

状严重,引起日常不适,即使CK水平≤5倍ULN,也应考虑

终止他汀类药物治疗。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关的糖代谢紊乱越来越引起

临床的广泛关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2012年2月美国

FDA特别更新了他汀类药物安全性标签,加入了“他汀类药

物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的提示。2008

年JUPITER(JustificationfortheUseofStatinsinPrimary

Prevention:AnInterventionTrialEvaluatingRosuvastatin)研究

显示,在一级预防的人群中,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增加新

发糖尿病26%(OR=1.26;95%C/1.04~1.51);同时使患

者HbA1C显著升高(P=0.001)。随后,Lancet发表了纳入

9114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涉及ASCOT-LIJA(Anglo—

ScandinavianCardiacOutcomesTrial:10yearfollow—upofthe

LipidloweringArm)、JUPITER、WOSCOPS(TheWestof

ScotlandCoronaryPreventionStudy)等13项他汀类药物的大

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导致糖尿病发病风

险增加9%(OR=1.09,95%C/1.02~1.17)。尽管如此,与

其治疗所带来的临床获益相比,可能的糖代谢紊乱仍显微不

足道:一方面增加的糖尿病风险实际上较低,每10年仅约

1%;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心血管获益仍明显大于糖

尿病风险;JUPITER研究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即使是空腹

血糖受损的患者心血管风险也下降了34%。因此,临床上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毋

庸置疑。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可干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延缓疾

病进展和改善预后;因此,药物处方的规范性非常重要;但也

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药物处方。

参考文献

[1]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抗

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更

新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264~70.

本栏目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学术支持

(收稿日期:2014-09-29)

(本文编辑:侯鉴君)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