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郭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
2016-01-06 | 阅:  转:  |  分享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说明:只交5—8页非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大一统的秦汉帝国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2.五谷丰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期盼,“五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较早的一种说法是指“黍、稷、麦、菽、麻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公元前1046年周王建立周朝D

A.商朝文化很繁荣B.商朝经济很发达

C.商朝的奴隶有很多D.商朝的刑法很严酷

8.朝秦暮楚这个成语说的是早晨还在追随秦国,到了晚上却转而追随楚国了,下面哪一项反映的史实和这一成语有关?

A.尊王攘夷B.问鼎中原C.卧薪尝胆D.合纵连横

9.春秋战国时期,使小农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的最主要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广泛提高

C.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诸侯国掀起了改革的风潮

10.“半部《论语》治天下”(如图),这表明哪家思想被我国封建统治者大力推崇?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11.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武王伐纣



B.春秋五霸



C.秦灭六国



D.秦朝灭亡











12.对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如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D.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3.汉武帝时期,持此印章(如图)的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掌管全国军事

C.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D.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14.秦汉时期,对中原地区威胁最大的北方少数民族是

A.匈奴B.蒙古

C.西域D.鲜卑

15.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国将领赵括年轻气盛,只会纸上谈兵,他不顾部下劝阻,冒然发动进攻,结果陷入重围,全军覆没。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文有一处错误,错误是

A.赵括年轻气盛B.赵括纸上谈兵

C.赵括不听部下劝阻D.赵军全军覆没

16.与这座寺庙(如图)有着直接关系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

C.儒教D.基督教

17.“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

A.揭露了曹操的奸诈与狡猾B.批评了袁绍的刚愎自用

C.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与惋惜D.赞扬了刘备的知人善任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北方的战乱B.南方的安定

C.统治者的要求D.北方人到南方打工的需要

19.《资治通鉴》上的这段记载,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哪一方面的改革内容?

A.改穿汉服B.学习汉语

C.采用汉姓D.与汉人年通婚

20.笔、墨、纸、砚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如图),请你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分析一下,文房四宝中产生最晚的是

A.笔

B.墨

C.纸

D.砚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答题栏(20×1=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请看仔细: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5分,总分值39分,但是本大题满分得分不得超过30分。示例:谋生得分35分,仍按30分计,此类。)

评卷人 得分 21.请你先仔细观察下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然后回答:

(1)从春秋到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1)变化:

①诸侯国的数目减少②晋国被韩赵魏取代③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在减少④北方各国纷纷修长城抵御少数民族进攻⑤匈奴成为威胁中原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⑥为了防御其他国家进攻,内地许多国家也修了各式长城(任意4点既可得4分,学生只要能说出战国形势图与春秋形势图的不同即可得分,例如,春秋时期的大国吴、楚不再存在,尽管这一点不符合史实,但却是从图中得出的结论,也可给一分,但评讲是要给学生讲明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2)特点:①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②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或者说民族融合的过程在继续)③统一的趋势在加强(任意2点既可得4分)

评卷人 得分 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制造战乱)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淫乱,急则犯上作乱。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只有嫡长子一人可以继承),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定了什么制度,又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2分)

否定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2分)原因: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或者,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或者,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相似的意思。2分)



(3)如果如果景帝和晁错也采取武帝和主父偃同样的措施,还会不会引发七国之乱?(1分)请你分析原因。(2分)(只答会不会而不分析原因不给分)

答案一:会。(1分)因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是要削弱封国势力,他们都会反抗的。武帝和主父偃时之所以没有反抗,是因为七国之乱被平息,他们看到了下场。(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

答案二:不会。(1分)因为其他的子弟都得到了封地,对皇帝感恩戴德。要反对的,也许是只有嫡长子,但是一个人的势力要小得多,成不了气候。(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

(4)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1分)

维护(或巩固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1分)



评卷人 得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太史公(司马迁)曰:商君,他天生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他受任用并不是说自身有什么能力,而是凭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的书,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很相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了个谋反的恶名被处死,这是有原因的呀!(译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可以不改)。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如降黜(降级、罢官)。”?

——《资治通鉴》 得分 24.读图,回答问题(5分):

































(1)这是哪一著名战役示意图?(1分)指出交战的双方。(2分)

赤壁之战。(1分)曹操对孙权、刘备联军。(2分)

(2)这一战役是否阻碍了中国统一的进程?(1分)说说你的分析。(2分,只答是否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答案一:是。曹操率军南下,就是要统一中国,但是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中国统一进程受阻,三国分立几十年。

答案二:否。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个国家都致力于经发的发展,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后来的大统一奠定了条件。































1

七年级历史第页(共8页)













































献花(0)
+1
(本文系东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