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_构建现代职业_省略_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_王瑞敏
2016-01-08 | 阅:  转:  |  分享 
  
·教育研究·

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基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

王瑞敏周建辉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廊坊065001)

摘要:实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

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采用多元化招生办法、实施

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利益兼顾机制是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突破

口;而实现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专业及课程的有效衔接则是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点。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应用型本科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O17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342(2015)05-112-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

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

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得劳动力

的就业结构及社会对岗位的需求发生了动态的变

化,进而对高技能人才的布局结构和整体规模提出

了新的要求。

从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

质量的提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

的层次结构,除了中职和高职外,还应有应用型本

科、应用型硕士及应用型博士等全面贯通的职业教

育层次,同时还应在普教和职教之间架设桥梁,形成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横纵全方位贯通的开放式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必须要统

筹各层次职业教育,构筑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建立

起职业教育贯通的从初级到高级完整的学历体系,

即从中职层次到研究生层次都要有职业教育。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高职教育是

中职教育的延伸,应用型本科、应用型研究生是高职

教育的进一步延续,它们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

次的教育类型。统筹职业教育各阶段就是要积极探

索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三者之间

的贯通衔接。其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而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

教育的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升华。因此,实

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衔

收稿日期:2015-08-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化的中高职衔接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13-ms2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瑞敏(1986-),女,北京城市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周建辉(1969-),女,北京城市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211

2015年10月

总第161期第5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SerialNo.161,No.5

Oct.2015

接,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贯通协调发

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也是全面建设

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

的必然性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刚性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的全球

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大幅度调整,社会对

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企业对高技

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人社部

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

63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24.7%),2010年总量达

2863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30%左右)。据预测,

2015年和2020年全国高技能人才需求将比2009

年分别增加约540万和990万。

[2]

据报道,“十二

五”期间,北京市满足产业升级和创新型企业“十百

千工程”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就达10万人。当

前这种经济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迫

切需要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不仅从数量

上,更从质量和规格层次上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新

的、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

强中职、高职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掌握一

定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是我国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的趋势,也是社会发

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求。

衔接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应用型本

科教育,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的职业

教育是断头教育、终结性教育的观点。因此,统筹

中、高、本、职业教育各阶段,职业教育向应用型本

科、应用型研究生等高层次发展,建立一条高级技能

型人才培养链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现实需求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

直被社会、企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甚至是政府

视为“次等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偏低、

文凭含金量不高、职教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等问题,而

且传统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永远低于普通教育,这种

教育理念从根本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职

业教育严重缺乏吸引力。

鲁昕在《推进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教体

系》会议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

术和生产方式,主要培养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

教育类型,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

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支撑。”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与新型服务

业相适应的新型职业教育,培养出高学历、高素质的

技能型应用人才,以满足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对高级

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在巩固和发展的基础

上,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发展应

用型本科、应用型研究生职业教育,促进中、高、本、

职业教育贯通衔接,搭建职教学生终身发展的“立

交桥”,扩大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比例,提高职业教

育的吸引力。

(三)职教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快速增长,对人才的要

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无法满足人们对

新知识的需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有继续深造、发展自己的

意愿。中职生的升学通道很窄,大部分学生毕业即

参加工作,很难再获得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高职

生虽然有多种升学继续深造的通道,例如专升本、自

考、对口招生等等,但是由于录取人数有限、录取率

不高、专业与课程设置存在一定差距、对口的本科院

校实力一般等问题,往往被认为获得的本科毕业证

书含金量不高,与普通院校本科毕业不能相比。而

且中高职毕业生的文化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一般,难

以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不

理想,专业优势得不到发挥,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究其根本,是因为我国的中、高、本、职业教育衔

接不畅,没有贯通的升学通道,职业教育吸引力不

高,造成职业教育体系到高职就成了“断头教育”,

作为和普通教育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本无法与

其相媲美。这种“小职业观”已经严重影响到职业

31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61期

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职业教育整体持续、健康

地发展。当前,在高级技术岗位出现了两大发展趋

势:一是专业复合化的趋势;二是原有的职业岗位技

术含量的提升。

[4]

这就促使职教生的知识、技能、能

力必须伴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同步提升,相应也要求

职业教育层次向上提升,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的

衔接。从教育层面讲,高技能人才规格提升必须有

相对完善的职教体系做支撑,有相互衔接的教育层

次结构做支持。因此,从学制上讲,中职、高职与应

用型本科有效衔接,搭建职教生终身发展的“人才

培养立交桥”,形成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培

养了高级技能型人才,又圆了职教生的“大学梦”。

(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由于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及应用型本

科教育都是独立发展,各自不相往来,中职教育成了

“断头教育”,高职教育则是无源之水,应用型本科

教育名不副实,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整

个职教体系无法有效建立。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不仅需要培养学

术型、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各种应用型、操作型

高级职业技能人才,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本质需求,是我

国文化传统和产业结构所决定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

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由此,有专家概括出“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的三个鲜明特征:一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即外部适应性,要求这个体

系应该是开放的,需要统筹、需要合作、需要对接;二

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即内部适应性,要求这个体系

应该强调育人功能,以人的终身教育为本;三是中等

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即内在系统自身的协调

性。

[5]

因此,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体现职业教育

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

教育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相互贯通衔接,系统提升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

竞争力的能力,搭建职教生终身发展的“技能型人

才立交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

二、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

的突破口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绝不是中职、高职及应

用型本科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简单黏合,而是三者

在培养目标、招生、专业、课程,以及体制等多方面的

繁杂适配。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必须要打开各自大门,实行多元化招生和“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提供基

本条件,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中、高、本、职

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衔接提供可能,建立

利益兼顾机制为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提供保障,

这是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

突破口。

(一)实行多元化招生

当前,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存在招生

名额有限、招生力度不够、招生专业不对口、招生方

式单一、招生通道不畅等多种现实问题,无论高职院

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均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

主,招生考试以理论文化课为主,忽视对学生职业技

能的考察,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才选拔独特性。

招生制度的衔接是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衔

接的前提。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入学考试不

能沿用普通教育偏重于文化理论课的考试办法,而

是要遵循职业教育的独特性,突出职业技能考试,采

取“知识+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三位一体”的多

元化招生方式;录取方式和标准由高职院校和应用

型本科院校自主确定,给予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同

时,适当放宽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的招生比

例,并给予政策上的保障。因此,改革招生政策,实

行“三位一体”多元化招生,扩大招生比例,使更多

的职教生可以继续深造。

(二)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

题主要有:培养目标模糊,造成中高本教育脱节;非

411

王瑞敏周建辉: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2015年第5期

专业对口衔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知识和技

能错位;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重视文化课程,忽视专业

技能的培训,难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等等,使得中

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出现了职业能

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错位。

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时,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

案是根本和重点。职业院校应在政府及教育行政部

门的参与下,依靠行业和企业,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类型、标准与层次为导向,

按照岗位分类原则和职业标准,构建一体化的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要

明确中高本职业教育的三级人才培养目标;要进行

中高本专业分层与专业续接设计;构建以职业标准

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

课程体系。高职不是中职的简单重复,应用型本科

也不应是高职的叠加,更应该是专业技能的深化和

专业能力的拓展。只有构建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

养方案,才能有效推进中高本各阶段职业教育的科

学对接。

(三)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中坚力量,加强

中职、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设,是保证职业教育各阶段贯通衔接又好又快发展

的关键。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仍然比

较小,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也不高;教师下企

业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偏少;对于“双师型”教师

的培养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相应的激励制度,无

法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中职、高职、应

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一般都缺乏在对方学校工作的

经历,各自独立为营,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导

致职业教育中高本三阶段的整个教学过程各自为

营,存在断层或重复的现象。

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

能力,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

的组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必须

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双师”

素质的必然要求。

[6]

因此,职业教育各阶段教师应

通过校企合作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深入企业第一线,

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流程,校企交叉兼职,在

授课内容、方式和实训场地、设备等方面取长补短;

要通过建立中职、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联合

培养、双向流动的共享机制,支持引导中职、高职及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其他高校、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培

训基地等多种途径,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

(四)建立利益兼顾机制

职业教育学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

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中职教育始终摆脱不了终结

教育、断头教育的束缚;高职教育体现不出高职

“高”的特点,应用型本科脱离了技能教育,使职业

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均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应加大

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职业技能培养社会

氛围,协调贯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

应用型本科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政府

统筹管理的力度,消除中高本职业教育分割管理的

现状,建立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主体协调管

理的利益兼顾机制,

[7]

保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

中高本各阶段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构筑技能型人

才培养链条;发挥职业教育的主观能动性,高质量高

标准完成各阶段培养目标,建立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的合作机制是中高本职业教育顺利衔接的基础,也

是实现衔接目标的根本所在。

三、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

的关键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服务国民

经济的科学发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服务经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为

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职业教育

与产业的对接沟通机制,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融合,

培养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层次高级技能型

人才。

[8]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

型本科教育—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纵向贯通衔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关联的人才培养链条,其

中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的衔接、招生和学制的衔

接、课程设计的衔接是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

51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61期

点。如图1,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框架图。

图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框架图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是中高本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依

据,也是中高本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职业教育的

培养目标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一线专业技能

型人才的需求,其人才培养宗旨是以提高学生的专

业技能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培养“知

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技能型人才。

[9]

因此,为

实现职业教育各阶段贯通衔接,各院校要围绕区域

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依据社会需要和

职业岗位的要求,采用阶梯递进的方式划分技能型

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提

供职教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第一

线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

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和模式上虽有一致性,却有层次

上的本质区别。国内外关于技能型人才的定位有一

个普遍的共识,即主要包括三类:普通技能型人才、

复合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技能人才。因此,我国职业

教育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可以理解为:中等职业教育

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普通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

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应用

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知识型技能人

才。可以说,明确了中高本职业教育各阶段的人才

培养目标,也就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方向。

(二)招生、学制的衔接

招生制度是保证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也

有部分采取对口升学、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等方式

招生,但是存在招生力度不够、招生名额有限等现实

问题;应用型本科的招生仍采用普通教育的招生计

划指标模式,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生,部分高职

生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习,但考试以文

化课考试为主,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察,没有体

现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因此,为实现中

高本职业教育的衔接,需要改革招考制度,放宽报考

条件,适当扩大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招生计划比

例,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努力拓宽中高本相贯通的升

学渠道,推行中高本职业教育相互贯通的自主招生

制度和保送制度,对优秀毕业生实行免试升学制度;

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入学考试要按职业教育

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考试,录取方式和标准

由职教院校自主确定,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在对口单

招考试中,改变过去偏重于文化课的考试方式,采取

“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逐步提高技能测试在招

生考试中的比重,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突出专业课考

试,同时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纳入考查范围,将“技

能”作为职业教育招生的主要指标,使职业教育各

阶段更为紧密地衔接。

2012年以来,江苏开始着手搭建中、高职及应

用型本科的人才贯通培养“立交桥”:中职校与高职

校“3+3”分段培养,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

4”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2”、“5+

2”分段培养,以及高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

养。

[10]

实践证明,比较合理的学制方式是采取“3+2

+2”(3年中职+2年高职+2年本科),3年中职毕

业后通过技能考试和文化课考试鼓励学生对口升入

高职,高职二年教育周期结束后采取在校成绩与选

拨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高职教育阶段学习

成绩占60%,由应用型本科院校组织的选拔考试成

绩占40%。综合成绩合格的学生均能升入本科阶

段学习,对于不能或不愿意深入本科学习的学生,可

获得高职毕业证书并自主就业。这样的学制衔接方

式,可以最大限度鼓励中职生、高职生升入本科,实

现职业教育学历的有效衔接。

(三)专业的衔接

专业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载体,合理

的专业结构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推

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职业教育与

611

王瑞敏周建辉: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2015年第5期

普通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专业鲜明的

职业属性。因此,专业能否有效衔接,是中高本职业

教育衔接的关键。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要

在认真梳理现有专业设置目录的基础上,依靠行业

和企业,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

类型、标准与层次为导向,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进

行中高本专业分层与续接专业设计,使各阶段专业

的内涵、外延科学清晰,专业口径宽窄有度。同时,

还要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力培育产业

发展急需的技能紧缺型专业人才,不断优化专业结

构,逐步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率低的专

业。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才能做到系统

规划、对接产业,形成产业导向型的职业教育专业衔

接体系,共同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

(四)课程设计的衔接

课程体系是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从我

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

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各成体系,各有思路,缺少标准

化的课程划分,各阶段课程内容重复,中高本课程衔

接内涵混乱。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已经非常成

熟,尤其是课程衔接制度,以德国的核心阶梯法综合

课程衔接法、英国的教学单元衔接制度、澳大利亚的

教学内容“培训包”资格证书制度、美国的综合课程

教学大纲衔接法及法国的课程标准分类衔接法为代

表,都是通过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实现职业教育的整

体贯通培养。

如何能够真正地提高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

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是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问题。而实现中高本职业

教育课程的衔接,打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上升通道,

是重中之重。中职课程是高职课程和应用型本科课

程的基础,高职课程是中职课程和应用型本科课程

的桥梁,应用型本科课程是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的

升华。因此,在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过程中,要遵循

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强化、应用型本科为目标的原

则,依据人的客观发展规律,探析高级技能型人才的

职业能力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层级

要求设计课程,明确专业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分

解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职业标准为主

线、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

体系。同时,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应共同推进学

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

色,造就高级技能专业人才。

总之,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三

者的贯通衔接是探索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增强职

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有效途径。因此,中职、高职及应用型本科必须相

互补充、相互促进、统筹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服务于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Z].

[2]中组部,人社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

-2020年)[Z].中组发[2011]11号.

[3]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J].教育

研究,2012(7).

[4]刘凡美,芮小兰.对我国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思考研究

[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

[5]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

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6]沈怡,董大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2011(7).

[7]刘辉,王海亮.中高职衔接的历史逻辑、现实困境及其超

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8]郑蔼娴.基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需求的字眼教育集团化

办学[J].职教通讯,2013(7).

[9]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10(16).

[10]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J].教

育研究,2012(7).

(实习编辑:郑舒)

71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61期

献花(0)
+1
(本文系1501144963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