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练出教学的真功夫吴宪民教学是“我种你长”的关系,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练出教学的真功夫。课堂上教师必须贯彻“生本教 育”理念: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主 张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 地发展。认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 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我认为课堂教学中需提升教师的三种能力:1.现代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改革要与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和 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以提高其效率。2.知识驾驭和教学设计能力。要增强对课标、考纲、教材知识的梳理、挖掘、整合能力。3.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堂模式结构,一般属于开放式课堂,要求适时引导、点拨、升华、激励,确保整个课堂氛围活跃、理性,师生、生生互动有效,紧扣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高效运行。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学讲方式”模式,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我校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实践已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贯彻的关键词就是 三个字:“讲、练、问”或者“讲、问、练”,对这三个字的把握,不是简单的讲什么、问什么、练什么,而在于怎么讲、怎么问、怎么练,在于讲 到什么程度,问到什么程度,练到什么程度。讲、问、练,要与课程标准接轨,要与考纲接轨,要与小升初、中考、高考接轨,更要与学生思维能力 的培养、解题能力的培养接轨。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大容量、快节奏、多反复、勤检测”的原则,虽然这话说过许多次,但仍需 再次强调。“大容量”是指授课时思维容量要大,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容量要大,你所讲的内容、你的设问、你布置的练习题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要 大,思考的量要大。我们讲的大容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堂课上灌输知识量的多少,而是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量要大,要有一定难度、高度和深 度。“快节奏”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是语言的快速,我们强调的是思考的节奏、思维的节奏。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快节奏,注意训练学生作业时、考 试时的快节奏,在规定时间里要完成规定量的练习。特别是对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这种能力的训练。在学科竞赛时,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到高分, 谁就是赢家。“多反复”,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学策略。“温故而知新”学新知前复习旧知,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与衔接,实现夯实基础、滚动 提高的目的。我们讲的“举一反三”也是一种“多反复”。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变式教学不动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这应该成为我们 课堂教学的常态。“勤检测”,考试是检测的手段,但勤检测不是勤考试。课堂教学中多提问是检测,多练习是检测,多板演是检测。检测是对课堂 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形式,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这里的“勤”不是简单地指次数,更多的在于对“度”的把握和对“质”的内涵的把握,在于它 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习题编制应本着“精选多组、精编细选”的原则:不能粘粘贴贴,不能照搬和照抄,务必进行深加工,提高习 题针对性,确保习题高质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试题分析要做到:主观归因、正确归因,问题要找准,方法要得当,措施要得力,也就是说要分 析到位,分析出压力,分析出激情,分析出干劲,分析出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极大限度地进行了自主探索,把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变 成了一种“内化”行为,把知识真正汇聚到学生自身固有的知识流中去,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应切 实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试题轻问题、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确立以能力素养为导向的新思路,精练多思,学会感悟与归纳;要摒弃“踩点复习”的 思路和策略,强调整体感知,达到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融汇,帮助学生提高解读不同类型试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课堂上练出教 学的真功夫,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激发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我们要着眼“得要领”,树立全面发展、尊重个性,人人成才、多 样成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要聚焦“善引领”,坚持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增加体验性学习;要强化“能统领”,打造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让学生“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来、终身难忘”。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