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篇第一·4章》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白话文:曾子说,我每天好几次这 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来往没有信守承诺吗?传授学生道理自己没有印证练习吗?曾参,前505—前432,比孔子小 46岁。孔子死时他才26岁。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二流弟子,孔子说他比较鲁钝。“大杖则逃,小杖则受”的故事就是讲他的。 但是这个笨学生却有一流成就,《孝经》、《大学》据考证是他编写。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笨小孩,因为没有曾参那样好学和坚持,所以一生蹉跎。 本章是他年老时说的,他也带学生了。“三省”有人说是省察三次,也有说是省察下面的三件事。都不对。三这个数字在古代指多数。忠是尽心尽力 ;信是信守承诺。但是信守承诺的开始时间之后,很多条件都发生变化了,有时再兑现承诺,反而是有害的。本来答应时没有问题,后来发现出问题 了,即便答应也不能兑现了。“传不习乎“不能译成:老师传授的道理(知识)还没有复习吗?此章前句告诉我们曾子已经工作了,他也有自己的学 生了。这句是曾子反省自己,不能只教给学生道理,自己也要反省,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通常我们反省时,想的都是别人的错,从不反省自己。别 人有没有错,你反省根本没有用,他也不见得会改。自己反省才会不断长进。只有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改变对你的态度。孔子说,自反而不缩,虽褐 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果反躬自省,觉得正义不在我这一边,那么,即使对方是一个卑贱的人或是一个小孩,我也不会 去恐吓他。如果反躬自省,觉得正义的确在我这一边,那么对方纵然有千军万马,我也会勇往直前。现实中,我们明知道是自己错了,可是也不好意 思当着学生面承认错误,反而会责备学生不礼貌,吓唬学生。如果对方是领导,即便他说错了,也不愿意去得罪人。提出多元智力论的美国哈佛大学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也把内省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智力。这三句话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没有关起门来的君子,要尽量与大部分人之 间处理好适当关系。《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做任何事做不通,都要先问自己有没有问题。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的话也不是 圣经,孔子说过,曾参是鲁钝的,憨厚老实又愚笨。曾参从小受尽折磨,他的父亲曾皙,又名曾点,在孟子眼中是一个狂者。狂者志向高远,厚古薄 今,动不动就说古人怎么,古人怎么样,代表他只向古人学习。曾参经常被打,父亲对他要求很高。曾参虽常被打,但他非常孝顺。曾参在他父亲老 了之后,不仅”养体“,更“养志”。让老父亲还可以行善,去帮助穷人,那才是真正孝顺,而不是光让老人们活着而已,人老时没有工作能力了, 也有向善的要求,人性向善嘛!2015年11月28日星期六上午9点18分至10点20分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