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伏天敷贴技术 修改版
2016-01-20 | 阅:  转:  |  分享 
  
三伏天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杜艳三伏天敷贴疗法是在夏季“三伏”日选
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是针灸、药物和时间治疗学的结合。三伏敷贴多采用天灸治疗。
穴位敷贴疗法操作简便、经济、省时,较针、药、灸更为方便,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穴位贴敷的文献首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帛书《五十二病方》。汉唐开始发展,至清代达到鼎盛,外治名医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对穴位敷贴疗法的论述最为详尽,穴位敷贴治疗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皮科等疾病。什么是庚日?古时用干支记日法天干指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
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指子(zǐ)、丑(chǒu)、寅
(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
i)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得出六十甲子循环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每逢有庚字的日字叫庚日。因夏天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
故到庚日,金必伏藏。三伏天“三伏天”依据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确定,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天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
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一年365天(闰年366天)
都不是10的整数倍,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但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
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故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初伏、末伏的时间均为10
天。五脏与五行相配三伏天为庚日属肺与大肠,选择“天温日明”之时治疗肺系宿疾,是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
春夏养阳”等理论的应用。哮病(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临床表现]痰阻气道
,肺失肃降,痰气搏击引起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等,是哮病的基本证候特征。本病呈发作性,发作突然,缓解迅速,
一般以傍晚、夜间或清晨为最常见,多在气候变化,由热转寒,及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适应症1、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缓解期
: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2、哮喘症状虽有发作,但病情分度为轻度:步行、上楼时气短,可平卧
,讲话连续成句,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常有呼吸困难者。3、中医诊断属辨证分型缓解期的各证型患者。禁忌症(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
、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3)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
别敏感者。药物备制1、处方:以清代《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加用麝香。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4:4:l:1比例共研细
末(80目)备用。2、新鲜老生姜用榨汁机绞汁,现配现用(姜汁在4~5℃低温下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
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3、把药末、姜汁按照一定比例(每10g药末加入15ml姜汁)调和,并制成1cm×1cm
×1cm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再入麝香少量(2~3颗粒),用5cm2胶布贴于穴位上。病人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
位,暴露背部,要求背部皮肤干燥不湿润。初伏:肺俞、胃俞、志室、膻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背部,第
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志室: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0寸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中伏:脾俞
、风门、膏盲、天突。(中伏加强:大杼、肝俞、三焦俞、大椎)风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突: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末伏:肾俞、定喘、心俞、中脘。定喘:背部
,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前正中线上,脐
上4寸(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操作:背部穴位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敷贴时间:每次贴药4~6
小时,但因个人皮肤耐受不同,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辣、刺痛者,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6小时
或更长。小儿及皮肤较嫩薄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1至2小时。摘除贴药一小时之内不宜洗澡。技术要领(1)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
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2)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3)天灸药物的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4)背部皮肤应干燥,以免药物贴后
脱落。(5)穴位定位准确。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案(1)在贴药当日戒食生冷及辛辣、海鲜、蘑菇、公鸡、牛肉、韭菜、烧鹅、豆腐等等易致
化脓食物,并避免进行冷水浴。(2)天灸疗法,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相关的穴位上,使局部皮肤自然充
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
肿、小水疮、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可不作特殊处理。但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疮、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自觉痛痒、灼痛等明显不适,
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并停止敷贴;局部皮肤水疱,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疱,防止破损,外涂以绿药
膏、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膏。水疮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消炎,防治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
白药涂抹促使创日愈合。返回正文穴位定位(一)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
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由于项部肌肉多,颈椎棘突又短,所以除第七颈椎棘突呈明显隆起外,
其上方棘突一般不易被摸到。有时这里可呈现两个突起,上面一个为第六颈椎棘突。有时可摸到三个突起,中间一个为第七颈椎棘突。第七颈椎,其
棘突较长,向后平伸,尖端不分叉。为项韧带附着处,当头部前屈时,棘突部隆起更为明显,并能随头左右活动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穴位定
位(二)肩胛冈(肩上横骨):肩胛骨背面的高嵴。它与前方的锁骨共同围成内连颈根的肩上区,肩胛冈内侧端与第三胸椎棘突相平。穴位定位
(三)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上缘与内侧缘的会合处,约平对背部的第二胸椎椎体和第二肋骨上缘。肩胛骨下角:肩胛骨下端,一般达第
七肋骨(或肋间隙)。髂嵴:髂骨上缘的弧形隆起。最高点约平第四腰椎棘突。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瘦弱者呈隆起头,年青或肥胖者
皮肤表面呈现一凹陷。为骶髂关节中心点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标志。穴位定位图(一)两手垂于躯体两侧时,两肩胛冈连线平第三胸椎棘突,
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七胸椎棘突。穴位定位图(二)第十二肋与竖脊肌外缘交点,相当第一腰椎水平。穴位定位图(三)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四腰椎棘突(十六椎)。两髂后上棘平第二骶椎(十九椎)中部。天干的五行属性十天干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与木相配,丙丁与火相配,戊己与土相配,庚辛与金相配,壬癸与水相配治疗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