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养性、自我提升发展模式:成功是如此的孤独 |
|
|
李安---成功是如此的孤独!李安,国际著名华人电影导演,1954年生于台湾。曾任台湾中影公司总经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1975年 始,先后就读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戏剧导演专业、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7年,凭《冰风暴》轰动 国际影坛,并确立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地位。2009年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坚持拍电影的“最伟大导演”之一。获得金像、金球、金熊、金狮 等众多国际性电影大奖。2013年2月,在第85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李安继《断背山》之后,再次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举夺得最佳导 演奖。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书香门第的李家家教极为严格,甚至在逢年过节时还行跪拜礼。父亲对儿子的希望是考上大学,成为诗礼传家的 楷模。可是两度联考落榜(第二次数学甚至交了白卷),让父亲对他的人生前景非常忧虑。这种忧虑直到他凭《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 后还偶有流露。最终,怀着电影梦的李安考进了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在那里,李安得以施展他演艺方面的才华,甚至还获得了一个小小的演员 奖。可是父亲对他这个选择一直很担忧,直到让他保证毕业后出国深造,才同意他继续留在艺专。艺专的日子轻松而快乐。李安经常在台北汉口街 的台映试片室看当时风行的欧洲艺术电影。二年级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台8毫米摄影机,这是父亲一生送给他的惟一一份和电影有关的礼物。他用 这台摄影机拍了一部18分钟的黑白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正是这部短片帮助他申请进入了纽约大学电影系。失乐园:异国求学的日子 然而,父子的冲突并没有结束。儿子经常参加台湾环岛公演,又黑又瘦的“鬼样子”让父亲怒火中烧,他们之间开始发生严重的言语冲突。197 8年,李安做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愤怒的决定:报考了美国的戏剧电影学校。这让父亲很无奈,因为这并不违反当初让他出国深造的“命令”,只是, 他不能接受儿子竟然想去从事没多大出息的娱乐业。他可能为此耿耿于怀了一生。后来所取得的电影成就,在李安看来,并没有给父亲带来观念上的 改变:或许他一生都没有接受过儿子已经成了一个电影导演这个事实。他们的互相冲突和妥协,尽管给李安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却使他 获得了对中国父权文化、亲情纽带的深刻思考和复杂情感。据李安回忆,他始终不知道父亲对他的电影的真实态度。1985年2月,李安把所 有东西打包成8个纸箱,准备回台湾发展。就在行李运往港口的前一晚,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 项,当晚,美国3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公司的经纪人当场要与李安签约,劝他留在美国发展。没想到,这一留就是6年,无所事事和 孤寂难耐。隐忍在纽约郊区的6年李安的太太林惠嘉是美国伊利诺大学的生物学博士。他们1978年在一次留学生的聚会上相识、相爱; 1983年,李安与林惠嘉在纽约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婚礼。婚后两人分隔两地。林惠嘉是一个个性很独立的女人,从来不麻烦别人。大儿子出生 时,太太居然没有通知李安,让医院误以为她是一个弃妇。二儿子出生时,她也把李安赶出了医院。有关这位“酷”太太的逸闻趣事非常多:李安的 《喜宴》获得金熊奖时在柏林给太太打电话,她为从睡梦中被吵醒感觉很不爽,怪李安小题大作。拿了奥斯卡小金人后,李安和太太到华人区买菜, 有位台湾来的女人对林惠嘉说:“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不料当即遭到李安太太的抢白:“你有没有搞错呀,是我今天特意抽空陪 他来买菜的。”隐忍在纽约郊区的6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过了30应该是已经有了一份稳定恒久的事业养家糊口了,可是,李安却成 为家庭的累赘,一家人只靠林惠嘉微薄的薪金度日。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安每天除了在家里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 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这常常令林惠嘉觉得很温馨很感动。隐忍在纽约郊区的6年林惠嘉也有过绝望的时候,但她仍然坚持不让李安做无谓的糊口工作。有一次, 李安偷偷地开始学电脑,希望能比较容易地找一份工作。没过多久,被林惠嘉发现了,她很生气地说:“学电脑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 在妻子的坚决反对下,李安只好打消了出去找工作的念头。林惠嘉知道,李安真的只会拍电影,别的事情不会也不感兴趣。她对丈夫的才气十分肯定 ,她相信丈夫一定会成功的。灰心至极的李安偶尔也帮人家拍拍小片子、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还有一次去到纽约东村一 栋很大的空屋子去帮人守夜看器材,“好恐怖!真怕会遇上土匪闯进来抢劫。”回忆起这段难熬的生活,李安至今仍然十分痛苦:“我想我如果 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就这样,在拍摄第一部电影前,李安窝在家中当了6年的“家庭主男”,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就连丈母 娘都夸奖:“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推手》1991文化隔阂两代人的情感危机海外移民对故土的怀念金马奖最佳 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喜宴》1993认同问题:文化、国家、家庭、个人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西雅 图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金马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饮食男女》1994父姓权威 一贯的主题:家庭的聚散中国人的节奏——压抑到某个程度,然后突然爆发《理智与情感》1995简·奥斯汀的小说,编剧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玛· 汤普逊埃莉诺的冷静克制和玛丽安的热情奔放46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53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编剧68届奥斯卡7项提名李安被评选为全 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冰风暴》1997改编里克·穆迪的小说《冰风暴》七十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冷漠的家庭观念编剧 詹姆斯·沙穆斯(JamesSchamus)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李安凭借此片确立了好莱坞A级导演的地位《与魔鬼共骑》1 999美国内战为背景西部片——反响不大以家庭、人际关系为基调,描述几个青年在战争前后的成长历程,从人际关系里看战争,被美国影评人喻 为“史上最好的南北战争电影”《卧虎藏龙》2000执导了几部西方电影后,李安反而愈发觉得自己是个东方导演。他想回到他所熟悉的中 国题材。这时,他想起了《卧虎藏龙》。让他难以预料的是,《卧虎藏龙》会这么复杂,这么难搞!从开始筹划,到奥斯卡结束,整整折腾了3 年!2001年,《卧虎藏龙》成为华人导演中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该片在全球引发了一股疯狂的中国武侠热,以至于比他成 名在先的张艺谋等人纷纷步他后尘,拍摄自己心目中的武侠电影,冲击奥斯卡,但最终无人能达到李安的圆满结局。《绿巨人》2003耗资1. 5亿悲剧英雄感情的压抑“心理剧”《断背山》2005《断背山》。这是一部解脱般的电影,纯净、虚空,仿佛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就在这部电 影的准备阶段,和他对峙了一辈子的父亲去世了。他仿佛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虚空。他忍住悲痛,远赴加拿大牧场,全心投入《断背山》的拍摄,希 望能抚平自己内心的伤痛和疲惫。支持他继续献身电影的,是父亲临终的遗言“你不应该放弃,应该继续拍下去。”这是这个孤独寂寞的电影导演 此生惟一一次听到父亲这样鼓励他。《色·戒》2007心理片对政治的颠覆申奥风波《制造伍德斯托克》2008利奥特·提伯的回忆录《制造伍 德斯托克:一个关于骚动、音乐会和人生的真实故事》个人的成长、自我意识、家庭关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入围第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视觉特效、最佳艺术指导等十一项提名。并一举 夺得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配乐奖4项奖项。从《推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每部电影的孕育和成形历程都吸引 着观众的眼球。更吸引我的是他的“原点”:他如何开始的?纯真的力量李安说:“一上舞台我就强烈地感觉到,这辈子就是舞台。清楚了,原 来是这么回事。”“记得第一次站上舞台,强烈的聚光灯洒下来,面对灯光之后黑暗中的观众,我第一次感觉到命运的力量,是戏剧选择了我,对它 我无法抗拒。”李安作为电影导演顺从了这种召唤,所向披靡,从出色到伟大。妻子林惠嘉的力量李安六年的蛰伏,考验更多的是妻子。如果 说对电影的热爱还能使李安怀着一丝希望,那么面对一个六年不出去赚钱、别人眼中一无所成的老公,以及一个只能依靠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支撑的家 ,作为妻子的林惠嘉需要多么大的隐忍和坚强呢?妻子林惠嘉的力量所以李安说,“要不是碰到我太太,我可能没有机会追求我的电影生涯。”这话实在不为过。很好玩的一件事是,林惠嘉曾因“李太太”的身份被颁“杰出校友奖”,可她对“妻以夫贵”的事很不以为然,在致辞时“很不上地道”一语道破:“我只是不管他,leavehimalone。”而这恰恰是李安最需要的,发挥和创作的充足时间和空间。“不管他”也许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最聪明的哲学。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