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唐定书治疗多发性跖疣经验
2016-02-13 | 阅:  转:  |  分享 
  
·30·

第30卷第1期确南中匠振志Vo1.30No.1

2014年1月HUNA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an2014

唐定书治疗多发性跖疣经验

康向毅,唐定书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介绍唐定书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外舍治多发性跖疣的经验。唐定书主任医师认为跖疣属有邪之邪,其病机

为热毒蕴结、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成痰,应以消法散之为治疗的根本大法,自拟消疣汤加减,内服外洗,并配以咪喹莫特乳膏外

涂。同时应嘱患者起居有常。预防复发。

[关键词]多发性跖疣;中西医结合疗法;名医经验;唐定书

[中图分类号]R275.9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705(2014)01—0030—02

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I、Ⅱ、Ⅳ型

所致,系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外伤、摩擦和多汗可

为其发病的诱因。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

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

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

多发性跖疣好发于足底着力部位,嵌人性生长,疣

体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米粒至蚕豆大小,散在分布

或聚集成片,常伴有压痛。患者行走时因足底部疣

体受压而引起疼痛加剧,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工作

与日常生活。吾师唐定书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科临

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对多发性跖疣的临床

诊治颇为擅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

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其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l有形之邪,以消为贵

跖疣属于中医学“疣”的范畴,是一种发生于皮

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

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内因肝气郁结化火,或怒

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局部气滞

健脾;若头晕耳鸣、视物昏花、腰酸腿软等肝肾亏虚

症状明显者,可加枸杞子、天麻、白蒺藜养血熄风;

若麻木极重,出现局部不知痒痛,可加用红花、桃

仁、鸡血藤、桑枝等活血通络。

附典型病例

刘某,男,60岁,退休工人。患者素来体虚易感,1年前

受凉后出现颈部隐痛伴左上肢酸胀痛,未予重视,未系统治

疗,之后每因受凉或劳累反复发作,发作时颈项强痛,痛处

拒按,痛连左上肢,自汗,面色苍白,严重时影响正常生活,

时发头晕头痛。查颈椎CT、MRI诊断为c、C椎间盘突

出症,于2012年12月入住我科,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2

年12月20日行CC颈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手术顺利

完成。2012年12月28日,患者觉颈项强痛较前明显减轻,

但夜间仍绵绵作痛,左上肢仍有麻木不适感觉,颈项部怕风

畏寒,偶有头晕。食纳一般,夜寐欠佳,二便可。查c棘突

间压痛(++)、Cs/6棘突间压痛(++)。左臂丛神经牵拉痛

(++),霍夫曼征(一),双上肢皮肤感觉肌力及腱反射正

常。舌暗红,苔白滑,脉沉涩。治以益颈方加减,处方:生黄

芪30g,桂枝5g,当归lOg,葛根12g,白芍30g,灵芝10g,川芎

12g,丹参15g,红花10g,桃仁lOg,桑枝10g,海浮石12g,陈

皮10g,全蝎3g,僵蚕10g,甘草3g。共l0剂,水煎服,每天1

剂,分2次服。2013年1月10日复诊,诉颈项部夜间疼痛明

显缓解,左上肢麻木减轻,头晕症状消失,纳食较前明显增

加,夜寐明显好转。上方去桂枝、红花、桃仁,加枸杞、蒺藜、

沙苑子、杜仲、菟丝子。共15剂,调养半月,诸症消失。随访

6个月,未复发。

按:患者素体虚弱易感,加之颈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盘术后伤气,气虚不能濡养头面、上肢,而

见头晕、左上肢麻木,气虚不能行血,血行涩滞成

瘀,故头项疼痛,夜间尤甚。其舌暗红、脉沉涩亦为

血瘀之征,同时患者左上肢麻木、纳食一般、苔白

滑,为内有痰湿阻络、痰湿碍胃之征,其颈项部怕风

畏寒亦由气虚较久肌表失于温煦所致。益颈方有

补益气血、化瘀祛痰、通络止痛之效,加大君药黄芪

用量以加强补气生血,加桂枝以振奋阳气,同时加

红花、桃仁、桑枝以加强活血通络,使患者经络渐

通、气血渐充。二诊患者症状缓解,故去桂枝以防

燥热伤阴,去红花、桃仁以防过用碍胃,加枸杞、蒺

藜、沙苑子、杜仲、菟丝子等调补肝肾之品以巩固

疗效。

参考文献

[1]周军,周旭.胶原酶溶盘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医药论

坛杂志,2003,24(9):58.

(收稿日期:2013—08—05)

第1期康向毅,唐定书:唐定书治疗多发性跖疣经验·31·

血瘀痰凝而成_2J。吾师认为跖疣属有形之邪,其病

机为热毒蕴结、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成痰,故以消法

散之为治疗的根本大法。热毒蕴结者宜清热解毒

散结,气血凝滞者宜行气活血通络,痰为最终病理

产物,若热毒得解,气血畅通,则痰自消。《诸病源

候论》载:“诸疾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结聚而不消

散,故成痰也。”说明血行受阻而成瘀,瘀血阻滞,气

机不畅,气不布津而生痰浊。

2中西结合。内外合治

跖疣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激

光、冷冻、微波、电灼和剔除,均易形成创面,且治

疗深度不易掌握。过深则创面大,易感染,愈合时

间长,易留瘢痕,影响功能活动;过浅则易复发。

因此传统治疗方法仅适用于疣体较小、数目较少

的跖疣患者。吾师主张内外合治,中西结合。自

拟消疣汤一煎内服,二煎加白矾、冰片煎水外泡足

部患处,使中药有效成分能够渗透到足部皮肤深

层以充分发挥药效,浸泡还可软化疣体,最终使疣

体自行脱落。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无痛苦,且皮损

修复后不留瘢痕。同时配合西药咪喹莫特乳膏外

涂足部患处,则可缩短病程。现代研究认为咪喹

莫特是一种新型的局部小分子免疫调节物,通过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和诱导合成细胞因子,从而引

起含有病毒的细胞凋亡_3J,是一种安全有效、刺激

性小的抗病毒外用药。

跖疣虽发于体表,但实属有因内生,单用外用

药物治疗,易于复发。《灵枢·外揣》载:“司外揣

内,司内揣外。”故吾师力求治病求本,提出在外用

药物的同时以中药汤剂内服,祛除病机症结,恢复

血脉畅通,使邪无所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3起居有常。预防复发

《素问·评热病论》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学认为人体受邪气侵犯必因正气亏虚,卫外不

固所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

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

也。”未病先防,是固护正气的根本。现认为跖疣是

感染HPV所引起,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外

伤是感染HPV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外疣的发病与

机体免疫有重要的关系,在免疫缺陷状态下者发病

率增高。故吾师在治疗的同时嘱咐患者:(1)作

息规律,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2)忌烟酒及辛辣

刺激性食物;(3)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4)不搔抓、过度搓洗疣体,以免造成自身接种;(5)

注意个人卫生,忌与他人共用清洁用品。

附典型病例

刘某,男,37岁,2012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双足底

灰黄色丘疹伴疼痛2个月余,加重半个月。查体:双侧足底

可见散在分布的数十个米粒至蚕豆大小灰黄色丘疹,以足

底前部为重,皮损表面粗糙,界限清楚,边缘绕以角质环,去

除角质层后,其下方可见十数个角质软芯,压痛明显。舌质

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细。诊断:多发性跖疣。辨为热毒蕴

结。气血瘀滞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方选消疣汤加

减,处方:板蓝根30g,大青叶10g,薏苡仁30g,桃仁10g,红花

10g,三棱15g,莪术15g,浙贝母10g,木贼10g,重楼10g。上

方第1次煎液内服,第2次煎液加白矾10g、冰片3g,每晚加

适量热水浸泡双足部30min,每天1剂;待双足自然晾干后,

于皮损处外用适量咪喹莫特乳膏,每晚1次。用药1周后复

诊:双足底表浅的疣体基本脱落,较深的疣体部分脱落,并

可见疣体脱落后的数个小凹槽,其表面皮肤完整,无明显压

痛。按上方继续用药2周后双足底疣体完全脱落,皮肤修复

如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方中板蓝根、大青叶、薏苡仁、木贼、重楼

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板蓝根、大青叶、薏

苡仁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

用-6;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浙贝母活血散结;

白矾攻毒杀虫止痒,并促进疣体剥脱;冰片清热消

肿止痛,且芳香开窍有利药物渗透,增强药效。清

代外治专家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上方同时内

服外用,既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以治其本,又杀虫

止痒、消肿止痛以治其标。然病症标本皆除,故能

化有形于无形耳。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415.

[2]李日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53.

[3]顾有守.顾有守皮肤病诊断和治疗精选[M].广州:广东科技

出版社,2009:358.

[4]黄家娣.板蓝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综述[J].中国现代药

物应用,2009,3(15):197—198.

[5]褚娟红,叶骞.薏苡仁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8,10(4):159—160.

[6]武彦文,高文远,肖小河.大青叶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6,37(5):793—796.(收稿日期:2013—09—10)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