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隔蒜灸的临床应用推荐
2016-02-14 | 阅:  转:  |  分享 
  




隔蒜灸

【临床应用】



1.肺结核





取穴:主穴:结核穴(大椎穴旁开1.5寸)、四花(即膈俞、胆俞双侧共四穴)、膏肓、三阴交、膻中。





配穴:盗汗加复溜,咯血加涌泉,久病体弱加背俞穴,食欲不振加中脘。





治法:主穴每次治疗必取,双侧均选。每穴9~15壮。X线片显示病灶在上肺者。重灸结核穴、膻中,病灶在下着重灸四花。膏肓。配穴多穴5~9壮,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除涌泉取隔蒜灸外,余穴均取隔姜灸。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必要时中间休息2日后,再进行第2疗程。对病程久,病灶难以吸收者,征得患者同意,可施瘢痕灸。





疗效:本法可作为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2.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





治法:用三棱针从消毒后的红丝两端点刺出血,然后在红丝的远心端点刺处放上独头蒜片(厚约5mm),在蒜片上用艾炷灸。灸后不久即可见红丝渐渐向红丝近心端回缩,待红丝不再回缩时停止灸疗。如不愈者,次日可如上法再行灸治。每日

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18例,经灸治一次痊愈者12例;经灸治2次痊愈者88例;经灸治三次全愈者18例。总有效率100%。





3.寻常疣





取穴:阿是穴(指疣中较大者或最早出现者)。





治法:选择单独、体积较大或最早出现的疣,每次选2~3个。先以75%乙醇棉球浸润疣体1~2min,再用棉签刮去其表面角质层,使疣丝充分暴露,置鲜蒜泥少许于疣上,加艾炷于其上点燃灸之,至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灸3~5炷,灸后用棉签与皮肤成30度角将疣体向旁推动。每日灸2~3次。3~7日为一疗程。





疗效:用隔蒜灸法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一般于施灸2~3日,最多一周后疣体即可脱落。若脱落者是母疣,周围的子疣3个月至半年自行消失或脱落。





4.疖





取穴:主穴:阿是穴(红肿部位)。





配穴:体虚加足三里。





治法:一般仅选主穴。用紫皮独头蒜适量,去皮捣成蒜泥,在单层纱布上制成厚约3~4mm,大小约等于红肿范围的圆形蒜泥饼,敷盖在疖上。另用陈艾绒据疖大小,做成黄豆至蚕豆大小艾炷。将艾炷置于蒜泥饼正中点燃,以局部有热辣感、患者能耐受为度。患者感烫时,术者可用双手提起纱布,使蒜饼稍离皮肤。疖红肿明显、且伴有全身症状者,蒜饼宜厚些,艾炷宜大些,每次可灸至9壮;疖红肿范围小,全身症状不明显者,蒜饼可薄些,艾炷可小些,一般灸3壮即可。体虚毒恋型再配合艾条补法悬灸足三里穴。每日治疗1次,至治愈为止。





疗效:共治38例。结果:治愈(经6次以内治疗,疖肿消散、全身症状消失)37例;好转(经6次以上治疗,布肿消散、症状消失)1例。治愈率为97.37%。





5.急性乳腺炎





取穴:主穴:肩井、内关、足三里、乳根。





配穴:乳汁壅胀加膻中,少泽;头痛发热加合谷,风池。





治法:主穴为主,每次均取。其中乳根取患侧,余均取双侧。配穴据症而酌加。主穴按上述隔蒜灸法,每穴每次灸3~5壮。配穴用针刺,施泻法,留针20min。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36例,经治疗一疗程后,全部有效,其中痊愈28例,显效8例。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