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章太炎民初增订《三字经》
2016-02-21 | 阅:  转:  |  分享 
  
章太炎民初增订《三字经》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小学大师,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

正《三字经》世传为宋代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千百年来,相沿作为启蒙教材之一。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以此书“所举人事部类,其切者犹有未具”,1928年季春重为增订,“其所增者三分之一,更定者亦百分之三四”,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对原三字经可以说是动了一次大手术。1932年《重订三字经》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排印问世,共1596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注释】: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人,恒帝时为郎陵侯相,莅事明理,有“神君”之称。育有八子,并有才名,时人称为“八龙”。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二十二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注释】:医学、卜卦、相命、看风水都是雕虫小技,貌似神秘、高深,其实不能深究。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注释】:宫、商、角、征、羽,称为五音,是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的。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

【注释】:九族指的是同一宗族的人,依照辈分排列的长幼顺序。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再由自己到儿子,儿子到孙子,再到曾孙、玄孙。九族:由自己往上推四代,为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由自己往下推四代,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连同自己共为九代。序:排列的先后顺序。宗亲:同一宗族的亲属。身:自身,自己。曾:曾(音增,不读层)孙,孙子的儿子。玄:玄孙,孙子的孙子。





【注释】:五伦是五种人伦关系即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间的法则。五种关系的相互次序不能违背。



【注释】:父系亲属有伯父、叔父。母系亲属有舅父、外甥。妻族亲属有岳父等,此三族总称为三党。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说仁义

【注释】:《孟子》有七篇,主要分辩王霸之道及宣传他的仁义道德思想。

中不偏庸不易

【注释】:《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中”是不偏不袒。“庸”是不可改变。

自修齐至治平

【注释】:《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所著。《大学》的内容分为三纲领、八条目,学者按编排的次序循序渐进,深入研究能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



【注释】:《中庸》、《大学》原是《礼记》上的两篇,宋朝朱熹把这二篇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称为“四书”。

如六经始可读

【注释】:四书通读,孝经熟读后方可读六经。



【注释】: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其主旨。其中《周礼》是周文王撰写由孔子记述的。

礼春秋

【注释】:其中易、诗、书、礼、春秋尚存。《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失传。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



【注释】:《周礼》是论述周王朝的官僚制度,把官级分为六品。《仪礼》记述周王朝的礼仪,共十七篇。

大小戴述圣言

【注释】:汉朝的经学家戴德、戴圣着有《大戴礼记》、《小戴礼记》,记述先贤的语录,汇集古时的礼法。

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注释】:周王朝衰亡后,孔子着《春秋》这是我国第一本编年史纲领,孔子对历史作了评价,全书隐含褒与贬,分别善与恶,以扬善避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注疏备十三经

【注释】:古代圣人的著作及后代贤人的解释,完备成书的有十三部,称为“十三经”。大戴礼记体例不同,不在十三经之内。

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注释】:古代学术流派有九流之多,多数流派的著作已散失,但还可读到其中五种。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在上世

【注释】:我国的文明史的开端自伏羲氏开始,经神农、黄帝、颛顼、帝喾,这都是上古的文明时代。



【注释】:尧和舜是历史上的贤明君主。他们的子孙不肖,他们便把帝位让给他人。他们国号为唐、虞,历史上称他们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元灭金绝宋世

【注释】:辽金皆为北方的少数民族,金灭辽后,元朝兴起,先灭南宋,后统一中国。



【注释】:元朝统一中国又收编西域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九十年后败回蒙古沙漠。



【注释】: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年号为洪武,建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注释】: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东建国,国号为后金。后来大举入关灭明朝。



【注释】:至顺治帝时统一中国。清朝传位十二世至宣统帝,清朝亡。



【注释】:各代政府编撰的历史,共二十四部称为二十四史,再加上清史,构成二十五史。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

【注释】:史书繁多,阅读要有次序。先读《史记》后读《汉书》,再后读《后汉书》,最后读《三国志》。这四部史书最为精致。



【注释】:先读四史,辅读经书,参考《资治通鉴》,通鉴简约、精当,各个朝代的事全有记载。



【注释】:读后便知各个朝代的兴盛、衰亡的道理。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注释】:汉代贾逵、董仲舒、许慎、郑玄是研究经学的大师,他们都能阐述古代圣人思想。



【注释】:宋代的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明朝的王守仁都是研究道学的权威。



【注释】:战国时代屈原擅长辞赋,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汉朝的邹阳、乘枚、司马相如、扬雄也以辞赋著称于世。



【注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卓著,被尊称“文雄,李白、杜甫被奉为诗宗。



【注释】:凡是求学的人,应融会贯通文化经典。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振兴社会风气。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注释】:古代有人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放入手掌,也有人读书感到困倦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曾受到督促,自愿勤苦学习。比喻自勉上进有人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注释】:荀况五十岁时到稷下研习儒家学说。他后来成为著名的思想家,众人感到惊奇。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明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民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献花(0)
+1
(本文系龙山书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