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沵沵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应用问题的题型与方法2
2016-02-21 | 阅:  转:  |  分享 
  
第19讲应用问题的题型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提炼、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对数学应用问题,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切合中学数学教学实际⑴根据题意,熟练地建立函数模型;

⑵运用函数性质、不等式等知识处理所得的函数模型.

Ⅱ.几何模型诸如航行、、、、Ⅲ.数列模型在经济活动中,诸如增长率、、、;人均粮食产量=)

分析:此题以关系国计民生的耕地、人口、粮食为背景,给出两组数据,要求考生从两条线索抽象数列模型,然后进行比较与决策.

解:1.读题:问题涉及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人口数及三个百分率,其中人均粮食占有量P=,主要关系是:P≥P.

2.建模:设耕地面积平均每年至多减少x公顷,现在粮食单产为a吨/公顷,现在人口数为m,则现在占有量为,10年后粮食单产为a(1+0.22),人口数为m(1+0.01),耕地面积为(10-10x).

∴≥(1+0.1)

即1.22(10-10x)≥1.1×10×(1+0.01)

3.求解:x≤10-×10×(1+0.01)

∵(1+0.01)=1+C×0.01+C×0.01+C×0.01+…≈1.1046

∴x≤10-995.9≈4(公顷)

4.评价:答案x≤4公顷符合控制耕地减少的国情,又验算无误,故可作答.(答略)

另解:1.读题:粮食总产量=单产×耕地面积;粮食总占有量=人均占有量×总人口数;

而主要关系是:粮食总产量≥粮食总占有量

2.建模:设耕地面积平均每年至多减少x公顷,现在粮食单产为a吨/公顷,现在人口数为m,则现在占有量为,10年后粮食单产为a(1+0.22),人口数为m(1+0.01),耕地面积为(10-10x).

∴a(1+0.22)×(1O-10x)≥×(1+0.1)×m(1+0.01)

3.求解:x≤10-×10×(1+0.01)

∵(1+0.01)=1+C×0.01+C×0.01+C×0.01+…≈1.1046

∴x≤10-995.9≈4(公顷)

4.评价:答案x≤4公顷符合控制耕地减少的国情,又验算无误,故可作答.(答略)

说明:本题主要是抓住各量之间的关系,注重3个百分率.其中耕地面积为等差数列,总人口数为等比数列模型,问题用不等式模型求解.本题两种解法,虽都是建立不等式模型,但建立时所用的意义不同,这要求灵活掌握,还要求对指数函数、不等式、增长率、二项式定理应用于近似计算等知识熟练.此种解法可以解决有关统筹安排、最佳决策、最优化等问题.此种题型属于不等式模型,也可以把它作为数列模型,相比之下,主要求解过程是建立不等式模型后解出不等式.

在解答应用问题时,我们强调“评价”这一步不可少!它是解题者的自我调节,比如本题求解过程中若令1.01≈1,算得结果为x≤98公顷,自然会问:耕地减少这么多,符合国家保持耕地的政策吗?于是进行调控,检查发现是错在1.01的近似计算上.

AMCDB

例2.(1991年上海高考题)已知某市1990年底人口为100万,人均住房面积为5m,如果该市每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每年平均新建住房面积为10万m,试求到2000年底该市人均住房面积(精确到0.01)?

分析:城市每年人口数成等比数列,每年住房总面积成等比数列,分别写出2000年后的人口数、住房总面积,从而计算人均住房面积.

解:1.读题:主要关系:人均住房面积=

2.建模:2000年底人均住房面积为

3.求解:化简上式=,

∵1.02=1+C×0.02+C×0.02+C×0.02+…≈1.219

∴人均住房面积为≈4.92

4.评价:答案4.92符合城市实际情况,验算正确,所以到2000年底该市人均住房面积为4.92m.

说明:一般地,涉及到利率、产量、降价、繁殖等与增长率有关的实际问题,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数据成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然后用两个基础数列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种题型属于应用问题中的数列模型.

例3.如图,一载着重危病人的火车从O地出发,沿射线OA行驶,其中

在距离O地5a(a为正数)公里北偏东β角的N处住有一位医学专家,其中

sinβ=现有110指挥部紧急征调离O地正东p公里的B处的救护车赶往N处载上医学专家全速追赶乘有重危病人的火车,并在C处相遇,经测算当两车行驶的路线与OB围成的三角形OBC面积S最小时,抢救最及时.

(1)求S关于p的函数关系;

(2)当p为何值时,抢救最及时.

解:(1)以O为原点,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N(x0,y0



又B(p,0),∴直线BC的方程为:

由得C的纵坐标

,∴

(2)由(1)得∴,∴当且仅当时,上式取等号,∴当公里时,抢救最及时.

例4.(1997年全国高考题)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

①把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分析:几个变量(运输成本、速度、固定部分)有相互的关联,抽象出其中的函数关系,并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读题)由主要关系:运输总成本=每小时运输成本×时间,

(建模)有y=(a+bv)

(解题)所以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千米/时)的函数关系式是:

y=S(+bv),其中函数的定义域是v∈(0,c].

整理函数有y=S(+bv)=S(v+),

由函数y=x+(k>0)的单调性而得:


当≥c时,则v=c时,y取最小值.

综上所述,为使全程成本y最小,当
说明:1.对于实际应用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目标函数,然后运用解(证)不等式的方法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蕴涵的制约关系,如本题中速度v的范围,一旦忽视,将出现解答不完整.此种应用问题既属于函数模型,也可属于不等式模型.

2.二次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函数(a>0,b>0)的性质要熟练掌握.

3.要能熟练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

例5.(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工农医类20))

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当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km/h的速度不断增大.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以O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向.

在时刻:(1)台风中心P()的坐标为



此时台风侵袭的区域是

其中若在t时刻城市O受到台风

的侵袭,则有







答:12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

例6.已知甲、乙、丙三种食物的维生素A、B含量及成本如下表,若用甲、乙、丙三种食物各x千克,y千克,z千克配成100千克混合食物,并使混合食物内至少含有56000单位维生素A和63000单位维生素B.



甲 乙 丙 维生素A(单位/千克) 600 700 400 维生素B(单位/千克) 800 400 500 成本(元/千克) 11 9 4 (1)用x,y表示混合食物成本c元;

(2)确定x,y,z的值,使成本最低.

解:(1)依题意得.

(2)由,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当x=50千克,y=20千克,z=30千克时,混合物成本最低为850元.

说明: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涉及此类问题的求解还可利用图解法.

例7.(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史类19))

有三个新兴城镇,分别位于A,B,C三点处,且AB=AC=13km,BC=10km.今计划合建一个中心医院,为同时方便三镇,准备建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的P点处,(建立坐标系如图)

(Ⅰ)若希望点P到三镇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

点P应位于何处?

(Ⅱ)若希望点P到三镇的最远距离为最小,

点P应位于何处?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不等式等基本知识,

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解:设P的坐标为(0,),则P至三

镇距离的平方和为



所以,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答:点P的坐标是

(Ⅱ)解法一:P至三镇的最远距离为

由解得记于是

因为在[上是增函数,而上是减函数.所以时,函数取得最小值.答:点P的坐标是

解法二:P至三镇的最远距离为

由解得记于是



函数的图象如图,因此,

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答:点P的坐标是

解法三:因为在△ABC中,AB=AC=13,且,

所以△ABC的外心M在线段AO上,其坐标为,

且AM=BM=CM.当P在射线MA上,记P为P1;当P在射线

MA的反向延长线上,记P为P2,

这时P到A、B、C三点的最远距离为

P1C和P2A,且P1C≥MC,P2A≥MA,所以点P与外心M

重合时,P到三镇的最远距离最小.

答:点P的坐标是

例7.(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工农医类20))

A、B两个代表队进行乒乓球对抗赛,每队三名队员,A队队员是A1,A2,A3,B

队队员是B1,B2,B3,按以往多次比赛的统计,对阵队员之间胜负概率如下:

对阵队员 A队队员胜的概率 A队队员负的概率 A1对B1 A2对B2 A3对B3 现按表中对阵方式出场,每场胜队得1分,负队得0分,设A队、B队最后所得总分分别为ξ、η

(1)求ξ、η的概率分布;

(2)求Eξ,Eη.

分析:本小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概念,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1)ξ、η的可能取值分别为3,2,1,0.









根据题意知ξ+η=3,所以P(η=0)=P(ξ=3)=,P(=1)=P(ξ=2)=

P(η=2)=P(ξ=1)=,P(=3)=P(ξ=0)=.

(2);因为ξ+η=3,所以

例8.(2004年湖北卷)某突发事件,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为0.3,一

旦发生,将造成400万元的损失.现有甲、乙两种相互独立的预防措施可供采用.单独采用甲、乙预防措施所需的费用分别为45万元和30万元,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后此突发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为0.9和0.85.若预防方案允许甲、乙两种预防措施单独采用、联合采用或不采用,请确定预防方案使总费用最少.(总费用=采取预防措施的费用+发生突发事件损失的期望值.)

解:①不采取预防措施时,总费用即损失期望为400×0.3=120(万元);

②若单独采取措施甲,则预防措施费用为45万元,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为

1-0.9=0.1,损失期望值为400×0.1=40(万元),所以总费用为45+40=85(万元)

③若单独采取预防措施乙,则预防措施费用为30万元,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为1-0.85=0.15,

损失期望值为400×0.15=60(万元),所以总费用为30+60=90(万元);

④若联合采取甲、乙两种预防措施,则预防措施费用为45+30=75(万元),发生突发事件的概

率为(1-0.9)(1-0.85)=0.015,损失期望值为400×0.015=6(万元),所以总费用为75+6=81(万元).

综合①、②、③、④,比较其总费用可知,应选择联合采取甲、乙两种预防措施,可使总费

用最少.

例9.某城市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解:设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万辆,以后各年末汽车保有量依次为万辆,万辆,……,每年新增汽车万辆,则



所以,当时,,两式相减得:

(1)显然,若,则,即,此时

(2)若,则数列为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i)若,则对于任意正整数,均有,所以,,此时,

(ii)当时,,则对于任意正整数,均有,所以,,

由,得





要使对于任意正整数,均有恒成立,



对于任意正整数恒成立,解这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由于关于的函数单调递减,所以,.

说明:本题是2002年全国高考题,上面的解法不同于参考答案,其关键是化归为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其分离变量后又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10.(2004年重庆卷)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已知该产品的月生产量(吨)与每吨产品的价格(元/吨)之间的关系式为:,且生产x吨的成本为(元).问该厂每月生产多少吨产品才能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利润=收入─成本)

解:每月生产x吨时的利润为





,故它就是最大值点,且最大值为:

答:每月生产200吨产品时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为315万元.



w.w.w.k.s.5.u.c.o.m

www.ks5u.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

























































































献花(0)
+1
(本文系沵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