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运用刁本恕主任医师多元化疗法治疗电脑肩临床体会
2016-02-22 | 阅:  转:  |  分享 
  
·30·

运用刁本恕主任医师多元化疗

刁灿阳

法治疗电脑肩I临床体会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名医工作室,四川成都610021)

关键词:电脑肩;刁本恕;多元疗法;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10)03—0030—0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人们对电脑的依赖性日趋

提高。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娱乐,越来越多的人在成为计

算机的主人之前先变成了它的奴隶。由于长时间的键盘或鼠

标操作和直视屏幕使得肩颈部和背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疲

劳状态,而平常的生活和普通运动对肩背部的这些肌肉不能进

行适当的锻炼和调节,使计算机操作者出现肩颈部不适、肩背

部疼痛、频发落枕,甚至肩颈部肌肉萎缩等现象,将其称之为电

脑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进行恰当的治疗及锻炼,则可导致肩

颈部肌群和肌腱的弹性降低,进而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增加骨质增生以及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几率,由此引发的神经血

管受压症状可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近年来,因此前来要求

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笔者根据刁本恕主任医师多元疗法之

学术思想,在治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摸索,总结出一套针、灸、罐

和功能锻炼结合运用的方法,对电脑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

效,现报道如下,请同道斧正。

l治疗方法

1.1针灸治疗

1.1.I治则

疏经通络,调气和血,养筋柔筋。

1.1.2取穴

主穴:百劳穴、天宗穴、外关穴、阳陵泉穴。配穴:疼痛偏重

于颈部加天柱穴;疼痛偏于颈肩结合部的加肩外俞穴;疼痛偏

肩部的加肩井穴;偏背部的加身柱穴,有肾气不足或肝肾不足

者加肾俞穴、命门穴。

1.1.3刺法

选用直径0.30mm的一次性针灸针25Ixlm一加mm。为避

免伤及肺脏,肩外俞穴应向脊柱方向斜刺;刺肩井穴时,应将肩

部肌肉提起斜刺。其余各腧穴均可直刺。刺入深度应根据病者

体形胖瘦及耐受程度决定。针刺得气后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

之的原则进行针刺补泻,留针30min。

1.1.4灸法

若患者病程较长或畏风恶寒,则应将艾条切成2CI''n左右长

的小艾柱,套在针灸针的尾部进行温针灸。肾气不足者艾条温

灸肾俞、命门穴。

1.1.5罐法

肌肉板结、僵硬的患者可根据肌肉走行进行闪罐、走罐、定

罐等治疗(具体操作方法见《刺法灸法学》五版教材)。

2功能锻炼

2.1颈部运动

站位或坐位,向前做缓慢低头,尽量使下颌贴近胸部,再缓

慢回到正位停顿2s;向后缓慢仰头,尽量用后脑勺靠后背(有

意识的),再缓慢回到正位停顿2s;向左侧偏头,使左耳尽量贴

近左肩(此时不可有耸肩的动作),再缓慢回到正位停顿2s;向

右侧偏头,与左偏动作要领相同;向左侧转头,使下颌尽量与左

肩平行(此时下颌骨不要上抬而应下压),向右侧转头,与左转

动作要领相同。再将以上动作全部连接起来做颈部左右环绕运

动。以上8个动作全部做完为~组。每次lO组,1d2次。

2.2扩胸拉肩运动

站位或坐位,两手后背,手指交叉相握,肩部用力向下向后

拉伸,至最大限度,停顿5s后放松肩部,再重复进行,每次

lO个一20个,ld2次。

2.3扩胸后仰运动

坐位或立位,双手十指交叉抱于脑后,向前低头含胸内收肩

部至最大限度,再将头部及上半身后仰,与此同时,两肩也向后

向两侧拉伸,至最大限度后停顿38,再重复进行,每次lO个一

20个,ld2次。

2.4放松运动

坐位或立位,两手竖掌,拍击颈肩部5min。

3心理疏导

针灸治疗有别于其他治疗的一个最大好处便是有更多的

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从侧面更多

地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心理状况等信息,并根据每

个人的不同情况,从饮食、作息、心理自我调整等方面给予合理

的建议,指导患者尽可能正常而有序地进行生活、工作、学习,增

强他们应付外界变化、抵抗邪气的能力,从而增强患者对医生的

信任,提高和巩固疗效。

4典型病例

杨××,女,42岁。主诉:双侧肩颈部疼痛、酸软3+月。患

者因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于3个月前逐渐出现右肩部酸痛不

适,起初稍做运动或按摩即能缓解,后逐渐加重,做按摩治疗后

可稍缓解,但第2日复痛,且常极易发生落枕。后左肩颈部也逐

步开始出现疼痛,并感头重颈软,无力支撑。纳食尚可,大小便

万方数据

史匿处渔盘鲞垫!Q生鱼旦筮12鲞筮!翅

正常,经期正常,经量少色黯。舌质黯绛,苔自,脉细微涩,双尺

脉沉细。查体:患者右侧颈部肌肉松软,弹性较差;肩部肌肉板

结,并可触及条索状结节,并有多个压痛点,以天宗穴为甚。左

侧肩颈部肌肉紧张,无明显压痛。辨证:气血阻滞,肾气不足。

治则:舒筋活血,补益肾气,通经活络。取穴:前述主穴配合肩井

穴。操作方法:令患者俯卧,额头下垫一小枕,使颈部平直,呼吸

无碍。双手上举置于头前。双侧颈百劳穴直刺l寸,肩井穴斜

刺1寸,均于针尾置艾柱行温针灸;天宗、外关穴直刺8分,阳陵

泉直刺I.2寸,得气即停,不做过多提插捻转。同时,用艾条温

灸患者肾俞穴和命门穴。治疗时间30rain。针刺后15rain,患

者自觉肩部肌肉跳动明显,持续时间大约10min。取针后即感

肩颈部轻松。耳穴予颈、肩、脊柱、肝、肾,用王不留行籽压丸,嘱

保留3d,每日捏压3次~5次,每次15下。再将4种功能锻炼

方法教给患者,嘱每日坚持,至少2次,使用计算机时每隔

40min起身活动。患者治疗3次后,症状明显好转,因工作繁

忙,之后1周治疗仅1次,仍能维持较好疗效。

5讨论

刁本恕主任认为,一种疾病的成因通常是复杂而多样的。

不仅与个人身体素质、机能状况有关,也与其生活环境、职业、个

人习惯、家庭因素、心理状态互为相关。因为人是生活在自然环

境与社会环境之中的,因此自然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也是必然

的。因此,在治疗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并用(多元疗法),多方

面、多角度地对机体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机体与自然同步,达到

相对的阴阳平衡。疾病便无可从生。

从本病来看,患者不可能因为肩颈部的疼痛不适而放弃电

脑的使用,因此这种疾病的治疗于医者来讲,并不是单纯的治

愈,更为重要的是预防复发,使机体在脱离治疗进入正常工作

和学习后,能够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因此,除了对患者进行针

灸的多方法治疗外,还配以恰当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并教会

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不但显著提高了疗效,还有效

地预防了本病的复发。

·3l·

从现代解剖学来看,若伏案t作或计算机操作以及驾车等

单一姿势时问过长,肩部肌肉持续处于收缩或牵拉状态,超过

了肌肉所能承受的生理范围,则可使肌纤维因疲劳而弹性下

降,逐渐紧张僵硬,出现酸胀疼痛,导致整个肩颈部或肩背部的

肌肉僵硬、板结、萎缩等现象。

从传统经络腧穴学角度分析,痛之基础为“不通”与“不

荣”。因此,解痛之根本则必为“通”为“养”,无论是运用针刺、

温灸、罐法还是功能锻炼,都是以通、以荣为大法。再根据“经

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就近取穴原则以及“上病下治”远道取穴

之理论,同时再根据现代解剖学知识,考虑肌肉本身的特性,选

择适当的经穴和运动方式进行治疗。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不仅外邪的寒与湿能阻碍人

体气机的正常运行,由情志内伤所引起的气机郁结。同样能阻

碍血液的正常循环。因此,在疏通经络的基础上,疏通内心的郁

结也不可忽视。

《黄帝内经》中早已指出“静则阴生,动则阳长”,血液的运

行需要阳气的推动和温煦,若长时间静坐面对电脑,阴盛而阳

气衰少,则推动乏力,温煦无功。适当的功能锻炼,则能激发阳

气的生长和运行使经得以通,筋得以养,痛得以止。

上面介绍的四项功能锻炼是在充分考虑了肩颈部肩胛提

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大小网肌等肌的肌纤维走行、生理

功能和各肌之间的协调运动之后编排而成,能够充分锻炼各条

肌柬,恢复肌纤维弹性,加强其协调性,达到预防和治疗肩颈部

疾病的目的。

作者简介:

刁灿阳(1975一),女,2007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

推拿学院,博士学位,主治中医师。现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

医院名医工作室工作。研究方向:中医疑难病的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10—01—12

修回日期:2010—02一cr7

本文编辑:李昕

·图书信息·

《实用针刀疗法》针刀疗法是中国传

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医学手术疗法有机结合

起来的新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

点。为进一步总结和发展针刀疗法,作者

编写本书,上篇系统介绍了针刀疗法的基

本内容、特点和器械、操作规范,下篇对针

刀疗法治疗显效的60余种常见病、疑难病

的诊治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附有清晰的局部解剖图和

针刀施术图,便于读者参考实践。本书可供临

床针灸师、医学院校学生参考使用。

邮购编号:2—8

《“中医诊断学”歌诀便记口袋书》本书是

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

’^出一11厶№,Ⅲ.卜L,rE升U^4.¨taJ、1I一廿。币【口●.一’帕、山Tr,—■

编著。概括了中医诊断学所学之精要。诀后又有具体要求

的内容,对歌诀所述进行充分的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

理解记忆。该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

习诵,便于记忆。适用于中医院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阅读。

对临床1j作者亦颇具参考价值。邮购编号:2—9

《中医是个好东西》世界范围内的中医

热潮使得许多人对这门古老的学问产生了

兴趣。但由于中医理论形成的年代久远,

而且文字古奥,令人望而却步。本书从普

及中医知识的角度出发,用朴素直白的语

言介绍中医,内容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

络、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疾病防治,基本涵盖了中医学的

核心知识.同时剖析了与日常防病养生密切相关的一些问

题,希望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医的敲门砖。

郎购编号:2—10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