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京夏天的冷与热
2016-02-23 | 阅:  转:  |  分享 
  
北京夏天的冷与热2012年8月28(一)鲁迅纪念馆?和北京满大街播报奥运盛会的热度相反,鲁迅纪念馆冷冷清清,图中的几个人加上我就是全部参观
者,而且参观还是免费的。小孩在鲁迅的石质书简上滑上滑下地玩。??鲁迅先生不仅死后寂寞,生前也寂寞啊。为什么,是不是他说的话太真了
?谁说过:“真象和太阳一样,都不能直视”他不听,怪谁??看他说的:?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
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
后也做不了人。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
;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
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倘若一定要
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死者
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这点他做到了!)(二)齐白石故居?文人冷清,画家呢?墙上写着“禁止大便”的就是齐白石先生的
老宅子――跨车胡同13号。我不知问了多少人才找到。大门紧锁,我透过门缝偷窥,里头乱七八糟,鼻子挤眼地整个一大杂院。??所谓“跨车
胡同13号”中的跨车胡同已不存在,仅剩下13号独家宅院。不知哪一级的大员批示,有关单位才手下留情,让白石老先生的故居孤单单淹没在茫
茫高楼大厦中。?齐白石纪念馆,门可落雀。?美术是从术开始的,但目的是美。齐白石从木匠起步,五出五归后,胸中才有了沟壑,56岁北漂,
卖画渡日,知遇陈师曾(陈寅恪的哥哥),将他的画带到日本展出,受到热捧,花香墙外后,齐白石才被北京首肯,位列大师行列,过上富足的生活
。人们只想要他的画,对他画画的经历,没有兴趣。?图为齐白石先生阴刻的“禅”和阳刻的“天涯亭过客”印。中国文人诗书画印不分家,在诗、
书、画、印的人文教育中体现人格教育,也就是中国的教育是综合的。而西方教育是分析分科的,随着近代西方教育的介入,有人片面夸大西方教育
的好处,对我国文史哲的传承和人格教育的影响是负面的,文科学生对古文原意不懂的,不在少数。?(三)和坤故居?都说北京人多,我怎么在几
个旅游景点都没见到人呢?原来都在和坤故居,这儿可是人山人海啊!在排队的人群里,听见一个婆婆教育孙子:看到这儿没有?要跟有权有势的人
交往,没必要跟普通人浪费时间。孙子回答:我知道,小可没智商,没情商,没背景,我跟他玩费劲。小宝家里是大官,我跟他混才有出息。人们来
和坤的府第,无非是看看他当年的高大上,当年的繁华,至于他荣华富贵后的下场,有没有人想想,就不得而知了?“嗜欲深者天机浅”。尼采当年
所困扰和揭示的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问题,包括传统价值的崩溃,信仰的空白,自我的迷失,文化的平庸,随着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了,还是更加尖锐
了?不要怕,不要痛哭流涕,狄更斯一百多年前在《双城记》里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
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献花(0)
+1
(本文系楚晏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