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fjlhl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41 模块4 生产物流效率平衡技术与方法
2016-02-24 | 阅:  转:  |  分享 
  






1、掌握和运用劳动定额的核定方法,了解人员调配平衡、提高工序配套性和

效率的技术;

2、掌握设备组和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

3、了解生产流水线的节拍计算及流水线平衡技术

学习目标

模块【4】

生产物流效率

平衡技术与方法

模块【4】生产物流效率平衡技术与方法

68

劳动定额与工段生产物流平衡

1劳动定额概念、种类与核定方法

1.1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指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消耗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生产合格品的数量。

1.2劳动定额的种类



图4.1.1劳动定额及种类

1.3定额计算公式



2工序工时定额的核定步骤



2.1工序分解

根据工艺特点和工艺路线(顺序),将各生产阶段分解成若干个工序。如制鞋业将帮面针车划分为前

帮、中帮、后帮、鞋舌、内里等针车工序。

单位时间完成的产品数量

一个或一组员工,同时

看管的机器设备的数目

劳动

定额

工时定额

产量定额

?按照单位产品、部件或工序核定

?按照小时、班次、日、周、旬、

月等时间单位核定

?按照个人、工序、班组、工段、

车间、厂部等生产单位核定。

(定额时间)生产单位产品

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看管定额?按机器或设备组核定

【引例】我现在所在鞋业生产厂从事的工作主要为手工作业,现在领导交给我一个工作,让我

把厂里生产产品的标准工时测出来。想请问如何才能测出一个真实合理的标准工时?

单元4.1

定额时间(Dt)=生产消耗时间/完成的产量

产量定额(Dc)=应完成的产量/计划生产时间

定额时间(Dt)=1/产量定额(Dc)

单元【4.1】生产能力与车间生产物流平衡

69

2.2现场清理

按照现场“5S”管理要求,清理工作台,合理规定工具、用品摆放、工件传送位置(尽量减少辅助动

作的时间消耗)。

2.3工人选择和培训

?选择若干名操作熟练程度中等的工人,进行操作;

?核定员现场观察,进行动作研究,剔除多余的、不必要的动作,规定标准动作;

?按照标准动作对工人进行培训,然后统一按照标准动作开始操作;

?每位工人或若干个工人负责一道工序加工。

2.4工时测定

核定员在现场用秒表测时,测定规定加工数量所耗费的时间,火点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产品加工的

数量,加以记录。

2.5计算工序工时定额

表4.1.1工时测定记录表分析日期年月日

作业编号A001

作业名称帮面缝制

设备工具名称针车

操作者×××××××××××××××合计

工序数量时间数量时间数量时间数量时间数量时间数量(双)时间(m)工时定额(m/双)

工序1251204.8

工序2251757

工序3252259

工序4251405.6

备注:(1)各工序的工时定额=时间/数量(2)时间单位符号h(小时),m(分钟),s(秒),下同

3工序及生产工段(班)产量定额核定

3.1核定产量定额基本公式

)(工时时利用(班工时(轮班数)(制度工作天数)(式中:有效工时

)(工时

有效工时)(产量定额

ηtmdF

D

FD

e

t

ec

????

?

))

定额

)(

模块【4】生产物流效率平衡技术与方法

70

如:全年制度工作天数)(d

=365(全年日历天数)-104(制度休息日,52周,双休日)-11(法定节假日)

=250(天)

实行每日2个轮班)(m,班工作时数)(t8小时,时间利用率)(η90%,则

小时)()()()()(36009082250?????????%工时时利用班工时轮班数制度工作天数全年有效工作时年ηtmdFe



3.2工序产量定额核定



?如果班制度工时是8小时,工时利用率为90%,则:

)()(%)(mmFe54609011????小时有效工时

)()()()(mmm%Fe4325481843260908?????????小时有效工时或:班有效工时



?如工序1的工时定额)(tD=4.8m,则:工序1的个人产量定额

小时产量定额=)/(.//hDFte双25114.854??

班产量定额=)/(//班双904.8432??teDF

?若工序1配备9名工人,则工序1产量定额

小时产量定额=个人小时产量定额(11.25)×配备工人数(9)=101.25(双/h)

班产量定额=个人班产量定额(90)×配备工人数(9)=810(双/班)

4生产平衡与工段产量定额核定

由于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和班产量各异,即生产效率不同。为了使生产配套,生产工段必须进行生产平

衡,即根据生产效率或工时定额的比例,进行各工序工人实际配备数的调整,使得各工序班产量一致。此

时,各工序配套的产量,才能作为生产工段的产量定额。

(个人)班产量定额(Dc)=班有效工时)(eF/工时定额(Dt)

(工序)班产量定额(Dcˊ)=班有效工时)(eF/工时定额(Dt)×工序配备工人数(s)

=(个人)班产量定额(Dc)×工序配备工人数(s)

单元【4.1】生产能力与车间生产物流平衡

71

【实例4.1.1】如针车工段现配备48个工人(S),帮面缝制分4个工序,每班工时8小时,工时利

用率90%;工序的工时定额按上述方法测定,则生产平衡和工段产量定额核定如下表:

表4.1.2工段生产平衡及产量定额核定

工序

工时定额

(m/双)

工时

比例

安排

工人数

(人)

小时产量定额

(双/小时)

班产量定额

(双/班)

个人工序个人工序

①②=①/Σ①③=②×S④=

)(eF/①

⑤=

④×③

⑥=

8×④

⑦=

⑦×⑥

工序14.818.18%8.711.39890785

工序2726.52%12.77.79861.6785

工序3934.09%16.46.09848785

工序45.621.21%10.29.69877.12785

工段26.4m100%48—98—785

说明:

(1)工段作业时间是各工序作业时间(工时定额)的合计;

(2)工时比例是各工序作业时间占工段作业时间的比重(%);

(3)按各工序的工时比例分配工人——在实际操作中,工序配备工人数(第③栏)应当取整数,

可以按照部件加工的复杂程度和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搭配,适当调整。

(4)个人小时产量定额=1小时有效工作时间)(eF/工序工时定额

个人班产量定额=个人小时产量定额×8(小时)

)()()(mm%Fe54609011????小时有效工时

(5)工序小时产量定额=个人小时产量定额×工序配备工人数

工序班产量定额=工序小时产量定额×8(小时)

这样,虽然不同工序的个人产量(每小时、每轮班)有所差异,但各工序的总产量基本一致。

(6)经过生产平衡,核定工段的单件定额时间为26.4分钟,小时产量定额为98件,班产量定额

为785件。

(7)班组长、工段长可以利用小时产量定额、班产量定额控制生产进度。



模块【4】生产物流效率平衡技术与方法

72

生产能力与车间生产物流平衡



1生产能力概念

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

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是由生产中的固定资产数量、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效率(产量定额或台时定额)三个基

本要素决定的。

生产能力反映企业或某一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加工能力和生产规模的一个技术参数,其时间与范围不

同,具有不同的用途。

表4.2.1企业生产能力时间、范围和用途

范围时间用途

厂级年生产能力月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扩大或缩小决策接受客货客户订单,承诺交货期

车间月生产能力日生产能力(日产量)编制生产进度计划确定人员、设备配备数依据

班组日生产能力(日产量)确定批量生产的完工期控制生产进度,确定加班的依据

2生产能力核定方法

2.1单一品种条件下的设备组生产能力核定



【引例】我是一名车间主任,经常快下班时,每到快交货时才发现任务完不成,要工人加班。

工人指着鼻子骂人,“你吃干饭的,早就说完不成,偏要接这么多任务”。

我找公司要求增加人数,公司问“你要增加多少人?”我说“当然越多越好”。公司老总斜了

我一眼,“好啊,你来为他们发工资”。

D单元4.2

(1)单台设备生产能力

)()(0teDFM台时定额有效工时?

(基本公式1)

或:)()(0ceDFM产量定额有效工时??(基本公式2)

(2)设备组生产能力

)(SMMs设备数量??0(基本公式3)

单元【4.2】生产能力与车间生产物流平衡



73

说明:有效工时、台时定额(工时定额)、产量定额与前述相同;机械行业的台时定额可从《工时定

额手册》中查定,以手工作业为主的行业,可以进行实地工时测定。

2.2多品种条件下生产能力核定

2.2.1代表产品法

选择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作为代表产品,假设其态势定额为dtD,则按照基本公式1,计

算代表产品的生产能力dM

dt

edDSFM工时定额设备数量有效工时)(??

【实例4.2.1】某厂生产A、B、C、D四种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50台、100台、125台、和25

台,各产品在铣床上加工的台时定额为20小时、30小时、40小时和80小时,铣床组共有三台铣床,两

班制工作共15.5小时,设备停修率为5%,全年制度工作时间为280天,试计算铣床组生产能力。

分析步骤

①选择产品C为代表产品(思考:为什么?)

②计算代表产品的生产能力

)(

)(,)(%)(.





3094034123

403S412351515280

?????

???????

dt

e

d

de

D

SFM

hDhF

(即如果3台铣床只用于加工代表产品C,则全年可加工309台)

③根据台式比例,将其他产品换算代表产品C。换算系数

),,,,(DCBAiitDtKidtii??中产品的台时定额第—(思考?是什么涵义iK)

表4.2.2代表产品换算表

产品名称

i

计划产量

iN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it

换算系数

iK

折合代表产品产量

diN备注

①②③=②/dtD④=③×①

A50200.525

B100300.7575

C125401125代表产品

D2580250

?diN275

模块【4】生产物流效率平衡技术与方法

74

④计算铣床组的设备负荷系数ρ

%89.0309275????ddiMNρ(思考:275??diN是什么含意?)

⑤结论:

若1?ρ,说明生产能力有富裕,如果市场有需求还可以增加产品数量;

若1?ρ,说明生产能力有保证,刚好完成生产任务;

若1?ρ,说明生产能力不足,完成任务缺乏保证,应提高生产能力或修改计划任务。

2.2.2比例系数法

【实例4.2.2】某厂计划生产A、B、C、D四种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100、80、160、60台;在车

床上加工的台时定额分别为200、270、100、40台时。已知车床组有15台,每台车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为4800小时,求车床组的生产能力。分析方法与步骤如下表:

表4.2.3比例系数法核定生产能力

产品名称ABCD

计划产量iN①1008016060

台时定额tiD②20027010040

加工总量tiiiDNT??③=①×②2000021600160002400

工时比例TTkii/?④=③/Σ③0.3330.3600.2670.040

分配工时ieikFF??⑤=eF×④2400025920192002880

生产能力tiiiDFM/?⑥=⑤/②1209619272

计算

备考

(1)单台车床有效工时)(hF48000?

(2)车床组有效工时

)(hSFFe720001548000?????

(3)总加工量(Σ③)

)(hDNTk

itii

60000????

?1



车床组的生产能力系数

TFKe/?=72000/60000=1.2(生产能力当K>1时富余,K=1平衡,K<1时不足)

车床组设备负荷系数eFT/??=60000/72000=83.3%

备注:比例系数法的简易计算,省略第④、⑤步骤,用系数?求个品种的生产能力iM:

iiNkM??①⑥即??k

单元【4.2】生产能力与车间生产物流平衡



75

2.2.3假定产品法

【实例4.2.3】如企业生产计划与产品的台时定额、有效工时与设备数均与【实例4.2.2】相同,

则“假定产品法”核定生产能的方法与步骤如下表:

表4.2.4“假定产品法”核定生产能力

产品系列

计划产量

iN

台时定额

tiD

加工总量(小时)

tiiiDNT??

产量比重

fiiNNk/?

具体产品生产能力

fiiMkM??

①②③=①×②④=①/Σ①⑤=④fM?

A100200200000.25120

B80270216000.296

C160100160000.4192

D604024000.1572

假定产品??ifNNfftNTD/?????kitiiDNT1

|生产能力

ftefDFM/?



40015060000480

设备组负荷率eFT/??=60000/72000=83.3%

3车间生产平衡

详见《生产物流实验6——工时定额核定与产能平衡的EXCEL模型建立与运用》



模块【4】生产物流效率平衡技术与方法

76

节拍与生产线物流平衡

1生产线物流平衡指标

1.1节拍(r)节拍是指生产线连续出产前后两件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计算公式:

Q

Tr效?式中:T效——有效工作时间Q——计划产量

【实例4.3.1】某鞋品成型任务12000双,要求1条生产线,4天内完成,每天1班,每班8小时,

工时利用率90%,则:

有效工时(T效)=4(天)×8(小时)×60(分钟)×90%=1728(分钟)

计划产量(Q)=12000(双)

节拍(r)=T效/Q=12000÷1728=0.144(分钟/双)=8.64(秒/双)

即要求每隔8.64秒成型(出产)1双鞋子。

小时产量定额=60(分钟)×60(秒)÷8.64=416(双/小时)

班产量定额=8(小时)×416=3328(双/班)

1.2各工序需要配备的设备数(或工作地数)和工人配备数

各工序需要配备的设备(或工作地)数量,计算公式:



各工序需要配备的工人数,计算公式:



生产线工人配备数等于各道工序工人配备总和,同时考虑缺勤率和后备工人,计算公式:



1.3工序同步化

工序同步化是指通过技术组织措施(如工序的分解与组合),使各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与节拍接近、

相等或成整数倍比关系。这是提高生产线物料效率的必要条件。

2成型组生产线效率分析与平衡

详见《生产物流实验7——生产能力核定与成型组生产线平衡的EXCEL模版操作与应用》

单元4.3

生产线配备工人数(S总)=ΣSi(1+a)+C

式中:Si—第i道工序工人配备数;a—缺勤率;

C—后备多面手工人数(备以临时顶岗)

某工序设备(或工作地)需要配备数(Ni)=工序单件时间定额(ti)/节拍(r)

某工序需要配备的工人数(Si)

=设备(或工作地)配备数(Ni)×看管定额(Vi)/轮班数(b)

献花(0)
+1
(本文系fjlhl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