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沵沵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直线与二次曲线 专题复习讲练 1 坐标法
2016-02-24 | 阅:  转:  |  分享 
  
§1坐标法 一、复习要点1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包括由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如曲线的图形、对称性、范围等)和由给定条件求曲线方程两个基本问题.其中,由给定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曲线的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2最新《考试说明》中仍要求:“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初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这里既有“思想”又有“方法”,因而本节内容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3在本节的复习中,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二要熟练掌握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在求曲线方程中,要重视建立坐标系这一关键环节,从中体会“适当”二字的含意,即所选择的坐标系应尽量使点的坐标简单,使图形相对于坐标轴具有对称性,这样便于方程的化简.求曲线方程的第(5)步可以省略不写,但仍需验证其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二、例题讲解例1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后得曲线C1.(1)写出曲线C1的方程;(2)证明曲线C与C1关于点A((t/2),(s/2))对称;(3)如果曲线C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s=(t3/4)-t,且t≠0.讲解:(1)思路1利用函数图象平移法,得C1的方程y=(x-t)3-(x-t)+s.思路2可看作曲线不动,坐标轴平移.将原点移至O′(-t,-s),得平移公式



x=x′-t,

代入C的方程,得y′-s=(x′-t)3-(x′-t),即y=(x-t)3-(x-t)+s.





y=y′-s,





(2)欲证曲线C与C1关于点A((t/2),(s/2))对称,须证:①C上任一点关于A的对称点在C1上;②C1上任一点关于A的对称点在C上.简证:在曲线C上任取一点P1(x1,y1),设P1关于A的对称点为P2(x2,y2),则有(x1+x2)/2=(t/2),(y1+y2)/2=(s/2),故x1=t-x2,y1=s-y2.代入C的方程,得y2=(x2-t)3-(x2-t)+s,可知点P2(x2,y2)在曲线C1上.反过来,同样可证曲线C上关于A的对称点都在曲线C1上,因此C与C1关于点A对称.(3)根据曲线C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可知方程组



y=x3-x,





y=(x-t)3-(x-t)+s



有且仅有一个解,转化为研究方程组解的问题.消去y,整理,得3tx2-3t2x+(t3-t-s)=0,若t=0,s=0,则方程有无数个解;若t=0,s≠0,则方程无解;若t≠0,则必有4-12t(t3-t-s)=0.∴s=(t3/4)-t,且t≠0.从本例的解答中,同学们可以体会到,研究曲线的性质可转化为研究曲线的方程(组)的解,这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另外,利用现有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研究未知的较复杂问题(三次曲线),这体现了高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朴素要求和关注!例2如图8-1,直线l1和l2相交于M,l1⊥l2,点N∈l1,以A、B为端点的曲线C上任一点到直线l2的距离与到点N的距离相等.若△AMN为锐角三角形,|AM|=,|AN|=3,且|BN|=6.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段C的方程.





图8-1



讲解:据题设条件及抛物线的定义可知曲线段C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要求曲线段C的方程,首先要考虑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因为l1、l2为定直线,M、N均为定点,故可取l1为x轴,原点可选在点M,也可选在点N,究竟选在何处?据题设条件知点N为曲线段C所在抛物线的焦点,l2为准线,若将原点选在M或N点时,抛物线的顶点都不在坐标原点,抛物线的方程就不是标准形式,这就不符合选择坐标系的基本要求——尽量使方程简单.考虑到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MN的中点O处,故应选取MN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曲线段C所在抛物线的方程便可设为y2=2px(p>0,y>0),对于曲线段C,则有xA≤x≤xB.问题转化为求参数p的值及确定A、B两点的横坐标xA、xB的值.思路1.∵|MN|=p,∴M(-(p/2),0),N((p/2),0).由|AM|=,|AN|=3,得



(xA+(p/2))2+2pxA=17,①





(xA-(p/2))2+2pxA=9.②



由①、②解得xA=(4/p).再代入①,并注意到p>0可解得



p=4,



p=2,





xA=1,



xA=2.



因△AMN是锐角三角形,所以(p/2)>xA,故舍去



p=2,





xA=2.



∴p=4,xA=1.由点B在曲线C上,得xB=|BN|-(p/2)=6-(p/2)=4.故曲线段C的方程为y2=8x(1≤x≤4,y>0).思路2.因p=|MN|,欲求曲线段C的方程,须先求得|MN|.过A作AD⊥MN,垂足为D,∵△AMN为锐角三角形,∴D在线段MN上.过A作AK⊥l2,垂足为K,在Rt△AKM中,∵|AM|=,|AK|=|AN|=3,∴|KM|=2.在Rt△AMD及Rt△ADN中,∵|AD|=|KM|=2,∴|MD|=3,|DN|=1.∴p=|MN|=|MD|+|DN|=4.xA=xD=3-(p/2)=1,xB=6-(p/2)=4.故曲线段C的方程是y2=8x(y>0,1≤x≤4).思路3.过A作AK⊥l2,垂足为K,则|AK|=|AN|=3,设∠AMN=∠MAK=θ,则cosθ=|AK|/2|AM|=(3/.在△AMN中,据余弦定理,得|MN|2+|AM|2-2|MN|·|AM|cosθ=|AN|2,注意到|MN|=p,∴p2+17-2p··(3/)=9,解得p=2或p=4.∵△AMN为锐角三角形,∴p=2应舍去(否则当p=2时,|AK|>|MN|,△AMN必为钝角三角形).∴p=4,又xA=3-(p/2)=1,xB=6-(p/2)=4.故曲线段C的方程为y2=8x(1≤x≤4,y>0).在解答本题中,应特别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即曲线段C是抛物线y2=8x的一部分,必须求出x、y的范围,并要在方程中注明,否则就不是所求曲线段的方程.若只写y2=8x便是错误答案.例3如图8-2,已知梯形ABCD中,|AB|=2|CD|,点E分有向线段AC所成的比为λ,双曲线过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当(2/3)≤λ≤(3/4)时,求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图8-2



讲解:已知λ的范围,求离心率e的范围,需建立e与λ的函数关系λ=f(e),进而由λ的范围,求得e的范围.而e与λ的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需要通过方程去研究,故需建立坐标系.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CD⊥y轴.因双曲线经过C、D且以A、B为焦点,故C、D关于y轴对称.记A(-c,0)、C((c/2),h)、E(x0,y0),其中c=(1/2)|AB|为双曲线的半焦距,h是梯形的高.由定比分点公式,得



x0=[-c+(c/2)]λ/(1+λ)=[(λ-2)c]/[2(1+λ)],





y0=(λh)/(1+λ).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2/a2)-(y2/b2)=1,则离心率e=(c/a).∵点C、E在双曲线上,且e=(c/a),∴(e2/4)-(h2/b2)=1,①(e2/4)[(λ-2)/(λ+1)]2-(λ/(λ+1))2·(h2/b2)=1.②由①得(h2/b2)=(e2/4)-1,代入②,得(e2/4)(4-4λ)=1+2λ,∴λ=1-3/(e2+2).由(2/3)≤λ≤(3/4),得(2/3)≤1-3/(e2+2)≤(3/4).解得≤e≤.故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解题时,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本题的目标是建立e与λ的关系λ=f(e),而不是去求双曲线的方程.在2000年的高考中,许多考生由于解题目标意识不强,纠缠在求双曲线方程中而不能自拔.本题还可以通过建立e与λ的函数关系e=f(λ),转化为求函数f(λ)在区间[(2/3),(3/4)]内的值域.三、专题训练1方程y=loga(1-x2)/(1+x)2)的图象的对称性是().A.关于y轴对称B.关于x轴对称C.关于原点对称D.无对称轴或对称中心2直角坐标系内到两坐标轴距离之差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是().A.|x|-|y|=1B.|x-y|=1C.(|x|-|y|)2=1D.(x-y)2=13方程|x|-1=表示的曲线是().A.两条射线B.一个圆C.两个圆D.两个半圆4若方程x+y-4+2m=0表示一条直线,则m的取值范围是().A.m=2B.m=2或m<0C.m=2或m>0D.以上答案都不对5已知点P(x0,y0)是圆x2+y2=r2外一点,过P作圆的切线,切点为A、B,则过A、B两点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6方程(|x|-|y|-1)(x2-4)=0表示的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7过点A(0,1)作直线与双曲线(x2/9)-(y2/4)=1有且只有1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共有_______________条.8已知两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5和4,AB为小圆的直径.(1)求以大圆的切线为准线,且过A、B两点的抛物线的焦点的轨迹M;(2)设过轨迹M的中心的弦为PQ,F是轨迹M的焦点,求S△PQF的最大值.9在面积为1的△PMN中,tgM=(1/2),tgΝ=-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以M、N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方程.10如图8-3,M、C为定点,线段AB过M.M为AB的中点且|AB|=20,|MC|=8.





图8-3



(1)建立适当坐标系,写出以M、C为焦点,(1/2)AB为长轴长的椭圆方程;(2)求证△ABC的外心在(1)中所求椭圆的准线上.

献花(0)
+1
(本文系沵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