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十个问题,让你判断自己教得好不好!
2016-02-24 | 阅:  转:  |  分享 
  
十个问题,让你判断自己教得好不好!

1.学校是否额外加课,是否为额外加课、补课寻找“恰当理由”或有模糊说法?



在这样的状况下,更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告诉学生一定要记住,无论怎样的“做”,都不可能代替有价值的“想”。学习也好,高考也好,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那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也只有那个“我”,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更辉煌与强大的分数。一定要警惕,不要在“教育”中不断消磨瓦解掉“我”。没有了“我”,接受记忆的结果只能是遗忘。学习不能是一场记忆。这就是国外名校在招生的时候,为什么要让学生写一份有故事、有细节的“自我说明”。他们就是在找学生的那个“我”。一个有“我”的学生,才是有潜质、有发展的学生。

2.在上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享受过读书与思考的快乐?



快乐的读书与思考,或者可以说因为无拘无束地读书与思考而产生的快乐,年轻的时候若无此等体验,一辈子的状态与格局不容乐观。况且这怎么就不是一条得分的“方法”呢!

一方面,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寻找其他优质的教育源作为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应该帮学生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因为只有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思考,才能知道自身的局限,才有可能走出命运的桎梏。

3.在您的心目中,“分”是利刃,还是光芒?



4.漫漫的学习之途,学生是在不断诞生心底的热忱与灿烂的灵光,还是在不断扑熄热忱,不断陨灭灵光?



生命的热焰与普遍的好奇,是人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带劲儿且有趣味地活着,这才是教育对人最应有的帮助。现实能围剿我们许多东西,但除了我们自己,谁也到达不了我们真实的内心。

5.上课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是掌握、记住,还是特别强调思考与发现、生命与价值?



上课不能没有“记”,但“记”不能代替“想”。其实,强调“记”,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想”!是让“想”有所依据,有所凭借,有所帮助。学生应该对世界未知的东西有普遍的好奇心,因为世界不是接受而来的,是创造而来的。老师应该督促学生重视预习,预习之后,在上课的时候,就减少了被动,赢得了主动。

6.学生关注课堂细节,并且注意体味这些相关细节吗?



以写作为例,一位优秀的老师,他的课堂语言就是准确、优美而凝练的。聆听,关注,品味,吸纳,学生的语言素养才获得了切实提升和日日濡养。



7.在上学的过程里,学生有没有感觉到一节课的辉煌、庄严、神圣和美好?有没有因为上了一节课,变得很高兴?



长期以来就分数求分数,一定会养成学生短浅的目光与狭隘的见识,无法获得那些可以让分数发生更大改变、变得奇异有效的途径。例如,我们想从北京出发,去巴黎旅行。怀着去巴黎的目的,不是简单一想就不断地走下去。路途遥遥,千难万险,高山险河,时间有限……其实还有另外一种“飞行”的方式——但对我们而言,我们蒙蔽在“走”里面,我们只知道“走”——而并未发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辉煌、庄严、神圣和美好,能够深深陷入到一种思考里,这便是那种“飞行”。

8.学生是否先是通过听“课”,渐渐听出了老师这个“人”,再后来又听出了“课”与老师这个“人”完美的结合?



学生听课,生应该将生命的背景延展到更深广、更遥远的空间,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要有中外两个坐标系相互辅助的参照。这样的背景一定会帮助产生更精彩的思考与判断,我们应该争取有足够的“条件”支持我们当下与今后的判断。因为,课,从来就不是老师“生命呈现”单方面的事情。

9.学校是否给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与课外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随行的老师是不是仅仅是保姆兼警察?



当然,在保证基础课时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切实的选与不选的权利。不选,也是一种选。要允许学生以另外的方式发展自己,更确切地说,是要允许学生以我们料想不到的或无法提供帮助的方式进行发展。对于真正有潜质的优秀人才来说,不是我们要“培养”他什么,而是我们不能用“培养”去扰乱他。给他较为充裕和独立的时间,不骚扰他,提供他真正想得到的帮助,我们想要的不久就会出现。

10.学生是否随着涉世渐深,甚至在毕业后,越来越感觉到老师思考的力量与精神的光芒?



好老师不是知识的贩运者,也并非仅仅是技能的训练者。一个优秀老师帮助学生提升了成绩,这只是老师价值很有限的一部分;老师对学生更真实、更巨大的帮助,在今后的岁月里会逐步显现出来。好老师,一定会关乎学生的生命发展与建设。好老师会以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好老师,总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是留给学生的未来的。



献花(0)
+1
(本文系发现思考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