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五十七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技术
2016-02-26 | 阅:  转:  |  分享 
  
86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技术

孙立虹(河北医科大学050091)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

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

和工作。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

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严重者占13.6%。

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与人体的神经内分

泌、代谢因素、遗传、免疫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目前

认为,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PG)

增加关系密切。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性激素类药及镇痛、镇

静、解痉药等治疗有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认为,原

发性痛经的病机主要在于“瘀”和“虚”。气滞血瘀,寒凝

胞宫,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

通则痛”;气血虚弱,肝肾亏损,使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而“不

荣则痛”。本研究应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具有简便易行、价廉实用、安全有效、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及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1疾病诊断标准

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1年陈贵廷等主编的《最新

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①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生腹痛

或其他不适;②B超、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③

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

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

痛及腰骶,甚至昏厥,呈周期性发作;②好发于青年未婚

女子;③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寒湿凝滞型原发性

痛经的诊断标准: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

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

1.4痛经症状评分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发布的《中

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经期及行经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

础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0.5分,坐卧不宁1分,

休克2分,面色发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

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

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

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

1天内0.5分(每增加1天加0.5分)。

1.5痛经轻重分级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发布的《中

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①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

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须卧床休

息,腰部酸痛,面色发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

或肛门坠胀,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积分在14

分以上。②中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

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痛经症

状积分在8~14分之间。③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

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

止痛药。痛经症状积分在8分以下。

2适应证

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

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冷痛,痛

及腰骶,得热则舒,有时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

等症状,甚者出现面色苍白、肢冷汗出、昏厥;经量少,色

紫黯有块;苔白,脉细或沉紧;B超、妇科检查生殖器无器

质性病变。

3禁忌证

经检查证实生殖器有器质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

异位症、宫颈狭窄、子宫肿瘤等所致的痛经;合并心血管、

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中医辨

证属气滞血瘀、肝郁湿热、肝肾亏损等证型;不适于本疗法

者,如发热、身体震颤等患者。

4技术操作方法

4.1器械准备电子天平、治疗盘、大弯盘、玻璃盘、大

号镊子、艾绒、艾炷模具、火柴、酒精灯、线香、姜、盐、切

姜板、三棱针、刀、小勺、治疗孔巾等。

4.2具体操作方法①取穴及操作方法:神阙穴艾炷隔盐

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②灸量:选用大艾炷,根据痛经程

度规定壮数,轻者用4壮,中度者用6壮,重度者用8壮。

4.3施灸物品备制①艾炷:统一制作大号艾炷(用药物

·农村适宜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五十七)

中国乡村医药2011

-11

-18

万方数据

87

2011年11月第18卷第11期

电子天平统一称重每壮1.5g;底直径2cm,高2.5cm);

②盐料:纯净干燥精细食盐;③鲜姜片:将鲜姜统一切成

直径约3cm、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10个孔。

4.4操作步骤①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②将备用

食盐填于神阙穴中,使之与脐平,上置鲜姜片和大艾炷点燃

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若患者

感觉灼热时,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切勿烧伤。③将备好

的鲜姜片放在关元穴处,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

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若患者感觉灼热时,用镊

子上下移动姜片,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④在施

灸时,若灸壮数较多,姜片有可能变干、变薄,此时应更换

姜片。

4.5治疗时间及疗程隔物灸法共治疗3个疗程(即3个

月经周期),第1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每日

1次,连续治疗3天,第2、3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天开始

治疗,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若经第1个疗程治疗后

不再疼痛属于巩固治疗,第2、3个疗程仍于月经前3天开

始治疗,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

4.6关键技术环节按照罗永芬主编的《腧穴学》要求取

穴,取穴要统一、准确;统一艾炷规格及灸量;统一姜片

规格;统一用线香点燃艾炷;严格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

治疗时间及疗程。

5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5.1对于初诊患者,治疗前医生应说明施术要求,使其做

好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操作,一旦发生“晕灸”

现象,应立即停灸,使患者平卧(头低足高位),注意保暖。

轻者仰卧片刻,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应及

时采取紧急措施。

5.2施灸过程中,医生要专心致志,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

时调整施灸部位的温度,掌握灸疗量,以防出现灸伤。

5.3治疗时医生应嘱咐患者保持舒适的仰卧体位,不要随意

变动体位,并小心更换艾炷,以防艾火烧伤皮肤或烧损衣物。

5.4若发生烧伤,应及时采取措施,轻者涂“京万红”烫

伤软膏,重度起水泡者用消毒注射器将水吸出,然后涂“京

万红”烫伤软膏,为防止感染可涂盐酸环丙沙星软膏。

复习题

1隔物艾灸法适于治疗()类型原发性痛经

A.气滞血瘀型

B.肝郁湿热型

C.寒湿凝滞型

D.肝肾亏损型

2重度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应选灸量()

A.4壮

B.6壮

C.8壮

D.10壮

3大号艾炷制作规格()

A.每壮1.5g

B.底直径2.5cm

C.底直径2cm

D.高2.5cm

4鲜姜片的制作规格()

A.直径约2cm

B.直径约3cm

C.厚约0.3cm

D.中间针刺10个孔

5以下步骤哪些是正确的()

A.神阙穴艾炷隔盐灸

B.神阙穴艾炷隔姜灸

C.关元穴艾炷隔姜灸

D.关元穴艾炷隔盐灸

(组织推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收稿:2010-12-01)

上期本栏目复习题答案:

1.ABCD2.A3.C4.BCD5.D6.B7.ABCD

作者提出的“随机分组”研究方法是不恰当的。如果是

前瞻性研究,临床上病人是陆续就诊的,从2008年1月至

2011年3月共历时3年多的随机分组及治疗和追踪观察,

其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是随机分组,两组的病例数应该大

体相近,而本研究中两组病例数相差悬殊。

请你评议(七)参考答案

基于上述情况,应当认为本研究资料很可能是历史

病案资料,研究方法是回顾性病例分析。如果是回顾性

病例分析研究,其研究的结论只能是:治疗组的疗效高

于对照组可能与治疗组应用了维生素K1和硫酸镁治疗

有关。

·读者·作者·编者·

中国乡村医药2011

-11

-18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