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台海见闻录-清-董天工
2016-03-05 | 阅:  转:  |  分享 
  
臺海見聞錄



書籍簡介

張序

毛序

自序

卷一

卷二

後記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六八面四○、八○○字)凡四卷--今存二卷,董天工撰。天工字典齋;福建祟安人。清雍正癸卯(元年)拔貢,乾隆十一年任彰化教諭。十五年秩滿憂居,為答友朋之詢問,嘗就在臺見聞,徵諸文獻,編次成書。首有「自序」,對其內容略作提綱云:「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武備、田賦輸將、備考條例,次風俗、物產、名賢、烈婦,至於詞賦詩歌擇詠臺風土者錄之,名曰「見聞錄」;分卷為四,以為筆談』。此書於乾隆十八年刊,臺灣省立臺北圖書藏有前二卷,缺卷三、卷四。卷一有山川、建置、官制、營制、武備、船政、田賦、鹽課、水陸餉、官莊諸目,卷二有漢俗、番俗及臺卉、果、蔬、木、竹、草、禽、獸、鱗等紀載;至後二卷雖無目可稽,然按「自序」所云,當屬賢良、節烈等人物傳述與詞賦詩歌之選錄。

張序



昔賢稱益神智者兩端,首尚讀書,次唯遠遊。余謂遊不遠不壯,遊不險亦不奇也。身歷重洋,無怪弗接,可云壯且奇矣;乃或眺聽其間,惶然駴然,精神略不相屬,過境思之,口呿舌撟,莫能道一辭,則萬里遄征,雖淹日月,直等諸噩夢須臾耳。坡公遊冠平生之語,豈欺人哉?



憶辛酉歲,余奉命持節臺灣,自廈門東渡,長飈四至,揚波觸天,舵人面皆土色。余端坐舷次,頻左右顧,伸紙濡筆,手未輟書,初不知吾舟之顛如箕也。居臺二稔,匯所作詩,顏曰「瀛壖百詠」,凡乘槎之使,謬取為導海一針,余則棄為敝帚久矣。



越丙寅,崇安董君典齎,秉鐸彰邑。君故閩之博雅君子也,道究天人,繩其家學,多士奉若楷模,蒸蒸向風,一時既號稱海濱鄒魯,公餘更遍臚臺郡山川、風土、民俗、物產、賢良、節列以及前人題詠之類,都為一集,名「臺海見聞錄」。紀中有史,詩中有畫。披讀之下,俾未至其地者神棲壯觀,已至其地者目溯舊遊。搜奇縋險,厥功比之郭、酈,故文章奧峭,亦相與頡頏。視僕之所作,奚啻判雅鄭已哉!顧辱不鄙,集中多採拾葑菲,君之虛懷樂道,抑又加人一等矣。則斯編也,信其行遠傳後,足補輿經之闕軼,匪直為山海之梯航,而詹詹小言如余者,亦得附垂不朽,獨非幸歟!爰為書之簡端,以慶吾遭,且以志吾媿云。



乾隆十八年春三月,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掌雲南道監察御史、署京畿道事、加二級紀錄一次、年家眷弟張湄拜譔。



毛序



嘗稽山川鑄於彝鼎,風土載在詩書。古昔先王,無非以所見所聞,昭示來茲。後之君子體此意,或山海著經,或郡國作志;他如九域有賦,十洲有記,著作紛紛,亦皆據所見所聞,筆之於書,用以信今而傳後也。然以耳目所遇,發為文章,欲描形繪聲,使山川風土,燎如觀火,苟非才識卓越,學問淵博,有難言者。



茲昆陵董君典齋先生,夙吞丹篆,素富青箱,本曲水名宿,作彰山楷範。夫彰乃閩之臺灣,古毘舍耶國。近以我朝德威遠播,始入版籍。其地島嶼孤懸波中,城市獨闢海表,山川既殊,風土亦異,民情物產,均多不侔內地。董君宦遊斯土,實有得於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者,乃退而編緝成書。凡臺地疆輿、官守、土俗、民風、山珍、水利之類以及詩詞歌曲,靡有不備,匯為四卷,顏曰「臺海見聞錄」;較之臺灣郡誌暨圖考、筆談諸書,尤為詳核。特以質余,兼請序之。余披閱之下,神遊其境,覺蛟室蜃樓之形,儼遇於目,濤鳴海吼之聲,恍棲於耳,山川風土,一覽洞然,不啻以董君之見聞,據為余之見聞矣。是錄也,詳明典博,直可為山海經、郡國誌之拾遺,九城賦、十洲記之補亡焉。要亦本古先王鑄彝鼎、載詩書之意也夫。



新都毛大周題於崇署之遠香亭。



自序



臺灣,古毘舍耶國也。越在海外,遠通江、浙、粵東,近逼閩省廈門。初佔於荷蘭,繼據於偽鄭。康熙二十二年,鄭克塽輸誠,皇威遠布,文德武功,海宇敉寧。迨三十一年,巡使高公拱乾,秉節茲土,始輯郡志;乾隆六年,劉公良璧,復增補成書。又歷年所,海疆日擴,人物丕變。巡方六公十七、范公咸網羅薈萃,重為編輯,海外文物,於茲大備。其前則有明太常少卿沈公光文臺灣與圖考、草木雜記,靖海侯施公琅靖海紀,諸羅令季公麒光臺灣雜記、山川考略,教授林公謙光臺灣紀略,臺防孫公元衡赤嵌集,仁和郁公永河稗海紀遊、偽鄭逸事,漳浦藍公鼎元東征集、平臺紀略,巡方黃公叔璥赤嵌筆談、使槎錄,巡使張公嗣昌巡臺錄,尹公士俍臺灣志略,巡方張公湄瀛壖百詠。六、范二公纂修郡志,多採集焉。



予丙寅夏,司鐸彰山,一舟航海,睹山川之美秀,水土之饒沃,風俗之華麗,物產之豐隆,有見有聞,退而識之,稽之文獻,質其真贗,其有荒唐不經者,概置勿錄。庚午春,秩滿憂居梓里,一二良朋,每詢島嶼風土、海國文章,輒出以相視。然而卷帖繁蕪,又恐散失,讀禮之暇,漫為編次,首山川、建置以及官爵、武備、田賦、輸將、備考、條例,次風俗、物產、名賢、烈婦,至於詞賦詩歌,擇詠臺風土者錄之,名曰「見聞錄」,分卷為四,以為筆談,豈曰毘舍耶國今歸我朝版圖,擬作齊諧之志、山海之圖耶,聊以附諸公之末,一覽而得其大概云爾。



乾隆辛未陽月,典齋董天工書於平川書屋。



卷一



山川



建置



官制



營制



武備



船政



田賦



鹽課



水陸餉



官莊



·山川



臺山自福省五虎門蜿蜓渡海,東至大洋中有二山,曰關潼、白畎,是臺地諸山之太祖也。隱伏波濤,穿海渡洋,至臺之雞籠山,始結一頂,磅礴千餘里,或山谷,或平地,諸山屹峙不可紀極。大約臺山背東溟,面西海,其地形如半月,郡邑居其中。木岡山為郡之少祖,在府治東北一百三十里,巍峨聳拔,雲霧掩罩,天清頂見。山南三十餘里為臺灣縣治。自木岡山南至沙馬磯頭山,在府治西南四百六十里,其西盡大海,其東北為鳳山縣治。自木岡山北至玉案山,其西北三十里為諸羅縣治。自玉案山北至大武郡山,其西北四十里為彰化縣治。自大武郡山北至雞籠鼻頭山,在府治東北六百三十里,其北盡大海,其西南三百五十里為淡水廳治。大海環繞,遠通江、浙、粵東,近為閩省外障。澎湖為門戶,鹿耳為咽喉;加以七鯤身毗連環護,誠天設之險。其山皆向內。北路之後壟港,與興化南日對峙。後壟而上之竹塹,與海壇對峙。竹塹而上之南嵌與福州閩安鎮對峙。自南嵌至上淡水,與北茭相望。淡水至雞籠城,與沙埕烽火門相望。澎湖憑山環海,有五十嶼,巨細相間,回環五十五澳。



文獻通考云:『琉球國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旁有毘舍耶(一作那)國,語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類。喜鐵器,臨敵用鏢,以繩十餘丈為操縱,蓋愛其鐵不忍棄』。按澎湖東南即今臺灣,其情狀相似,殆即毘舍耶國也。



蓉洲文稿云:『臺灣,海中番島,名山藏所謂乾坤東港華嚴婆娑洋世界,名為雞籠。考其源則琉球之餘種,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遠接呂宋,控南澳,阻銅山,以澎湖為外援。明萬曆間,海寇顏思齊踞有其地,始稱臺灣。思齊剽掠海上,倚為巢窟,臺灣有中國民,自思齊始』。



大海洪波,止分順逆。凡往異域,順勢而行。惟廈抵臺,名曰「橫洋」,中有黑水溝,色如墨,曰「墨洋」,驚濤鼎沸,險冠諸海。或言:順流而東,則為弱水;昔有閩船漂至弱水之東,閱十二年始得還東土。



海吼,俗呼「海叫」。小吼如擊花羫皷,點點作撒豆聲,乍遠乍近,若斷若連。大吼如萬馬奔騰,鉦皷響震,三峽崩流,萬鼎共沸。吼時雲氣漸興,風雨不旋踵至矣。海上人曰,是雨徵也。若冬月吼,常不雨,多主風。



廈門至澎湖,水程七更。澎湖至鹿耳門,水程五更。約六十里為一更。往來船隻,以澎湖為關津。行舟以北極星為准。黑夜無星可憑,則以指南車按定子午格巽向而行。倘成子午稍錯,南犯呂宋,或暹羅,或交趾,北則飄蕩莫知所之。至若鹿耳門北至雞籠十九更,自鹿耳門南至沙馬磯頭十一更。苟遇颶風,北則墜於南風炁,一去不復返,南則入於萬水朝東,皆極險阻,此來臺者之不可不知也。



稗海紀遊云:『淡水登舟半日,即望見官塘山(即關潼山)。自官塘抵定海,行大海中五、六十里至五虎門,兩山對峙,勢甚雄險,為閩省門戶。門外風力鼓盪,舟甚顛越。既入門,靜綠淵渟,與門外迥別。更為城頭(土音亭頭),十里至閩安鎮,數十里至南臺大橋』。



續文獻通考云:『水至澎湖漸低,近琉球謂之落溜。溜者,水趨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漁舟到澎湖以下,遇颶風發,漂流落溜,回者百無一』。



鹿耳門南北兩岸,鐵板沙線橫伏水底,舟觸立碎。出入僅容三舟。土人標示其港,名曰「盪纓」。入門候潮長水深丈四、五尺,摺帆起舵而進,潮退不及一丈,不能進。有乘北風作,從澎湖放洋,不半日可到門。



海上黑夜不見一物,則擊水以視。一擊而水光飛濺,如明珠十斛,傾散水面,晶光熒熒,良久始滅,亦奇觀也。



瀛濡百詠云:『暗澳,相傳在臺灣東北,昔紅毛泊舟其地,無晝夜,山明水秀,萬花爛熳,無居人,心愛之,留二百人居焉。次年復至,則山中昏黑如夜,所留無一存者。取火索之,見石上題云,至秋成夜,至春始旦,黑時俱屬鬼怪,因漸次以亡。蓋一年一晝夜云』。



魁斗山在臺灣府學對朝,張巡方鷺洲有詩云:『近接宮牆數仞高,星光磊落起文豪。問名已列魁三象,分派應知海一鰲』。



玉山在諸羅,三峰並列,無遠不見。冬末春初,風清無塵,日暉映射,晶瑩耀目,如雪如冰,如瀑如練,瞬息雲起,如隱紗籠。傳言此山渾然美玉,生番既不知,外人又莫敢向取。



赤山在諸羅,山頂時出火,置薪其上則煙起。康熙癸卯,我師進港,出火三條如彩虹亙天,至三日夜乃散。



打鼓山在鳳山。傳林道乾妹埋金山上。入山樵採者,時或見金,若懷歸,迷不得路,疑有山靈呵護云。



硫磺山在淡水內北投。山腰白氣如雲,觸腦欲裂。周廣數十畝,如一大沸鑊,跳珠噴濺,出地尺許。近穴處,土石皆熱,色如蜜蠟,名曰「磺花」。



水沙連在彰化東北番境,四圍大山。自山口入,為潭廣可七、八里,周二十里,中突一嶼,圓淨開爽,番繞以居。架竹木承土以種稻,謂之「浮田」。欲至社,舉火為號,番劃蟒甲以渡;蓋海外一洞天也。



大甲溪在彰化北。溪闊水急,水底皆圓石,苔蒙其上,不可駐足,秋漲尤險。阮參戎蔡文有詩云:「水方沒脛已難行,水至腰間命呼吸」。



劍潭在淡水。潭畔有加冬樹高聳蔽天,圍合抱。相傳荷蘭開鑿時,插劍於樹,樹忽生皮,包劍於內,不可復見。



龍潭在臺灣縣永康里,綿延二十餘里,取水禱雨輒應;中多鯽魚,又名鯽魚潭。



蓮池潭在鳳山學宮前,潭水澄清,中植荷花,香聞數里。



·建置



臺灣去福州一千二百六十里,古荒服地,未隸中國。明宣德間,太監王三保(通志作鄭和)舟下西洋,因風泊此。嘉靖二十四年,林道乾寇亂邊海,都督俞大猷逐道乾入臺,偵知港道紆迴,不敢進,留偏師駐澎湖,時哨鹿耳門外。道乾以臺非久居,恣殺土番,取膏血造舟,從安平鎮二鯤身隙間遁去占城(占城屬廣南今尚有道乾遺種)。道乾既遁,澎之駐師亦罷,因設巡檢守之,尋裁。天啟元年,漢人顏思齊為東洋國甲螺(東洋國即日本國。甲螺,頭目之名),引倭屯於臺,鄭芝龍附之。尋棄去。久之,荷蘭舟遭風飄此,愛其地,借居於土番,不可,乃紿之曰:『得一牛皮地足矣,多金不惜』。遂許之。荷蘭剪牛皮如縷。周匝數十丈,築赤嵌樓居之(今府城內),復築紅毛城於一鯤身上(今安平鎮),設市於城外,而漳泉之商賈集焉。迨國朝順治十六年,鄭芝龍子成功由海道犯江寧,敗歸,孤軍廈門;適甲螺何斌負債逃廈,誘成功取臺地。舟至鹿耳門,乘大霧駢進。荷蘭歸一王以死拒戰。成功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今珍寶聽而載歸,地仍還我』。荷蘭知不敵,乃遁去。成功遂入據之,改臺灣為安平鎮,赤嵌為承天府,總名東都,設二縣,曰天興,曰萬年。康熙元年,成功死,子經改東都為東寧,二縣為二州,設安撫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二十一年,福建制府姚公啟聖用間諜陰散其黨,約偽賓客司傅為霖為內應,垂成事洩,為霖遇害。二十二年,水師提督施公琅統征,六月由銅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盤嶼,戒軍士毋得妄殺。軍士苦水鹹,島岸突湧甘泉,遂無渴患。一戰而澎湖平。經死,子克塽震懾,遂籍府庫納地歸誠。二十三年,廷議府一,曰臺灣,隸福建布政使司,領縣三、廳一,曰臺灣、鳳山、諸羅、臺防。雍正元年,增設縣一,曰彰化,並增設淡水廳。五年,增設澎湖廳。今領四縣、三廳。



赤嵌筆談云:『臺北初闢,原卜築城於永康里,後不行。鳳、諸二縣各築土堡,郡治居民亦欲仿而行之。西南臨海,議自南下林子、塹埕、鬼子山、春牛埔、上帝廟坑、中營埔、萬壽亭、中樓子、北教場,直至北海尾,將南、北、東三面圍築堡牆,約高一丈,底寬一丈八尺,上寬一丈,每丈用土十四方、牆頂高三尺,寬一尺五寸,用土半方,共土十四方半。每丈八層,每層用茅竿草四擔,共三十二擔。牆長一千七百八十丈,每丈約費銀六兩八錢零,計共需銀一萬二千二百四十六兩有奇』。雍正十一年,上諭:『從前鄂彌達條奏:臺灣地方,僻處海中,向無城池,宜建築城垣砲臺,以資保障。經大學士等議覆,令福建督撫妥議具奏。今據郝玉麟等奏稱:臺灣建城,工費浩繁,臣等再四思惟,或可因地制宜,先於見定城基之外,買備刺竹,栽植數層,根深蟠結,可資捍衛;再於刺竹圍內,建造城垣,工作亦易興舉等語。朕覽郝玉麟等所奏,不過慮其地濱大海,土疏沙淤,工費浩繁,城工非易,故有刺竹藩籬之議;殊不知城垣之設,所以防外患,如必當建城,雖重貴何惜。而臺灣變亂,率皆自內生,非禦外寇比,不但城可以不建,且建城實有所不可也。臺郡門戶曰鹿耳門,與府治近,號稱天險。港容三舟,旁皆巨石,峰稜如劍戟,舟行失尺寸,頃刻沉沒;內設砲臺,可恃以為固,其法最善。從前平定鄭克塽、朱一貴,皆乘風潮舟行入港,水高港平,眾艘奔赴,無所阻礙。大兵一入,即獲安平港之巨舟,賊無去路而撫其府市人民。南北路商賈一聞官軍至,絡繹捆載而來,相依以自保。物力既充,軍氣自倍。賊進不能勝,退無可守,各鳥獸散,終無所逃遁,故旬日可以坐定。向使賊眾有城可據,收府市人民財物以自固,大兵雖入,攻之不拔,坐守安平,曠日相持,克敵不易。蓋重洋形勢與內地異,此即明效大驗,固未可更議建制也。若謂臺灣築城,即以禦臺灣外寇,是又不然。從前兩征臺灣,皆先整兵泊舟於澎湖之南風澳,以候風潮之便,歲不過一時,時不過數日。若盜賊竊發,或外番窺伺,泊舟澎湖,用夕至而朝捕之。至南北二路,可通之地雖多,然如南路之蟯港,北路之八掌溪、海豐港、鹿仔港、大甲、二林、三林、中港、竹塹、蓬山,惟小船可入;其巨港大舟可入者,不過南路之打鼓、東港,北路之上淡水,其次則北路之笨港,鹹水港,去府治較遠,縱有外寇,亦不取道於此。備設砲臺,派撥汛兵,朝夕巡視,自足以資控禦。今郝玉麟等請於見定城基之外,栽種刺竹,藉為藩籬,實因地制宜,甚有裨益。其淡水等處砲臺,務須建造,各屬並應增修,不可惜費省工,或致潦草。應如何舉行之處,著郝玉麟、趙國麟妥協定議具奏。欽此』。續據該督郝玉麟等題准:臺灣府治自小北門起,至南水門止,俱屬沙土,堪以栽種刺竹。其西面一帶迫臨海濱,潮汐往來,難以種竹,應建大砲兩座。設立敵臺、城門、望樓等項。至府治西北一方,見有鎮營駐札營盤。惟東南一處,並未設立。議於大東門內設立營盤一處,小南門邊設立營盤一處,仍與各營盤一體因植刺竹。並南路之茄藤港等處,建砲臺十座。府治西面一帶砲臺空隙處所,設立木柵,以資捍蔽(咨稿)。



海會寺,郡北關外五里,原偽鄭別業。康熙二十九年,改為寺,近有僧。石峰壁間,多詠白菊句。張巡方有詩云:『歌罷蠻姬易梵腔,層樓煙際晚鐘撞。吟詩賭奕人稀到,閒煞孤僧白菊窗』。



竹溪寺,徑曲林深,溪山環拱,可稱勝致。寺門榜曰:「小西天」,距郡二里許。



夢蝶園在郡小南門外,漳人李茂春遯跡來臺,搆茅亭以名,今為法華寺。



李氏園在郡小東門外,近先農壇。李某築小亭曰「聚星」。綠疇四繞,青嶂當窗,臺地官僚省耕,皆憩於此。



·官制



巡視臺灣監察御史滿、漢各一員(康熙六十年設)。



提督學政(舊系臺灣道兼攝;雍正五年,改歸漢御史兼理)。



分巡臺灣道一員(兼督船政;舊為臺廈兵備道,兼理學政;康熙六十年,改為臺廈道,雍正五年,學政歸漢察院;雍正六年,改為臺灣道)。



知府一員(總匯四縣刑名、錢谷,兼支放兵餉,經理鹺政)。



臺防同知一員(專司稽查鹿耳門海口,兼督臺、鳳、諸三縣捕務)。



淡水同知一員(雍正元年添設,稽查北路,兼督彰化捕務;雍正九年,割大甲溪以北刑名錢谷歸理)。



澎湖通判一員(稽查船隻,管理錢榖,遇刑名事件,仍歸臺府審結;舊系巡檢所轄,雍正五年改設)。



臺灣縣知縣一員。



鳳山縣知縣一員。



諸羅縣知縣一員。



彰化縣知縣一員(雍正元年新設)。



臺灣府學教授一員,訓導一員(雍正十一年添設)。



臺灣縣學教諭一員,訓導一員(雍正十一年添設)。



鳳山縣學教諭一員,訓導一員(雍正十一年添設)。



諸羅縣學教諭一員,訓導一員(雍正十一年添設)。



彰化縣學教諭一員,訓導一員(雍正十一年添設)。



府首領官經歷一員(兼司獄務)。



臺灣縣縣丞一員(雍正九年,分駐羅漢內門,稽查地方)。



鳳山縣縣丞一員(雍正九年新設,分駐萬丹,稽查地方)。



諸羅縣縣丞一員(雍正九年新設,分駐笨港,稽查地方,兼查船隻)。



臺灣縣新港巡檢一員(稽查地方,兼查大港口船隻)。



鳳山縣淡水巡檢一員(稽查地方,兼查東港船隻)。



諸羅縣佳里興巡檢一員(分駐鹹水港,稽查地方,兼查船隻)。



彰化縣鹿子港巡檢一員(雍正九年新設,稽查地方,兼查船隻)。



彰化縣貓霧捒巡檢一員(雍正九年新設,稽查地方)。



淡水竹塹巡檢一員(雍正九年新設,稽查地方,兼司獄務)。



淡水八里坌巡檢一員(雍正九年新設,稽查地方)。



臺灣縣典史一員。



鳳山縣典史一員。



諸羅縣典史一員。



彰化縣典史一員(雍正元年新設)。(以上四員,俱隨堂司捕獄事務)。



文職共三十六員。



·營制



臺灣鎮標中、左、右三營:



掛印總兵官一員(駐札府治鎮北坊;雍正十一年,議准照山陝沿邊例,為掛印總兵,給方印);



中營中軍遊擊一員(駐府治中路口),守備一員(中營署右),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九百一十名;



左營遊擊一員(駐府治北路口),守備一員(駐鎮北坊),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九百三十名;



右營遊擊一員(駐府治南路口),守備一員(府治東門),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九百三十名。



臺灣城守營左、右二軍(雍正十一年添設):



參將一員(駐防府治北門內);



左軍守備一員(駐防岡山),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步戰守兵五百名;



右軍守備一員(駐防下茄冬),千總一員(駐防府治),把總二員,步戰守兵五百名。



南路營:



參將一員(駐防鳳山縣),都司一員(駐防下淡水),守備一員(駐防營後),千總三員,把總六員,步戰守兵一千五百名。



北路協標中、左、右三營(原止一營,雍正十一年分設):



副將一員(原系參將,駐札諸羅縣;雍正十一年改設,駐札彰化縣);



中軍都司一員(駐札彰化);



左營守備一員(駐防諸羅縣);



右營守備一員(駐防竹塹),千總六員,把總十二員,步戰守兵二千四百名。



淡水營:



都司一員(駐防淡水港),千總一員(駐防淡水港),把總二員,步戰守兵五百名。



安平水師協標中、左、右三營:



副將一員(駐札安平);



中營遊擊一員(駐防安平),守備一員(本營內),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八百五十名,戰船十九只;



左營遊擊一員(駐防安平),守備一員(本營內),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八百名,戰船十八只;



右營遊擊一員(駐防安平),守備一員(本營內),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八百五十名,戰船十九只。



澎湖水師協標左、右二營:



副將一員(駐札澎湖);



左營遊擊一員(駐防媽宮澳),守備一員(本營署東),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一千名,戰船十八只;



右營遊擊一員(駐防媽宮澳),守備一員(本營署東),千總二員,把總四員,步戰守兵一千名,戰船十八只。



武職共一百一十四員,步戰守兵共一萬二千六百七十名,戰船九十二只。



條例



康熙三十年奉旨:臺灣各官,自道員以下,教職以上,俱照廣西、南寧等府例,將品級相當現任官員內揀選調補,三年俸滿即升。



雍正七年議准:臺灣道、府、同知、通判、知縣到任一年,令該督撫於閩省內揀選賢能之員,到臺協辦,半年之後,回內地補用;政優者准加二級,稱職者准加一級。



雍正八年奏准:嗣後調臺各員,到任二年,該督撫另選賢能,赴臺協辦,半年之後,將舊員調回。



雍正十一年覆准:臺灣道員,准其照協鎮之例,三年報滿;知府、同知、通判、知縣,准其照參將等官之例,二年報滿;協辦人員,半年之後,令各員交代清楚,回至內地,該督撫照例察核,分別具題。如果實心辦理,地方寧謐,俱准以應升之缺即用。其道、府應升之缺,給咨赴部引見,候旨升用。同知、通判、知縣俱留於本省,遇有應升缺出,該督撫即行具題升補。



乾隆八年議准:嗣後臺灣府、廳、縣,准其照道員佐雜教職等官,一體三年期滿,報明該督撫照例具題,分別升用,免其留臺協辦。



又議准:臺灣訓導三年報滿,以縣丞、府經歷等官升用;如該員俸次應升學正、教諭,吏部截定俸次,該督撫挨次論俸升。



武職定例:總兵官三年俸滿,請旨陛見;副將三年俸滿,給咨引見;參將、遊擊、都司、守備,二年限滿,咨部推轉;千總、把總,三年限滿,赴省候文推補。其兵丁,由內地三年按班抽換,不准就地推補。



康熙六十年議准:嗣後文武大小官員,不許帶眷往臺。雍正十二年,總督郝玉麟奏准,調臺官員,年逾四十無子者,准其挈眷過臺。



·武備



雍正十一年,總督郝玉麟奏准:臺屬民壯,俱系無賴流寓之人,每多滋事,擾害良民。除原撥澎湖通判、臺灣府經歷、臺鳳諸彰四縣典史民壯共四十四名照舊存留供役外,其道、府、同知、知縣共民壯三百五十六名,悉行革退,編入保甲,將原給器械追繳貯官。即於鎮標營兵內酌量撥給道員二十四名、知府二十名、臺同知十五名、淡同知二十四名、臺鳳諸彰四縣各二十名,以資護衛巡查。



圖書編云:『澎湖遠在海外,內澳可容千艘,周遭平山為障,止一隘口,進不得方舟;令賊得先據,所謂一夫守險、千人不能過者也。矧山水多礁,風信不常,吾之戰艦難久泊矣,而曰可以攻者否也。往民居恃險為不軌,乃徙而虛其地;今不可以民實之明矣。若分兵以守,則兵分為弱,遠輸為貧;且絕島孤懸,混茫萬頃,脫輸不足而援後時,是委軍以予敵也,而日可以守者否也。亦嘗測其水勢,沉舟則不盡其深,輸石則難扞其急,而曰可以塞者亦非也。惟峻接濟之防,而敷陳整旅以需其至,則賊既失其所恃。詎能為久頓謀哉』?



東寧政事集云:『南路自大岡山以下,至下淡水瑯嶠社,北路自木岡山以上,至上淡水雞籠城,其間如鳳山、傀儡山、諸羅山、半線山,皆扼野番之衝,為陸汛所必防;如下淡水、硫磺溪、大線頭、鹿子港,皆當入海之道,為水汛所必守。至雞籠、淡水,乃臺灣極北之島,突處海中,毗連番社。後壟一港,與南日對峙,即興化港口也。後壠而上一百二十里為竹塹社,對海壇鎮;竹塹而上一百五十里為南嵌社,對峙關潼,即福州閩安港口。自南嵌至上淡水七十里,對北膠;淡水至雞籠三百里,對沙埕、烽火門,皆浙江省界也。大洋之外,紅夷出入之路,而又遠隔郡城,港道四達,往來一帆直上;偽鄭設重兵於彼,雖曰遠禦紅夷,實恐我師從福興分出以襲其後也。雞籠至閩安,不過七八更水程,若閩安、興化等港,聽商人往來貿易,非止利源通裕,萬一意外之警,則廈門,澎湖之師以應其前,福泉、興化之船以應其後,首尾呼應,緩急可恃』。



理臺末議云:『臺灣在福建之東南,地隔重洋,形勢延袤可至者,凡千六、七百里。外此則生番所居,與熟番阻絕,遠望皆大山疊嶂,莫知紀極,可以置而不議。府治南北,千有餘里,越港即水師安平鎮;又有七鯤身,沙線潮平,可通安平港內,為水師戰艘、商民舟楫止宿之地。港名鹿耳門,出入僅容三舟,左右皆沙石淺淤焉。此臺灣之內門戶也。衡渡至澎湖,島嶼錯落,有名號者三十六島。澎湖溝底,皆大石參錯,凡港泊有南風、北風二者殊澳。此臺灣之外門戶也。然臺灣之可通大舟者,尚有南路之打鼓及東港,北路之上淡水,凡三處,而惟上淡水可容多船,港門為正也。其可通小船者,尚有南路之蟯港,北路之鹹水港及八掌港、笨港、海豐港、鹿子港、大甲西、二林、三林、中港、竹塹、蓬山,凡十二處;而笨港並有小港可通鹿耳門內,即名馬沙溝是也。總之,臺灣三路俱可登岸,而惟鹿耳門為用武必爭之地者,以入港即可以奪安平而抗府治也。奪安平則舟楫皆在港內,所以斷其出海之路;抗府治則足以號令南北二路,而絕依附之門。故一入鹿耳門而臺灣之全勢舉矣。或云,鹿耳門為天險門戶,而又上設砲臺,防亦密矣;萬一攻之不入,兵法有攻堅,而瑕者亦堅,其謂之何?不知由北路之上淡水進兵,所謂行師如過於衽席之上者,謀非不臧也;而不知由北路進兵,則其勢主緩,則必以眾而臨寡,以強而並弱;由鹿耳門而進兵,則其勢主捷,捷則有以反主客之形,成控制之師;而且安平不據,澎湖尚孤,彼賊徒者急而揚帆,不無他虞也。是故覘臺灣之形勢,而必講明於得入鹿耳門之要為最急』。



臺灣水陸制兵盈萬,費綦重矣。乃澎湖、安平之兵居其半,水師汛重,不容以核減;臺灣之兵居其半,陸路汛廣,又不得不議增。然有可節省之道、至便之術,亦持籌者所必講也。臺灣原有官莊,即可為屯田,其佃即可為屯兵,不過加以訓練,明其節制,或仿古者耕七調三,或立在要地屯守,寓兵於農之中,非特兵無跋涉、歲免度支已也。歷觀名臣奏議,所用守邊之眾,多取土著,以土著宜於水土,明於地勢,而又欲自保其身家,則守禦必周。且聞名將用兵,有取農人,號為生力兵,則以性質椎魯,手足強健,雖風雨奔馳,可無倦乏耳。今議舊設制兵,仍用內地更代,增設之兵,就臺另立屯田,可以相資,則兵力愈強而巡防彌周矣』(同上)。



『陸師重馬力,水師重舟力。戰陣之時,務爭上風。而運轉不靈,不能占居上風;壓持不重,或反退居下風。此雖人力,全在良舟。然匠人為舟,固守繩尺,及駕中流,而快利遲鈍之用乃見。同時發棹,而前後入港之日頓殊者何也?蓋木之本質不類(如鹽木為柁,遇波濤乃不搖動,餘則否),輕重亦異(木老則堅而重,否則輕),必得良材輕重配合,如人一身筋骨相配,然後善於運動也。故水師必講於造舟者,此其一也。水師之灣泊,猶陸師之安營。凡水師不能於外洋覓戰,皆於近港交鋒,所以灣泊之處,即是戰爭之場。我舟先至,利在居要以爭上風。然風信難憑,透發之後,往往轉變,先要泊穩。倘一澳中有南風澳、北風澳不同,則寧泊南風澳以待。此又老將之持重,不可執一而論也。故水師必明於灣泊者,此其一也。水師之入港,猶陸師之克城。凡港門為賊所守,而險隘尤為賊所持。兵法有挾制其險、而攻其虛之說,以險處多虛,故險可制而虛可攻耳。故水師必詳於入港者,此其一也。此水師之大概也。而其要在機:曰扼要,曰伺隙,曰察變,曰虛中四者。夫扼要則握其權矣,伺隙則分其力矣,察變則奪其守矣,虛中則避其害矣。此所以能於衽席之上以過吾師,克期取敵無疑也。要而言之,師之用在舟,舟之用在水,水之用在風。舟與師相習,風與水相遭,其用在於變而通之以盡利,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同上)。



·船政



臺海使槎錄云:『臺澎各標營船,初俱分派通省內地廳員修造。康熙三十四年,改歸內地州縣。其尚可修整而不堪駕駛者,內地之員辦用工料,赴臺興修。迨按糧議派,臺屬三縣亦分修數只,此非偏庇臺屬,以內地各廠,員多力分,工料俱便,不煩運載,可以克期報竣。後定在近道府監修,統計閩省船隻,勻派通省道府。乃將臺澎九十八船內,派臺灣道、府各十八只,餘俱派入內地。既而仍歸內地修造,惟未至朽爛而不堪駕駛者,留臺修補。至康熙四十四、五年間,仍俱改歸臺屬,而派府船數倍於道,令其與福州府分修。議於部價津貼運費外,每船捐貼百五十金,續交鹽糧廳代修其半,道鎮協營廳縣共襄厥事。迨後專責知府,並將道船亦歸於府。雍正三年,兩江總督查弼納題准設立總廠於通達江湖之所,百貨聚集,鳩工辦料,均屬省便。每年派道員監督領銀修造,再派副將或參將一員公同監視,務節浮費,均歸實用。部價不敷銀兩,歷來州縣協貼,仍應如舊。復經總督滿保會題,將臺澎戰船九十八只,於臺灣設廠,委令臺道臺協監督修造。於是各船盡歸臺廠,而道協之責任重矣』。



條例



購造海船,先赴各該縣報明,驗量樑頭長短廣深,填明印烙,取澳里族鄰行保結狀,給照聽其出洋貿易。



商船自廈來臺,由泉防廳給印單,開載舵工水手年貌,並所載貨物,於廈之大嶝門,會同武汛照單驗放。其自臺回廈,由臺防廳查明舵水年貌及貨物數目,給印單,於臺之鹿耳門,會同武汛點驗出口。臺廈兩廳,各於船隻入口時查驗。進港如有夾帶等弊,即行查究。其印單彼此移銷,如有未到及印單久不移銷,移行查究。



商船自臺往廈,每船止許帶食米六十石,以防偷越,如敢違例多帶米谷,嚴加究處。



淡水舊設社船四只,舉淡水莊民殷實者詳明取結,赴漳泉造船給照,在廈販買布帛煙茶器具等貨,來淡發賣。即在淡買米粟回棹,接濟漳泉民食。雍正元年,增設社船六只。乾隆八年,定社船十只,每年九月至十二月來淡一次,回棹帶米出口,餘月赴鹿耳門貿易。九年,定臺道軍工所辦大料社船,配運赴廈,再配商船來臺交廠。自九月至十二月止,不限次數,聽其往淡。



商船撥運內地兵米,及採買平糶米榖,大船配載三百石,次大二百五十石,大中二百石,次中一百五十石,下中一百石,小商船免配。每石腳價銀六分六釐零。遇起運之時,當堂拈鬮值何處。如福州府屬及南澳等處,交卸給免單二張;興、泉、漳等屬,交卸給免單一張。俟該船下次入口,將免單呈繳,免其配運。



海洋禁止偷渡。如客頭包攬偷載,為首者發邊衛充軍,為從者減一等,杖一百、徒三年。澳甲、地保及船戶、舵工知而不舉,亦照為從例,均不准折贖。偷渡之人杖八十,遞回原籍。乾隆元年,王水提郡奏准:偷渡船戶,照為首客頭例發邊衛充軍,所得贓銀照追入官。該地方官弁踈從偷渡人數至十名以上者,專管官罰俸一年,兵役各責二十;至踈縱偷渡人數至數十名者,專管官降一級,兵役各責三十。



·田賦



臺地田園,十分曰一甲。每甲東西南北四至各二十五戈。每戈長一丈二尺五寸。其丘塅之方圓曲直寬狹不等,則計尺寸折算。雍正九年,定凡七年以後新墾田園,援照同安下沙則例,化甲為畝,每甲折內地弓步計一十一畝三分零。



臺、鳳、諸、彰四縣及淡水廳徵粟,惟澎湖廳地種徵銀。舊額通臺賦役規則:上則田每甲徵粟八石八斗,園每甲徵粟五石;中則田每甲徵粟七石四斗,園每甲徵粟四石;下則田每甲徵粟五石五斗,園每甲徵粟二石四斗。



諸羅雜誌云:『臺灣田賦,自紅毛至臺,就中土遺民令之耕田輸租,以受種十畝之地名為一甲,分別上中下則徵粟;其坡塘堤圳脩築之費,耕牛農具耔種,皆紅夷資給,故名曰「王田」。及偽鄭攻取其地,向之王田,皆為官田,耕田之人皆為官佃,輸租之法,一如其舊。偽鄭宗黨及文武偽官與士庶之有力者,招佃耕墾,自收其租,而納課於官,名曰「私田」。所用官斗,較中土倉斛每斗僅八升。其餘鎮營之兵,就所駐之地,自耕自給,名曰「營盤」。及歸命後,官、私田園,悉為民業,酌減舊額,按則勻徵。既以偽產歸之於民,而復減其額以便輸將,誠聖朝寬大之恩也』。



臺灣志略云:『雍正九年,定自七年開墾及自首升科者改照同安則例,化一甲為十一畝三分零,計畝徵銀,仍代納以粟。上田每畝徵銀八分五釐三毫四絲(以銀三錢六分折粟一石),米六合九抄五撮(一米納二粟),合計每甲輸粟二石七斗四升有奇。中田每畝徵銀六分五釐八毫八絲四忽,米三合八抄七撮,合計每甲輸粟二石八升有奇。下田每畝徵銀五分七釐五毫五絲(不征秋米),合計每甲輸粟一石七斗五升有奇。上園照中田,中園照下田,下園每畝徵銀五分六釐一毫八絲(不征秋米),合計每甲輸粟一石七斗一升有奇,照下田少差。新則較輕,舊則不啻數倍。統計通府歲征正供額粟一十七萬零十二石一斗二升零。每粟一石,徵耗粟一斗,折納銀五分。其正供額粟,支納全臺十五營兵米四萬四千八百五十一石八斗,折粟八萬九千七百三十石六斗。又例運福、興、泉、漳四府平糶。乾隆六年奏准改運粟七萬零二百八十七石零二升,班兵眷米粟二萬二千二百六十石,金廈兵米粟二萬三千九百五十二石。又例運督標兵米折粟一萬五千五百七十石。計全臺征收粟數,尚不敷起運粟五萬一千七百八十七石五斗,每年將運糶四府粟價發臺,每石價銀四錢五分,分給四縣並淡防廳糴補足額。其耗粟所折之銀,與人丁餉稅、官莊各耗羨暨並封戥頭,皆解充各衙門養廉及津貼船工公費。以上六項銀粟,惟綜核現在之數,並統計兩廳四縣之額,至或多或寡,各屬之因地制宜,有定規焉』。



戶丁(民丁共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番丁共六千八百三十八)



康熙二十三年題准:臺灣每丁徵銀四錢七分六釐。五十二年恩詔:以五十年丁冊定為常額,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乾隆元年上諭:『朕愛養元元,凡內地百姓與海外番民,皆一視同仁,輕徭薄賦,使之各得其所。聞福建臺灣丁銀一項,每丁徵銀四錢七分,再加火耗,則至五錢有零矣。查內地每丁徵銀一錢至二錢、三錢不等,而臺灣加倍有餘,民間未免竭蹶。著將臺灣四縣丁銀,悉照內地之例,酌中減則,每丁徵銀二錢,以紓民力。從乾隆元年為始,永著為例』。



乾隆二年上諭:『聞臺地番黎大小計九十六社,有每年輸納之項,名曰「番餉」,按丁徵收,有多至二兩、一兩有餘及五、六錢不等者。朕思民番皆吾赤子,原無歧視,所輸番餉,即百姓之丁銀也,著照民丁之例,每丁徵銀二錢,其餘悉行裁減。該督撫可轉飭地方官出示曉諭,實力奉行,務令番民均沾實惠。又聞澎湖糧廳、淡防廳均有額編人丁,每丁徵銀四錢有零,從前未曾裁減,亦著照臺灣四縣之例行』。



·鹽課



臺灣府鹽埕二千七百四十四格,諸、彰、淡、澎均無。鹽埕俱在臺、鳳二縣,共征銀二千四百三十六兩一錢四分三釐零。



臺灣志略云:『臺地自入版圖之後,鹽皆居於民曬、民賣,其鹽埕餉銀,由臺、鳳兩邑分徵批解。緣民曬、民賣,價每不平,雍正四年四月內歸府管理。其鹽場分設四處。洲南、洲北二場,坐落臺邑武定里;瀨南一場,坐落鳳邑大竹橋莊;瀨北一場,原坐落鳳邑新昌里,今割歸臺邑管轄。四場曬丁計三百三十五名。洲南場設巡丁八名,洲北場設巡丁十名,瀨南場設巡丁四名,瀨北場設巡丁六名,晝夜巡邏。每場設管事一人,派家丁一人專司稽查,以防透漏。夏秋雨水,鹽埕泥濘,不能曬鹽,惟春冬二季,天氣晴爽,方可收曬。四場鹽埕共二千七百四十四格,每埕所出之鹽,盡數用制斛盤量收倉,每月照數給價,曬丁收領。洲南、洲北、瀨北三場,每交鹽一石,給定價番廣銀一錢二分;瀨南一場所出之鹽,粒碎色黑,遜於他場,每交鹽一石,給定價番銀一錢。計四場收入倉鹽,每年約九萬、十萬、十一萬不等。府治內設鹽館一處,聽各縣販戶、莊民赴館繳課領單。每鹽一石,定課價番廣銀三錢,腳費銀三分。執單赴場支鹽,各處運賣。每年約銷八、九萬石不等。所賣鹽銀,除每月支發鹽本及各場館辦事人役工食外,餘悉存貯府庫,按月造冊申報』。



·水陸餉



正供之外,又有水陸餉。水則有港潭、魚塭、採捕船、網、罟、縺、■〈罒上令下〉、■〈糸袞〉、蠔箔、罾、滬、烏魚旗等名,陸則有瓦厝、茅厝、蔗車、牛磨、糖廍、番檨宅、檳榔宅、瓦■〈陋,石代阝〉磘、菜園等名。其徵銀:採捕小船,計載樑頭,每擔徵銀七分七釐;杉板船,每只徵銀四錢二分;港潭則論地之大小,徵銀一百以上及四、五十兩不等;塭大者徵銀四、五十兩不等,小者不過幾兩;網每張徵銀三兩五錢,小網不等;罟每張徵銀一十一兩七錢六分,小罟不等;縺、■〈罒上令下〉、■〈糸袞〉、蠔箔,俱每條徵銀五兩八錢八分;罾每張徵銀四兩二錢,小罾不等;烏魚旗每枝徵銀一兩零五分;滬每口徵銀八錢四分;瓦厝、茅厝,臺邑因偽鄭之舊,今亦變通,餘無徵銀;牛磨、蔗車、糖廍,每張徵銀五兩六錢;檳榔、番檨、菜園、瓦磘,每宅徵銀幾兩不等。統計徵銀七千八百三十三兩零。



乾隆二年上諭:『朕查閩省澎湖地,系海中孤島,並無田地可耕,附島居民,咸置小艇捕魚,以餬其口。昔年提臣施琅倚勢霸佔,立為獨行,每年得規禮一千二百兩。及許良彬到任後,遂將此項奏請歸公,以為提督衙門公事之用。每年交納,率以為常。行家任意苛求,漁人多受剝削,頗為沿海窮民之苦累。著總督郝玉麟宣朕諭旨,永行禁革。其現在捕魚船隻,飭令該地方官照例編號,稽查辦理。此項漏規,既經裁除,若水師提督衙門有公用必不可少之處,著郝玉麟將他項銀兩酌撥數百金補之』。



赤嵌筆談云:『臺邑額載厝餉、磨餉二項,俱始於偽鄭。志載瓦厝、茅厝共徵銀一千二百四兩零。數十年來,有片瓦寸草俱無,子姓零落,及孤寡不能自存者,亦必按冊拘追。而大井頭一帶,行店碁布,終歲不出分文。雍正元年五月,所司查驗府治房店,將破壞瓦厝、茅厝悉為開除,凡得大瓦厝七千零七十四間、小瓦厝一千七百零三間,小者每間折半科算,共七千九百二十五間;半額餉勻攤,每間一錢五分一釐九毫有奇。每戶給以餉單,如倒壞無存者,許執單繳驗註銷,另查新屋頂補。磨三十首,共額徵銀一百六十八兩;除磨壞人亡者無從追比,現徵十九首,官年賠解十一首。即十九首內,實在開市者不及十首,餘皆牛磨倒壞,按冊問賦,與厝餉等。而近年新開磨戶,悉投營弁,以開則完銀,不開即止。今各戶給以照單,按月照數勻徵,將前項變為活餉,可以足額』。



·官莊



官莊向系武職駐防守土,給工招墾;亦有閩粵寓民,互相爭闢,投獻武職大員,所有田地,名曰「官莊」。雍正元、二年間,將此題報歸公。現在歲徵銀三萬零五百六十餘兩,以充內地各官養廉之項。



乾隆九年上諭:『外省鎮將等員,不許在任所置立產業,例有明禁。在內地且然,況海外番黎交錯之地?武員置立莊田,墾種取利,縱無佔奪民產之事,而家丁佃戶,倚勢凌人,生事滋擾,斷所不免。朕聞臺灣地方,從前地廣人稀,土泉豐足,彼處鎮將大員,無不創立莊產,召佃開墾,以為己業。且有客民侵佔番地,彼此爭競,遂投獻武員,因而踞為己有者;亦有接受前官已成之產,相習以為固然者。其中來歷總不分明,是以民番互控之案,絡繹不休。若非徹底清查,嚴行禁絕,終非寧輯番民之道。著該督撫派高山前往,會同巡臺御史等一一清釐。凡歷任武職大員創立莊產,查明並無侵佔番地,及與民番並無爭控之案者,無論系本人子孫及轉售他人,均令照舊管業外,若有侵佔民番地界之處,秉公清查,民產歸民,番地歸番,不許仍前朦混,以啟爭端。此後臺郡大小武員,創立莊產,開墾草地之處,永行禁止。倘有托名開墾者,將本官交部嚴加議處,地畝入官。該管官通同容隱,並行議處』!





卷二



漢俗(內地習見者不錄。計八條)



番俗(計三十條)



臺卉(計三十二條)



臺果(計十四條)



臺蔬(計四條)



臺木(計六條)



臺竹(計四條)



臺草(計六條)



臺禽(計八條)



臺獸(計五條)



臺鱗(計八條)



·漢俗(內地習見者不錄。計八條)



竊花



正月元夜,未字之女偷折人家花枝、竹葉,為人詬詈,謂異日必得佳婿。范巡方咸有詩二截:『女郎元夜踏蒼苔,攀折青枝笑落梅。底事含羞佯不釆?月明犬吠有人來』。『難將心事語人知,暗祝燈前有所思。為是傾城顏色好,不教開到落花時』。



蒙面



臺俗:婦女靚妝入市,無肩輿,以傘蒙面而行,時伸時縮,以窺行人。張巡方湄有詩云:『香車碧■〈忄憲〉厭紛紜,擁蓋微行擬鄂君。一隊新妝相掩映,紅蕖葉底避斜曛』。



送檳榔



臺地閭里詬誶,輒易構訟,親到其家送檳榔數口,即可消怨釋忿。張巡方有詩:『睚毗小忿久難忘,牙角頻爭雀鼠傷。一抹腮紅還舊好,解紛惟有送檳榔』。



騎犢



臺牛健者善跑。擇黃犢之膔壯者飾以鞍轡,騎之,日可行百里。張巡方有詩:『金勒籠頭錦轡紆,追風犢子抵神駒。晴郊鞭影搖山綠,寫出亟關老子圖』。



衣服



羈臺遊徙,衣服不衷;褲露衣衫外曰「龍擺尾」,襪不擊帶、脫落足面曰「鳳點頭」。擔夫、輿隸,雲履,綢衫,服勞任役,殊不雅觀。張巡方有詩:『鳳頭龍尾好衣裾,錦繡偏諸謝不如。若使賈生來此地,未知流涕更何如』!



祝七娘



七夕為乞巧會,家家設牲醴、果品、花粉之屬,夜向簷前祝七娘壽。或曰魁星於是日生,士子為魁星會,竟夕歡飲。張巡方有詩:『露重風輕七夕涼,魁星高讌共稱觴。幽窗還聽喁喁語,花果香燈祝七娘』。



盂蘭會



中元醵金為盂蘭會,延僧作道場,陳設豬羊肉飯、餑餑餅果等,費金數十,堆積如山。僧甫登壇施食,眾擁紛搶,謂之「普度」。夜分放水燈,謂「水陸會」。六巡方十七有詩:『楚人尚鬼習相仍,高會盂蘭放佛燈。釋氏金蓮三十里,石家銀燭百千層。獨醒難挽浮靡俗,空色渾疑清淨僧。最怪莊嚴成劫奪,肉山還有酒如澠』。



焚紙虎



除夕殺黑鴨以祭神,謂之「壓災」。為紙虎實以鴨血,燒之門外。范巡方有詩二截:『階前金薄印於菟,燃火燒香達九衢。好趁春前辟虛耗,新年事事要懽娛』。『死虎猶能致毒龍,精誠大府慰三農。閭閻莫怪還驅鬼,壓煞迎神重季冬』。



·番俗(計三十條)



番寮



番屋築基五、六尺高,以木結成椽桶,蓋以小茅,合兩大扇為屋,狀如覆舟;廣二丈餘,長數丈,簷深垂地,前後開門,繪雕髹漆。夫妻子女,同聚一室,潔淨無塵。黃巡方叔璥有詩:『剉竹為椽扇縛茭,空擎樑上始編茅。落成合社欣相賀,席地壺漿笑語高』。



耕田



番俗以女承家。凡耕作皆番婦,備嘗辛苦,或襁褓負子扶犁;男則僅供饁餉。范巡方有『水田黎婦盡春耕』之句。



禾間



番寮前後架小竹屋,收成貯榖,曰「禾間」。其粟名「倭」,粒大而性粘似糯米。張巡方有詩:『流珠炊玉食維艱,終歲勤劬敢務閒?生計只知依稼穡,一枝棲息號禾間』。



舂米



番無碾米之具,以大木為臼,直木為杵,帶穗舂令脫粟,計足供一日之食。男女同作,率以為常。夏巡方之芳有詩:『杵臼輕敲似遠砧,小鬟三五夜深深。可憐時辦晨炊米,雲磬霜鐘咽竹林』。



製酒



番酒凡二種。一、番女以口嚼米為曲,和蒸飯調勻置缸中,旬日發氣,取出攬水,名「姑待」,遇婚姻、築舍出飲。一、將糯米蒸熟,拌曲,入篾籃,置甕口,津液下滴,藏久,色味香美,遇貴客始出以待。張巡方有詩二句:『玉蛆滿甕新醅熟,滴滴流芬齒頰中』。



織布



番婦機杼,以大木如栲,鑿空其中,橫穿以竹,纏經於上,刓木為軸,繫於腰間,夾竹穿梭。以苧絲染茜草合鳥獸毛織帛斑斕,名「達戈紋」。又以絲線伴紅呢絨織手巾等,極精緻。范巡方有『蓬麻茜草能成錦,何必田園定種桑』之句。余亦有絕句:『斫木為機似月圓,橫穿翠篠夾絲纏。摻摻巧織戈紋錦,斑駁爭絝柿蒂鮮』。



衣服



番男女向皆裸體跣足。女衣烏布短衣曰「嗯■〈口六〉」,用青布裹脛曰「沙里樂」。男以布四尺蔽下體曰「踏畢」,亦有著鹿皮以達戈紋緣領者。張巡方有詩:『烏衣漸易裸人風。尺布為褌犢鼻同。可但鹿胎花簇簇,達戈紋錦手裁工』。



穿耳



番喜大耳垂肩,以博婦歡。自幼鑽耳,貫以竹圈、螺殼,漸大如盤,傅以白粉,取飾觀也。又束髮為三丫或雙角,插雞尾,近風搖颭。張巡方有詩:『垂肩粉耳大如盤,貫竹填螺取次寬。丫角髻邊風不定,翩■〈■〈遷,去辶〉羽〉五色鬥雞翰』。



篐腹



番尚腰小,以利疾走。幼時即細竹編如籬,闊三寸,長與腰齊,圍繞束之,使有力善走。張巡方有詩:『競誇麻達好腰圍,健足凌空捷似飛。薩鼓鑑鏘聲近遠,輕塵一道走差歸』。



文身



番俗裸體為飾,以針刺膚,紋如臺閣及花鳥、蟲魚之狀,漬以墨汁;社中以此推為雄長,番女以此願求婚媾。黃巡方有詩:『絕島中華古未通,生來惟鬥此身雄。獨餘一面猙獰外,人鳥樓臺刺自工』。



口琴



削竹片如紙薄,長四、五寸,以鐵系環其端,啣於口吹之。又有似琴,大如拇指,長四寸,窪其中二寸,釘以銅片,另繫一柄,以手按循唇探動之,其聲娓娓。麻達於月夜吹行,社中番女悅則和之,情款私通。余有詩:『宛如私語夜深深,別樣絲桐別樣音。齒頰低微音韻渺,雄鳴雌和月陰輕』。



牽手



番已娶者名「暹」,調姦有禁;未娶者名「麻達」,則不忌。番女未嫁者曰「麻裏氏冰」,及笄,居小寮,任自擇配。麻達夜以口琴、鼻簫挑之,意悅野合,告父母成牽手焉。亦有用螺錢為定。張巡方有詩:『定情雖假白螺錢,麻達歌諧禮數捐。幾處社寮清月夜,鼻簫吹徹手隨牽』。



贅婿



番重生女,贅婿於家曰有賺,生男出贅於人曰無賺,蓋以女配男,承接宗支也,故一再傳而孫不識祖。以故番人無姓氏,祖孫同名。張巡方有詩:『瓜瓞移根自剪劖,家家秦贅俗同諳。再傳儘使孫忘祖,有賺惟知女勝男』。



鑿齒



番俗:男女成婚後,各折去上二齒,彼此易藏。配合已久,造高架坐婦於上,迎諸社中,以示終身不易。孫司馬元衡有『狫蠻鑿齒喪其親,爾蠻鑿齒媾其姻』之句。



浴兒



番俗:初產,母親攜所育嬰兒同浴於溪,不怖風寒;有病不知醫藥,輒浴於河,言大士置藥於水以濟男女。張巡方有詩:『浴川女伴不知寒,綠水鸕鶿雪影翻。見說生雛才墮地,波池堪作浴兒盤』。



布床



番人每以布毯纏兩樹間,酣寢其上,不畏風露。張巡方有詩:『一枕鼾齁樹杪眠,從來木處不曾顛。此中風味人知少,蝴蝶南柯夢竟全』。又婦育兒,以大布為襁褓;有事耕織,則繫布於枝椏若懸床然,風動枝葉颯颯,酣睡其中,不顛不怖。余有詩:『何事番兒不畏寒,布床高挂椏枝端。風吹木葉聲蕭瑟,好似嬰孩熟睡殘』。



番戲



番俗:成婚後三日,會親宴飲,各婦艷糚赴集,以手袓挽,面相對,舉身擺蕩,以足下軒輊應之,循環不斷,為兩匝圓井形,引聲高唱,互相答和,搖頭閉目,備極媚態。范巡方有詩二截:『連臂相看笑踏歌,陳詞道是感恩多。劇憐不似弓鞋影,一曲春風奈若何』。『妙相天魔學舞成,垂肩瓔珞太憨生。分明即是西番曲,齊唱多羅作梵聲』。諸羅周令鍾瑄有五絕:『蠻姬兩兩鬥新糚,蹀■〈薛〉花陰學舞娘。珍重一天明月夜,春來底事為人忙』。『不掄檀板不吹笙,一點鉦聲一隊行。氣味何如初中酒,山花翠羽鬢邊橫』。『聯翩把軸自歌呼,別樣風流絕世無。番調可知輸白雪,也應不似潑寒胡』。『野氣森森欲曙天,維摩新病未成眠。空餘無恨羅伽女,亂把天花散舞筵』。『一曲蠻歌酒一卮,使君那惜醉淋漓。但令風物關王會,我欲從今學畫師』。



鞦韆



番女有緲綿氏之戲,即鞦韆也。以緲為飛,以綿氏為天,以為飛天耳。風和景明,招邀同伴,椎髻盤花,靚妝麗服,纍纍相比,歡呼遊戲。臺人有『雲靄碧梧飛彩鳳,花移丹桂下姮娥』之句。



戲毬



番眾不知年月,以谷熟為一歲,月圓為一月。嘗以藤絲編為毬,會社眾為蹋踘之戲,與鞦韆為樂。張巡方有詩:『藤毬擲罷舞鞦韆,世外嬉怡別有天。月幾回圓木幾熟,歲時頻換不知年』。



走差



番麻達走差,腕帶鐵釧,手背繫銅瓦,狀如新荷葉,名「薩鼓宜」;展足疾走,以瓦扣釧,如鳴小鐘,一步一擊,不疾不徐,遠聞數里焉。余有詩:『狀似捲荷四寸長,手環相擊響丁當。不疾不徐音鏗爾,遠韻清微勝鼓簧』。



浴川



番婦日往溪潭,盥頮沐浴,女伴牽呼,拍浮蹀躞,謔浪相嬲,雖番漢聚觀,無所怖忌。臺人有『浪映桃腮花片落!波搖粉臂玉魚遊』之句。郁永河有詩:『覆額齊眉繞亂莎,不分男女似頭陀。晚來女伴臨溪浴,一隊鸕鶿漾綠波』。



放手



夫妻反目離異曰「放手」。男離婦,必婦嫁而後再娶。婦離男,男未娶不得別嫁。違則罰酒粟牛只若干。張巡臺有詩:『反目還將放手稱,牽手挈酒痛交懲。何如白首期偕老,高筏迎歸耀彩繒』。



遊車



番以刺桐花開為年。每當花紅草綠之時,整潔牛車,番女盛妝出遊,所戴紗頭篐名「答答悠」,瑪瑙珠名「賓也珠」。行人有稱其艷冶者,則男均悅以為快。張巡方有詩:『包練衣衫最麗都,換年風景野花敷。金藤耀首新妝裹,答答偏宜賓也珠』。



捕鹿



番捕鹿曰出草。於八、九月間,聽鳥聲以定吉凶,吉則往,凶則退。捕時集眾番各持器械,帶獵犬逐之,以鹿善抵也。張巡方有詩:『出草東郊徑路深,枝頭鳥語最關心。幾聲啁哳宛如訴,不似黃鸝俱好音』。



捕魚



番社頗精於射,又善用鏢鎗捕魚。於清水處,用竹籠套於右胯,眾番持鏢從上流敺打,扣魚籠內,以手取之。張巡方有詩:『抵須設網與操舟,撐突清溪截上流。發發游魚齊入手,筠籠頃刻百千頭』。



渡水



溪深水汨,編藤繫兩崖之樹以當橋,左右另繫一藤,高出橋三尺許,兩手扶之以行。張巡方有詩:『攀枝已訝眾猱升,渡水驚牽百丈藤。真見飛行都絕跡,西京那數戲橦緪』。



懸顱



傀儡生番,野性難馴,每於林木藂茂處殺人,割截頭顱,剝去皮肉,飾之以金,懸列戶內,誇示其眾,以數多者為雄長。張巡方有詩:『傀儡山深惡木稠,穿林如虎攫人頭。群兇社裏誰雄長?茅宇新添金髑髏』。



社學



習紅毛字者曰「教冊子」。用鵝管濡墨橫書,自左而右,所以登記錢谷出入。今設社學,延師教訓,有默寫四子書、背誦毛詩者。張巡方有詩:『鵝筒慣寫紅夷字,鴃舌能通先聖書。寧馨兒童真拔俗,琅琅音韻誦關睢』。



迎使



巡使按年巡歷南北二路,撫賞番黎。凡至一社,土官婦女,遠迎馬前,跪獻都都,意頗誠切。黃巡方有詩:『沙轆行來界北邊,裸人雖陋意殊虔。官廚未識都都味,首頂磁盤眾婦先』。



賞番



官長至社,番婦數十人,身著鮮衣,項挂瑪瑙珠曰「衣堵」,螺錢曰「眉打喇」,挽手合圍,蹋地而歌,逐隊跳舞,官賞之酒,連釂不醉。張巡方有詩:『領懸文石間雕螺,連臂唉噫蹋地歌。簇錦圍中看賜酒,累觴未覺醉顏酡』。



·臺卉(計三十二條)



七里香



七里香,木本,花叢生,如緋珠,婆娑可愛,五瓣,色白,香氣濃郁,能辟瘴氣。所種之地蠅蚊不生。一名瓊花,又名瑒花,又名玉蕊,又名山礬,又名春桂。六巡方有詩:『雪魄冰姿淡淡妝,送春時節弄芬芳。著花何止三回笑,惹袖猶餘半日香。竟使青蠅垂翅避,不教昏瘴逐風狂。靈均莫謾悲蘭茞(音齒,香草),正色宜令幽谷藏』。范巡方詩:『翠蓋團團密葉藏,繁花如雪殢幽芳。分明天上三株樹,散作人間七里香。丹桂婆娑猶入俗,繡球攢簇太郎當。何如瓊島嫣然秀,釆掇還傳闢瘴方』。又有六絕句:『唐昌(觀名)玉蕊無蹤跡,后土(廟名)瓊花再見難。官閣猶餘春桂影,婆娑長得月中看』。『小葉茶蘼一丈餘,花開五出襲瓊琚。生憐青瑣無消息(香山玉蕊花詩:不緣啼鳥春饒舌,青瑣仙郎那得知),難覓吹簫紫鳳車(張文昌玉蕊詩:五色雲中紫鳳車,尋仙來到洞仙家)』。『瑤臺原不在人間,素艷何來綠玉鬟。長見蕊珠宮裏雪,只緣地近補陀山(補陀山猶言白花山)』。『聚仙也合依稀似,玉質濃香總不同。欲向通明上封事,彈文先斥妒花風』。『幸留七里香名在,認取山礬為寫真。寄語世人休聚訟,冰姿原不藉前塵』。『瀛壖合是洞仙家,宴賞貪看玉樹花。賦罷新詩消受得,春風何處七香車(劉賓客玉蕊詩:玉女來看玉樹花,異香先引七香車)』。莊觀察年二律:『鈴閣清嚴碧檻涼,一叢玉蕊正芬芳。瓊姿乍怯秋初雨,花氣渾同夜合香。繡斧筵前歌白雪,銀鬟窗外舞霓裳。擎杯細把山礬嗅,沁我詩腸潤酒腸』。『密葉繁葩綠玉叢,朝霞掩映雪■〈王靈〉瓏。唐昌觀裏依稀似,后土祠邊想象同。滿砌花飛驚積霰,隔鄰香透趁微風。三年海外埋芳信,此日開筵興不窮』。余有四絕:『飄然玉質森森秀,別有幽香到小庭。不用嬌容教傳粉,逢君一見自娉婷』。『素華真可勝梅妝,點點瓊葩點點芳。翠葉繽紛懷潔白,濃香暗惹綠衣郎』。『蘊抱冰心此一方,不教蜂蜨逐花狂。瓊姿本是神仙骨,肯作人間賈女香』。『香聞七里玉玲瓏,月色平林和露瀜。玉女原來看玉樹,一般清白煦春風』。



刺桐



刺桐花,木本,葉似桐而幹多刺。二、三月間,花開殷紅。泉州志云:『刺桐先葉後花,則五穀豐』。又土人傳: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之亂,刺桐無一著花者。丁晉公謂有詩:『聞得鄉人說刺桐,花如後發始年豐。我今至此憂民切,只愛青青不愛紅』。孫司馬有二絕:『春色燒空白海涯,柳營繞遍到山家。崑崙霞吐千層艷,華嶽蓮開十丈花』。『百朵紅蕉簇一枝,偶然著葉也相宜。煙籠絳羽鸚哥舞(雲南稱為鸚哥花),信是春城火樹奇』。



頳桐



頳桐花,草本,高不盈丈,葉似桐,花紅如火,一穗數十朵,五月盛開。土人於競渡時各採數枝插缾,又名龍船花。開至隆冬不止。結子,色藍,子老而花未凋。六巡方有詩:『枝柔葉厚碧痕濃,色艷還看花發重。朱萼臨風迷紫蝶,丹鬚和露抱黃蜂。剪殘紅錦枝頭見,敲碎珊瑚月下逢。好是年年誇競渡,鮮妍如火映魚龍』。



扶桑



扶桑花,木本,似木槿而四時著花,有紅、黃二色,光彩陸離;一名拒霜,謂凌冬不凋也;一名照殿,謂日光所爍疑若焰生也。范巡方有二絕:『祗是紅鄉木槿花,千重照殿炫紅霞。生來不遇繁霜雪,穠艷經年向客誇』。『桃腮杏臉襯朝霞,那信紅顏薄命嗟。兩樹新妝爭賭勝,老夫無月不看花』。孫司馬詩:『燒空處處佛桑燃,寒煖花魂總放顛。大海東頭當曉日,丹山腳下對晴煙。眼明五月朱榴火,淚濺一春紅杜鶻。粉白嫩黃相映發,遙情將向洛陽天』。



水仙



水仙花,一本五六莖,鮮芳絕倫。粵東市上標臺灣水仙花頭,其實產自漳州及蘇州。范巡方有詩:『霓裳翠袖剪吳綾,煙霧輕籠弱不勝。綽有風神凌海嶠,憐他冷艷斫春冰。銀盤皎潔還疑雪,金醆嬌嬈好試燈。擬與梅花同配食,水仙王廟最相應』。六巡方詩:『凌波仙子世同稱,瓊島芳姿未敢憑。香與春風相應接,神將秋水共清澄。玻璃案上金千點,玳瑁筵前玉幾層。不許纖埃侵皓素,檀心夜月一壺冰』。



美人蕉



美人花,紅、黃二種,黃者尤芳鮮可愛,四時不絕,有高丈餘者。子堅黑,或作小念珠。張巡方有詩:『亭亭清影綠天居,扇暑招涼好讀書。怪底彈文出脩竹,美人顏色勝芙蕖』。孫司馬詩:『美人名自香山贈,珍重叢生琥珀芽。纔省漢家宮樣好,澹煙斜月見新花』。



蓮蕉



蓮蕉似美人蕉,而花之大數倍,絕如蓮。其花從葉中抽出,無莖,花之杪微綠,似葉。范巡方有二絕:『奇花多變態,顏色紅於火。風物類海南,不似鶯花妥』。『已長葉中花,更生花上葉。我欲剝蕉心,酒痕映雙頰』。



曇花



曇花,草本,一名優缽羅,種出西域,葉叢生,闊五寸,高五尺,一枝數十蕊,蕊長八寸,花六出,外紫內白,頗似蓮香。亦有白色,中攢十八朵,每日開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之義也。范巡方有詩:『一莖數蕊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靜態雪華堪比潔,幽香蓮葉與同清。己蠲穠艷消塵劫,應散諸天入梵聲。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張巡方詩:『採自猊床象座前,紫霞一片映青蓮。優曇不是人間種,色相應歸忉利天』。孫司馬詩:『一叢優缽曇花好,移得西天小本來。日色煙光浮紫氣,凌空誰為築瑤臺』。



貝多羅花



貝多羅花,木本,種自西洋來,葉似枇杷,梵僧用以寫經,枝皆主叉,瓣六出,白色,近心漸黃,香似梔子。張巡方有詩:『奇英六出幹三叉,簷蔔香中嗅露華。曾識僧龕寫經葉,而今始見貝多花』。范巡方詩:『已兼蝶粉與蜂黃,更裏依微紫絳囊。葉似款冬稜較健,花開盛夏氣微香。一叢蓓蕾盈枝發,半卷婀娜小瓣長。可是貝多真色相,閒書梵字午風涼』。



金絲蝴蝶



金絲蝴蝶,黃片紅點,拳曲多須,似蛺蝶趁人之致。孫司馬有詩:『流宕春光爛熳枝,翩翻似醉更疑癡。家家一樹錦蝴蝶,是夢是花人不知』。龍溪王洪詩:『不識波羅國,爭看蝴蝶花。吐絲多浥露,展翹各矜華。最喜秋陽映,應須錦幔遮。風飄仙客醉,窗外影橫斜』。



刺毬花



刺毬花,木本,有刺,秋冬開黃花,細攢如絨,似治耳消息,一名消息花,又名番蘇木。每露氣晨流,芬香襲人。結子似豆,有莢,其葉秀整相次,根可染絳。孫司馬有詩:『黃菊難尋處士家,也無楓葉受霜華。海東秋思知多少?為問牆邊消息花』。



交枝蓮



交枝蓮,藤本,花五瓣,白色,其莖互相縈繞,午開未謝。張司馬若霳有詩:『產自污泥湼不緇,迎風承露號交枝。看他亦解相縈抱,底事依依在水湄』?



番茉莉



番茉莉,一名三友花,又名番梔子。其花千瓣,望之似菊。開後可玩三日,不似內地茉莉暮開晨落耳。孫司馬有詩:『爭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嫩蕊澹煙籠木筆,細香清露滴金盤。繡成翠葉為紋巧,蒂並叢花當友看。日月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乾』。又詩:『名花聞道出南荒,親到南天聞妙香。弟是素馨兄是菊,淡煙如水月如霜』。『佳人小立畫廊西,紈扇迎風手自攜。雪瓣恐教蟬翼重,縵華應遣鳳頭低』。『卻月盆中向晚芳,瑤臺誰與散天香。殘魂消盡同禪寂,不覺瓊花在枕傍』。



鐵樹花



鐵樹花,狀如竹絲燈籠,廣張千瓣,瓣各一花。孫司馬有詩:『黑入太陰根幹老,翠生鳳尾葉橫斜。紗籠瑣細玲瓏雪,道是千花是一花』。







梅花有紅、白二色,其名頗多,佳者如千葉梅、王蝶梅,異者如冰梅、墨梅,色艷而香,臺地罕有。陳大中丞璸任臺刺史時,建朱文公祠落成,於祠前手植二株,紀詩一律:『賞遍花叢愛老梅,賢祠左右手親栽。寫真舊有廣平賦,入妙詩稱和靖才。風送清香迷瀚海,月移孤影出澄臺。應知雨露深無限,獨步初春傲雲開』。熊巡方學鵬二截:『一枝誰自江南寄?島嶼衝寒亦有香。繪出當年東閣興,高吟不必憶何郎』。『調鼎和羹異日才,邊城春色喜先開。會看百卉從今盛,錦繡層層遍九垓』。



午時梅



午時梅,色紅,午開子落。孫司馬有詩:『葵葉梅英並可誇,枝枝絳雪受風斜。道人不語先天事,開落庭前子午花』。



番繡毬



番繡球花,蔓生,葉厚,紅、白二色。白花,瓣似通草為之,心微紅而堅,明亮如礬。孫司馬有紅繡毬詩:『玲瓏煖玉更施朱,錦繡成團綴幾株。絳雪即今零落盡,餘枝猶是小珊瑚』。



木蘭花



木蘭花,如粟,淡黃,芳似珠蘭,木本,大者圍數尺,名樹蘭。孫司馬有詩:『清芬殊絕世,不與眾芳同。香溢珠蘭畹,黃先月桂叢。交枝深照席,一夏兩溫風。天意特相贈,憐余大海東』。



月下香



月下香,葉似鹿蔥,其花白,夜有奇香,晝則歛。孫司馬有詩:『風引清芬暗裏來,素花隱約旁莓苔。貪迎月露飄香滿,更領蟾蜍死魄開』。



仙丹



仙丹花,色鮮紅,一朵包百蕊,似繡毬花,無香,自四月開至八月,爛熳如霞,種出粵東潮州之仙丹山。傳昔黃氏女經過,遺落鬢插紅花,後滿山發此花,故名。余有詩:『一朵烿雲物外仙,丹珠纍纍映霞鮮。漫言黃母鬢花落,移種東山處處妍』。



迎年菊



臺草木經歲不萎,花開無節。黃巡方云:『餘仲冬按部至斗六門,見桃花方謝;至笨港,見人擎荷花數枝;回署,見榴花照眼』。丁河峰歲除一聯;『迎年蓮菊猶芳,奚但梅傳春信?獻歲瓜茄未老,還同韭薦辛盤』。張巡方有詩:『少寒多燠不霜天,木葉長青花久妍。真個四時皆似夏,荷花度臘菊迎年』。昔蘇子瞻在海南,以十一月之望與客汎菊作重九會,有云:『嶺南地暖,百卉造作無時,而菊獨後開;考其理,菊性介烈,不與百卉並盛衰也』。范巡方有元旦後四日莊副使齋頭見菊花詩:『迎年何事更爭新,怪底真成海外春。花歷三時如熟客,蓂開五葉儼浮塵。幽姿豈必誇顏色,豔景難教信隱淪。輸與寒梅仍應候,孤芳不肯早呈身』。



鳳仙花



鳳仙花,一名金鳳花,有紅、紫、黃、白及雜色。臺俗喜種以土厚,色倍艷也。臺明經李雰有詩:『道是仙家卉,亭亭向座隅。纔驚花綴鳳,翻見蕊凝珠。色逞秋容好,煙浮暮靄敷。鄰家小兒女,纖手愛塗朱』。



·臺果(計十四條)



黃梨



黃梨,實生叢心,味甘微酸,葉似蒲而短闊,兩旁如鋸齒,攢簇參差,有如鳳尾,其皮鱗起,又名鳳梨。盛以瓷盤,其香滿室。孫司馬有詩:『翠葉葳■〈■〈丷豕〉生〉羽翼奇,絳文黃質鳳來儀。作甘應似籦籠實,入骨寒杳抱一枝』。張巡方詩:『毛羽丰茸皮甲皴,阿誰截得鳳皇身?番梨縱復稱名好,何似中原大谷珍』?



檳榔



檳榔,樹直無枝,高一、二丈,皮類青桐,節似筠,葉如棕竹,花淡黃,白色,朵朵連珠,香芬襲人。實若棗形,自孟秋至孟夏,生生不絕,與椰肉蔞藤同■〈虫罕〉灰夾啖,能醉人如酒。張巡方有詩:『丹頰無端生酒暈,朱唇那復吐脂香。饑餐飽嚼日百顆,傾盡蠻州金錯囊』。范巡方詩:『南海嗜賓門(檳榔一名賓門),初嘗面覺溫。苦饑如中酒,得飽謝朝餐。種必連椰子(檳榔不與椰樹間裁則花不實),功寧比稻孫。瘴鄉能已疾,留得口脂痕』。孫司馬詩:『竹節棕根自一叢,連林椰子判雌雄。醉醒饑飽渾無賴,未必於人有四功』。



椰子



椰子,葉少林高,子外裹粗皮如棕片,內結堅殼,剖之白膚盈寸,極甘脆,清漿可一椀,名椰酒。土人以手搖,聽水聲清亮,則心大而甜;其肉厚濁則否。東坡詩:『美酒生林不待儀』,蓋指此也。



番檨



番檨有三種:香檨為上,肉檨、木檨亞之。種自荷蘭。樹高大可陰,花微白,實如豬腰,皮綠肉黃,五月熟,味酸甘,臺產也。韻書、字典無檨字,山海經、草木諸書未詳其物。切片醃久曰「蓬萊醬」。張巡方有詩:『參天高樹午風清,嘉賓纍纍當暑成。好事久傳蕃爾雅,南方草木未知名』。孫司馬詩:『千章夏木布濃陰,望裏纍纍羨子林。莫當黃柑持抵鵲,來時佛國重如金』。



波羅蜜



波羅蜜果,種自荷蘭,實生,熟以盛夏,大如斗,色翠綠似如來頂,剖而食之,液粘而味甜,與蜜相似,其子似橡,一子一房,煮食味亦相類。孫司馬有詩:『波羅門下樹亭亭,香蜜成房子更馨。解是西來真善果,十分供奉佛頭青』。



菩提果



菩提果,西域來種,狀類枇杷,味甘而香,置諸几案,足供清玩。張巡方有詩:『清果菩提繞室馨,金包柑橘麗繁星。更憐斗大波羅蜜,磥砢真同佛髻青』。



香果



香果,花有鬚無瓣,其色白,其實中空,狀如蠟丸。孫司馬有詩:『但有繁鬚開爛熳,曾無輕片見摧殘。海天春色誰拘管?封奏東皇蠟一丸』。



釋迦果



釋迦果,實大如柿,碧色有紋,形如佛頭,味甘而膩,微酸,熟於夏秋之間,亦種自荷蘭。沈光文有詩:『稱名頗似足跨人,不是中原大谷珍。端為上林栽未得,只應海島作安身』。



番柑



番柑,種出荷蘭,大於橘,肉酸皮苦。荷蘭人夏月飲水,必取此和鹽搗作酸漿入之。沈文開有詩:『種出蠻方味作酸,熟來包燦小金丸。假如移向中原去,壓雪庭前亦可看』。



公孫橘



公孫橘似橘而小,前生者紅,後生者青,花實四時相續。沈文開有詩:『枝頭儼若挂繁星,此地何堪比洞庭。除是土番尋得到,滿筐攜出小金鈴』。



西瓜



西瓜,暑時多,內地來。臺產種於深秋,熟於隆冬,元旦多啖之。皮薄瓤紅,可與常州並驅,但遜泉之傅霖耳。乾隆二年,額定福建督撫每年正月各進瓜十圓,取之於臺。臺有進上瓜地一區,約數十畝,所產之瓜,其子兩旁有番字。臺太守僱工種收,解交督撫轉進,以此別為臺瓜。此數十畝外所產之瓜,子即無番字,亦一奇也。



牙蕉



牙蕉一名甘蕉,即芭蕉中之一種,不甚高,約六、七尺,結子名蕉果,一枝五、六層,每層數十枚,排比而生,始綠,熟則黃,味極甘美。異物志載,羊角蕉子大如手拇指,長而銳,有似羊角者此也。臺地村舍後每廣植之,四時皆生,藉以獲利。性寒,婦人產後,每以蕉果少許置兒口中,謂能消熱。



番石榴



番石榴俗名莉仔茇,郊野遍生,花白頗香,實稍似榴,雖非佳品,臺人亦食之,味臭且澀,而社番則皆酷嗜焉。



番木瓜



番木瓜直上而無枝,高可一、二丈,葉生樹杪,結實靠幹,墜於葉下,或醃或蜜,皆可食;樹本去皮,醃食更佳。



·臺蔬(計四條)



番芥藍



番芥藍似菜葉藍,其紋紅,根亦紅,種久蕃盛,團結成頂,層層包裹,彩色照耀,一名番牡丹,種出咬■〈口留〉吧,其國以為上品。菜諺云:『一叢抵一茇』,言其罕也。番銀錢小者名茇。



金瓜茄



金瓜茄,葉幹同茄,花連五瓣,淡紫色,結實酒鐘大,似金瓜,有外瓣,初白後黃;土人採以供玩。張司馬有詩:『不是東陵種,籬間別弄輝。冰紈澄夏簟,黃絹剪秋衣。承露鵝兒嫩,迎風杏子肥。依稀明月下,疑自鳳池歸』。



番芋



番芋,一類數名:長曰土芝;團曰蹲鴟;又檳榔芋,中有紅根相連如檳子;又淡水芋,大者重四、五斤,其味似荷香。臺蔬獨芋擅名,頗不似內地之芋也。



番薯



番薯,結實於土,生熟皆可噉。有金姓者,自文來攜回種之,故亦名金薯。閩、粵沿海田園,栽植甚廣,農民咸藉以為半歲糧。



·臺木(計六條)



榕樹



榕樹不中材,寡伐而長壽。臺郡署內有榕樹,蜿蜒地上,高四、五尺,長二丈,為臺邑八景之一。楊巡方二酉有詩:『誰將玉斧斫仙榕?露葉露根影萬重。疑是銀橋天上落,不因風雨作神龍』。孫司馬有榕樹石谷歌:『榕生海甸長官宅,冬葉青青疑松柏。高幹上踰層樓顛,橫枝蓋地一千尺。連蜷偃蹇筋骨露,磥砢盤鬱脂膏積。赴土藤根蛇尾青,垂空條線龍髯赤。黃鳥嚶嚶不露身,白駒仡仡無停隙。種植當年好事人,故遣根柯盤怪石。磝磝蓊蓊皆有情,相軋相樛共支脈。崖巔葉頂費吟哦,散髮披襟閱朝夕。雨中滅竅蒙雲煙,風裏搔樖鬥戈戟。不同癡大(樹名)空滑柔,盡化祖頑得潤澤。太華青城紛滿眼,木石幽居念疇昔。此日投荒大海陽,一生賸有煙霞癖。息陰枕塊發高歌,有酒如澠當醉客』。



綠珊瑚



綠珊瑚,一名綠玉樹,有枝無葉,不著花,槎枒互出,映翠玲瓏,異產也。其枝皮破有漿,沾人肉毒爛不可醫。臺人樹作籬笆以防盜。種自呂宋來。張巡方有詩:『一種可人籬落下,家家齊插綠珊瑚。想從海底搜羅日,長就苔痕潤不楛』。



蕭朗木



使搓錄云:『蕭朗木大者數圍,性極堅重,入土千年不朽;然在內山,人不能取,洪水漂出,偽鄭取以為棺,實美材也』。



娑羅樹



娑羅樹,中空,四圍摺疊成圓花紋,糾結盤屈,如古木,用貯管城,亦雅觀也。



土沉香



土沉香樹,開花五瓣,白色,結子,黃如豆大,其根香。



林投樹



林投樹幹直,皮似栟櫚,葉青而長,兩旁有刺,其骨極堅,紋理斑駁,可作檀板月琴、三絃等。花似蘆荻,實類鳳梨,有子如金鈴;番婦貫纏額上為飾,並啖之。



·臺竹(計四條)



刺竹



刺竹,番種也。數十根為一叢,生筍不出叢外,截斷插土生根。枝橫生,排比而出,有刺似鸚爪,殊堅利。惟臺有之。土人多環植屋外以防盜。臺城謂竹木城,即栽插此竹以為牆也。張巡方有詩:『幹霄刺竹易藂生,渭水淇園未較盈。千畝侯封未足貴,賴君海表立長城』。孫司馬詩:『潤綠編青上拂雲,下枝勾棘最紛紜。到門卻步遙成趣,未負生平愛此君』。



觀音竹



觀音竹,枝弱葉小,藝植盆中,亦可供玩。張司馬有詩:『趺坐伽陀石,清筠自古今。虛中成淨業,勁節印禪心。綠染菩提果,聲含簷蔔林。丰規新月上,妙義正堪尋』。



七絃竹



七絃竹,乾白,有青線紋五、六、七條,葉與竹同。



人面竹



人面竹,高四、五尺。華彝考:『節密而凸,宛如人面,故名』。通志:『一名佛眼竹,可供玩』。



·臺草(計六條)



七絃草



七絃草,叢生如稻秧,其朵如蘭,有直紋似絃,白綠相間,至冬則白變紅;土人植以充玩。張司馬有詩:『瑣窗閑靜影蹁躚,繞砌亭亭發七絃。高下有情嬌映月,淺深著色嫩含煙。乍經新雨銀絲潤,旋挹微風翠帶鮮。最喜秋來紅結綬,一尊相對韻悠然』。



含羞草



含羞草高四、五寸,葉似槐,細齒,撓之則垂,如含羞狀。張司馬有詩:『草木多情似有之,葉憎人觸避人嗤。也知指佞曾無補,試問含羞卻為誰』?張司馬詩:『萱花自惜可忘憂,小草如何卻解愁?為語世人休怪詫,風清太甚要含羞』。



風草



風草,土番識之。雲春生無節,則經年無颱風,生一節即颱一次,多一節則多一次,甚為奇驗。土人呼為蘆竹草。幹似蘆高丈許,葉長尺餘,有穗可為帚。葉上有橫紋如指甲痕者,土人又云,葉上無紋即無颱,有一紋主颱一次,以此驗颱也。



荖草



荖草蔓生,葉如田薯,枝柔而長,根為荖藤,味辣,切片夾檳榔食之,甚香;花亦和食,香更烈,如雲南蘆子。一名浮留籐,即蒟。說文:『蒟,蔓生,子如桑椹,苗為浮留籐』。左思蜀都賦所謂蒟醬,取其子為之。粵人夾檳榔用葉,臺人用籐。按正韻無荖字,或作蔞字,亦非。



番薏茹



番薏茹,一名番苦苓,一名心痛草,能治心氣痛,種出荷蘭,葉秀嫩似雲板,曝乾則香,結子青赤色。



紅毛茶



紅毛茶,乃草屬,黃花五瓣,葉如瓜子,根似籐;曝乾,遇有時氣,熬飲即愈。



·臺禽(計八條)



長尾三娘



長尾三娘,即練雀也。朱喙,翠翼,褐脊,彩耀相間,尾長盈尺,生於諸、彰深山。六巡方有詩:『翠羽光華綬帶長,如雲委地美人妝。命名當日非無意,謂勝黃家第四娘』。



五鳴雞



五鳴雞,一名五更雞,大如鵪鶉。雄者項下有黑白文,如太極圖。每漏下一鼓,即鳴三、五聲。土番曰「標標」,以其音相似也。諸羅陳司訓繩有詩:『標標引嗉自呼名,太極平分似繪成。二十五聲隨漏滴,底須侵曉候雞鳴』。



華雞



華雞較錦雞微大,冠與面俱赤,脛足亦然,尾黑白相間,長一、二尺,毛羽五色陸離;土人用繩圈繫餌於深山生致之,然性難馴,豢養不易。



白鳩(綠鳩附)



白鳩,每當風雨,舞翅盤旋,霜衣雪襟,可為近玩。或呼為洋鴿,種自咬■〈口留〉吧來者,能知氣候,每交一時,連鳴數聲。又有綠鳩,紺嘴碧毛,艷勝鸚鵡,惟不能言。皆出自鳳山。孫司馬有『寒暄黃鳥在,晴雨綠鳩知』之句。



烏鶖



烏鶖似八哥,而通體皆黑,喙如錐,尾長,飛最疾,鳴如鶯,善作百鳥聲,夜則隨更遞喚,能搏鷹鸇,遇諸惡鳥飛空中,則竄啄其胸脅;鷹鸇飛較遲,爪不能及,負痛飛鳴而去;宿處惡鳥不敢近。



倒掛鳥



倒掛鳥,一名小鸚哥,翎羽鮮明,紅綠相間,喙如鉤,足短爪長,性好倒掛,夜睡亦然。種出呂宋。六巡方有詩:『美質天然著綠衣,來從呂宋見應稀。啄餘丹嘴慵無語,鎖向金籠困不飛。中立羞隨凡鳥列,倒垂卻與眾生違。細推物理誠難解,欲起張華問化機』。



白八哥



白八哥、白畫眉,俱未見。或云,鹽水港統領埤加冬樹大數圍,每年生白哥,居民攫其雛而飼之。



頳鸛



頳鸛俗呼食蛇鳥,狀似鶴,略小而短尾,周身毛淡紅,專食蛇,以嘴啄蛇穴,令自出,或口啣而飛空中,頭尾皆動。



·臺獸(計五條)



鹿



臺地素稱產鹿。昔年近山皆為土番鹿場,今則墾種良田,鹿亦稀少。社番捕為鹿脯,街市求一臠不得也。鹿以角紀年,凡角一岐為一年,猶馬之紀歲以齒。又牡鹿既乳,視小鹿長則避之他山,慮小鹿之淫之也。獸之不亂倫者惟馬,牡馬誤蒸則自死。牝鹿自遠以避。



野牛



臺山多野牛,土人設機械獲之,先饑餓而後豢以芻豆蔗葉,與家牛無異。孫司馬有『蕷苗田鹿喜,蔗葉野牛馴』之句,自註云:『山有野牛,網而摯之,馴以蔗葉』。



山馬



臺灣內山有馬,小而力弱,與內地異。



黃羊



水沙連、紅頭嶼出黃羊,有鬻其皮以為褥者。







臺灣無虎有豹,然豹與內地不同。內豹皮厚,金錢紋;臺豹艾葉紋,皮薄,可為衣。原產北路彰化,今惟淡水雞籠山時獲一、二,頗稱難構,其價亦數倍於內地豹皮也。



·臺鱗(計八條)



新婦啼



新婦啼,魚名,狀本鮮肥,熟則拳縮,意取新婦未諳,恐被姑責也。孫司馬有詩:『泔魚未學易牙方,軟玉銷為水碧漿。廚下卻憐三日婦,羹湯難與小姑嘗』。



飛藉魚



飛藉魚,疑是沙燕所化,兩翼尚存。漁人懸燈以待,飛入舟中取之。孫司馬有詩:『入海微禽能變化,秋來巢燕已為魚。翻飛應悔留雙翦,誤學燈蛾赴火漁』。



鸚哥魚



鸚哥魚,鳥嘴,紅色,週身皆綠;相傳真臘有魚名浮胡,嘴似鸚鵡。孫司馬有詩:『朱施鳥喙翠成襦,陸困樊籠水厄罛。信是知名無隱法,曾聞真臘有浮胡』。



鮡魚



鮡魚,黑色如鰍,長數寸,時於水面昂首,二月突出,身多綠斑,背有翅,置於地能跳亦能行,如有足然。六巡方有詩:『無鱗隱見綠苔斑,額上雙眸月兩環。掉尾居然行地上,潛身不肯入波間。烹來羹膾爭誇美,捕向淤泥未覺艱。海外蟲魚皆有異,他年歸去紀南蠻』。范巡方和韻:『怒目稜稜遍體斑,蛇行也解曲迴環。如何生在滄溟裏,偏喜身居清濁間?虎穴棹頭終不顧(六給諫畜數尾於池,有跳石上斃者),龍門燒尾可知艱。烹鮮更怪成何味,叢笑令人鄙百蠻』。



烏魚



烏魚於冬至前由彰化鹿港及安平大港至鳳山瑯嶠海腳石罅處放子,仍回北路。至前為正頭烏則肥,至後曰回頭烏則瘦。鳳山雜餉有烏魚旗稅。拾遺記:『大業六年,吳郡獻海膾四瓶,帝以示群臣云:昔術人介象於殿庭,釣得鯔魚,此幻化耳,今日之膾,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自數千里,亦是一時奇味;即出數盤以賜群臣,蓋烏魚也』。范巡方有詩:『網魚競捕正頭烏,興味頻嫌至後殊。海堀引回憐瘦劇,船頭懸罟急徵輸。□緡信是嬌漁父,幻化無須問老夫。曾食江鯔爭比得,芙蓉花裏好提壺』。



海翁魚



海翁魚,大者約三、四千斤,小者亦千餘斤。口中涎沫常自吞吐,有遺於海邊者,黑色、淺黃色,番每取之,假作龍涎香以賈利。乾隆九年冬,淡水白沙墩,雷擊死隨潮擱淺巨魚二十二尾,如排列狀。頭似豕,長丈餘,目生頷下,口闊四尺,魚身蝦尾,腹寬二尺,尾寬七尺,約長三丈有奇。居民以為海翁魚云(龍涎香,詳雜記)。



海龍



海龍產自澎湖澳,冬日雙躍海灘,漁人獲之,號為珍物。有尾似龍,無牙,爪長尺餘。以之入藥,功倍海馬。孫司馬有詩:『澎島漁人乞我歌,海龍雙躍出盤渦。爪牙未具空鱗鬣,直似枯魚泣過河』。



海馬



海馬狀似馬,頸有鬃,四翅;漁人網獲,以為不祥。



後記



省立臺北圖書館藏有『臺海見聞錄二卷,清董天工撰,乾隆十八年刊』(見臺灣文獻資料目錄);由於原書沒有目錄(本書的目錄,是我們新加的),所以該館一向作為全書處理。我們在三年以前就把本書整理好了,乃始發覺缺三、四兩卷;因此,遲未發排。三年以來,我們盡力搜求,希望把本書的三、四兩卷找到,使成「完璧」,終於沒有達到目的。現在,文獻叢刊的出版,已過「頂峰」,快近結束;雖是「殘書」,聊勝於無,所以把它印行。我們見聞有限,搜求未週,海內外藏有本書三、四兩卷的,如承抄給我們,當為設法補刊;毋任企盼。(周憲文)



献花(0)
+1
(本文系半佛半神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