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诗经》完整解析ppt
2016-03-09 | 阅:  转:  |  分享 
  
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
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毛詩正義》卷一一、關於《毛詩序》●“小序
”:《毛詩》在305首篇目標題下,各有一段類似題解的簡略文字,簡述該詩的題旨、背景和作者,故稱“詩序”,即“小序”。○《關雎》,
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大序”:《詩經》首
章《關雎》題解中的總論性質的文字,是一篇價值很高的文學理論文獻。○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二、解題
●《詩經》篇目的命名:從詩的第一句中摘取兩字(或一字、三字、四字)。○《氓》、《關雎》、《節南山》、《君子於役》。●周南:周公
治理下的南方侯國。○《韓詩序》:“南,國名也,其地在南郡、南陽之間。”○《毛詩傳箋通釋》卷一:“周初所分周公、召公采邑之地
,以陝原爲斷,周公主陝東,召公主陝西。乃《詩》不繫以陝東、陝西而各繫以‘南’者,‘南’蓋商世諸侯之國名也……”●《關雎》的主題:
1、歌頌后妃之德:“《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
以化之……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毛詩序》)2、諷刺康后:“后
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周康后不然,詩人歎而傷之。”(申培公《魯詩故》)3、歌頌太姒:“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爲之配。宮中
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閑貞靜之德,故作是詩。言彼關關然之雎鳩,則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則豈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與
和樂而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摯有別也。”(朱熹《詩集傳》)4、情歌說。“女子采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聞一多《風詩類鈔》)三、
解詞●關關:《毛傳》:“關關,和聲也。”擬聲詞,即雎鳩雌雄求偶時相和的鳴聲。比,興。●雎鳩:《詩集傳》:“雎鳩,小鳥,狀類鳧鷖
,今江淮間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游而不相狎。”●窈窕:《方言》:“秦晉之間,美心爲窈,美狀爲窕。”●君子:1、人君。2
、貴族男子。3、有才德的人。《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禮記·曲禮》:“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參差荇菜:喻容貌德行不等的淑女。●左右流之:喻君子在精心選擇配偶。流,摎之借字,摘取。●琴瑟:喻男女和諧。●芼:覒之借
字,擇取。四、解篇●本詩五章,章四句。○首章以雎鳩和鳴起興,引出君子對淑女的追求;○次章以采荇爲喻,說明求得淑女之不易;
○三章轉折,言求之不可得;○四章、五章復以采荇爲喻,寫求之而得後的鸞鳳和鳴。●整體風格:寓欣悅於中正平和之中。○《詩大序》:
“發乎情,止乎禮義。”○《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爲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见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
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
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幃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歲爲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
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解題:怨婦詩●《毛詩小序》:“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
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或乃困而自悔,喪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泆也。”二、結構:戀愛→婚變
→決絕1、首章:求婚、許婚(賦)2、次章:相思、成婚(賦)3、三章:勸誡女子勿癡情(比興)4、四章:控訴男子太絕情(比興)
5、五章:補敘婚後之苦楚(賦)6、六章:幸福與痛苦的今昔對比(賦比興)三、藝術手段1、對比手法●婚前婚後生活對比○婚前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婚前婚後思想對比○婚前:“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婚後:“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氓”的前後態度對比:○婚前:“氓之蚩蚩”,“來即我謀”,“信誓旦旦”○婚後:“言既
遂矣,至于暴矣”,“二三其德”2、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賦:“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比:“桑之未落,其葉沃
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於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興:“桑”、“鳩”四、棄婦形象分析1、棄婦遭棄的
原因●士之變心說:“士貳其行”,“二三其德”●社會道德說:“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社會制度說:从“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到“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貧富變化引發婚姻危機)●年老色衰說:“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2、棄婦形象●婚前:“將子
無怒,秋以爲期”,“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純真、熱情、善良)●婚後:“士也無德,二三
其行”,“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清醒、剛烈)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
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
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毛詩正義》卷五一、解題1、“刺襄公”說●《毛詩小序》:“刺襄公也,未能
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詩經辨義》:“‘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
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
2、“招賢”說●《詩經通論》:“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經原始》:“征求逸隱而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3、
“情詩”說二、風格分析:朦朧美(“最早的一首朦朧詩”)●《人間詞話》:“《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朦朧詩的特點:主
題朦朧;景物朦朧;意境朦朧○主題:政治詩、思賢詩、愛情詩○景物:蒹葭、白露、秋水、伊人○意境:惝恍迷離、惆悵寂寥、可望而不可
即三、藝術手法1、“興”的手法:“蒹葭蒼蒼”→秋水伊人2、巧妙的時空轉換:●時間:蒹葭:蒼蒼—萋萋—采采;白露:爲霜—未晞
—未已●空間:水一方、水中央、水中沚3、一唱三歎的篇章結構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
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
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
績。載玄載黄,我朱孔陽,爲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穫,十月隕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於公。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
爲改歲,入此室處。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
我農夫。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冲冲,三之日納於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飨,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万壽無疆!一、
解題:農事詩●毛詩序:“《七月》,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朱熹注:“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穡
之艱難,故陳后稷公劉風化之所由,使瞽朦朝夕諷誦以教之。”●王安石:“仰觀星日霜露之變,俯察蟲鳥草木之化,以知天時,以授民事,女服
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誠愛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養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時,其燕飨也節,此《七月》之義也。
”●《詩經通論》:“鳥語蟲鳴,草榮木實,似《月令》;婦子入室,茅綯昇屋,似《風俗書》;流火寒風,似《五行志》;養老慈幼,躋堂稱觥
,似庠序禮;田官染職,狩獵藏冰,祭献執宮,似國家典制書。其中又有似采桑圖、田家樂圖、食譜、穀譜、酒經:一詩之中,無不具備,洵天下之
至文也!”二、藝術分析1、結構:衣、食●《詩集傳》:“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終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終
后段之意。”○第一章:總寫○二至五章:衣○六至八章:食2、手法:賦3、使用相應的物候特征描繪季節變遷:●“七月流火,九
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四月秀葽,五月鳴蜩”,“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翅,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
床下”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啓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
,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岁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啓處。憂心孔疚,我行不
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
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一、解題
:行役之思●《毛詩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
《漢書·匈奴傳》:“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允之故。’‘豈不日戒,獫
允孔棘。’”二、結構第一部分:一、二、三章,士兵戰場思鄉;第二部分:四、五章,士兵回憶戰爭過程;第三部分:第六章,抒情。
三、藝術1、用時間的漫長逐漸展現內心的痛苦:作→柔→剛2、對比: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3、重章疊唱:“歌”的特征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
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
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誕后稷之穑
,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黄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卽有邰家室。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恒之秬秠,是穫是畝;恒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昂盛於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一、解題:周民族史詩《毛詩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於姜嫄,文武之功起於后稷,故推以配天焉。”二、結構1、結構嚴謹:八章,十句、八句交替2、除首章、末章外,均用“誕”字領起三、手法:賦
献花(0)
+1
(本文系梅花烂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