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阿莫高,鲜花盛开的村庄
2016-03-22 | 阅:  转:  |  分享 
  
上阿莫高,鲜花盛开的村庄楚晏子2015.12.8戏剧世世上演:在人们的印象里,音乐剧《歌剧魅影》在英国伦敦上演了29年、《猫》在美国百老
汇上演34年,是不是已经够长了!如果,得知一个戏剧在同一个地方上演了382年,会不会惊呆如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
的那幅名画“呐喊”?这个戏剧叫《耶稣受难剧》,上演了382年的地方叫上阿莫高Oberammergau,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上阿莫
高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距离慕尼黑的车程不到2个小时。走过村口这栋开满鲜花的房子,可以清楚地看到指示牌,耶稣受难剧
OberammergauerPassionsspiele向左拐。(警察局Polizei标识的上面)左拐后,映入眼帘的这座有十字架
标识的建筑不是教堂,而是2007年建成的剧场。剧场非常大,后面的舞台天篷是可以活动的,剧场大门上巨大的十字告诉人们,这个剧场是专门
演耶稣受难剧的,而且是上阿莫高的耶稣受难剧OberammergauerPassionsspiele。所谓耶稣受难剧,表现的是耶
稣生命的最后五天的生活。主要由最后的晚餐、耶稣被捕、犹大卖主、彼得三次不认主、受刑、钉上十字架、复活等系列故事组成。耶稣受难的故事
在圣经福音书里写得清楚明白,世界上很多基督教徒都演过耶稣受难剧,也多次在艺术作品中呈现,为什么全世界的人不远万里要跑到这个山区小村
来看耶稣受难剧?上阿莫高的人又是什么机缘要几百年坚持演出一个受难剧呢?让我们穿越到那万恶的中世纪,1633年,欧洲没有春天,阴霾重
重,鼠疫横扫,外加30年宗教战争,欧洲人口从1.6亿锐减到8千万(相当于现在一个德国的人口),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从40岁直降到20岁
,比2015年的中国股市还可怕。天灾人祸给欧洲造成的人口损失,后来花150年才慢慢缓过气来,带给当时社会的影响是一个词——瘫痪。黑
死病BlackDeath、大灭绝GreatDying/greatPestilence这些新词因此诞生流行。荷兰画家小勃鲁
盖尔(Bruegel,PieterilGiovane,1564-1638)的名画《死神的胜利》表现的正是当年的惨状:地狱之火
熊熊燃烧,男女老少不论富贵穷困皆横尸遍野,死寂的大地唯有死神吹着胜利的号角,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满载着密密麻麻的骷髅招摇过市。
人们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煎熬才能穿过乌云密布的火海,看见一抹蓝天?1633年,上阿默高村死了80个人后,全村的人到教堂去祈祷:“上帝
保祐我们!如果我们村里不再死人,我们愿意从明年开始,每十年演出一次《耶稣受难剧》,世世代代,直到永远,以此感念上帝的恩德!”人啊,
一定要相信奇迹!从那天起,村里真的就不再死人了!第二年,村里人信守诺言,全村总动员,人人当演员,出钱出力,发热发光,演出了《耶稣受
难剧》,非常完美!从1634年起,1644、1654、1664……直到现在,一共坚守了382年!有的人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怀疑上帝,有
的人因为自己的痛苦而相信了上帝的救赎。在那凋敝岁月,剧场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是,1860年建成的剧场已是上图中的样子,1871
年9月25日,巴伐利亚的王国、新天鹅堡的主人、同志兼文艺青年路德维希二世,就是在这个剧场观看的《耶稣受难剧》。就是国王,也得屈尊到
村里来看戏,这是上阿莫高牛的地方。2014年,上阿莫高的耶稣受难剧OberammergauerPassionsspiele被联
合国科教文组织NUESCO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名至实归!当年上阿莫高的村民祈祷的教堂,就是村里这座外表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Pf
arrkieche教堂,但是,走进教堂,小伙伴们惊呆了:整座教堂金壁辉煌,彩绘满天,窗明几净;圣徒、圣经故事精雕细刻,吊灯、管风琴
一尘不染;年轻的帅哥走进教堂,单腿下跪后静默祈祷;高高在上的管风琴没有奏响,却感觉天籁之声余音绕梁;圣台上的蜡烛没有点燃却闪耀着信
仰的光芒;这个空间隔绝了喧嚣的滚滚红尘,是一个洗心的地方。此外,教堂内汇集了上阿莫高引以为傲的另外两大特色:彩绘和木雕,也是村里人
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彩绘家家上墙走出教堂迎面看到的是这栋彩绘满墙的房子。上阿莫高的房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彩绘,彩绘是村里最直观
最吸眼球的地方。以巴罗克风格为主的外墙壁画,内容包罗万象。但以宗教、童话及民间故事为主。尽管是山区的村子,但家家户户的窗子干净如洗
,透着白纱帘,典型的德国风情。墙上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传说,提不完的问题,了不断的遐思,泉涌般的创造力。描绘最多的还是圣经
故事。人们对圣母玛丽亚的赞美与歌颂,随处可见。外墙彩绘常看常新,是因为人们随时修补随时描绘。上阿默高村的外墙彩绘有一个独特的名称“
Lüftmalerei”,首创这种画法的人是村里一个叫FranzSeraphZwinck的人,他的生命以作品的方式永远和村民生
活在一起!也是鲁迅先生说的一句狠话:要死,就埋在别人的心里!木雕代代上手:演戏和彩绘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能当饭吃。即使能当饭吃,
戏剧十年演一次,冬天封山,旅游者不来看彩绘,如果指望门票收入和旅游收入,村民还不如喝西北风呢!人首先得活着,艺术才有所付丽吧?这个
问题难不倒爱美守信的上阿莫高村民,他们靠山吃山。山上有的是木头,如何让木头更有附加值呢?木雕。可见,这里的农民用脑子而不是用肌肉思
考的。传说德国的木雕工艺起源于12世纪,但上阿莫高的木雕手艺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带来商机,已是16世纪的事了。那时候,欧洲的各种商业行
会已发展成熟,通过产品展销会,1563年,村里宗教题材的木雕产品被当时牛气冲天的教堂KlosterEttal指定购买,在那个教权
高于皇权的时代,这无异于被皇宫指定为专用免检产品,上阿莫高的木雕产品从此声名鹊起,响彻云霄,产品远销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西班牙,
直到今天仍供不应求。中世纪的人大部分不识字,木雕代替教学的书本,向人们讲述《圣经》和圣人的故事。所以木雕除了装饰外,还兼有教育的实
用功能。木雕“最后的晚餐”。当耶稣说:你们中有人出卖了我时,圣徒们的表情刻划得栩栩如生,耶稣和圣徒的衣服褶皱就像刚披上的一般,桌布
的四角还打上了结。卖木雕的家庭兼商店,村里一家挨着一家,你随便走进一家,主人或微笑地看着你,你若不开口询问,他们不会主动向你兜售商
品;或专注于手里的活计,任你东摸西看,你什么也没买,出门时大家相视一笑,相忘于江湖。每年的5月15日——10月17日,在这个皮拉图
斯屋Pilatushaus的房子里,旅游者可以参观木雕工人是如何将一个木头变成木雕作品的。要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木雕手,除了付出时
间和汗水外,还必须在这所村里的木雕学校里,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训练。德国是一个看重手艺和注重传承的国家,山里的村民深信:神明赐予的一切
美好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需要辛苦努力就可以获得的!虽然说秀色可餐,但是彩绘、木雕和剧场看不饱肚子,还是去村里的小酒馆解决“行路
迟迟,载饥载渴”的问题吧。小酒馆温馨、干净的氛围一下扫除了我满身的疲惫,我坐在挂着一个驯鹿头骨的下面,静静观察用餐的村民,他们窃窃
私语地交谈喝酒,仿佛在密谋什么事儿?女招待穿着德国南部的民族服装,不动声色地忙前忙后,看见我这个亚洲面孔的人闯入他们的领地,大家相
互看了一眼,该干嘛干嘛,只有一个孩子不停地跟我打招呼,她妈妈满脸通红地对我说:对不起!酒馆卖的啤酒是村里教堂自己酿制的“兔子牌”啤
酒,1464年开始酿造,有年头噢!告诉你一个秘密:德国最好的啤酒不是什么大牌名牌,而是注明Kloser,意思是修道院酿制,相当于
没有牌子的高级私人订制,味道真的好极了!不仅啤酒好喝,咸猪手也比慕尼黑市内的好吃,莫非猪也是村里人自己喂养的?上阿莫高,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它的鲜花,不仅种在阳台画在墙上,而且根植内心开在脸上;是山区的村民世世代代用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坚守的行动浇灌着现实之花,使鲜花繁盛美丽!上阿莫高的村民用生活告诉我们一句话:“凡事相信,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多林哥前书13:7)12
献花(0)
+1
(本文系楚晏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