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3-《2016决胜中考·吸分宝典-语文》
2016-03-30 | 阅:  转:  |  分享 
  


决胜中考——语文·写作必备

第一节审题立意

基本知识:

(1)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直接规定文章题目,题目不得更改。.......

(如2011年厦门中考作文题“请以‘远山的呼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话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该话题自主命题作文,话题不是题.....

目。..

(如2013年厦门中考作文题“请以‘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题目的一部分,需要考生自己补充完题目.......后进行作文

(如2010年厦门中考作文题“漫步”)









A、命题作文的审题题目直接给出,建议采取逐字读、逐字审的方法。

名词特别注意“校园”、“记忆”等限制范围的词,“滋味”、“馨香”等可以挖掘引申义的词。

动词特别注意“听见”、“想起”、“展望”等限制性动词。

形容词特别注意“静静的”、“美丽的”等限制性形容词或“温暖”等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

代词特别注意起限制作用指示代词(那些、那个)、人称代词(你、你们、他们、咱)等。

连词特别注意“又”、“再”、“也”、“更”等词语。

标点特别注意特殊标点如问号、感叹号、引号等。

实例讲解:2011年厦门中考作文题:请以“远山的呼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们采取逐字读、逐字审的方法,将这个题目拆解为“远山”、“的”、“呼唤”。中心语

是“呼唤”,它被“远山的”修饰,现在我们在挖掘这些字词的限制性与引申义:

首先是“呼唤”,作为一个名词,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晓它的原初意,即呼叫、召

唤之意。这个词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挖掘其引申意,不要停留在某种声音对某个人的呼唤,

可以是某种抽象的事物(如心中的梦想、某个尚未实现的心愿、心中潜藏的某种你渴慕的

事物),只要牢牢把控住这个事物对于你有吸引力(似乎在向你传达某种召之“要”来之

意)这个重心,就可以大胆发散思维。其次是“远山”,我们同样不要囿于这个词的原初

意。“远山”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时空的距离感与实在性,这意味着你“渴慕”的这个事物

是与你有一定距离的。倘若只是停留在字面原初意,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就可能写成歌咏陕

命题作文

的审题

半命题作

文的补题

话题作文

的拟题



北信天游之类的纪实性文学。最后是“的”,这个词的出现意味着这个词组的重心在“呼

唤”而不是“远山”。

综上,我们审题结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该题目的限制性在于可以写作的是某种与当

下有距离感的且具有召唤性质的事物对我的吸引,不可以写近的、无距离感的、无召唤力

的事物。该题目可引申体现在“山”可以不是具体的山,“呼唤”也可以不是声音形态上的

呼唤。分而总之,我们可以将本文的立意大致定位为诸如理想、情怀、方向、爱、人生的

目标等对“我”的召唤与引导,指引我向“它”靠近,化具象为抽象。

B、话题作文的拟题

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是作文的题目。话题作文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题,

但是作文主题必须要与话题相关,选择空间较大。话题作文的考点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

即思考时围绕一则材料/一个话题,展开想像,全面拓展思维空间,化大为小。

实例讲解:

现在,我们就以“灯”为话题作文,示例一下多角度发散思维拟定题目。

1、扩展:《花灯》、《航标灯》;2、想象:《生活中如果没灯》;

3、引用:《醉里挑灯看剑》;4、悬念:《谁动了我的灯》、《灯,为何长明》;

5、引申:《指路灯》、《我心中的灯》;6、对比:《灯与黑暗》

……

对于话题作文来讲,审题与拟题就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从话题的一个点

衍生出多个点,从多角度入手,这样总会有一个点擦出心灵的火花,实现化大为小,又能以

小见大。

………………………………………………分割线………………………………………………

C、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厦门中考语文作文题二选一,第二题一般都是半命题作文,对于该类型的作文,补题

是关键环节,直接关乎文章成败。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包括:1、命后半题;2、命前半

题;3、命中间部分;4、命首尾部分。

半命题作文补题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用词准补题一般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应当明确词性及范围,否则易偏题。

内容熟可以发散思维、广收博取,但不提倡写自己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事物。

题目小择其一点,不及其余。补题范围要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以小见大。

立意新不写陈题旧话(雨天送伞、深夜背我上医院、扶老奶奶过马路、公交车让座……)

关于补题思维体系的五个维度,同样举个例子:

题目:《生活因______更精彩》。从家庭考虑:可选

择亲情、母爱、温馨、电视等方向;从学校考虑:可选

择语文、学习、竞赛、考试等方向;从社会考虑:可选

择爱心、宽容、选择、网络等方向;从自然考虑:可选

择晨练、登山、探险、旅行等方向;从自身考虑:可选

择思考、奋斗、孤独、失败等方向。

初中作文常见立意包括但不限于:

家庭

学校

自然文化

自身

五个维度



“爱---感动”、“回忆---怀念”、“感悟---成长”、“梦想---人生”

“审美---赞颂---哲思”、“历史---文学---社会”



作文立意一般可以遵循的四个步骤:

挖掘关键词内涵



围绕关键词内涵选定立意类型和需要表达的情感,初步立意



在初步立意的基础上根据注意事项选择恰当的立意



找准关键词内涵与立意之间的共同点,完成立意



课堂示例:关于一种经典立意的讲解:双关意。

注:立意的注意事项是指:A、立意必须符合积极向上的价值观;B、立意必须与题目

有关联性;C、意义尽量有较为深刻的内在意义;D、立意尽量要做到简单明了。

………………………………………………本节完………………………………………………







第二节行文结构

开篇(凤头)

A、倒叙开篇:从故事最扣人心弦处出发,设置悬念。

B、联想开篇:用当下某物做叙事引子,由此及彼。

C、修辞开篇:引用式议论,博喻式引出。

D、环描开篇:先为故事设置一个可供发生的舞台。

E、开门见山:简单交代,直接切入。





主体(猪肚)

A、时空转换:按故事发展的时间空间顺序渐次推进。

B、线索贯穿:一线串珠,用主题凝聚零散写作素材。

C、片段组合:经典三段式,情景式片段拼接。

D、对比抑扬:欲扬先抑,设置文章起伏波澜。

E、逻辑推进:常见于议论文写作。





结尾(豹尾)

A、点题说破:篇末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B、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神气完足。

C、抒情升华:由叙事描写转入抒情,升华文章。

D、诗意烘托:虚实相生,留有余韵。



注:该小节课堂结合文章实例进行讲解。

………………………………………………本节完………………………………………………







第三节语言表达

A、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

B、字词替换(单音节词、Low词、口语化、感情色彩)

C、细节描写(外语动心神、视听触味嗅)

D、长短结合(多用短句,短短短长)

A、关于修辞手法的专项练习

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

黑点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理解:在行文适当的时机,巧妙的修辞嵌入会使文章增光添彩。

练习:

(1)请以“一朵浪花”为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各造一个句子。

(2)请以“母爱”为对象,分别运用比喻、夸张、排比三种修辞手法各表达一句。每

句字数不少于15字。

注:细节描写+联想想象,在联想想象中揉入修辞手法,是散文描写中常用手法之

一。

B、关于词语替换表达的专项练习

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有别于平日里的口语交际,所在在作文中要学会对口语化的或

使用不规范网络用语表达的句子转换为更加书面的或者更具有文学性的表达。

体会以下两个句子的表达:

a、小三子的母亲年纪大,看上去很老。

b、饱经世事风霜,小三子的母亲年逾花甲,人在这个年岁,自然就苍老了许多。

练习:将下列口语化表达的句子转化为书面语。

(1)变了的我还是很爱每天一起床就去跑步。

(2)呵呵,她的厨艺很赞,真的非常好吃,我们都说她可以去开个私房菜馆子。

C、关于细节描写的专项练习

同学们要体会到,干巴巴的陈述是很难有感染力的,我们必须要学会描写。而在描写

中要抓人眼球,就必须做好细节工作。比方说:写一个机灵的小孩子,可以重点去刻画那



双会说话的眼睛;写一个邋遢的流浪汉,可以对他的衣着进行细节描写;写一位勤劳的农

民,脸上豆大的汗珠就会很有感染力。细节描写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是可以牵引读者

注意力的。

该板块第四节展开详讲,同学们先来体会下这两组句子表达:

a、母亲的手是很粗糙的。

b、仔细看看母亲的这双布满了老茧的手,沟壑纵横,像极了这片因久旱而皲裂的土

地。

练习:(1)根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一诗句,展开细节描写,展现农民在

田间辛勤劳作的画面,不少于50字。(2)卞之琳有一首现代诗《断章》:“你在桥上看

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请你以“窗外的

风景”为题,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片段。

D、关于句式转换的专项练习

长句信息量饱满,但是一味运用长句易给人造成压迫感,对于一些句子驾驭能力欠缺

的同学甚至可能因为处理不好中心语与定状补关系而使句子变成病句(你看,这个句子就

有压迫感吧)。这里要向同学们强调的是长短句的搭配,可以使得句子表达清楚流畅,且更

具节奏感,就像两宋词对汉唐诗的突破,我们也要学会短句对于长句的突破,长短交叉,

使其更具感染力。

注:将成分复杂句子切成几个节奏连贯的短句,这也是散文写作中的常用手法之一。

同学们来体会下这样的句子:

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久违的燕子又飞回来了。

短、短、短、长、长,句子推进给人以一种节奏舒缓的美感。

再来体会下这样的句子:

幸福就是如果你挽着母亲的胳膊逛街心存的那一份淘气和温馨;幸福就是如果你在老

师孜孜不倦的指引下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幸福就是如果你在朦胧的灯光下能够静静地

看书,凝视遐想。

长、长、长,貌似挺有文采,但是读着让人透不过气来,损害了句子本身想营造的美

感。

练习:将上面这个句子转化为长短句的交叉表达。

………………………………………………分割线………………………………………………

其他:

同学们还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出发有意识地锤炼词句:

【运用叠音词】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香,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运用成语/化用文言词语或古诗词】例: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

工作的人去工作。

【化抽象为具体】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节完………………………………………………



第四节叙描转换

所谓描写就是指不要一直叙述事件,不停地叙述会使文章变成流水账,正确的方法是要

在叙述中穿插描写,由于描写的出现,叙述的节奏就慢下来,由较快的叙述节奏进入较慢的

描写节奏,就会使文章有轻重急缓,才能实现我们一直强调的详略得当。

关于描写,同学们熟知的是十字口诀,即:外语动心神、视听触味嗅。而考场作文细节

描写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让文字给读者画面感。

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体会下什么叫文字有画面感:



文字要有画面感,第一条原则是:运用“直观描写”,而不是侧写,不是评判,不是描

述感觉,不是写逻辑,是直接写。

举个例子:

A、猫高兴地跳上台子,欢快地挥舞着尾巴。(高兴欢快均为主观形容,画面感不强)

B、猫“喵呜”一声跳上台子,尾巴尖快速舞动着。(单纯地客观描写声音和动作幅度,

画面感较强烈)

再举一个例子:

A、他吃了一惊。

B、他一愣,手中的杯子摔在地上。(同学们自己分析下两个句子在画面感上的差异)

最后来一个复杂点的例子:

A、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卧室。窗边的鲜花经过阳光一照,越发美丽动人。

B、阳光穿过玻璃,在床单上形成了一个橘红色的田字格。窗边鲜花的叶子上,一滴露

珠在闪闪发光。

写作中,主观感受与客观描写经常混用,但若你要在特定段落制造画面感,应该注意主

观描叙会削弱画面感,尝试着多来些客观描写,特别是动作描写。

原理就这么简单,但是要用得好却要同学们多练习多体会。

………………………………………………分割线………………………………………………

文字要有画面感,第二条原则是:抓有特色的局部,以小见大。简答来说,800字左右

的考场作文更适合集中笔墨写典型的局部/片段。

抓有特色局部,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写作时切入点要小,举个例子,如果我要写出“踏



花归来马蹄香”的画面感,那么直接去写“蝴蝶追逐马蹄翩翩起舞”就非常灵动地表现出马

蹄香这个画面了。蝴蝶、马蹄,这就是有特色的局部。

同样的道理,我要去写奶奶的苍老选取“手”就可以;要写流浪汉的邋遢选取“头”就

可以;要写老师的严厉选取“眼”就可以;要写爸爸的烦躁,一个塞满烟头的烟灰缸就可以。

800字作文不要求多求全,选取典型,四两拨千斤。

………………………………………………本节完………………………………………………





第五节线索设置

线索就是贯穿于一篇文章中,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好

的记叙性散文,常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它可以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使文章结

构更加严谨,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景、物、人、事。



(一)常见四种线索类型:【物】——【情】——【事】——【人】

1、实物线

该物应与人的情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能引起人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同时它与

情节的展开有密切的关系,有时起象征或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而非一般的物品。

例:萧乾的《枣核》一文就以“枣核”为线索来贯穿全文。文章起笔写朋友再三托我

为她带几枚生枣核,对此“我”感到很“蹊跷”,设置了悬念;继而写朋友得到枣核如获

至宝,当我问起枣核的用途时,她却又故弄玄虚,加强了悬念;最后“我”踏访朋友的后

花园,朋友说“离乡越久,思乡越切”,“最近,老想起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

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至此方解开悬念。几枚枣核,牵引出耐人寻味的故事,体现了

美籍华人深切的思乡爱乡之情。

2、情感线

文章终究是表达作者情感的。有不少的文章在叙事时,就是以人物的某种感情或感情

变化本身为线索串联起材料组成文章。此类文章以作者的意念流动、情感转变为贯穿全文

的线索,非常适合于抒情性强的文章。

例:杨朔的《荔枝蜜》就是这样的文章。“不大喜欢、不大舒服——不觉动了情——

赞美——梦变蜜蜂”这是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再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描

写小弗郎士的心理,展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以情感

作为动力,推进情节的发展,可以真实地表露作者思想,使文章充满整体感。

3、情节线

在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中,按照故事情节的推进来结构全文,则文章的线索往往就与时

间、地点、事情发展的顺序结合。采用此种方法写作,作者要具有相应较强的叙事能力与

节奏把控能力,否则不易写好。



例:《月迹》全文以“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为线索,将几个孩童

中秋夜追寻月亮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层次分明地组织在一起;《社戏》一文,也是以“盼社

戏”——“看社戏”——“忆社戏”这一主要情节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4、人物线

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人物思想、品质及其主要特征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用这种线

索写出的作品往往真实感较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在故事中线索人物可以是事

件的直接参与人,也可以是见证人,他是作者特意安排的一条眼线,是连缀故事情节的必

要人物。

例:《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文以“男子汉”面对生活的挑战逐步成长为线索,记叙

了“男子汉”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按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冠以小标题来写,条理清

楚,眉目分明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男子汉”形象。

注: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叙事线索,有时又交叉使用,还有一些文章有明、暗两条线

索,不赘诉。

……………………………………………………分割线…………………………………………

(二)经典文章解析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

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

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

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

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

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

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

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

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

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

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

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

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



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

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

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

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

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

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

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

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

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

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

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

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

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本节完………………………………………………



附:四维度写作思路示例





大前提+小细节+联想想象+转换过渡…+人物事件+情感哲理



大前提:即引入,为什么要写景?旅行/偶遇/回忆/联想/即景生情……

小细节:即对景的细节描绘,这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核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空间、时间)

选取景物入文,积极调动“视听触味嗅”,用优美句子对细节进行刻画。一定要注意去写细

节!

联想想象:即由此及彼,这是写景的重要手段。在对景物细节描绘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如

这个景物像什么(比喻拟人),这个景物令你回忆起什么(人物事件),这个景物曾被人怎

样描绘(引用化用),思路打开,挥洒文采,散文的形散神聚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转换过渡:即分层次写景,例如写雪景,从雪花、远山、溪流可以转换到植物、建筑、小

路,可以再转化到雪人、孩童、路人,可以再转换到古往今来对于雪的诗文描绘。再如写

海边风景,从海水、浪花可以转换到航船、灯塔,可以再转换到海鸥、贝壳,可以再转换

到游人、夕阳等。多角度去写,文章波澜起伏,更富感染力。【线索:景---人---文】

人物事件:在写景抒情散文中穿插人物事件,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树荫下聊天的老人、胡

同里打闹的学生、城门洞里唱歌的流浪艺人、泰山上的挑山工、漓江边的摆渡人、鼓浪屿

上向航船招手的老人……写景抒情散文不需要对人物事件进行过多刻画,在适当时机点缀

即可。



情感哲理:写景抒情散文,写景是基础,但是最终还是会落地到抒情,上升到感悟。“情”

是所感,“理”是所思,风吹浪走、白云苍狗、晴雨雾雪、花开花落,自然景物往往令人想

到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审美志趣、人生哲学。景是外在的,有感于自然之景引起的感想

或领悟则是内在的。情感哲理可以穿插在文章中,可以寄托在人事里,也可以在文末升

华。





引入+人物事件+直接描摹+人事转换(线索)+抒情/议论+诗意烘托



引入:生活片段切入、睹物回忆联想、开门见山、环境烘托。

人物事件:围绕写作对象组织人物事件,选取与物直接相关的。如写美食自然可以先写节

日与风俗;写街边叫卖的小玩意儿自然可以先写售卖东西的人;写作为生日礼物的风铃自

然可以先写送礼物的家人或朋友;写一把茶壶自然可以先写平日最爱把玩茶壶的爷爷。

直接描摹:将本文写作对象从前面的人物事件中提出来进行特写。运用【细节+联想】的

方式,对写作对象直接(视听触味嗅)描摹并适度联想,初步表达出你对该事物的感情。

人事转换(线索):继续将写作对象放回到人物事件中。人物事件可以是之前的延伸发展,

也可以将写作对象放入另一个全新的人物事件中去。人物事件之间可以形成并列、抑扬、

递推、对比等关系,而本文的写作对象会贯穿其中,成为串联上下文的道具/线索。

抒情/议论:可以直接在事件中借助人物之口(语言描写)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也可以借

助主人公心理活动(心理描写)表达出,也可以不用直接点明而通过人物行为去暗示情感

(动作描写)。在对该物体进行抒情或议论时,可以穿插上文事件的回忆/重现,形成前后

呼应。

诗意烘托:文章虽说是写物,但是情感为物所系,最终还是会落脚到思想情感问题。以物

为线索的文章,在结尾时可以将物(意象)与人与情融合在一起,虚实结合,诗意烘托,

留有余韵。





引入+铺垫+细节刻画+发散联想…+线索复现+抒情烘托



引入:可以采取睹物思人、环境烘托、外貌描写、事件倒叙、修辞铺排等方式进行引入。

铺垫:即在写作文章主体部分前可“先言他物”。例如这篇文章重点要写一件表达奶奶对我

关爱的事件,则在这个主体事件前先铺垫(略写)一些零散小事。一种方式是为下文正面

烘托,另一种方式是欲扬先抑,如先去突出奶奶的“唠叨”、“烦”等,为后文主体事件做

反衬。

细节刻画:文章重点所在。快速叙述,慢速描写,着重挑选事件中最感人的部分详写,调

用“外语动心神”写出画面感(特别是动作描写)。例如有同学去写父母从生活小事流露出



对彼此的爱,选取了母亲弯腰为父亲系鞋带的这一细节,真挚感人。有同学写年迈的姥姥

对家人的关爱,重点去写她带病为家人煎太阳蛋的过程,神态动作刻画细致入微,真挚感

人。

发散联想:发散思维就是指在写事件的同时不要拘泥写事件本身,例如可以适当穿插环境

描写、往事回忆、心理联想(修辞)。情感类(亲情、友情)文章有些同学喜欢发散开去写

三个片段并联,这种写法要注意三个片段间始终要围绕一个中心(关键词/线索)展开。

线索复现:文章高分关键。从你要写的一件事或三件事中选取出一个线索,让它在文章中

时时复现。线索可以外化成一个词或一句话:父亲的背影、母亲的目送、奶奶的白发、爷

爷的口头禅、门前的槐树、太阳蛋……让线索在首中尾贯穿,使得文章脉络清晰且神气完

足。如果是话题作文,直接把线索当成作文题目。

抒情烘托:“情”永远是写人记事(亲情类)作文最终落脚点。可以用优美句子直抒情感,

可以文末复现线索间接抒情,可以在事件结束后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也可以对本文

写作的人物形象进行最后的诗意(虚化)烘托。例如:锣声渐密,端午又将在这个五月如

约而来,在那水气朦胧的江畔,我仿佛看见,是姥姥正踱着步,微微笑,打远处姗姗而

来……





引入+铺垫+细节与发散+收尾



引入:写人和叙事是分不开的。要写好侧重记事的作文,关键在于如何讲故事。叙事类作

文可以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思路,也可以别出心裁,直接采用

倒叙开篇的方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此外,联想回忆开篇、环境描写开篇、修辞铺排开篇

都是记事类作文比较常见的开篇方式。

铺垫: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使文章内容/结构更丰富。例如:设置悬

念,为下文比较重要的情节埋下伏笔;欲扬先抑,为故事造成张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觉;环境描写,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环境烘托人物心情/形象;适时插叙,让故事情节更

加细腻饱满,文章波澜起伏;心理描写,在叙事类作文中,加入心理活动,从外部事件走

入人物内心,故事更加丰满,行文节奏也会松弛下来。

细节与发散:故事发展到最重要阶段(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高潮部分),需要进行重点部分的

细节描写。重点部分往往会是一个场景,甚至只是一个瞬间(送别、流泪、凝望、背影、

白发……),写作时需要有意识将其“放慢放大”,运用【细节+联想】的手法进行刻画,

造成画面感(外语动心神、视听触味嗅)。细节要逼真可见,联想可以动用修辞、插叙往

事、呼应上文、描写心理,尽量将当下场景(实)与非当下场景(虚)结合起来,既能深

入到事件之内,亦能发散到事件之外。

收尾:首尾呼应、议论点题、抒情升华、戛然而止、诗意烘托。叙事类作文虽然重心在于

叙事,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归情感,学会情感表达是中学阶段所有作文的最终归宿。

………………………………………………完……………………………………………………



献花(0)
+1
(本文系我是秋水伊...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