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苗药艾纳香研究进展
2016-04-01 | 阅:  转:  |  分享 
  
2012年7月第7期中国民族l夏药杂志

亚热带植物通讯,2000,29(1).

【1O】周仁超,等.蕨类植物抗茵作用的初步研究【J].湖南中医导

报,1999,5(1).

【l1】欧阳丹薇,杨培明,孔德云.凤尾蕨化学成分的研究fJ1.中

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12):898—900.

[12】刘清飞,秦明珠,等.风尾蕨的形态组织学研究[J】.中药材,

2002(10)704—706.

【l3】余有贵,赵良忠,段林东,等.凤尾蕨抗茵药物的提取与开发

研究[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199—203.

【14】王文蜀,王志骞,周亚伟.风尾蕨化学成分研究【J1.中药材,

2008,31(8):l165一l167.

【15】秦波,朱大元.凤尾蕨科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I)(待续)一1H一茚一1一酮倍半萜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

特征【A】.化学研究,2004,15(2):0072—0076.

【16】邓亦峰,粱念慈.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的液一质联用图谱鉴

定【J].2005,28(4):278-280.

【17】赵莉,杨文钰.蕨类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药材,

2004,27(6):452-456.

【l8]龚先玲,陈志红.半边旗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一质

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697.

【19】刘清飞,秦明珠.凤尾蕨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fJ1.中草

药,2002,33(2):113.

【20】戴滨,崔燎,昊铁,等.半边旗提取物5F对SPCA—l细胞周期

及DNA、RNA合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11(4):402-405.

【2l】戴滨,崔燎,吴铁,等.半边旗提取物5F抗肿瘤作用的实验

研究[J】.四川中医,2006。24(2):10—12.

【22]何太平,严卫红,等.半边旗提取物5F对人高转移卵巢癌细

胞HO一8910PN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海南医

学院学报,2o06,l2(1):20—24.

【23】刘义,昊育廉,邓亦峰,等.半边旗提取物5F体外对猪脑微

管蛋白聚合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2005,21(4):447-449.

【241刘义,吴科锋,李立,等.半边旗提取物5F对非小细胞肺癌

NCI—I-I4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1.2009,36(1):9-12.

【25】何承伟,粱念慈,莫丽儿,等.半边旗抗肿瘤有效成分6F对

HL一60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4):247-250.

【26】FuchsJ,MilbradtR.Skinanti—inflammat—oryactivityofapi

~nin-7-slucosideinrats[J].Arzneimittel—Forschung,

l993,43(3):370.

【27】许柑叶,郑恰,陈晓清.8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抑茵效果

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21(2):99.

【28】蔡建秀,昊文杰,葛清秀.20种药用蕨类植物提取液抑茵

试验研究【A].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1):22.

【29】马廉兰,张文平,曾祥风,等.116种中草药对白念珠茵的抑

茵实验[J】.赣南医学院学报。1998,18(3):189.

【30】BasileaA.GiordanoS,Lopez-80eZJA,eta1.Antibacterial

activitYofpureflavonoidsisolatedfrom[J].Phytochemistry

1999,52(8):1479.

【31】刘文,覃燕梅,梁念慈,等.半边旗中二萜类化合物5F对凝

血酶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2000,18(1):09—10.

【32】崔燎,梁念慈,陈志东,等.半边旗体内外抗癌作用及急性

毒性研究[A】.中药材,1996,19(1):29.

【33】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

殖和凋亡的影响【A】.广东医学,2005,26(6):773—775.

【34】肖佐环,张培华,吴志华,等.半边旗提取物5F对系统性硬

化病患者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12,37(12):721—723.

2012年4月20日收稿

苗药艾纳香研究进展

白志文朱露卢媛孙济平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概述贵州常用苗药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L.)Dc的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种植、加工情况及最新应

用研究进展方面的研究。旨在为黔产艾纳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苗药艾纳香发展的”罗甸模式”。

关键词:苗药艾纳香;研究进展;罗甸模式

中图分类号:R2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10(2012)07-0065-03

艾纳香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

(L|)DC,苗药名档窝凯Diangdrobbvid植物,药用为枝叶、嫩枝

·通讯作者

根、别名:大风艾、冰片艾、家风艾、大毛药、大艾等。具有通诸

窍散郁火,消肿止痛等功效…。艾纳香的叶片、枝可提制艾粉,

经提炼后可制得天然冰片,副产品为冰片油。冰片味辛、苦,性

微寒,归心、脾经;其辛散苦涩,芳香走窜,能散郁热,具有开窍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年7月第7期

醒神、清热止痛生肌之功能,常用于中风、痰厥、高热等引起的

神昏不醒之症,常为外科、伤科、眼科、喉科等外用,现在的市

场价格适中,且毒副作用小,药理效果理想,因其用途较为广泛,

在很多方面有进口冰片及合成冰片所不可代替的用途,如果得

到有效开发,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将为世人所认同。

1化学成分研究

关于艾纳香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在几个方面:应用GC/

MS方法分析艾纳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色谱法对艾纳香进

行初步的分离,主要得到黄酮类、甾体类等化合物;应用反相高

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油中有效成分成分左旋龙脑的含量。

郝小燕等[2】用艾纳香(Bhuneabalsamifera)的枝叶提取挥发

油,经析脑后,用GC/MS方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鉴定出28

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L一龙脑、B一石竹烯、樟脑、一桉叶油

醇、l一辛烯一3一醇、反一罗勒烯、1,3,4,5,6,7-六氢一2,5,5一三

甲基2,4a一亚甲基等。周欣等【31用由黔产艾纳香(Blumeabal一

8amiferaDC.)的叶提取挥发油,分出结晶后的母液,用气相色

谱一质谱进行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相对含量的测定,鉴定出41

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L一龙脑、樟脑、B一石竹烯、桉叶油醇、

古芸烯、芳樟醇等。严启新,谭道鹏等【4】运用硅胶、Sephadex

LH一20柱色谱对艾纳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

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从艾纳香中分离并鉴定了12

个化合物,分别为3,3’,5,5’,7一五羟基二氢黄酮(1),3,3’,

4’,5一四羟基一7一甲氧基二氢黄酮(2),金圣草素(3),3’,4’,5一

三羟基一3,7-二甲氧基黄酮(4),香叶木素(5),3,3’,4’,5一四羟

基一7一甲氧基黄酮(6),3,5一二羟基一3’,4’,7一三甲氧基黄酮

(7),chrysosplenolC(8),3,3’,5一三羟基一4’,7一二甲氧基二氢黄

酮(9),艾纳香素(10),3,3’,5,7一四羟基一4’一甲氧基二氢黄酮

(11),3’,5,5’,7一四羟基二氢黄酮(12)。化合物1,3—5,8为首

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

离得到。另外方灿,陈琳用气相色谱法对艾纳香油中的左旋

龙脑建立了含量测定的方法,用于艾纳香油的质量控制。

2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

蒲含林[61等研究5种艾纳香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对过氧化

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

鼠肝细胞,以cch或FeSO4+Cys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1×10

和1X10一ol/L的5种艾纳香二氢黄酮均能明显抑制受损伤

细胞的转氨酶逸出、MDA产生及GSH耗竭。结果表明BFI~

V(艾纳香二氢黄酮类化合物(blumeafla—vanoids,BFs))均能抑

制ccL和FeSO4一Cys所致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MDA产生减

少,GSH耗竭降低,同时保护了肝细胞膜的稳定性。转氨酶渗

出减少,并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青桂玲,潘海涛等【通过观

察大头艾纳香提取液对小白鼠离体子宫收缩功能的影响,证

明大头艾纳香对离体子宫收缩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从艾纳香中提取出的天然冰片是多种成药及名族药的组

成部分。如金骨莲胶囊(原痹痛宁胶囊,贵州民族制药有限公

司)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心胃止痛胶囊(原心胃丹

胶囊,贵州民族制药有限公司)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

效。其他较著名的品种还有咽立爽滴丸、金喉健喷雾剂、金风

液、透骨香药乳、防感涂鼻膏等,在其中都有应用【8】。

3种植加工情况

为了对艾纳香的发展前景作出相对科学的判断,我们选

择产量及区域规模优势明显的贵州省罗甸县进行研究,根据

对当地的走访调查得知一般从3月开始对少量达到移栽规格

的小苗进行移栽,4月下旬~5月大面积成苗时,在进入雨季即

可进行大面积移栽。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经济效益、“罗

甸艾纳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牌效应以及如种植补助、担

保贷款、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下,各地农户的种植

热情较高,现已经在该县广为发展,目前种植区域主要在该县

红水河、罗苏、罗妥、罗悃、沟亭、班仁、龙坪和风亭等县域南部

乡镇热带河谷。目前共发展种植艾纳香近1O万亩,注册登记

艾纳香生产企业2个,综合产值近5亿元。

野生艾纳香的艾叶经过蒸馏技术加工形成艾粉,艾粉再

由专门加工厂经过反复多次蒸馏即得炼好的结晶产物艾片

[91

。与机制冰片一样供药用。罗甸县是贵州开展艾纳香种植

加工最早的县之一,野生艾纳香的加工和提取也成为一种

民间传统。100斤艾纳香叶可提炼2两冰片,不过加工分散、

产量极低,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并且提炼后的艾纳香叶子堆

积如山,加上产生的生活垃圾,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

坏。该县艾纳香产业基本实行可持续持续发展战略,如通过

招商引资,引入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除了出台各种利于

企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外,还专门制订了艾纳香加工生产规

范化、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对艾纳香生产加工产生的废

渣、废水进行合理再利用,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带领艾纳香加工产业步入公司化、规范化、产业化、深加工、

精加工之路。

4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何元农等【llI用3种农家肥f圈肥、油枯、柴灰),3种一元化

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复合肥,经2年对艾纳香

fBlumeabalsamffera)的试验观察认为:施肥比不施肥生物产量

增加,有效成分含量不减。施用多元肥比一元肥产量和有效成

分含量都有提高,且较稳定。其中N素主要增加生物产量,药

用有效成分含量与K肥用量呈正相关。何元农等【l2l的另一研

究表明尿素用量25kg/667可达生物和原料产量的峰值,6~

10kg/667可达有效成分含量的峰值,20kg/667时可达有效

成分产量的峰值;氮素用量过多,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均下

降,经济系数和氮的有效性降低。有效成分中L一龙脑与其他

成分(艾纳香油)的比例也可施氮调控。

刘艳华㈣通过盆栽小白菜药效试验证明大头艾纳香甲醇

提取物对萝b蚜有较好的防效和对作物有较好的保叶效果。

王兰英等【测试了57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虱成虫的

杀虫活性,其中艾纳香等6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成虫的触杀

活性在印%以上。丁映等㈣的研究发现可利用艾纳香残渣栽

2012年7月第7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67

培食用菌。经过试验,利用艾纳香残渣作食用菌生产基料,操

作简单,成本低廉,已生产出平菇,而且艾纳香残渣培养的平

菇经品尝,味道鲜美。

5讨论

5.1在明清时期,罗甸艾纳香就已是知名药材。2O世纪90年

代后期,天然冰片生产发展受人工合成冰片的影响市场逐渐

缩小,“罗甸艾纳香”也曾一度萎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加重,市场又倾向于天然、健康环

保、疗效高、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的天然中草药。这也是

致使“罗甸艾纳香”再一次受到市场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

5.2罗甸县在艾纳香发展上吸取各方经验,特别注重知识产

权保护,被列为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贵州道地中药材

GAP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品种,同时“罗甸艾纳香”被批准成为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当地艾纳香产业提供了地理标志保护、

产品品牌保护,增加了市场竞争优势。对促进罗甸艾纳香产业

化发展,提升其品牌及品质优势,带动“罗甸艾纳香”生产企业

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5.3艾纳香传统加工方法成品收率低,加工分散、产量极低,

对环境污染很大,一般当地艾纳香产业很难做大。罗甸县采取

多种措施,转变思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同时引进实力

强大的企业投资艾纳香种植加工项目,通过“公司+农户”的方

式,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种植,并进一步开发研制艾纳香日化系

列产品,通过技术攻关,将加工艾纳香产生的废渣,作为生物

有机肥料再利用,产生的废水可以循环使用,为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依据。在这种模式下罗甸县艾纳香种植产业有望实

现“企业+农户”的双赢模式,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地方产业。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艾纳香[EB/OL].【2012—6—17].http://baike.baidu.

com/~ew/】27653.htm

【2]郝小燕,余珍,智慧.黔产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25(2):121—122.

[3】周欣,扬小生,赵超.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

谱一质谱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01,20(5):76—78.

【4】严启新,谭道鹏等.艾纳香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J】.中国

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87—89.

【5】方灿,陈琳.气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油中左旋龙Jl~i[J].中

国医院药学杂志,2o06,26(9):l166一l167.

【6】蒲含林等.艾纳香二氢黄酮对脂质过氧化损伤大鼠原代培

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0,3l(2):113—115.

【7]青桂玲,潘海涛等.大头艾纳香提取液对小白鼠离体子宫收

缩活动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755—757.

【8]师琴丽,师红毅,等.贵州优势苗药艾纳香及其产品[J].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特辑):63—65.

【9】王用平.艾纳香的产地加工方法.中草药,199728(8):499.

【10]罗甸县人民政府网站.我县传统艾纳香产业步入精加工

之路[EB/OL]_【2012-6—17].http://www.gzluodian.gov.on/

News.aspx。Newsld=3744.

【l1】何元农,丁映,等.肥料种类对艾纳香生物产量和有效成

分含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53—57.

【12】何元农,柴立,等.艾纳香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对氮素营

养的反应【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28—30.

【13]刘艳华.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的防治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1l,39(28):17312—17313.、

[141王兰英,骆焱平,等.57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虱杀

虫【J].植物保护,2012,38(1):108一l11.

【15】丁映,何元农,等.艾纳香残渣培养平菇技术[J].贵州农业

科学,2O07,35(5):128—129.

2012年3月20日收稿

苗药豆嘎里访研究进展

蒋小虎危英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晚,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本文综述了苗药豆嘎里访的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传统炮制和现代制剂研究进展。

关键词:苗药;豆嘎里访;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现代制荆

中图分类号:112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10(2012)07—0067—03

苗族习用药材豆嘎里访(PheUodendronchinenseSchneid

var.glabriusculumSchneid),又名秃叶黄柏,为芸香科(Ru—

taeeae)黄柏属(Phellodendron)植物川黄柏的一个变种…。性味

苦、寒,归肾、膀胱和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

疮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

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病症。生于杂木林中,

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陕西部分地区,湖南、湖北、贵州和广

西等地。在民间常于3-6月间采收10年以上的该药材树皮,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