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脐灸疗法
2016-04-02 | 阅:  转:  |  分享 
  
2009年令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论义集

究指导原则标准颁布较早,近十余年的新进展新方法未能体现,相对滞后。中医乳腺病专业委员会

2002年的标准虽然相对较新、运用也较多。上述各家疗效判定指标虽然均以乳房疼痛、乳腺肿块为

依据,但疗效判定的标准不一,有的过于笼统,有的又较为繁琐,实际可操作性较差。对乳房疼痛

的评价多采用自拟评分标准或定性为轻、中、重度,认可程度受到影响。此外,有关疗效标准未能

很好地体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特色与优势。如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心理因素是乳腺增生发病主

要冈素已成为共识,张琼等[13]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对改善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调节

内分泌以及改善生活质量都具有良好作用。但这些研究往往采用的单一指标,仅侧重于某一方面,

缺少多中心、大样本、多层面的科学规范化研究证实。

中医临床研究的数据量庞大,类型复杂,可变因素较多,模糊性大,这就决定了中医临床的疗

效评价是多冈素多层面的,指标体系不仅应有西医的主要指标,更应有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的证候

及心理学方面指标。

2.乳腺增生病外治疗法展望

外治法最能体现中医外科治病的精华所在。但在临床试验设计的规范化、评价指标的选择、疗

效判定标准的制定和研究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阻碍了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规范化、

’标准化和在临床应用的推广。因此,为发挥中医外治简便廉验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外治疗法的水平,

应以乳腺增生病中医外治法系统研究为优先研究领域,重点应放在进一步规范中医外治特色疗法,

优化中医外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完善中医外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1)进行乳腺增生病

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规范诊疗标准是前提,特别是采用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借鉴有关先进技术和

研究成果,将规范性、科学性结合,才能为本病的临床研究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须通过大样

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规范化研究,从而确立疗效可靠、符合临床实际的、辨病与辨证治疗有

机结合的中医外治治疗方案。(3)在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价中,必须尽可能采用国

际公认的一些评价方法如疼痛评分,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如影像学指标,特别是能体现中医优势

的评价指标如情绪指标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联合应用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等

技术与方法,整合与分析具有多层面、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的中医临床信息,结合中医的临床

特点进行疗效评价,筛选疗效评价指标,构建国内外公认的体现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略)

脐灸疗法

杨成杰

脐灸疗法集针灸、拔罐、熏蒸、脐疗于一体,作用于肚脐,开发人体百脉之总枢神阙穴,开创

体外给药治疗肝病之先河,填补国内无外用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之空白。96年荣获国家专利,专利号:

ZL96217216.2(2008年8月13号再次荣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720092794.4)。

在98年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其发明者杨成杰医师于99年获卫生部中国特技名医称号,杨成

杰关于脐灸疗法治疗肝病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商丘电视台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脐灸疗法是有近三十年临床经验的杨成杰主任的大胆创新。这个特效外用疗法,按照祖国医学

的基本理论扶正祛邪,补虚泻实,治标同本,吸取了历代名医的精华,创新的神阙穴用药途径、以

毒攻毒的中医用药、用火灭菌的科学理论,对乙肝、丙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病和肝硬化腹水等一

系列顽[司性肝病疗效非凡,对腹部各种肿瘤引起的疼痛,用药立效,远效稳定。凡属因寒湿引起的

诸多疾病,疗效独特,别居一格。

脐灸疗法在人体神阙穴用药是一种享受疗法,对患者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它是纯天然名贵中草

药加工精炼而成,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调节经络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脐灸疗法为什么能治病呢?

237

2009年伞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伞固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

当前中医对疾病患者特别是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所应用的传统给药方式主要是:口服给药,

即把中药加工制作成丸、粒、膏、粉、酊、剂、液等让患者按要求直接口服,或开处方让患者把中

草药取出后,按照要求白行煎制口服。不管是加1:成成药还是让患者按处方取药后白行煎制成药液,

其药物都必须通过患者口服后进入消化道,通过肝脏分解和胃肠道吸收后,使药物的有效成份弥漫

入血送达病灶部位,从而达剑治疗目的。从为患者诊断剑患者把约服剑口中,送到病所,不但需要

层层手续,花费一定的时间,为患者带来取、煎、服药的麻烦,而且药物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后,

药物的有效成份在分解消化过程中往往被分解排泄掉,当患者的消化功能减弱或出现障碍时,口服

的药物有时未被分解就被人量的排泄掉,使药物朱达到应有的作用,冈此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

且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而有的药物还会对消化系统带来副作用。

杨成杰所长认为,脐灸疗法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其一,是选准了肚脐(神阙穴)这一经络汇海、

百脉之总枢为给药通道。这是因为,脐是人体先天之本源,是一切血管、神经的发端。胎儿在母体

内生长发育过程中,脐部是供血、供氧以及营养成份输送的唯一通路,也是与人体的十二经脉、五

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的总枢。现代研究证明,脐是胚胎发

育过程上腹壁的最终闭合处,皮肤敏感度高,特别是脐周围血管分布的特殊性、药物经脐部吸收、

极少通过肝脏而被破坏,因而更有利于药物通过经络发挥作用。药物经脐部吸收后,使药力直达病

灶,从而使病邪排出体外,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

其二,脐灸疗法以其给药,具有经络传奇作用。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

表里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四肢百骸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脐灸疗法以脐给药,

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经络传导,使药物充分发挥功效,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补虚泻实,

调整脏腑阴阳,使机体失衡的状态趋于平衡而使疾病逐渐消除。

其三,脐灸疗法以脐给药,具有良好的局部皮肤透入作用。一般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组成。药物若能透过表皮,就容易被真皮吸收进入人体内部,这是因为真皮有90%是血管丰富的结缔

组织,活跃的血液循环传输药物很快。而脐灸疗法以脐给药,还因为脐不但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

的最后闭合处,而且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并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

相连,渗透性增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问质,迅速弥漫入血达到全身。

最大优点是脐下腹膜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经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到达肝脏,提高

药物利用度,避免肠胃道的影响。

其四,对神经的调节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穴位及经络都与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节有着密

切关系,因而脐灸疗法给药的刺激,也必然作用于神经。有资料研究表明,不断的刺激脐穴,会使

脐部皮肤的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以促进人体的神经调二节作用,提高免疫力,改善各组织器官的

功能活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有防病、治病作用。

其五,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中医治病分内治外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之药即内服之

药,都是通过药物的相应药理作用而发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脏腑气血盛衰,筋络通活作用。脐灸

疗法正是从这一根本点出发,并贯穿始终的。所以,有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这也是脐灸疗法患者

不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通过实践证明,中药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效。热能疏通腠理,活血通络、松弛肌筋,对症

治疗,事半功倍。现代科学证明,通过热、药的协同作用,可以加速血液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新陈

代谢,加快代谢物的清除,同时由于热的作用,促使皮肤粘膜充血扩张,药物可以通过扩张的毛孔

渗透肌肤而产生作用。

医学格言:医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用最简单的,最安全的方法药物,预防治愈最复杂最顽固的

疾病。内病外治特色疗法充分显示了中华中医药是具简、便、效、廉的伟大中华瑰宝,它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深远的研究开发价值,希望这一民间绝技早日造福人类1

238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