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美术国学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6-04-07 | 阅:  转:  |  分享 
  
国学美术

当下孩子学习美术的现状分析

校内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在学校里历来被置于一个尴尬地位,它既不能像语、数、英等主科那样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又实实在在地缺少不了,这就决定了美术教育校园中的“鸡肋”地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心态在一些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实为美术教育的遗憾,其具体表现是: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校音、体、美、劳等教育带来了佳音。但由于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理解和认识,或者说,还无法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美术教育在校中的地位并未得到好转,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支持。相反,这种“鸡肋”心态已成为一种习惯势力,对素质教育形成了种种困扰。

美术教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美术教育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其它新名词、新事物,却为何在看待美育的问题上,仍要用陈腐的观念,紧抱以往的经验不放?

对美术课的理解仍处在“原始阶段”

?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美术课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始阶段”,认为美术课不过就是美术老师在黑板上随意画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然后叫学生照着画而已。了解一些美学、美术知识并非只有从事美术专业工作者才必须撑握的。记得台湾知名女作家三毛在自传中曾有这样的叙述:她提起笔想画板凳,却不知那被外在形体遮挡住的第四条腿该在哪里下笔,由此而觉得非常惭愧。其实这不过是最基本的透视常识,然而三毛的这种体验是很多人都有过的。

???????审美是人心理的一种本能,这就好像我们学历史、地理知识,了解历朝历代的兴起衰亡,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风土人情,并不是大家都要去当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一样,只是作为一种必要的常识来掌握,这两者之间并无任何矛盾。时代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止,以往的观念早已不适合今天的发展。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取代陈腐的应试教育已是必然的趋势。

三、学生的轻视心理

???????至今仍有很多家长固执地认为子女学美术是不务正业、没出息而横加禁止。至于成绩报告单上的美术成绩及不及格,他们是根本不看的,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美术课的轻视,也扼杀了一些学生热爱美术的良好愿望和特长。许多学生觉得美术课听不听无所谓,把美术课当作是调剂课、游戏课,而没有意识到美术本身也是一门学科,同样需要去撑握。抱如此心态的学生必然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美术教师“休闲”状况严重

???????美术课在学校处于被动的环境,决定美术教师在学校中扮演了轻松舒服、无所事事、混日子过、谁都可以当的角色。甚至有的学校美术教师工作居然并不是在教学方面,而是成为一个“校内美工”,把大量的本该放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用在完成那些终年没完没了的欢迎、宣传标语的制作上。

学校对美术老师的考核,不是从教学角度,而主要的是“校内美工”业务做得如何,对那些从事美术教学研究的美术教师付出的努力缺乏公正的评价。可喜的是,一些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正在实践中探索美术教育,并向传统观念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并已取得突出的成绩。这可否给我们“休闲”的中学美术教育一些启示呢?



校外美术教育

——每到周末,各地的少儿美术培训班就热闹了起来,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拿起画笔、背着画夹涌入空间不大的教室,开始用美术的方式来接触事物、表达心声。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就有上千家针对少年儿童开设的课外美术培训班,包揽了从幼儿园到中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科目更是丰富:山水画、花鸟画、水粉画、水彩画、素描以及软硬笔书法等,令人眼花缭乱。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少儿美术培训班为何遍地开花?培训班的课程难道真的比学校技高一筹?家长在孩子的美术启蒙教育中又该承担什么角色?

一、教育大纲不落伍?差在执行?

其实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大纲制定的很好,注重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满足少儿阶段的美术学习,关键是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现在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比较多,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个手工品的完成都有很多方法,但多数美术老师要么随便孩子怎么做,要么要求孩子按照统一的样式做。而且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比较滞后。这跟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有些老师就是从墨守成规中长大的,自然只会把‘规矩’再传递给下一代。然而,课外培训班的老师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可以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而且培训班的学生毕竟少,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近十年,国家在校内美术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教材和教辅资料都非常到位,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师的再次培训跟不上,所以大纲并没有得到完整的执行。经济条件好点的地区情况好一些,像广东深圳和江苏无锡就成为了美术教改的试点。同时,注重应试教育也是造成美术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培训班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培训班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活跃、更有亲和力。但不足的是,有的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就不够;有的老师则是美院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学生,他们画画很棒,但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能力,不知如何把较难的东西用浅显的话讲出来;而有的老师就是来自某中小学,只不过把课内的东西搬到了课外。

“两个小时的时间,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遇到负责任的老师还行,不负责的就抄起手任由孩子们画,哄得孩子高高兴兴就行。”某培训班的老师坦言。

“还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成果,就亲自动手给孩子改,这种现象很普遍。家长看了挺满意,却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水平。”

“而有些老师所教学生画出的作品都一样,孩子都被模式化了。”?

三、家长四处跟风不可取?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决不能拔苗助长。比如,按照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心理状态,12岁才能学习素描,可是有的家长让7岁甚至三四岁的孩子学,这样孩子不仅学不好,还会大大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美术学习有一定的阶段性,期间还可能出现反复。

孩子的天真、老师的激情、父母的期盼,这三张面孔构成了课外美术培训班的风景。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学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出息,不过最好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在美术的世界里充分享受快乐。



孩子对美术的内心渴求

——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不求没有情趣的形似,不讲没有感觉的技巧,凭的是孩子无意识的纯真自然的审美感受。这种无意识的感觉就是孩子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他的作品就体现出轻松自由的感觉。在学校环境里,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左右着孩子,老师的学识修养影响着孩子,老师的道德品质感染着孩子,老师的教学风格指导着孩子。在家庭环境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你的关爱让孩子感觉温暖,你的尊重让孩子获得自信,你的赏识让孩子赢得快乐。



孩子的个性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因势利导,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个性的发挥。体现在孩子绘画作品里,不同性格的孩子展现出的作品风格是不同的,或细腻或粗狂或浪漫或柔美或成熟或稚拙,不同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现在咱们比较几幅儿童绘画,图1是黄天一的黑白画作品,画面细腻精致,形象抽象浪漫,需要细细品位才能慢慢读懂他画得是什么,体现出小画家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和细腻浪漫的美感。



图2是马晨昊的儿童画作品,简洁概括,大胆粗狂,近似于大画家米罗的造型语言,体现出小画家轻松自我的境界和粗狂稚拙的美感。



图3是魏炜驰的儿童画作品,独特的画面构图,丰富的画面内容,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讲出故事,体现出小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4是刘子涵的中国画作品,成熟而有灵气,潇洒而具内涵,体现出柔美自然的中国画精神。

以上的作品风格怎么可能整齐划一呢?什么样的美感才是标准呢?如果你的孩子是粗狂的性格,非要要求他画出细腻的风格,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他可能会做到,但不是他的优势和特长,为什么要扬短避长呢?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正确的对待孩子,了解孩子不能以大人的主观意识影响我们的视线左右我们的思维,如果让孩子总是做听话的好孩子,我们是很难发现孩子独特的个性的,鼓励孩子有点叛逆思维会启动他们的创造才能和独立的判断力。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绝不肯俯就成规的,个性和风格就是艺术的灵魂。林语堂先生说:“一切艺术必须有它的个性,而所谓的个性,无非就是作品中所显露的作者的性灵,中国人称之为心胸。一件作品如若缺少了这个个性,便成了死的东西。这个缺点是不论怎样高明的技巧都不能弥补的。如果缺乏个性,美丽的本身也将成为平凡无奇了。”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孩子的想象力还没有受经验和理智束缚死,还能来去无碍。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们立刻就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你给他们一个世界,他们立刻就可以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交还你。他们就是艺术家。

在教孩子绘画造型时,不提标准,少讲技巧,不做示范(素描教学不在论述之列)。让孩子画画之前的心态引导至关重要。模仿教学是肯定要做范画的,所谓范画即示范性绘画,技巧娴熟,细节丰富,是一幅好作品,但孩子学不了,感觉压力大,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位,“呀!老师画的真好,我不会画。”就有了一个视觉审美上的标准,以老师的示范作品为标准。五、六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具备像老师一样的娴熟技巧的,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有点不切实际,可能你会说,没有要求孩子像老师一样啊。

示范作品已经挂上去了,孩子还能怎样啊,他看不看?学不学?孩子是容易模仿的,看过动画片他要模仿片子里的情节,穿着高跟鞋模仿妈妈走路,老师画出了现成的样子,孩子能不跟着学吗?试想一下,如果拿出我的创作作品让孩子去临摹,真不知道能把孩子难成什么样。可能你又会说,老师不会画的简单一点吗,两笔一个葡萄,三笔一个小鸟,是的,这样孩子很快能学会,可是如果你不示范了,他能五笔画出一个小鸭子吗?这种简单技巧的教学只能培养出眼低手高的小画匠。

我在教学时总是拿孩子的原创作品展示,孩子的作品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美的,在孩子眼里这些作品不是标准,恰恰是这些欠缺给孩子留出了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对这幅作品提出优缺点,让他们学会鉴赏,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小看孩子的审美能力,如果你把他的思维调动起来了,他能评判的头头是道。学会思考了,下一步就是要创造了,孩子们会想,如果让我画我会这样这样----,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出今天的课题,让孩子们自由想象了。不完整的雏形出来以后,千万不要等孩子画完你再看,这个时候是发现孩子个性闪光点和画面情趣的关键时机,老师要来回巡视,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造型哪怕是一根独特的线条,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老师的一句话在这里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会信心大增,兴趣浓厚,按照他的感觉充满自信的画下去,等他把相对完整的作品呈现在你面前时,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会惊叹孩子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如此奇特的创造力和充满情趣的艺术感觉。你再进一步辅导给他指出感觉不太好的地方,最好不要给他动笔修改,让他自己画。

现在咱们再来看一看张培杨近期的水粉画作品,(见图5、6),跳跃灵动的笔触,自由挥洒出纯真自然的艺术感觉,这是孩子对大自然独到的美的理解和感悟,在孩子的审美意识里,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标准,有的只是放松、大胆、自由地表达他的审美理解和独特感受。如果没有一个自由的绘画心态,是不会产生出如此精彩大作的。







儿童绘画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它非常真实,不拙作,不虚假,全是有感而发的东西,艺术大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恰恰能在儿童绘画里找到共鸣,所以不要用技巧和标准来控制孩子的想象力,毕加索说“但愿我的画能像孩子一样”,这是世界级艺术大师追求的目标,向孩子学习,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天真烂漫的本质,是成人世界望尘莫及的,而艺术的顶峰境界恰恰是要体现画家天真烂漫,不受羁绊,天下唯我的境界。

中国古人青原惟信禅师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种升华体现的是原我--无我--真我的境界,这种由有法到无法的创作理念,就是一种轮回,最后还是要回到最纯、最真的原始状态。人一生最纯真的阶段是儿童时期,艺术家有意追求的境界与孩童无意识流露出的东西是一致的。许多人在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时,起先是不能一下看明白的,需要反复推敲、琢磨,深入研究,方能感受到它的精妙和内涵,一眼就看明白的作品是浅薄的没有深度的作品,而你在看儿童画时不是也有看不懂的感觉吗?儿童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和形象表达的,如果你不怀着一颗童心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确实是读不懂的,所以不要以成人的任何标准去要求孩子,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更要懂得这一点。



儿童对形象的认识与理解是概括的、简约的,他不是机械地描摹外形,形象对他们只是一种依托,刻画真实的形象并不是目的,通过形象表达他们感情和内心感受才是主要的。比如:孩子画小孩吃糖葫芦,他会很自然地夸大吃糖葫芦的嘴,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们认为嘴是重要的,重要的东西就要夸大,吃糖葫芦要用嘴,鼻子在哪儿就随它去了,不用理会了。再比如:画哭的时候会夸大泪珠和咧开的大嘴,因为要表达哭这个情景,泪珠是最能体现哭的元素,而咧开的大嘴更能烘托哭的情景,至于这个人画得像不像就不重要了,因为哭的感觉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这就是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它是夸张变形的甚至是抽象的,它是孩子自身感受自然表达的形象,外形形象虽然不真实,但内心感受却非常真实,因此儿童绘画是不真实的真实,恰恰这也是艺术追求的最宝贵的东西。画家的作品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追求,技巧只是辅助表达的工具,重技巧而轻感受的是画匠,所以技法的娴熟不是画家追求的最终目标,真正的大师追求的是孩子绘画作品里体现出来的东西,所不同的是画家是有意追求的而孩子是无意识流露的。



什么是国学美术?

答:国学美术是“十个一”的美术教程

一个将幼少儿国学教育及艺术完美结合的美术培训品牌

一个把弟子规、论语、孝经等国学经典与素质教育情景化真实结合到实践中的培训品牌

一个经过历经三年的教学实践,经过5000余名学生课堂检验的成熟培训教材

一个汇集了上千种绘画新材料用于美术教学的培训品牌

一个把激发学生内动力、培养成就感作为教学方法并完美落地的培训品牌

一种带有能让教师5分钟便能备好课并构建学校教学模型的“四步教学法”

一套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美术培训体系及融合全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科书

一套变被动招生为主动招生、变无效宣传为印像宣传、变平面宣传为情景宣传的教材

一套把学生作品展示从单一变多样、从平面变立体、从单一培训变多元发展的教材

一个能让孩子一学就痴迷;

家长一看就满意;

老师一教就轻松;

学校一用就多赢的美术教材!

国学美术教程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

国学美术教程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孩子绘画的基本功,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采用综合素材体验创作的一门专业。

国学美术把传统的国学经典故事与现代绘画的技法巧妙融合。

国学美术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立的背景故事,透过画面,孩子从故事里有所感知和感悟;通过故事,矫正孩子当下的言行和习惯;借助综合素材的画面,提高孩子的兴趣、夯实孩子的绘画功底、慢慢养成孩子的静定习惯。

二、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美术?

答:1、脑科学原理

人的大脑左半球重于想象思维,右半球重于形象思维。对低幼儿童来说,右半球比成人占较大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优势会逐步减弱。

国学美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的,国学美术把中华传统的国学经典课程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借助综合素材创作,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引育为目的,重在对孩子品行和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国学美术的生活价值

文字的起源源于绘画,绘画的渊源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

古代的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









4







献花(0)
+1
(本文系A咖小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