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金翼》读书报告
2016-04-07 | 阅:  转:  |  分享 
  
读书报告题目: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学院:法政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学生姓名:姚正学号:201530800130完成
时间:2016年3月15日别忘了将种子埋进土里——《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读书报告本书是林耀华先生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的一
部社会学著作,但体裁新颖,采用了小说的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小说主要讲了黄东林和他的姐夫张芬洲从贫穷到发迹,以东林为代表的黄家越
来越兴旺,而已芬洲为代表的张家却由盛转衰,最终不复存在。起初,东林只是个在地摊上卖花生的小贩,芬洲也只是一个寒酸的医生,两人合伙的
生意在两人的艰辛付出下兴旺了起来,东林和芬洲都盖起了新居,但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微妙的差别却就有所表现。东林和芬洲一起找的“龙吐
珠”的新居地址,这时芬洲却出于私心把自己张家的房子盖在了这里,而没有给东林说,东林作为内弟,也不能和姐夫去争这个地方,只能自己重新
去找。芬洲的这一点点的自私或许就为他家族将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芬洲因为大儿子茂魁的死伤心过度,待在他的新居里不出来,一度变得懒散而
庸碌,于是芬洲退休了,但他在家又受不了茂魁妻子的作为,当他想回到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无法适应东林的单独建立起来的商业经营
模式,芬洲落伍了,可见一个人颓废起来有多么可怕,会迅速地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茂恒虽有振兴张家的想法,但却由于自己得无能与鲁莽导致了失
败,最终在孤独中死去,反观东林的儿子,涉及政界、军界、学界、商界,从而使东林家族有了广泛的人脉资源,事业蒸蒸日上,一切以又以卢沟桥
事变的爆发,而回到了原点。作者以纪实文学的方式,以一个经历者的口吻写了这部小说,从而增强了这本小说的真实性,通读整部小说,我们可以
发现,小说是分阶段来写的,以东林和芬洲合伙做生意到两人摆脱贫穷这是第一个阶段,而后以东林和芬洲的盖新居时一点微妙的摩擦为伏笔,就此
展开了东林家族和芬洲家族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的的叙述,这是两家命运的岔路口。小说用了更长的篇幅去写东林家族的日常生活,而对于芬洲家族
的叙述就相对于少一些了,但两者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例如东林和芬洲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东林接受颂南的建议把小哥送到教会的新式学堂
那里去读书,而芬洲却在怀疑颂南的为人,并以此为理由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入学(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芬洲是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教会的新式学堂那
里读书),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东林的远见在某种程度上远远高于了他的姐夫芬洲,三哥去了美国深造,四哥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却也非常的爱看
书努力学习,东林很宠爱小哥也是学识渊博,四个儿子所取得的成就与东林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林对教育的支持,使四个儿子在各方面的能力
都显得特别出众。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没有教育是不行的,一代人的梦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一代人的努力却改变
着几代人,东林用一生的奋斗使他的儿子都有了各自发展的基础,而四个儿子也在羽翼丰满之后继续着父亲的未竟事业,中国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代接
着一代积攒着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当这些资本的积累到达一个量的时候,这个家庭也便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发生了流动,跻身于我们常说的“上流社
会”,这也就能很合理地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很努力,却只是从社会的三流爬到了二流,当奋斗的你还在想着:你什么时候才可以和富二代坐
在一起喝咖啡?这个答案是很不确定的,但有一点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你的儿子、孙子一定可以,只要你的后辈们能够站在你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金翼》这部小说在写黄、张两家的兴衰史的时候,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写中国乡村的风俗习惯,这也是此书社会学性质的一个显著体现,当中写到
了东林和芬洲一起寻找的龙吐珠的这块风水宝地,这就涉及到了再乡村地区的风水学;在小说的第六章,作者专门用了一章的内容去写村里的节日,
比如过年时候乡村的习俗守夜;在芬洲的太太死后,很特别的一个场景就是“鸭子过河”,用以来引渡亡魂让逝者升入天堂,作者用及其朴素平实的
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乡土中国,从中我们多多少少可以获取一点关于中国乡村衰落贫穷的原因,比如守旧封建的思想、落后的交通等。这本书的副
标题叫“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其中自然少不了对中国家族制度的论述,比如东林从一开始很严厉的一家之长,到后来他老了时变成了一个
慈祥的长者,更多的是顺从儿子们的做法,这期间东林的变化,其实也就反映了东林家庭地位的变化,东林年轻的时候,他为黄氏家族的发展做了很
多贡献,那么东林自然在家中说话就有很高的权威,加之东明死后,东林作为黄家最年长的男性,自然有权利去代表整个黄家,但随着东林逐渐老去
,他干不动了,他的儿子们却都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就,逐渐的取代了东林的地位,东林作为慈祥的父亲总能以丰富的经验去给儿子们一些建议
,这或许就是最美好的家庭了吧;东林作为长者,总能用他宽广的胸怀去团结金翼之家,大哥的表现是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他总是认为他的叔叔分给
他的股份不公平,一次又一次的从店铺抽掉股份,去自立门户做生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大哥无处可去的时候,东林还是把大哥接纳了,金翼之家
和芬洲家族比起来感觉就完整了许多。正如作者在引言中说道,它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很有价值的资料,社会学是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本书用
社会学的语言去写的话,那将是枯燥无味且晦涩难懂的,所以作者很巧妙的以小说的形式展开叙述,以黄、张两家的兴衰为主线,然后串起来了很多
关于中国乡村习俗的知识,当我们读到小说的某个地方,就会特意的去写一下关于某个事件的习俗,比如宾客出席芬洲太太的丧礼时,就写到男宾客
坐在堂前,而女宾客坐在堂后,这就很清楚的反映了在中国很浓重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作者这样写让读者感觉更自然,感觉身临其境,也将很抽
象的社会很具体地写进了每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里,也好理解了许多。尽管在小说的序言中,说明了这部小说不是虚构的,但我还是有点怀疑的,短
短的两代人,怎么可能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张家的命运怎么会那么凄惨,仅仅两代人黄家就荡然无存,所以对这本书的真实性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最后一章的名字叫“把种子埋进土里”,东林的一辈子,广交朋友,很积极的融入社会潮流,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很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给他埋下
了成功的种子,而芬洲和东林比就逊色了好多,心胸有点狭窄、目光短浅,父亲和儿子总是有点相同之处的,父亲的言传身教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着儿子,所以茂恒比起他的父亲更甚,玩弄心计,挑拨离间,与长辈东林闹翻,所以他们种下的东西终究还是讲张家带向了灭亡。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睿智的目光与远见,离不开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更离不开这个浩瀚的大社会,以及无法摸透的命运。在这个社会上,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就是要为自己播下种子,不断进行社会化,积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才可以适应这个社会,进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献花(0)
+1
(本文系你的笑很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