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面瘫
2016-04-10 | 阅:  转:  |  分享 
  
王泽腾为什么面瘫治愈时间长短不一?为什么有些面瘫不能完全治愈?腧穴针刺疗法时机患者功能状态不同周围性面瘫
与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的病位不同上半部(核上部):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纤维支配。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的病位不同面神经—(混合神经)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2、感觉神经纤维(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
:支配面部、耳后皮肤(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3、副交感神经纤维(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3.面部神经之解剖图谱【病因病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
乘虚人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临床表现】(一)症状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2、患侧面部
板滞、麻木、松弛。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5、或伴流泪、
流涎。6、外耳道疱疹。(二)体征:1、额纹变浅消失;2、眼裂变大,眼睛闭合不良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4、人中沟
歪、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5、蹙额、皱眉、吹气、鼓腮困难。【辨证分型】(1)风寒型:面瘫兼有风寒表
证,证见畏风恶寒,多有面部受凉史(如迎风睡眠,面部吹风过久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2)风热型:面瘫兼有风热表
证,证见发热、咽痛、口干、口苦、苔薄黄、脉浮数。多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耳后疼痛。(3)气血不足型:
面瘫兼有纳呆、神疲乏力、心悸、舌淡、苔有剥落、脉弱。面瘫形成原因⒈感染: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
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L
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
化脓性炎症。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⒊肿瘤:约5.5%
,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面瘫形成原因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
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⒍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⒏血管机能不全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危害一般情况
下由于治疗不及时(最佳治疗时间面瘫后越早越好)或治疗期间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等),使神经细胞的损害(例如:神经干的
脱髓鞘)得不到及时修复,面神经就会出现传导神经冲动泛化情况,出现鳄鱼泪症和口眼联动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继发患侧面肌痉挛,出现“
倒错”现象,进一步可发展成失神经性肌萎缩。治疗原则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病位)的周围性面瘫宜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三期五段
”对于急性期茎乳孔以下的单纯性面瘫,单纯采用中医针灸,或结合中药治疗,一般需要2-4周时间即可痊愈。治疗原则对于急性期面
神经管鼓索段和面神经管镫骨肌段的“贝尔面瘫”,应视不同情况采用单纯中医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还是中医结合西药治疗。治疗原则若面瘫伴有
咽喉部明显红肿疼痛、中耳炎等炎症,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同时及早给予西药抗炎治疗。对于膝状神经节段的“亨特氏综合征”,必须中西医结合
治疗,早期给予抗病毒西药和足量的激素治疗,以避免遗留后遗症。对于急性期脑干部位病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应按中风中医结合西药治疗。
【针灸治疗】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为主。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攒竹阳
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太冲针灸治疗(1)急性期急性期以祛风散邪为基本治则,针刺治疗取穴宜少,
轻刺激,补健侧,泻患侧。取穴:患侧选取头维、阳白、太阳、下关和翳风,针刺用捻转泻法健侧选取头维、阳白、
四白、下关和地仓,针刺用捻转补法远部:双侧风池、合谷和太冲穴,合谷和太冲,针刺用捻转泻法。针灸治疗(
2)恢复早期面瘫恢复早期,风邪基本散尽,唯络脉不通,经筋不用。针刺治疗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针刺治疗取患侧、用透刺选穴:
选取阳白透攒竹、阳白透鱼腰、阳白透丝竹空、鱼腰透攒竹、迎香透睛明、地仓透口禾髎、地仓和颊车对刺、地仓和颧髎对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四肢远端选取合谷、太冲,针刺用平补平泻法。针灸治疗(3)恢复晚期面瘫恢复晚期,局部穴位针刺采用“经筋
对刺”;在四肢远端,选取足三里、丰隆和三阴交,足三里针刺用补法,丰隆用泻法,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中药治疗(1)急性期周
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上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证和风热证,风寒证中药治疗以牵正散为主加减。白附子10g、白僵蚕10g、全蝎10g、防风1
0g、白芷10g、川芎10g、细辛10g、白蒺藜10g、白芍10g、甘草10g全方以牵正散为主祛风散寒、化痰通络,诸药合用,共奏
祛风散邪之功。针灸治疗(2)恢复早期此期周围性面瘫已无风寒风热之分,故中药治疗以活血通络方主天麻10g、钩藤10g、全
蝎10g、地龙10g、丹参20g、川芎10g、伸筋草20g、鸡血藤20g、当归10g、赤芍10g、甘草10g。全方活血药与通络药合
用,共奏活血通络功用。中药治疗(3)恢复晚期由于此期病机主要是正气虚、瘀血阻络,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主方为:黄芪30g、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20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鸡血藤20g、伸筋草20g、甘草10g。全方主要合用以补
气活血通络。概况Hunt综合症又称RamsayHunt综合症,是一种常见周围性面瘫,发病率仅次于贝尔氏面瘫。又称膝
状神经节炎,1907年RamsayHunt首先报告因面神经膝状节疱疹性引起的一组特殊症状的病例,后被称为Hunt综合征。主要表
现:一侧耳部剧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听力和平衡障碍。临床表现以侵犯面神经为主,也常累及三叉神经、听神经,有时可
累及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甚至颈丛神经,从而产生不同的疱疹征候群。少数患者病毒感染的范围更大,可以波及脑干,产生脑干脑炎和多发性颅
神经炎,如动眼神经受累可以发生眼球固定,第二至第九颅神经都被感染的特重的病例,最后患者因此失明。临床表现:典型的表现是一侧周围
性面瘫,伴有耳廓疱疹。难以诊断因病毒侵犯神经在位置及时间上先后,出现症状的次序则没有一定规律,多数患者疱疹、疼痛出
现先于面瘫,少数病例疱疹出现较晚,发病时仅有疱疹前耳皮肤神经痛症状,或疱疹已经出现,但不在面神经分布区域,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容
易误诊首发症状不同造成误诊疾病各异:一些患者以咽喉痛、咽喉疱疹、声带麻痹等上呼吸道症状为首诊,可误诊为疱疹性咽炎、声带麻痹、喉
结核;有些患者以面瘫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贝尔氏面瘫;一些患者拔牙后出现右耳及同侧面部阵发性刀割样疼痛为首诊,误诊为三叉神经痛;
另些患者以耳鸣、耳痛、听力下降,伴眩晕为首诊,误诊为突聋。诊断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单侧咽喉疼痛、声带麻痹,检查可见单侧软
腭、扁桃体、会厌、披裂等处粘膜溃疡,且无化脓性炎性症状改变的患者,无特异性血常规改变,X线胸部摄片排除肺部结核灶,虽暂无耳部疱疹,
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对患侧耳痛、面部神经痛伴周围性面瘫,即使无耳部疱疹,也应考虑早期Hunt综合征;对缺乏耳部疱疹、有特发性面
瘫伴感音性耳聋者,要警惕为耳带状疱疹发生。治疗1.早期给予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如地塞米松10-20mg每天,7-10日
为1疗程。口服泼尼松60mg每天,顿服或分2次口服,连续5天之后在7-10天内减量。2.抗病毒:阿昔洛韦或者伐昔洛韦,口服0.2
g,每日5次,连服5-10日3.营养神经:V-b1100mgV-b6100mg弥可保500ug,肌注1/d。4.扩张
血管:5.针灸6.中药后遗症1.鳄鱼泪症2.“倒错”现象3.联动症4.面肌痉挛后遗症-“倒错”现象对于
病程较长者,可因瘫痪肌肉萎缩,口角反牵向患侧而形成“倒错”现象。笔者通过对“倒错”现象的分析,认为有以下两种情况。后遗
症-“倒错”现象一种是由于病程迁延,麻痹的面神经未得以恢复,瘫疾的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发生萎缩,使口角反牵而发生。多
出现在发病半年以上,这种情况预后欠佳,一般难以恢复。另一种为“假倒错”现象。在此情况下,面神经麻痹经治疗已有所
恢复,瘫疾的肌肉也已获得神经支配,疾病开始好转,但由于治疗时刺激量过大或手法过重造成出血、损伤等导致患侧肌肉萎缩、挛缩而出现口
角反牵向患侧的现象,此时若继续给予针刺、电针等高强度刺激,只能加重“倒错”现象,而应该以面部按摩或针刺补法为主以消除肌肉
挛缩,则“倒错”现象自然消除,疾病也随之康复。后遗症-鳄鱼泪征面瘫后遗症之鳄鱼泪征,又称Bog
orad综合征,即味-泪反射(Gustato-LacrimalReflex),症状是在进食咀嚼时(特别是进浓味食物时)即有病侧眼
泪流下,常见于面神经麻痹的早期和晚期,偶见于听神经瘤。可能病变导致神经干中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髓鞘脱失,致使二者之间产生神经冲动短
路的结果;但也可能为接近面神经膝状节处病变引起面神经麻痹。在恢复过程中,神经再生时,部分支配唾液腺的神经纤维长入支配泪腺的岩浅神经
纤维中。故进食时,唾液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兴奋亦传至泪腺而引起流泪。后遗症-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是最常见的面瘫后遗症
,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于一侧面部表情肌的阵发性不自主的痉挛或抽搐,面瘫后遗症表现多出现眼睑、上唇方肌及提口角肌抽搐,嘴歪口斜,病侧眼裂
变小,有时会出现面部肌肉萎缩。后遗症-联动症面瘫后出现“联动症”和面瘫后出现面肌痉挛一样,均是面瘫后遗症之一。“联动症”
是当病人瞬目时即发生病侧上唇轻微颤动,示齿时,病侧眼睑不自主闭合,或试图闭目时病侧额肌收缩;更有在进食咀嚼时有病侧眼流泪(鳄鱼泪征
),或颞部皮肤潮红,局部发热,汗液分泌等现象(耳颞征)。联动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病损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时长入邻近的属于其他功能的
神经鞘细胞通路中造成的。联动症的预防,应从急性期的治疗入手,消炎要及时,针灸手法禁忌过重过强(应用电针要注意波型和强度)。
经验体会1.中医西医,择善而从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病,大多数情况下中医针灸治疗完全能够治愈,所以部分针灸医生反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但是针灸临床有极少数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是不能完全治愈、其中亨特氏综合征患者居多。经过多年对亨特氏综合征治疗的观察发现
,单纯针灸结合中药不能完全治愈此病,所以对于此病提出在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主张,只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才有可能避免遗留后遗症。经验体
会2.整体考虑,针药结合针灸治疗此病和中药治疗此病各有优势。针灸治疗对于面神经功能和表情肌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它
方法无法比拟,所以对于此病针灸治疗是首选;但是,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是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风寒风热之邪乘虚入侵,所以早期宜祛
除风寒或风热之邪,后期宜补益正气,而中药在早期祛风散邪和后期补益正气的治疗有利于人体整体状况的调整,促进面瘫的恢复和防止风邪再次入
侵。因此,针药结合治疗可以加速疾病的恢复,缩短病程。经验体会3.善用针法,慎用电针针灸临床应辨病辨证施针法,在
急性期针刺补健侧,泻患侧,轻刺激;恢复早期针刺多用透刺,平补平泻;恢复晚期针刺运用“经筋对刺”、“拔河对刺”等刺激量较大的独特针法
。主张人手行针,不主张电针治疗,尤其是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一是因为电针的电流强度、频率和波形等参数与针刺补泻关系尚
未明确,更主要的是从临床观察来看,一旦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运用电针治疗不能够治愈,则晚期其它方法治疗无效。只是对于误治而病程很长的无法
恢复的顽固性面瘫患者使用电针治疗。经验体会4.综合考虑,判断预后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不仅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有
关,而且与患者的年龄、体质、精神、平素所患疾病等因素有关,但是主要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有关,而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又与损伤部位关系最为密
切。所以,通过辨病定位,确定损伤位置阶段,再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就可以判断预后。年龄较大、体质虚弱、精神极度忧虑、失眠和糖尿病患者,
比普通患者难以恢复,所以病程相对要长。请大家记住1.面瘫与面瘫不同:病位越高越难治愈;2.不是所有的面瘫单纯用针灸能够治愈
;3.面瘫的治疗要分期分段采用不同方法。【问题】【针灸临床疗效的决定因素】医生的
技术成分面瘫与面瘫不同【面瘫有何不同】鉴别诊断定位诊断【面神经解剖】下半部(核下部):接受对侧交叉过
来的皮质脑干束纤维支配。【面神经解剖】【面神经解剖】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
两者在发病病因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应注意鉴别。【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病位病因表现中枢性面瘫大脑皮层及肿瘤及病灶对侧眼裂皮质脑干束血管病以下面肌瘫痪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感染及整个患病一侧及面神经受凉等面肌瘫痪【面瘫有何不同】鉴别诊断定位诊断【面神经解剖】【面神经解剖】【面神经解剖】单纯性面瘫Bell面瘫Hunt面瘫西医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贝尔现象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了寒冷刺激病毒感染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营养缺乏甚至神经变性非化脓性炎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
献花(0)
+1
(本文系白龙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