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作文教学的修改与评价
2016-04-15 | 阅:  转:  |  分享 
  
作文教学的修改与评价

一、作文修改与评价的重要性

一是作文修改与评价是当今中小学生作文现状的认知需求,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二是作文修改与评价是学生习作的重要环节,文章要想写得好,主要依靠“三件宝”一要多读博览群书集句词;二要多写脑勤笔勤,文通句顺;三要多加修改,有增有减,不厌其烦。三是修改与评价过程是师生对文章去粗取精的过程,是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经过修改与评价,学生不仅准确记住了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对习作要求的理解成都越来越深刻,不仅知道写什么,还知道了怎么写才能写好,固然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既然知道作文修改与评价有如此重要作用,那么,当前中小学作文作文修改与评价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二、中、小学习作教学的修改与评价的现状

新课标规定:作文修改与评价重点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的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要关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知识传授的结果;要关注师生在情感中的参与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要关注师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他人的评价。作文修改与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多维度的、整体性的开放性评价,从而做到以评促开窍,以评导开窍,人人皆开窍,次次能开窍,节节有提高。

新课改理念提倡习作修改与评价做法是:沙里淘金,多找闪光点,多扬少抑,多就少改,集体评议,共同修改。这样学生在佳作欣赏时看中学改,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促进成长。

传统教学的修改评价模式,学生习作老师改,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教师单方面注入,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种“我教你写,你写我改”的做法,也背离了习作规律。教师在批改时,吹毛求疵,玉中指瑕,多找缺点,精批细改,学生不改,发回到手,不予理睬,收效甚微。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要求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甚至出现有的老师帮学生把整段重写、重新结尾的现象。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有力、有效的作文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写作中克服不足,发扬长处,不断提高水平。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强调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篇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一应俱全这样做只能事倍功半。学生的作文本交到教师手中,教师要进行紧张的作文批改,前后所花时间大约一星期。以后,教师还要花费时间进行作文评讲等。这样做无论如何是从提高作文批改效果,还是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都收效甚



上述问题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与训练形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学生表达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修改与评价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修改与评价方法

(一)、明确修改与评价要求

修改即批改,作文批改包含“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鉴定、评论和说明,这是宏观的、整体的工作;“改”就是对作文的有关部分作必要的增补、删减、调整和修改,这是微观的、局部的工作。修改又可分为初级修改和高级修改:

(1)、初级修改是针对学生原作,指出错别字、病句、不当的标点、句子不连贯、句子啰嗦、段落不衔接、段落排列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2)、高级修改是指对学生处理及修改后的稿件进行整理。待解决完标点、字、词、句的问题后,打印出高级修改应用的修改材料。在课上就文章的材料段意,明确指出作者创作的中心思想,根据中心,就原文提示的关键词语和材料重新确定写作思路、列出提纲、确定详略进行对原文的二次创作。也可依据中心,着力体现不同思路、不同详略、不同提纲下形成的不同文章,以及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

(二)掌握修改方法

文章修改方法,“五字诀”,即“调、补、增、删、换”。

“调”使整篇文章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之后再进行段内的梳理。通过“调”,使散乱的变得集中,混乱的变得清楚,上下不衔接的变得连贯。

“补”主要是通过对疏漏、残缺之处加以补充,使文章更加全面完整。记叙文,要看看那些表示时间推移、空间转换的词语有没有。如没有,恰当地补出来,将使文章线索更加清楚、层次更加分明;如漏掉的标点、字、词、不完整的句子,也要边修改边补上。

“增”废话连篇,内容空洞的文章恐怕谁也不愿看,只有内容具体充实,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谓“增”,即在修改时,通过补充一些材料,使抽象、空泛、言之无物的文章变得具体、实在,使单薄、无说服力的文章变得丰满、有力。比如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记“流水账”,自然乏味,我们就可考虑增添一些细节描写,使描写的对象更加清晰、丰满;也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如果是议论文,看你的论述是否充分展开了,材料是否充足有力,如果不充分、不充足,就需要“增”。

但增添的部分不是一种内容的重复、材料的堆集、字数的增多,而是要与上下文紧密结合,要与你的文章融为一个整体,是你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添后的文章应该更加充实、鲜明、生动,如同一棵充满了活力的枝繁叶茂的大树。

“删”得合理,将使庞杂、臃肿、冗长、累赘的文章变得更加精练、简洁和流畅。(由多到精的过程)

“换”,就是将那些陈旧、平淡的材料换成新颖、生动的材料,将那些含混、笼统、易生歧义、晦涩难懂的句段换为更加准确、清楚、明快的表达。

另外标点符号的修改往往被—些学生所忽视,要知道,那也是传情达意的—部分,同样需要推敲、选择,适当调换。

修改时通过“调”,使混乱的更加清晰;通过“补”,使残缺的更完整;通过“增”,让单薄的更充实;通过“删”,使繁杂的更简洁;通过“换”,使含混的更准确。这样,在文章的修改中,通过用心反复地“调、补、增、删、换”,你的文章将变得越来越清晰、完整、充实、简洁而准确。

(三)重视修改过程

三定:

1、定修改小组,以组为战。教师要把作文水平相当的两个同学结成一组,便于两个学生在写作水平和完成时间上结成对子。

2、定修改符号,统一样范。教师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修改符号进行要求。

3、定修改内容,就简避繁。重点在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是否体现本次课的教学知识点,以便于教师的指导。

四步:

1、学生自改。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己找出、修改的问题,不给该学生减分。通过减分制度,引起学生的注意。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己会发现.”作为叶老那样的大作家,对自己的文章尚且不厌其烦地修改,对于学生来说,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首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尤其到了中、高年级,有必要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刚开始,老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字词、句的修改。修改时自念自改。把自己写好的作文至少自念两遍,做到边念边改.

2.学生互改。

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自评,有的同学很难发现自己作文的得与失。学生互改作文,可以弥补自评的不足。学生看学生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让同学批改自己的作文。单看学生的富有个性的评语,有的诙谐天真,有的奇思独断,有的笔下留情,有的入木三分。比起老师评语中常见的假话、套话和空话,板起面孔训人,不知要好多少倍。

学生互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互念互改在自念自改的基础上,找一个最喜欢的同学,把自己的作文念给同学听,由同学修改,再让那个同学把自己的作文念给他听,由他修改。为使他们的作文在自念自改、互念互改中取得好的效果,我为他们提供了六条修改作文的要领:1、改正错字。2、理顺句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顺当。3、改正标点。4.看作文内容与题目是否相符。5、详略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6、是否有中心等。这样,不仅使他们知道了作文应该改什么、怎样改,还使他们知道了好作文是靠改出来的。

学生互改。根据既定的修改小组,两名水平相近的同学交换作文,并修改对方文章,如发现对方文章中的毛病,比如字、词、句、段、篇、修辞诸方面,该生可根据教师制定的减分标准为对方减分,并将所减分数加入自己的文章修改得分栏目内。比如一篇文章的满分为100分,被对方减去8分,自己减去对方15分,这个学生的得分为:92+15,其中92分为自己文章的得分;15分为修改对方文章的得分。

3.师生互动评改

如学生互改过程中存有争议,教师只对存有争议的问题给予裁判,加以点导即可;如两个学生均未发现对方文章中的问题,此类问题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要把此类问题作为发现问题的重点。

这种评改方式是在传统的评改方式上做了改进。也就是和学生在作文本上对话。教师要求学生在每次作文评语之后有选择地写出自己的理解、收获,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品读评语,也能培养学生读懂评语、感知语言的能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以及自我提高的能力。在一定限度上让学生参与到了写文与评文中来。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回应中看到学生的收获、变化和进步,也能窥视出学生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让老师的评改工作落到实处。

老师的最后再次评议。老师既要评学生作文,又要评学生“点评”效果,这是传统作文批改所没有的。一般以肯定、鼓励为主,根据分层目标,因人而异给每位学生的作文打出等次,并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评价。

4、整理提高。学生对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方同学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文章修改能力在争议中得到提高。

5、做到“三多三少”是指多批少改,多就少改,多扬少抑。多批少改。虽说“精批细改”是语文教师敬业的表现。但是一些教师不管教学工作怎么忙碌、紧张,面对“作文山”都坚持发扬愚公精神,或者将学生的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或者写了整页的评语罗列了大大小小的毛病……这样,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教师坚持正面指导为主,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包括差生,都能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使他们尝到作文的甜头,产生将文章改好的愿望。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多就少改教师批改时,应尊重学生原意,理顺即可。避免“越俎代庖”,改得“鸡零狗碎”,学生却不解其意,出力不讨好。

多扬少抑就是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的习作,是逐步练习提高的,理应多看优点,多鼓励。哪怕有点滴进步,教师也应倍加爱护,分享喜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即说明了鼓励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以免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搞好习作评价

1、明确习作评价目标

习作评价课开始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复习把握本次习作的目标,明确习作的要求:包括(1)思想健康;(2)中心明确;(3)内容具体;(4)条理清楚;(5)详略得当;(6)语句通顺;(7)

结构完整;(8)感情真挚;(9)富于创新;(10)切题切意。使习作评价有章可循,否则,评价过程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有典型性选文。

批阅学生作文时要分门别类作出统计,如题目新颖的、文章结构清晰的、语句表达通顺的、有一两句好词佳句的、中心突出的、重点部分突出写的具体的、进步较大的、本次写作要求落实较好的等。学生表现好的点教师要清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更要心知肚明。一般选出至少5篇文章留待课上使用,选出2—3篇优秀习作、1—2篇中等习作和1—2篇失败的习作(是否印刷出来,是否出具姓名进行讲评,酌情掌握)。选文很重要,选的文章要有典型性。

3、课始表扬。

教师讲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抓住共性和个性问题,说清讲透。表扬要大张旗鼓,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重视。表扬面要宽,尽可能涉及到每个同学。表扬要分出层次,这就依赖于课前对学生文章的批改,建议在备课的这一环节可把表扬谁、放在哪层表扬写出学生的名字。如果让学生点评范文,语言不要空泛,要提示学生说与写作重点有关的话。如本次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可问学生你听出他围绕什么写的,内容具体吗?

4、课中指导。

此环节是更高层次的作文指导。教师看完学生文章后筛选出典型性文章,凭借学生的文章讲评修改,一般课上修改一至两篇。建议把重点修改的文章打印出来(删去学生姓名)利用实投或电脑集体阅读。修改时注意如果文章所记录的事件不是集体经历的,而是作者独自的感受,不要从老师的口中说出:谁帮他改改或谁说说应该怎样写就更具体了等类似的话。(这样是在鼓励学生胡编作文)修改时尽量让本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文章,让本人通过指导确有提高。

讲评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抓住学生习作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的讲评。具体做法是:一是可选择其中最好的佳作,让学生边读边听尽情欣赏;二是也可以选择学生的好作文让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看中学改,讨论明理;三是让学生互评互改,取长补短,鼓励反复修改俗话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多半是改出来的”。这些话都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们在指导学生评讲作文时既要让学生了解一定习作技巧;又要借助自改、互改、他改等形式鼓励学生字斟句酌、锤炼语句,反复修改;还可借鉴他人好的习作方式,改进个人作文行为,重新改写自己的习作,以增强习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5、课末反馈

在临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读读自己修改过的内容。不必全篇阅读,只读重点修改的部分。

6、写个性化的评语。

老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应该是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并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智慧潜能,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因而写评语要体现个性化。

可以从以下几点写评语:捕捉闪光点,写鼓励性评语;“多就少改”,委婉提出建议,在他们写得不好之处勾点圈划出来,有针对性提出建议;总评语可以写上:优秀+不一般、良好+新颖、及格+有进步等等语言,这样可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更人性化、个性化,教师做出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领悟中接受。

总之。无论习作指导,还是习作修改、评讲,目的都是一个: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而服务。只有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调动习作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将老师平日指导的习作点滴技巧借助个人生活体验用于习作实践中,就会解决学生怕作文、难作文等难题,让学生在习作时易于表达,乐于习作。



献花(0)
+1
(本文系观墨闻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