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6-05-13 | 阅:  转:  |  分享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血糖监测HbA1c监测 ?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 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调整 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
一 ?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 1次,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 查1次 ?对于患者贫血和糖化血红蛋白
异常疾病的患者,HbA1c检测 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 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 评价血糖的控制
自我血糖监测(SMBG) ?自我血糖监测是指糖尿病患 者在家中开展的血糖检测,用 于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和波动 ?是调整血
糖达标的重要措施, 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 段 ?自我血糖监测只有真正成为 糖尿病管理方案中的一部分时 才会发挥作用
?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毛细 血管血糖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24 时间点餐前血糖监测餐后血糖监测睡
前血糖监测夜间血糖监测随时血糖监测 适用于注射基础、餐时或预混胰岛素的患者注射餐时胰岛素的患者和采用饮食控制和
运动控制血糖者,在其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1c仍不能达标者可通过检测餐后血糖来指导针对餐后血糖的治疗注
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用于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
糖;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2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
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自我血糖监测方案?自我血糖
监测方案取决于病情、治疗的目标和治疗方案?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住院治疗者:每天监测4~7次血糖或 根据治疗需要监测,
直到血糖得到控制?生活方式干预: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来调整饮食和运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
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在就诊前一 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 餐前后和睡前)?胰岛素治
疗者: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监测血糖 ?基础胰岛素: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预混胰岛素:监测空腹
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 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餐时胰岛素:监测餐后血糖或餐前
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 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2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医学营养治疗 原则和目标?原则 ?糖
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 由熟悉糖尿病治疗的营养(医)师指导完成更佳 ?在评估患
者营养状况的情况下,设定合理的治疗目标,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根据体重情况适当减少总能量的摄入,
尤其是超重和肥胖者 ?尽可能满足个体饮食喜好?目标 ?达到并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因素,包括控制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 ?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 ?维持合理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
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减轻5%~ 10%的体重。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27中
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医学营养治疗三大营养素需合理配比 脂肪:不超过30% 蛋
白质:10%-15% 碳水化合物: 50%-6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28中华医
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食
物交换份法:将食物分成四大类(八小类),每份食物的能量为90千卡?交换原则:各类食物灵活互换,同类食物之间可选择互换
,非同类食物之间不得互换医学营养治疗饮食控制方法——食物交换份法29医学营养治疗食物交换份法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每日饮食的总能量 根据身高、体型和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能量 第二步:计算每日所
需的食物交换份 每日所需总能量除以90,得出每日所需的食物交换份 第三步:合理分配一日三餐
根据三大营养素所占的比例,按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午、晚各占1/3的 原则分配三餐中各
类食物的份数,根据交换份表查出各类食物的重量顾小妹.中外医学研究.2010.8(30):96-97.30运动治疗原则
?运动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空腹血糖>16.7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
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如1周运动5天,每次30分
钟。研究发现即使进行少 量的体育运动(如平均每天10分钟)也是有益的。如果患者觉得达到所推荐的运动时间有 困难,应鼓励他们
尽一切可能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较强体育运 动为:舞蹈、有
氧健身、慢跑、游泳、骑车上坡?每周最好进行2次抗阻运动,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 更大程度的
代谢改善?运动项目要和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定期评估,适时调整运动计划?记录运动日记,有助于提升运动依从
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调整食物及
药物,以免发生 低血糖3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运动治疗注意事项?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刺 激机体的应激
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 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对控 制糖尿病病情十分不利?若运
动中患者出现了诸如血糖波动较大,疲劳感明显且难以 恢复等不适应的情况,则应立即减小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活动量大或剧烈运动时应
建议糖尿病患者调整饮食和食物, 以免发生低血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P29.3233低
血糖诊断标准 ?胰岛素 ?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 α-
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时一般不 会导致低血糖 ?应用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 动剂的低血糖风险较小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mmol/L 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低血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
病防治指南.2010.低血糖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 ?中枢神经
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 ?老年患者: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夜间低血糖: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屡发低血糖: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分类 ?严重低血糖:需要旁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
明显改善或消失 ?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 ?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
/L,但无低血糖症状?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称可疑症状 性低血糖),也应该及时处理34中华医学
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诱因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增加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严重低血糖或反复
发生低血糖 预防对策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地调整剂量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降糖药物
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应调整糖尿
病的治疗方案或适当调高血糖控制目标低血糖诱因和预防对策3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
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
见稿36低血糖诊治流程 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无法测定血糖时暂按低血糖处理血糖仍<3.9mmol
/L,再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推血糖在3.9mmol/L以上,但距离下一次就餐时间在1h以上,给予含淀粉或蛋白质食物
血糖仍≤3.0mmo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60ml静脉注射低血糖已纠正:?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调整用药。伴意识障
碍者,还可放松短期内的血糖控制目标?注意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患者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糖监
测?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儿童或老年患者的家属要进行相关培训低血糖未纠正:?静脉注射5%或者10%的葡
萄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注意长效磺脲类药物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不易纠正,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h意识障碍者意识清楚者口服15-20g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给予50%葡萄糖液20-4
0ml静推,或胰高血糖素0.5-1mg肌注 每15min监测血糖1次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目录?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
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2目录?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
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3糖尿病:迫在眉睫的巨大挑战糖尿病,一个悄然崛起的恶魔,宛如西方传说中邪恶的暗夜
精灵,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的速度在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上疯狂蔓延,并恣意肆虐凌辱着人类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如今,糖尿病的警钟已经在
全世界各个角落凄然鸣响,不同地区、种族、群落的人们都在深刻地体验和感受着它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威胁与伤害。防控中任何不作为将成历史
遗憾如果人类无法改变糖尿病,糖尿病肯定会改变人类。面对如此严酷的事实,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任何不作为或作为不利都将成为历史遗憾
甚至是历史罪过。现实表明,之前的糖尿病预防工作远不够理想、其结果令人沮丧,今后我们医学工作者必须努力……。
调查年份 (诊断标准) 1980年 (兰州标准) 1986年 (WHO
1985) 1994年 (WHO1985) 2002年 (WHO1999)2007—2
008年 (WHO1999)调查人数 30万 10万 21万 10万 4.6万
年龄 (岁) 全人群25~6425~64 ≥18 ≥20 患病率 (%
) 0.67 1.04 2.28城市4.5农村1.8 9.7IGT患病率 (%
) — 0.68 2.12 IFG2.7 IFG1.6 15.5
筛选方法 尿糖+馒头餐 2hPG 筛选高危人群 馒头餐2hPG 筛选高危人群 馒头餐2
hPG 筛选高危人群FPG筛选高危人群 OGTT一步法中国30年流调显示糖尿病患病率急速增长4中华医学会
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特点
?2型糖尿病为主:占90.0%以上 ?1型糖尿病5.0%,其他类型糖尿病0.7% ?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
病患病率有关 ?发达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我国新诊断
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美国约48% ?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文化
程度大学以下人 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表型特点 ?我国糖尿病患者BMI≈25kg/m2,餐后高
血糖比例高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20岁以下的 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糖尿病合并心
血管疾病常见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特点和原因?原因 ?城市化 ?老龄化 ?生活方式改变 ?肥胖和超重比例增加 ?
筛查方法 ?中国人的易感性 ?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 加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
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目录?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
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6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设定?诊断标准的设定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
血的血糖检 测结果 ?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目前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漏诊率 ?指南指出:仅查空腹血糖我国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 ?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 ?
理想选择: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hPG值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糖代谢分类 正常血糖(NGR)空腹血糖受
损(IFG) 糖耐量减低(IGT) 糖尿病(DM)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2hPPG)
<7.8 <7.8 7.8~<11.1 ≥11.1糖代谢状态分类WHO1999 静
脉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血糖(FPG) <6.1 6.1~<7.0 <7.0
≥7.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8 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
、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 或(2)空腹血糖(FPG) 或(3)葡萄糖负荷后2h
血糖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mmol/L ≥11.1 ≥7.0 ≥11.1糖尿病的诊断标
准9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
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
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型糖尿病A.免疫介导性B.特发性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A.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B.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C.胰腺外分泌疾病D.内分泌疾病E.药物或化学品
所致的糖尿病F.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G.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H.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妊
娠糖尿病糖尿病病因学分类WHO1999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
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目录?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
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11
2型糖尿病防治中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目标 ?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
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 目标目标 ?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2中华医学
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不可改
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家族史或遗传倾向种族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宫内发育迟缓或早
产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或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超重、肥胖、抑郁症饮食热
量摄入过高、体力活动减少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物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一级预防策略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中华医
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3
一级预防策略成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1)年龄≥40岁(2)有糖调节受损(IGR)史(3)超重(BMI
≥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GDM)史
的妇女(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HDL-C
≤0.91mmol/L(≤35mg/dl)、TG≥2.22mmol/L(≥200ng/dl)],或正在接受
调脂治疗(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1
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
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4一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策略应采取分级干预和高危
人群优先干预的策略预防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筛查方法:推荐采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一级预防:强化生活方式干病
我国指南不推荐使用药物干用OGTT(空腹预预防2型糖尿预的手段预防糖尿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
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5一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策略应采取分级干预和高危人群优先干预的策略预防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筛查方法:推荐采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
糖)一级预防:强化生活方式干病我国指南不推荐使用药物干用OGTT(空腹预预防2型糖尿预的手段预防糖尿病中华
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5
二级预防策略血糖控制:对新诊断和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严格控制血糖的策略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血压控制、
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在没有明显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取降糖、降压、降脂(主
要是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6三级预防策略血糖控制::年龄较大、病
程较长和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充分平衡血糖控制的利弊,在血糖控制目标选择上采用个体化策略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
的使用:对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和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个体化血糖控制基础上采取降压、调脂(主要降低
LDL-C)和应用阿司匹林的措施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反复发生和死亡,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7目录?中国2型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糖尿病相关
并发症?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18 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低血糖
药物治疗糖尿病管理五方面内容 糖尿病的 教育和管理19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糖尿病患者
发生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 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风险依赖于: ?高血糖的控制 ?其
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不仅需要药物治疗 ?还需要对血糖和
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以了解控制是否达 标,并根据治疗目标调整治疗?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
管理能 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2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
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基本原则、目标形式?基本原则: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
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疾病, 因此应给与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 ?近期目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
出现 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目标和形式?形式:大课堂式、小组式、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 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指导?目标: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
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2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
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内容1.糖尿病的自然进程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3.糖尿病的危害,以及
如何防治急慢性并发症4.个体化的治疗目标5.个体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6.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7.饮食、运动、口服药、胰岛素治疗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8.自我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当血糖监测无法实施时),血糖测定结果的意义和应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9.自我血糖监测、尿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等具体操作技巧10.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的具体技巧11.当发生特殊情况时如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时的应对措施12.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13.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2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糖尿病初诊和随访方案?初诊方案: ?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初诊:详细询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了解糖尿病的家族史 ?已诊断:复习以往的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应体格检查和化验检 查 ?制定最初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应该采取的措施?随诊方案 ?查看患者血糖记录手册,分析化验结果如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 ?讨论饮食及运动方案的实施情况,询问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及副作用 ?确定下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和下一步治疗方案 ?HbA1c检测 ?对于血糖控制平稳并达标的患者建议每年测定2次 ?对于治疗方案改变或血糖控制没能达标的患者,建议每季度测定1次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每次随访都要测定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要注意降压药的副作用2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