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远程教育李丹
2016-05-14 | 阅:  转:  |  分享 
  
远程教育领域专家介绍及理论国际:穆尔、基更、霍姆伯格、西沃特、魏德迈、齐莫曼、丹尼尔、彼得
斯等国内:丁兴富、谢新观、陈丽、丁新、张际平、杨改学、黄荣怀、祝智庭等穆尔的远程教育理论:
第一维度即交互学习。在他的模型中,如果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没有师生双向通信,课程设计结构灵活,学生拥有决定教育目标
、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的自主权,则属于高度独立学习的模式;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全面控制下学习,有丰富的师生双向人际交流而课程设计结构不灵
活,则属于极不独立的学习模式。远程教育由两个维度组成,即交互学习和自主学习第二个维度即自主学习,在穆尔早期的理论中非常强调
支助的概念,他认为自主性是每个人随着个人的成熟而自然生成的理想倾向。自主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在他看来,一位自主学习者在提
出问题与收集资料方面可能会寻求一师,此刻他会放弃一些自主性。但穆尔相信,一位真正自主的学习者不会放弃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控制。自主学习
与交互影响是紧密相关的,交互影响距离越大,则学习者越有可能自主学习。穆尔理论的第二个维度“学生自治”与第一个维度的关系如下:“交
互距离越大,学生自治就越小”。于是,一个高度自治的教育计划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自决的,而一个较少自治的教育计划课程设计则是
以教师为中心和由教师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更于1983年对远程教育作了的如下定义:"远程教育是教育致力开拓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
里,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和教师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和学习集体也在整个学习期间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
讲授的、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的人际交流(这样与自学计划区别开来);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交流是可能的(这样与其他教育技术形式区别开来
)。它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的教育过程。"基更的远程教育理论基更于1990年修订了他关于远程教育定义的结论,概括出后来被广为引用的
远程教育新五项特征,其中第一点就将远程教育与传统的面授教育区别开来,即在远程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准永久性分离的。这一点是五项特
征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从而明确了远程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范畴。远程教育正因为是一种教和学可以
分离、教师和学生也不必直接谋面的教育形式,才成为与其它教育形式有本质区别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简单概括为教与学活动在
时间和(或)空间上可以分开进行的教育的规律和现象。丁兴富的远程教育理论一、三代远程教育①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函授教育
以印刷材料为主要学习资源、以邮政传递递交和批改作业(函授辅导)为主要通信手段,以一定时间的面授辅导为辅助教学手段。主要代表是独立设
置的函授学校和传统大学举办的函授教育、校外教育。②第二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教育,简称远程教育。多种媒体的远程教
育除了印刷教材外,还使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录音、录像、个人微机等个人媒体。与函授教育相比,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具有大规模的
特点。主要代表是各国独立设置的远程教育大学。③第三代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第三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应用双向交互电子信息技
术基础上的新一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主要是电子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又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二
、三、丁兴富突出的远程教育的5项特征开放性;适应性、灵活性、多样性;先进性;高效性与系统性;学校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
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
育的总称。二、丁兴富的远程教育的定义谢新观的远程教育理论:。教育发展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
教育活动。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语言为媒介的“口耳相传”、“元媒”(就是结绳记事、木刻记事、实物记载等为媒体的传播方法),至封建社
会“自学”、“周游列国巡回教学”(孔子)、“行说学”、“私淑之艾”、“巨子相传”、“著录弟子”等古代教育论述及其教育实践活动,都充
分说明了古代社会以“教”、“学”“师”“生”异地为主要特征的远程现象的存在。这一时期的远程教育主要媒体是语言、元媒、文字(甲骨文、
石鼓文、竹简、帛书、金文)和印刷文字。而其中汉代的私学“著录弟子”则带有较明显的狭义的学校远程教育模式。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及人自身发展水限制,这是一种古老的初始型的远程社会教育现象。古老的远程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还没有人研究,它同近代、现代远程教
育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一、远程教育的起源远程教育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是同社会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
有着本质的联系并受其发展规律所制约。至今,远程教育发展走过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五代、五种发展模式,并不
断向前发展着。它就像冉冉上升的“朝阳”,将成为未来人类教育彻底变革的主要教育模式广义的远程教育:为了解决师生双方由于物理上的距
离而导致的、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间的分离而采取的、重新整合教学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将具有实
践上的和理论上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二、广义远程教育的定义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国内外的教与学专家对远程教育也颇有研究,接下来简单介绍一
下他们的研究成果。霍姆伯格:远程教育中教师的两大功能包括(设计、开发和发送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机制为学生提供
支柱服务)西沃特:提出“学生支持服务”的概念,“持续关注”理论的倡导者魏德迈:提出的"独立学习"理论齐莫曼:学生“自主学习”
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涉及自我、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丹尼尔:他的远程教育思想可归纳为六点:一是交互作用和独立学习平衡论;二是
打破"机会、成本与质量"的三角制约;三是远程教育成功的要诀:"三角板凳";四是规模效益:从"巨型大学"到"巨型学校";五是媒体观与
技术观;六是大远程教育观。彼得斯:他的工业化理论在远程教育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是将远程教育比作教育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形态,而
将传统的、面授的、集体的教育归结为教育的前工业化形态陈丽:现代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实践中应用规律丁新: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
育基础理论,实际主持并完成国家“八五”“九五”远程教育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张际平: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的真正特点(双向性、实时和时空性、交互性以及可控性)黄荣怀: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效能、归因与学习、自我策略的关系杨改学:三种学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就是研究教育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教技1401李丹14405319
献花(0)
+1
(本文系李丹教技14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