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
2016-05-17 | 阅:  转:  |  分享 
  
7.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了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知识内容后,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研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完整了数列体系,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求和、数列的极限等内容打下基础,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可以看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函数思想同样在本节渗透.等比数列求和在产品的规格设计、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学习数列需要观察、分析、猜想及综合运用其它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材.

二、教学目标设计

1.进一步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初步应用;

3.初步形成观察问题、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初步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用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印度国王西拉谟与国际象棋发明家的故事.

相传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上的64格中的第1格放入1粒麦粒,第2格放入2粒麦粒,第3格放入4粒麦粒,第4格放入8粒麦粒,依此类推,每一个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完64个格子为止.”国王立即答应了.

问国王将会给发明者多少粒麦粒?

[说明]以小故事切入,具有趣味性,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明确知识的现实应用.

(2)建立数学模型.求麦粒的数目,实际上是什么数学问题呢?

实际是计算1+2+4+8+…+(=)的值,即求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

求解数学模型.观察上式的特点,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与等差数列类比.在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充分利用了公差,即,…,;另外又可以写为,,…,,这才有了逆序相加法.

那么,对于等比数列是否也可以充分利用公比呢?

方法一:每一项乘以2后都得到它的后一项.

=1+2+4+8+…+,2=2+4+8+…++,两式右边有62项

相同.

相减,得

方法二:逆向思考,提取2,就得到前一项.

=1+2+4+8+…+=1+2=

解得,

据查每千克小麦约10万粒,约吨.200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吨,因此相当于当今世界82年的粮食总产量.

[说明]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意识到的模型就是前63个格子里麦粒数目的和,即等比数列前64项的和.

(4)反思抽象.以上解决了一个特殊等比数列前几项的和,那么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并加以解决.

[说明]问题由学生提出,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5)解决问题.从特殊问题推广到一般问题,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呢?试一试.

[说明]板书时,可以利用前面的特殊化例子,将2改为即可,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和板书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方法一:,



相减,得,即

当时,

当时,,则

方法二:

=

即,

当时,

当时,,则

(方法一和方法二完全是特殊化问题的翻版,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和过程.)

(6)讨论探究.同学们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说明]引起学生求胜心,激发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完成.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得,运用比例的性质,

,即

当时,

当时,,则

概念分析

(1)对问题结构的观察分析,不同的视角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勤思考.

(2)方法一称为错位相减法.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不仅仅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有重要应用,而且在类似问题(如:函数)中也将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既重视公式的应用,也要重视公式的推导方法.(重结论,也重过程.)

(3)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注意到公比是否等于1,与的公式形式是不一样的.

(4)在时,求和公式将根据已知条件有不同的选择.



(5)求和公式中有5个量,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分析得到:若已知其中的3个量,则可以求得其它的2个量,即所谓的“知三求二”.

例题

例1.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和:

(1);(2)

选题目的:直接应用公式,选择公式,熟练公式.

答案:(1);(2)

例2.已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为,求这个数列的及

选题目的:逆向应用公式.

答案:,

例3.已知等比数列,求使得大于100的最小的n的值.

选题目的:综合应用公式.

答案:使得大于100的最小的n的值为7.

例4.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当常数满足什么条件时,才是等比数列?

选题目的:沟通与的关系,灵活应用公式.

答案:

练习

P27—练习7.3(4)—1,2,3

小结

先由学生进行小结,再由教师进行小结.本节课从一个实例出发,探索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错位相减法是我们的重要收获.不仅重视探索得到的结论,更应重视探究的过程,重视思维方法(还有两种推导方法).应用求和公式时一定要首先判断等比数列的公比是否等于1,再选择公式.

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等价转化.

作业

P9—10,P11—7,8

七、教学建议与说明

(1)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推进教学.

(2)具体实例是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从而推广到一般情形.让学生自己推广,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重点是公式的推导,这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灵活性、严密性的良好素材,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

(4)公式推导中,以启发性强的设问层层推进,让学生尝试探索,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宽松的、开放式的环境,可以小组讨论等,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量.

八、教学反思

现实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有教师备课中预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恰如其分地处理能反映教师的机智,更表现了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比如就有学生在求解=1+2+4+8+…+时注意到了数字的特殊性,灵活解决1+=1+1+2+4+8+…+=2+2+4+8+…+=4+4+8+…+=…=264,则=-1.简单明了.若将公比2改为3,则该方法就不能发挥作用,真正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特殊性的方法不见得适用于一般性.抓住时机进一步理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由等比数列的定义,运用比例的性质探索求和的方法学生不容易想到,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回到定义去!”,并及时进行数学文化渗透:这是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但都紧紧围绕等比数列的定义,所谓“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强调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和实质,并强调错位相减法的重要性:在解决特殊数列求和中的价值体现.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ks5u.com



-1-/6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ks5u.com





实例引入



建立数学模型



反思抽象



解决问题



概念分析



运用深化



求解数学模型





小结作业







献花(0)
+1
(本文系听风阁浪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