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六组
2016-05-28 | 阅:  转:  |  分享 
  
移动学习研究第六组:刘志慧刘韧学王静怡王晓玉李晓飞定义(王晓玉)1.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呈现微型学习内容,并利用片
段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2.移动学习的特征2.1学习形式的移动性这是移动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学习者可以在任
何地点进行学习,不再受传统教学固定场所和有线网络固定接入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步行中、行驶的汽车上进行学习。同样,学习者不受
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而不必按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样,
教师也可在移动中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简而言之,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支持者和学习者都是可以移动的。2.2
学习设备的无线性移动学习的技术设备必须具有支持无限传输的特征,这是由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决定的。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基于能
够无限上网的学习设备,才能够自由、方便且有效地实现学习资料的传送。2.3泛在性这是M-learning区别于E-learn
ing的一个根本特征。所谓泛在性是指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学习任何信
息(Anything)。M-learning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学习方式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满足了"总在线"的学习需求,这也奠定
了M-learning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2.4学习方式的混合性学习方式的混合性也是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移动学习模式
提倡的是一种“混合性学习”(BlendingLearning),即将E-Learning和教师主导培训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它是
对传统教学改革和对E-learning反思后变革的融合。2.5学习时间的间隔性移动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容易分
散,没有整段的学习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随时随地提供学习内容,方便学习者在移动中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的零碎片段。2.6
学习过程的交互性移动学习的技术实现基础是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数字化学习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传输都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双向交
流。这种学习过程的交互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信心,形成学习者对待学习的乐观态度,培养学习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发展学习者的个性等
。2.7普及性移动终端的大量涌现和普及,为移动学习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何持有移动终端的人都可以成为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者和教育
者,即使在偏远山区的人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从而使得教育得到普及,具有广泛性。2.8定制式(自主性)“定制式”是指学习者
产生学习需求,向移动学习终端、远程专家或服务器发送学习请求,得到相应的反馈,移动学习终端收到应答后将其呈现出来,供学习者学习。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定学习内容,这一特点不仅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从移动学习的叙事结构(从时间维度上解析移动学习)角度
反映了移动学习的特性。2.9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在设计和开发移动学习内容时,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考虑采用多种版式,能够有效
地满足各种需求(如残疾学习者、盲人),然后采用基于XML的共时多媒体综合语言系统(SMIL)可以顺利实现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分配和
发送。2.10学习内容微型化学习时间的间隔性、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学习者注意力较容易分散都要求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小的信息单元、
狭窄的主题、相对简单的问题及呈现”。移动微型学习“不太适合运用于内容覆盖全部主题的学习情境,但在运用结构化的小信息片断去更新和补
充现存知识时最为成功”。2.11学习技术的融合性移动学习将诸如个性化、多媒体、情景智能、触觉交互、移动设备、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相
互融合,实现了从有线虚拟学习环境到无线虚拟学习环境的转变,这同基于有线网络与固定桌面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和数字化学习是有所区别的。2.
12灵活性无论从学习时间还是学习资源的角度来看,移动学习都具有其他学习方式无法媲美的灵活性。从学习时间上来看,由于移动学习系统
随时随地提供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PDA、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在移动中进行语音、视频、数据等信息的交流,可以充分利用
时间的零碎片段。移动学习使得教和学能够随时随地发生,移动学习技术让学习者方便灵活地进入学习。从学习资源上来看,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
比,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存储在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更新,为学习者实时地提供最新的学习资源。2.13及时性移动通讯设备可以使学习者及时
获得信息、及时进行学习交流、知识共享、协作和知识建构。由于在移动计算环境下,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学习者可以在需要某些知识的时
候马上学习,因此移动学习又可称为及时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因特网,借助移动终端及时进行辅导。2.14网络性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
计算的网络教育,以移动因特网为平台,通过移动终端接入实现网络教学。因此移动学习是一种网络教育,但又有其特殊性,是网络教育的扩展。
2.15跨时空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可以将自己最新的教学资料传到网胡通海:
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179·软件导刊2010年上,随时对教学资源库进行修改更新。2.16虚拟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动态地组建虚拟学校,虚拟教师队伍,学生可以动态地组建虚拟班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也可以是动态虚拟的。参考文献:[1]陈媛.
基于情境认知的移动学习变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6).[2]韩玲,满朝辉,邵文.移动英语教学的构成,特征与评估
[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3]李振婷.移动学习———熟悉化学习的新动向[J].教育技术导刊,2007(1
).[4]THEOHUG.MicroLearningandNarration:ExploringPossibiliti
esofUtilizationofNarrationsandStorytellingfortheDesigning
of"MicroUnits"andDidacticalMicro-LearningArrangements[C].T
hefourthMediainTransitionConference,2005.[5]GABRIELEFRANKL.
MobileandMotivating:HowSomethingVerySmallCanBecomeBig[C].
MicrolearningConference2006.Austral-ia,InnsbruckUniversityPre
ss,2006.[6]WhatisMicrolearning[EB/OL].http://www.microlearning
.org.[7]胡通海: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179·软件导刊2010年理论(李晓飞)策略看:教师让学生在课外移动
学习时看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文本资料、图片、动画等,一方面巩固课内所学,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听:利用学习机听与教学内容相
关的声音资源(如教材的配套资源)和拓展资源。读:利用网络学习机读或跟读课文,读用于加深理解课内知识的拓展资源,不仅注重知识的广度
,还要注重知识的深度,通过拓展阅读促进深层次的认知。查:在课前预习和阅读拓展资源时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机来查字典,解决生字词,促进英
语单词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习机的字典功能来培训学生自学的习惯,和遇到问题先通过工具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问:鼓励学生在课外移动
学习时,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形成提问的习惯。只有会提问的孩子才会思考,能提出问题才让思维真正的动起来。提出好的问题并不是目的,还要
激励学生尝试思考和联想,学习将所学知识建立联系。通过问题,启发自已思考,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来促进深层次的思维。想:在移动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形成好的习惯,通过文字、图画、音乐等材料进行联想和想像,尝试自已体会和感悟其深远意境。思:学生在大量输入知识后,只有通
过思考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有效输出。让学生在利用学习机进行移动学习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学习机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
是在离开学习机后能把所学进行灵活的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移动学习时让大脑动起来,真正实现大输入大产出。练:学习机的资源中有丰富的练
习题,如单选题、多选题、联线题等形式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练习,自我测试,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及时
反馈,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加工。说: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不仅与同伴交流,而且还要和家长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
的能力,培养分享合作的能力。唱: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语言、音乐的魅力,学习英语歌曲,包括小儿歌和经典的英语歌曲。在唱中学,在学中
唱,。写:由教师设定主题,利用网络学习机提供情景图片、动画及范文,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写片段、写感受。演:让同伴之间,孩子与家
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角色扮演和表演,用动作与活动表达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和移动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促使知识内化,寓教于乐。录:
利用网络学习机录音功能,录制学生朗读,并对照回放,用于提高英语的朗读水平,同时可以把录音的内容放给家长听,让家长感受孩子的进步,分
享孩子的快乐。玩:玩益智性小游戏,例如:一目十行,太空保垒等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使得一些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
味。移动学习的五个优点和五个缺点学习不再被限制在四面墙的教室里了。随着iPhones,BlackBerrys,iPads和其他
设备的迅速发展,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了。那移动学习到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更容易了是不是更好了呢?一、
优点(1)教育支持学生通过使用智能机和平板电脑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知识。他们把他们的设备当作支持性的教育工具来使用。现在,在教室里他们
就可以获得图表、文章、论文集以及其他学术性的信息来提高他们的成绩。(2)交互众所周知,当老师叫一个学生起来的时候,这个学生一定会紧
张,会想自己是不是有麻烦了呀。有了移动学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容易的。在课上,移动学习可以让害羞的学生更加开放地交流。老师
也可以借用移动设备来与那些需要特别关照的学生交流。(3)管理没有两个学生是完全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吸收信息的方式。一些教育
者注意到,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通过移动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现在也可以个性化地学习,快乐地学习。(4)更宽
的入口学生在线使用智能机和平板电脑,除了可以当教育工具使用外,还能接触到专业人士。学生可以阅读业内专家写的书评和博客,还可以参加学
术会议和网络会议(线上专家研讨会)。他们现在即使在家里或者教室里,也能与专家交流。使用小工具,他们也能克服距离和经费障碍。5)特殊
教育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工具被研发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移动技术也从这些特殊需要中获益。既然有这么多的应用程序能克服学习障碍和生理
障碍,那么我们可以说,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可以拥有那些普通人一样的机会。二、劣势(1)花费是移动学习最大的缺点之一。如果学生没有一个
移动设备,他们如何成为移动学习的一部分?设备一般要100美元到500美元左右。而且,技术改变得非常快。学生必须频繁地升级设备。除了
设备,还有来自手机提供商的每个月数据费。所以,下载大文件,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花费大。(2)设备的大小小工具的大小也是个问题。它是那么
的小以至于很容易弄丢或者被偷。而且,屏幕太小了,很容易损害那些长时间使用者的眼睛。还有,屏幕小,也就意味着只能呈现很少的信息。(3
)电池寿命大多数的小工具只有大约2到4小时的工作时间。一旦设备的电量不足了,学生就必须让它充电。这个时候,移动学习就不再自由了。4
)技术虽然技术在前进,但是我们现在所能做的还是有限的。大多数的工具在储存大文件和大量文件上还是有限的。学生必须花更多的钱来拥有更大
储存空间,那么这个问题就回到了移动学习的第一个缺点上。此外,有很多的操作系统或者平台供人们挑,但是内容并不是人人一样的。所以,如果
学生是苹果用户,那么他们使用的是iOS(苹果研发的操作系统);如果他们是Android用户,他们就只喜欢Android(安卓系统)
。(5)可用性因为移动设备的按键小,所以使用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即时是对于学生而言,也是非常棘手的。虽然现在也有可拆式键盘,但是那
要钱的。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的区别: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后又出现的新型学习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但是发现泛在学习也
具有与移动学习相似的特征,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电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电移动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
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的目标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泛在学习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
不入的学习,只要学习者愿意就可以通过适当的工具和环境适时地获取信息和资源,是终身学习的具体实施。狭义的泛在学习是指在泛在技术和普适
计算的情景创设与支持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容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可以发现泛
在学习与移动学习是同种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表述,两者都有共同的特征:(1)任何学习者(2)任何地方学习(3)任何时间学习(4)学习任何
信息,并且在笔者进行网络搜索的同时也可以看到部分与笔者持有相同观点的人,我们都认为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是同一种学习方式或形态的不同表
述形式。中外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王静怡)移动学习技术是伴随无线通信技术、普适计算机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形成的信
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主题。作为一个教育技术研究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内外已展开了对移动学习技术在教育教
学中的应用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年启动?MobileEducation?项目,引发了全世界教育界和企业界对此的研究
和实践。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不仅学术界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和理论模型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不少高校、教育部门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性探索,
启动移动教育研究项目,如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HandheldAndrew项目英国英格兰工艺大学Ultralab实验中心项目、新
加坡的MobiSKoolz项目、维也纳技术大学的Pocket-WI项目、德国Campus-Mobil项目、中国教育部的移动教育理论
与实践项目、北京大学的移动教育实验项目、南京大学多媒体移动教学CALUMET项目、中央电教馆的手持设备教学项目、香港培正中学的手机
教学试验等。然而,纵观国内外已有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移动学习体系、模型等)、技术可行性研究、学习终端(手机、P
DA、无线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与支持系统开发和移动学习模式(如基于短消息的学习、基于浏览连接的学习、基于校园无线网的准移动学习)
研究;从研究群体和对象多为大学,主要集中在远程学习中,中小学应用研究不多。为数不多的中小学项目,如新加坡的MobiSKoo项目、香
港培正中学的手机教学试验等,主要在作业、短消息服务等试验性应用上,中央电教馆的手持式教学项目虽将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但由于资源
和支持等各种原因,尚未形成具推广性的研究成果。如何有效利用移动学习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深度融合,形成一
套适合中小学生、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框架和模式,为实现人人都能?上好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服务,是移动学习技术
从研究试验走向普及应用需要深入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交媒体(刘韧学)社交媒体与移动学习的关系社会媒体系统应用于教育教学,主要有
以下优势:(1)大多数社会媒体如QQ、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上手快、门槛低,容易被学习者接受;(2)可
以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系统的用户与信息资源,并且可以使用开放的数据分享和传播服务;(3)提供相关的社会化服务,,如群、朋友圈、个人空间
等。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些服务都可以应用到学习,如群即可转化为学习小组的一种组织形式;(4)移动功能的支持。如微信主要提供移动应用,
而QQ、微博、社交网等在智能手机和终端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媒体更加人性化、随身化、为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提供了支持;(5)大多数
社会媒体都提供了开放平台和API接口,可以扩展开发所需要的教育应用服务。——摘自:《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社交媒体
的运用对教学的积极影响(1)加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2)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3)创造了更多学习的机会(4)降低教学成本
(5)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社交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的负面影响(1)对学生的独立自主、诚信和创造性形成挑战(2)造成了学生学习注意
力分散,缺乏韧性和反思(3)教学容易受不正当信息的干扰(4)影响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学习交流能力的发展——摘自:《社交媒体在教学中的运
用及其影响》移动学习实例(刘志慧)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期刊来
源:2016.1中国电化教育?一、APT教学模型融合评价(Assessment)、教学法(Pedagogy)、技术(Technol
ogy)为一体的基于评价的教学模型深入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特征。设计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
价,统一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综合运用测试、量规、教师观察、学习契约、即时评价、电子档案袋、学伴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信息化环境下
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包括任务驱动型教学、研究型教学、连接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
多种硬件与软件工具,如:电子白板、电子双板、iPad等硬件环境,及论坛、概念图、Office工具、电子邮件、APP软件。通过对评价
手段、教学方法、技术工具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转变学生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泛在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
、共享、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二、iPad环境下基于APT教学模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一)需求分析(1)学习者分析:兴趣,已具备能力,本次授课班级学生均来自城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iPad,能够熟练操作iPa
d的基本功能,在课前老师也对学生开展了教学所需应用程序培训,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2)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课前
分组及预习课堂教学教师在iTeach平台中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测试结果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也可根据每位学生测试结果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本次教学采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研究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选取Keynote、iBooks、iTeach、iPad计算器、拍照多种APP来支撑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在教师要求及引导下,布置任务开展合作,并给出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量规,在iTeach平台上提交成果各小组进行展示汇报,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评价量规开展同伴互评、个人自评,同时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补充讲解知识。课后评估三、移动环境下APT教学模型应用的实验研究(一)研究目标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多媒体课堂(二)研究对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某教师在两个平行班级实验组:采用基于iPad的移动学习,采用上述的基于APT教学模型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另一班级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为基于“计算机+投影”的课堂教学方式。(三)结论1.基于APT教学模型的iPad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成绩与传统多媒体课堂存在显著差异2.基于APT教学模型的iPad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兴趣略高于传统多媒体课堂3.实验组学生认知负荷高于控制组,适当的认知负荷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献花(0)
+1
(本文系豆子发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