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武术中的通俗语句
2016-05-29 | 阅:  转:  |  分享 
  
武术中的通俗语句

评论(0)

收藏

分享

2015-06-2111:11

作者/来源:中华武术网

1、闻鸡起舞

晋朝名将祖逖和司空刘琨同睡在一起,夜五更天闻鸡鸣,祖便叫醒刘琨起床,二人同去练功舞剑。故而称:“闻鸡起舞”。此故事被习武者流传至今。祖逖(公元266-321年)河北涞水县人,东晋末年任豫州刺史,称“奋威将军”。其父祖武曾任山西上谷太守。祖逖316年攻打豫,开封击败匈奴,刘琨石勒,收服黄河南北,后病死于军中。

2、无软不能多变,无刚不能克故。纯软易失,纯刚易折,故刚柔相济方为真。

彼此抗衡时,没有软不能灵活多变,不能以巧取胜,但纯柔容易被人所乘。没有刚力不能胜敌,但纯刚遇刚,力小者会败,所以说,刚中有柔是真刚。

3、读十年寒窗苦可大成,而习武十年,未必能悟武道也。

勤学苦读十年书,过去能考个秀才,而习武者没有名师高友指点,没有很高的悟性,恐怕习武十年难以达到高水平,难以懂得理解武术的真意义。

4、入门引路和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习武者入门师父须要口传身授,但功夫是学无止境的,练功的方式方法要靠自己本身刻苦努力勤学,勤问、勤看、多实践。故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5、苟无站桩之功,难换虚浮之力。

习武者先要练桩功,没有很好的基本功夫,手眼身法步不会协调,六合不通步法不稳,不能灵活多变。

6、懂其拳理,明其拳意。

习武者每学一招一式,或套路,必须弄清拳理,也就说:此招来龙去脉、叫什么名称、走什么劲等基本要领。明确拳意,也就是这一招有什么用,用时怎样用等。

7、习武的多,懂劲的少,八势好学,劲难学。

世上练武的多,真正能懂每个动作是什么劲,劲的路线,怎样运用,这样的人很少,所以学动作易,学懂劲是十分难学的,首先要有悟性,名师指点,刻苦练功体会劲。

8、拳打千遍,身法自如。

对每招每势要深思多练,久练艺熟,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身法自然自如,艺会精。

9、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以手忘械,运用自如。

习武者具备高水平的功夫,就不讲招势,大脑会产生条件反射,灵敏度极高,抗衡时就会心怎么想,手脚就自然而然出招会躲闪,如手持兵刃,也会运用自如。

10、稳、准、狠、毒

技击时,稳指的是心稳,心稳气会合,气和就不慌不乱,不慌不乱就会出招准。狠指的是胆要大,举手不留情,当场不让步,手动如山,招不空发,不空回。毒指的是眼神,眼代表精气神,代表功力,眼要观察彼的动作预兆,眼也代表人的气魄,观而生畏。

11、重而不僵,轻而不飘,快而不乱。

指出招重,但无僵力,身法灵活敏捷,无飘浮之感,招法再快多变会稳准不乱。

12、精拳者,未必精通剑法;善剑术者,未有不精拳法者。

拳术练的好,但没学过剑的,对剑术的使用不会好。可要精通剑法的,在拳术上一定会更好,因为好的剑法必须具备一定高水平的拳术身法基础。

13、内三合,外三合。

三内合指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力与气合;外三合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14、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

习武者不练桩功、腿功等基础功夫,练到老也会手脚不稳不准,冒冒失失。

15、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功者指的是内功,练武的要注意气血的运用。故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实外坚,方是真功夫,不然练到老,也不会出功夫,会出现各种疾病。

16、吞身如鹤缩,吐手若蛇奔,灵活似猿猴,两足如磨心,若问真消息,气穴寻原因

指身法吞吐二字,不动时如仙鹤缩颈而卧,一旦要动,出手象蛇的速度快,身法如猴灵活敏捷,两脚拧转如磨心,要问原因是什么,主要内功(丹田穴)功深。

17、手似流星,眼似电、腰赛蛇形,腿如钻。

运动起来手如天上流星那样快,眼花缭乱。眼像电似的明亮快活,什么都一目了然,看的很清,腰象蛇似的柔韧,脚的拧转要如钻的快而稳根固。

18、本力、功力、内力、外力、拙力

本力指人身固有的胎力(丹田元气)。功力指通过习武苦练产生的力。内力指静中求动,动则为内力,外力指有内动及外动表现的力。拙力指全凭血气方刚之勇,而发出刚硬僵滞之笨力。

19、力由腰发(肾穴)多根基,贯穿两肋四肢躯,力达手足成一点,丹田叫力山能移

指人力量主宰于腰而发于腰,腰是肾穴,肾生血,肾壮气壮,肾穴发出之力贯肋,通于手足,达于足手稍而产生合力,也是丹田力,此力是无穷的。

20、势从胆生如狂风,力由腰发山也崩。

指势勇猛,全赖于胆大,胆气横生,力量是有势的表现,势猛力大,威不可挡。



献花(0)
+1
(本文系小功架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