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两类人际交互对远程教育中学生支助服务的作用
2016-05-31 | 阅:  转:  |  分享 
  
两类人际交互对远程教育中学生支助服务的作用交互的一类分类方法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对交互一词解释为1、互相2、替代
着,把交互双方的关系分为两类。即一为主体和另一个客体。对应的两种交互就是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信息在反馈过程中所
用时间的长短。简单的说,实时交互——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生,与教学同步。非实时交互——交互滞后于教学过程,与教学不同步。在远程教育中
,实时交互需要学习者在固定的时间参与学习。非实时交互则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远程教育中实时交互的作用远程教育中具体的实
时交互方式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既可以实时传递语音数据,还可以传递动态图像。它属于实时交互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既支持一点对一点的
交互模式,也支持一点对多点的交互模式。聊天室,聊天室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时交互,因此,聊天室是实时交互系统。聊天室支持一点对一点的
交互和公开的信息交流,即多点对多点的交互。一旦参加者进入聊天室,就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系统没有任何权限的限制,属于无控制交互系统。
实时交互的作用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实时交互可以继承课堂教学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语言的交互之外,教学交互的
形式还有体态语言的交互和师生感情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及表情交互,无一不传递着丰富的教学信息。掌握了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会及时的
捕捉这些信息进行教学调控,并通过交互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感情交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且这种交流是一种互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起到了强化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实时交互,可以摒弃课堂教学的缺
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从教学交互的角度来看,体态语言的感情交流所传达的教学信息不是很明确。这种交互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学生,他不可能更多的和某个学生交流。所以从整体上说,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比较低。在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交
互可以克服课堂教学交互存在的缺点。由于远程教育中多种媒体技术的实施,师生之间更多的是文字语言和12头语言的交流,很少用体态语言进行
交流,清晰的文字和口头语言交流克服了体态语言所带来的教学信息的迷糊性。同时,利用各种先进的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单独与某个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与别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实现了每一个学生交流的愿望。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可以克服师生之间实时交互的缺点。在远程教育中,虽
然可以实现老师和每个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但由于是实时交互,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求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课程计划进行教学,而相对的远程教育中
学习者人数比较多,在接受能力比较困难的学生对一定的问题还不能深入理解时,教师也不能一一做回答,从而影响了此次教学后面的继续学习。这
个时候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实时交互,接受能力比较困难的学生就某个问题向已经理解问题的其他学习者讨教
,可以迅速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跟上教师的授课,继续此次的远程学习。远程教育中非实时交互的作用远程教育中具体的非实时交互方式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邮件信息系统。它可以传递文本、图形和文件。从时间和速度上,电子邮件是异步(即非实时)交互系统。但它的速度
却因网络速度的不断加快而加快;一封邮件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到达对对方的信箱。电子邮件系统可以支持同一封邮件同时发送给很多人,因此它是一
点对多点的交互系统。在网络普及的地方,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的重要方式。BBS讨论区,BBS
讨论区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系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讨论区一般作为异步交互系统使用。与聊天室不同,讨论区不支持一点对一点的交互,如
果说需要对一点的交互,讨论区可以引进电子邮件实现一点对一点的交互。讨论区一般只支持多点对多点的交互。与聊天室一样,讨论区也是完全开
放的系统。对有权进入讨论区的人完全开放,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基于BBS的讨论区是无控制系统。讨论区上发布的内容可以长期保留在讨论
区,学生和教师可以反复阅读讨论区的内容,讨论区属于永久性信息交互系统。非实时性交互的作用非实时性的交互适应远程教育的非实时间限制性
,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遵循时间的原则,课程的安排与教学的实施都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有一定时间的限制:在固定的特定时间
内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这种时间观导致两个弊端:一是限制了教育的时间总量使得个人只能十分有限的拥有受教育的时间,二是降低了对于时间
的利用率,使得个人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教育。而远程教育中所提供的非实时性交互可以打破这种时间上的限制,它提供给学习者与老师,学习
者与学习者进行非实时交流的条件,以满足师生之间在不同步的状况中进行交流活动的要求,可以让学习者在宽松的时间内任意安排教与学的活动,
自主进行学习,最终实现远程教育的目的。非实时交互符合远程教育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
人(包括起辅助指导作用的老师和帮助作用的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最终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远程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确
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远程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的条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实时交互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方面远不如非实时交互。
在及时交流中,受者往往忙于接受传者传授的信息,而无暇对这一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造成流于形式的囫囵吞枣,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建构
。而非实时交互可以形成传者不在场的情境,留给受者充足的时间,把接受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产生同化或者顺应最终实现意义建构。相对于传统
课堂的交流中,学生总是由于教师的在场而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远距离课堂的实时交互中,虽然教师的实体并不在场,但视频和音频系统却将教
师生动的推到学生面前,客观上仍然造成了教师在场的效果。远程教育中的非实时交互却正好将学生从这种传统的已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
被动的接受这种关系中解放出来。远程教育中,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可以辅助完成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师生间教学的交流,还可以帮助同学进行协作学习。而作为远程教育中主要的交互形式,非实时交互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在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费处理后,借助非实时交互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最终完成对重视的意义建构。
献花(0)
+1
(本文系贾普140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