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节--地质灾害
2016-05-31 | 阅:  转:  |  分享 
  
第一节地质灾害(2课时)地质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地震相关图片1地震相关图片
2地震相关图片3一、地震灾害(一)地震1、定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
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2、地震构造(教材20页图2-1-2):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3、地震大小:里
氏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按震级分类为:微震(3级以下)、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大地震(7级以上)。
地震术语示意图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较多的几次地震地震分布与地质构造有关,有活动性断层的地区。世界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中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例: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
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球地震带分布中国活断裂建水区域地质构造(二)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1、地震的类型(二)、地震的类型和机制2、地震的机制地震(又称地动)是指地球表层(地壳)的快速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
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
式向四方八面传播,就形成了地震。它就象刮风、下雨、雷电、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主要发生地带:板块边界
和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 (三)、地震的发生过程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
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
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下,相当于全
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24.4万人死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
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
近海域影响最大。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1999年9月21日
凌晨,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断
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死亡2329人,伤8722人,失踪39人,倒塌各种建筑9909栋,严重破坏7575栋,
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探究活动:①案例“北海道强
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吗?②总结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③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④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
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上升的原因?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知识窗:大震前的异常变化地震前兆是地震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
前的各类异常现象。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声等。后者不能
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地磁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异常等。每次在震前都有前兆异常现象。明清之际
,地震较多的隆德县,流传着一篇《震兆六端》的文章:知识窗:大震前的异常变化“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一、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
墨,泥渣上浮,势必地震。二、池沼之水,风吹成谷荇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三、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萍淘,此常
情。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绕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四、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五、天晴日暖
,碧空晴静,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六、时值盛暑,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冰雪冷气袭人,肌之为
栗,势必地震。”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地震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种类1、小震活
动2、地下水异常3、动物行为异常4、电磁场异常5、地光异常6、大气异常7、地
声异常8、植物异常震区群众的总结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
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5、地
光异常地光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常见的红橙黄绿青兰紫及其它混合色都有,但以兰白色、红色较多,黄色次之。地光的亮度
大致与满月时月光差不多,极震区亮度大一些,在夜间才易被观察到。地光的形态又分为没有固定形态的泛泛发光和有固定形态的平行于地面的带状
光、冲天而起的柱状光、园形的球状光。一般地光多为朦胧的无刺激的柔和的光,不致对人和生物造成伤害,也有少数地光会灼伤人裸露的肌肤和植
物的茎叶。6、大气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
、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与此相应的温度、气压、温度的变化,会使人体感到不适。???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现象,近年来有
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自然现象容易混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对地震宏观
异常怎样识别?大地震前会出现多种类的宏观异常,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所证实。如何识别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
异常的干扰因素有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徒)、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地下水
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干扰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有病虫害和气
象异变。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特点,一是不是上述非震影响因素导致;二是宏观异常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上有广
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当然,若判断是否地震异常,还必须综合地震活动和其它微观前兆监测手段变化来确定。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1、概
念: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的
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2、成因——外力作用3、特点——突发性4、危害——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
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教材图(2-1-4)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
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教材图(2-1-5)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5、发生机制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6、滑坡和泥
石流的发生过程滑坡的发生过程:蠕动变形→急剧滑动→逐渐稳定泥石流的发生过程:与暴雨关系密切,具有突发性,历时短,成灾迅速,从
上游→下游推进。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7、滑坡和泥石流是我国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其原因有:①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
,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破坏。中国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
暴雨一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课下探究:①如果你是一位筑路工程师,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修筑铁路和公路,简述为防止泥石流
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要注意哪些因素?②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为山区制定一份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报告。主要地质
灾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一个地区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区形成了以地
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诱发地裂、火灾、海啸
、滑坡、疫病蔓延等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泥石流日益频繁;大规模
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1、小震活动 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
震。 小震活动不断,但无大震发生的现象也很多。另外小震活动不明显,发生大震的例子也常出现。所以,以小震活动作为大震前兆,不具有普
遍意义。河北邢台区隆尧县马兰大队有三口水井,一口在村南,一口在村东,一口在村东北。1966年3月村南那口井突
然向外喷砂,村东那口井井水突然冒气泡、翻油花,而村东北那口井井水突然变苦,这三口井这么闹腾一阵之后,邢台发生了大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之前,先后发现467口井水位有升降变化,此外出现井水翻花冒泡、变浑、变味、变色、浮油花等总共449
起。如岫岩县哨子河公社油房沟生产队的养鱼池,在震前4小时,水从冰面上的通气孔中突然喷出,水柱高达7尺余。又如,丹东市郊九连城公社套
外三队的一口井在震前井水严重发浑无法饮用。2、地下水异常1970年1月云南通海、建水大地震前,某公社旱情十
分严重,但在大震前六、七天,却有几口井的水位突然显著升高,有的甚至溢出井外;那里有几条河,在天旱无雨的情况下,突然变浑而且流量增大
;在极震区,某村的一口甜水井,不仅水位急剧下降,而且水的味道也变咸变苦,相反,有的井水却突然变甜;有的井水,煮的饭变红,用来做豆腐
、豆浆不能板结。1966年,苏联的塔什干发生一次5.6级地震。该地区有一口2000米的深井,自1961年起至震前,井水
中氡的含量增加了3倍,地震发生后又恢复正常。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利用井水开展氡气测量,用以预报地震。?????????????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
下含水岩层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的升降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使水变味、变色、
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量的变化。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
,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前预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
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地下水地震谚语3、动物行为异常1978年,美国地质
调查局出版的《地震震情通报》中刊出一幅照片,照片上有一只黑猩猩紧闭双眼,张开大嘴用力叫喊。照片下面写着"我能预报地震,地震学家们能
不能?"的确,当人们在总结地震经验时,常常会提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可惜的是在震前很少有人对此进行防范。1902年5月8
日,意大利提尼克岛火山爆发,有3万多人死于非命。在清理废墟时,只见到一只猫的尸体。原来这些猫早已逃走了,不仅如此,在火山爆发前一个
月,城郊树林里已听不到鸟叫。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大地震更是没见到一具野生动物的尸体。足见动物对自然灾害超强的感知能力。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
如马、驴、骡、牛等; 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 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兴奋型异常
: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
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1、发生动物异常的
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
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
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
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
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如何对动物异常情
况进行观察?动物异常观察点应选在地震活动重点监视区域,选择周围环境安静,干扰和污染比较少的地点。观察点可设在动物园、气
象站,饲养场和养殖场;最好与其它的前兆手段观测点合设或地点相近。观察动物选择普遍多见又易于观察的动物,如家鼠、泥鳅、鱼、蛇、鸽子、
鹦鹉和马、羊、猪、狗、鸡等家禽家畜。圈养动物可作定点定时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水温、气压环境变化等。条件不允许时,
也可采取早、午、晚各观察一次或随时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对于野生动物可作定时观察,早、午、晚定时各一次,记录所见到的各种动物的种类、
数量和天气状况。观察结果要做到定时上报汇总,及时作出时--空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 地震
能引起电磁场的变化。一般认为磁场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二是地应力
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岩石温度的改变也能使岩石电磁性质改变。唐山地震前两天,距唐山200多
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达站和空军雷达站,都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的电磁波。因此,观测电磁场的变化也成为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
之一。4、电磁场异常地声,是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多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
,兵戈砰湃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大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撕布声等等。地震、山崩时有液体或气
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声现象。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
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对于紧急避险防灾好处很多。7、地声异常灾区群众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
方向:临震前,一瞬间,地发声,最常见。震级大,地声沉,震级小,地声尖。响声长,隔得远,响声短,在眼前。闻地声,宜果
断,速行动,少危险。植物在地震之前也会出现异常,其特点是:没到季节提前发芽、出苗、开花。季节过了又重新开花,平时不开花的
植物也开花等。植物在地震前出现异常是与地震前地下温度升高和气象异常有关;除此以外也可能与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电、地磁变化引起的生物生态
效应有关。植物在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异常开花现象,但植物异常开花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8、植物异常充足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
沟谷坡度。泥石流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滑坡发生机制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
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具有明
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堵塞
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滑坡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
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宜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伤亡严重突发
性强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岩石圈在内
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地震防御基本特点危
害基本知识成因地震基本术语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亦称微观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
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公里以内
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称为远震。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7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
7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衡量地震
大小的尺子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1、地震震级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
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
,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6.9万8级四川汶川2008年24.2万7.8级河北唐山197
6年23.4万8.5级宁夏海原1920年4万8.5级山东郯城1668年83万8级陕西华县1556年20万
多8级山西洪洞1303年死亡人数震级地点时间按震中的地理位置将全球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
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分布天山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华南地震带西藏察隅带台湾地震带微震、小震、破
坏性地震按震级大小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按成因机制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按震源深度类型
地震地震分类1.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
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
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3.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称为陷落地裂。这类地震约占地
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它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
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并非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岩性刚硬等条件,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如:广东新丰江水库M6.1级)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地震分类地震波:地
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探究问题:①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现:(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的100倍。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我国地震死亡人口总体下降经济损失迅速上升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灾情发展趋势思考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地震宏观异常
献花(0)
+1
(本文系川上曰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