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作文教学经验交流-2
2016-06-01 | 阅:  转:  |  分享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六年级作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我们平时在语文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作文课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进行写作训练。

抓住精美词句进行仿写。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巧妙地构思,在学生理解之后再动手仿写,其“妙”无穷。比如在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山中访友》中有这么一段以第二人称来写的排比句: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在进行仿写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仿照排比句的形式,写出对自然中景物的赞美。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你好,飞翔的燕子!你穿着笔挺的燕尾服,是要去参加隆重的晚会?你好,淘气的松树!你投下一颗松果,是想让我与你一起品尝美味的松子吗?你好,可爱的鱼儿!你用尾巴溅起水花,?你好,妹妹,到春天你就会的叫,你那清脆的歌声让我们陶醉。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黄包车夫只有三十几岁,看上去却比60多岁的人还老了许多。头发蓬乱花白,颧骨很高,额上布满了皱纹,一双眼睛深深的凹了进去,眼角上爬满了鱼尾纹。”

这样的补写,使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描写的方法,并且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了,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4、根据课文特点进行片段练习

学习了《少年闰土》一文,当学到“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时,抓住了闰的外貌描写,趁此机会,我组织学生写写我们班孩子的外貌特征,让同学猜猜写的是谁,同学积极性很高,观察仔细,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了练习,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5、抓住故事结尾进行续写。有些文章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未穷,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思路和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比如在教学《穷人》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但想象不是凭空遐想,我们在指导时要掌握几个要点:一是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又多了两个孩子,以后,我就得多打打鱼了。”渔夫上了帐子,沉没了片刻:唉,最近老天爷就是作怪,多打点鱼也难啊,该怎么办呢?“不如我也去找点事做……”桑娜好似看透了丈夫的心思。“你一个女人家的,能做些什么呢?”渔夫还是无奈地摇摇头。“我去帮别人补衣服啊,洗被子啊,也弄点钱来填饱肚子,总不能让你一个人来承担吧!”渔夫欣慰地笑笑,会意地点点头:“那好吧,我们一起来维持这个家吧。”但渔夫还是不放心:妻子还要照顾几个孩子,如果去外面做事,会耽误孩子们的……桑娜也冲渔夫笑笑后,又低下头,思忖着:我平时要为这几个孩子忙个不停,还要缝补丈夫的破帆,哪还有什么时间去……

献花(0)
+1
(本文系唯闻最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