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骑文探古访百村(6)
2016-06-01 | 阅:  转:  |  分享 
  
微信公众号《探访古村落》006期:芳村聚龙古村Tips:点击上方蓝字【探访古村落】查看往期我们的乡路和心路这里属广州的西部——荔湾区的西部,
雅称“花地”,俗称芳村,我称“西西里”,哈哈。话说光绪十五年,即公历1889年,一批生活较为富裕的广东华侨家族邝氏的二十家人由祖籍
四邑迁到了广州珠江西岸的聚龙村。在此十年前,即1879年,邝氏家族就买下了这里的200亩地,陆续建起了整齐划一、外观设计一致的青砖
瓦楼,它们前后三排共21座,每座两百多平方米,开始了邝氏在广州的生意和生活。然后,村里的几位族头还成为了清末民国期间的南粤商界
巨子。然后,经过连年的战火和政运,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事渐渐渺无。几年前,2008年期间,我从报网上就知道了“广州芳村的冲口街
与招村之间,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聚龙古村,原存21座,现余19座”。听说,邝氏三兄弟置地建设的家族居群成井字型布局,布
7条街巷,各号分前、中、后三排,还有2座炮楼和1间小学。家居的建筑较有特色,前门多有趟栊,有精致的木雕和满洲窗,外立面有雕花封檐板
、彩色绘画、灰雕,仍保存完整的传统历史风貌。好吧,去看看。查阅百度地图,聚龙古村座落于花地大道的东南地带。直至最近这一两个月,我天
天在花地大道往返南海区和越秀区,于是“决心”在无公干的周日前往探访聚龙古村。没想到,第一个周日没找着它。从花地大道往三四条横路轮番
出进,既没有看到指示路标,也没有能直接告诉你准确方位的路人。为什么没装汽车导航?因为在前年去探访四邑的一个古村时,被车载导航导到一
条宽2米、长3公里的田埂上,导航仪里的那位骚货一路指挥我向前向前再向前,我虽狐疑,但还是信她。直到路尽头,哇哇哇再向前就是夕阳无限
好的黑色鱼塘啦啊,骚货你送我死呀。当我恼羞成怒地将车倒回到拖拉机道上时,就将导航仪扔到水田里去了,发誓再也不用她了。前天上网百度,
还真有些人也找不到聚龙村。有可能的是,此地的老“花地人”不愿意外来人打扰他们平静安详的生活区。那么,下一个周日,我们一定要在花地大
道北路的每一个向南的路口再开进去看看,一定要不耻下(车)问。下一个周日就是今天。我们不停地问路。几经兜圈转路,终于找到了它。它,聚
龙村,就在花地大道北的路里边、河旁边,好找得很!入目,是整齐划一的青砖大屋的墙脚都是用整块麻石砌成,窗楣的灰雕绘有富贵吉祥图案。大
屋的门分几层,从外到内,依次是角门、趟栊门、大门。从高窗的缝里偷窥房内,屋子里的摆设很一般,估计历次运动把它整得要死,以致值得观赏
的东东所见甚少。楼房内部设计大同小异,大厅两侧左右对称,各侧排列四间房。大厅内有三道屏风门装饰。不少屏风的木雕,因年代久远而色衰无
光。二楼一般有五间房,彩窗上间或嵌有诗句。其中,16号、17号、18号和19号房屋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而内部结构保存得
较为完整,都是青砖、岩石、木结构,入口设腰门、趟栊和厚木板大门,屋内镂空雕花花罩和彩色西洋玻璃熠熠生辉,屋檐上精致的西方雕塑装饰图
案别有风致,与广州城内的一些西关大屋相似。嗯,古朴,风雅,有文化,这旮旯值得来看看。聚龙村又名邝家村。聚龙村12号楼主人邝伍臣,创
办过“矿美南兄弟鞋厂”,产品曾远销东南亚;他还在市区开有“天元茶楼”供人们叹茶聊天,这个茶楼就是现在广州清平饭店的前身。呵呵,金字
招牌的“清平鸡”原来源于此处。聚龙村1号楼的主人是邝觉明,曾在广州太平南路(现人民南路)经营过10多栋商铺。聚龙村21号楼的主人邝
衡石,清朝末民国初年显赫一时的“黄金巨子”,曾在香港创办“丽兴金铺”,在港澳穗专营黄金。聚龙村3号的主人邝其照,乃广州报刊创业先
驱,清朝教育部官员,清朝政府派驻新加坡的商务领事、驻美商务参赞助理等职。不知道他是“商而优则仕”还是买个官玩玩儿呢。有人说聚龙村在
当年也搞过“生菜会”(始于南海府辖地的一种喜庆节日)。每逢到了“生菜会”的日子,热闹非凡的舞狮、比武、大戏纷纷聚集到村前,舟楫纵横
、出江入河地迎来送往。村里的石板路新旧搭(粤语:新的和旧的),巷子齐漆漆(粤语:整整齐齐),灰墙纹路清晰,木窗精致小巧,像陆游说的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花地河畔的醉观公园是广州芳村的历史名园,原
为清代芳村花地八大园之一,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不少诗词。补充一句,芳村可不是一个村的概念哈,它于其时相当一个县,比全国大部份的县要繁华
。康有为年幼时曾在小蓬仙馆读书。据载,清光绪十三年康有为曾寄居在芳村醉观公园前身万松园,写下《人类公理》一书。一村民说,194
9年,南粤解放初,来了一批南下广州做生意的上海人,他们就租住在聚龙村里。(现在呢?)“早就没了”。沿路找古迹:蚝壳屋;古榕;鹤洞公
社旧址;协同和柴油机厂;毓灵桥,聚龙桥,跃龙桥;基督教堂;醉观公园,小篷仙馆;戏场和书斋,青龙和白虎;康有为幼年上过的学堂——现在
叫“康有为纪念小学”……有的还在,有的不在了,都是些令人沉思的故地,洛阳亲友如相问,呵呵,相机谋杀了好多咔嚓咔嚓。具往日,南北交战
,日寇入侵,内乱连年,私产公有,运动整人,邝家族生意不济、生存不易、生活不利,已经失散N多年了。苏轼说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的《水调歌头》比较乐气,李白则干脆
利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我的吧,比较伤感——翘尾屋檐,瓷画檐墙,上锁木门,无波河
涌,二月寒风在时隐时现的温阳下流淌。冷寂村屋,清廉巷道,空萧戏台,无声院叶,聚龙村邝氏家人你们都到哪里去了。是为我离开这里时默作的
《故园伤心地》。2012-02-17文图源自百度文库钮海津文图:《探访100个古村落之芳村聚龙古村》(2012-02-17)古
村落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也像是一本地理人文记录本,我们可以从尊敬“他”和珍惜“它”之中获得方方面面的知识、获得林林总总的教益。(钮海津)欢迎投稿《探访古村落》投稿邮箱:mailto:nhj2@163.comnhj2@163.com稿件全文请直接贴现在正文界面上一起来投票吧
献花(0)
+1
(本文系钮海津的图...首藏)